三斤人民币100元的有多少钱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买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买菜教案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元、角、分的换算2.人民币的加减运算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拿出一张100元人民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00元人民币可以换成多少角、多少分吗?”二、探究元、角、分的换算1.老师分发不同面额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50元、100元),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元、角、分的换算练习。
3.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2元/斤,香蕉3元/斤,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换算。
三、实践活动:买菜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金额的人民币(可以是10元、20元、30元等),并给出一些蔬菜、水果的价格。
2.学生需要根据手中的钱和物品价格,计算出可以购买哪些物品,以及剩余多少钱。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们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1.老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探究人民币的加减运算1.老师出示一些人民币加减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3.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进行加减运算。
三、实践活动:模拟购物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金额的人民币。
2.学生需要模拟购物场景,如:在超市、菜市场等地方购买物品。
3.学生进行人民币的加减运算,计算出购买物品的总价和剩余金额。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们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到菜市场或超市买菜,记录下购买的物品、价格以及支付的金额。
2.第二天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还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拿出一张100元人民币,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00元人民币可以换成多少角、多少分吗?”2.学生回答:“可以换成10个10元,或者100个1元。
人民币单位换算

之答禄夫天创作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小学数学经常使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 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S=a2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概况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S表=a×a×6 表=6a2 V=a×a×a V= a33,长方形(C 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概况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 h=2s÷a三角形底=面积×2÷高a=2s÷h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πC=πdd=C÷πr=d÷2周长=2×π×半径C=2πrd=2rr=C÷2÷π面积=半径×半径×πS=πr2S环=π(R2-r2)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正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2)概况积=正面积+底面积×2S侧=πdh(3)体积=底面积×高V=Sh(4)圆柱体积=正面积÷2×半径V=πr2h10,圆锥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人民币单位换算

人民币单位换算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小学数学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S=a2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S表=a×a×6表=6a2V=a×a×a V= a3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 h=2s÷a三角形底=面积×2÷高 a=2s÷h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π C=πd d=C÷πr=d÷2周长=2×π×半径 C=2πr d=2r r=C÷2÷π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S环=π(R2-r2)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侧=πdh(3)体积=底面积×高 V=Sh(4)圆柱体积=侧面积÷2×半径 V=πr2h10,圆锥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单位换算

一、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吨=1000000克吨:吨是重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1千克=1000克 500克=1斤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人民币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1元=10角元:货币单位,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人民币货币符号为“¥”,譬如,人民币100元,可写作,RMB¥100(区别于日元),或¥100。
1角=10分角:货币单位,一元钱的十分之一。
1元=100分分:货币单位,一元钱的百分之一。
三、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大月(31天)有:18 月大月:指阳历(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
小月(30天)的有:49 月小月: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阳历或阴历中无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无闰月的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闰年: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
1日=24小时 1时=60分日: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等于86400s。
分:时间的辅助单位。
1分=60秒 1时=3600秒秒:时间的基本单位。
四、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中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小熊购物》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小熊购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熊购物》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程。
本节课通过小熊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小熊购物的过程为主线,贯穿了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加减法运算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人民币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能够独立完成购物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购物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人民币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小熊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为购物活动做好准备。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购物活动,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交易。
4.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购物成果,总结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人民币的理解。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元=10角 1角=10分1.观察人民币,了解单位和换算2.分组进行购物活动3.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运用人民币进行交易4.展示购物成果,总结购物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购物活动,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称金论量,订婚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

称金论量,订婚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中广网菏泽4月1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按照民间习俗,结婚前先订婚,通常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订婚礼金。
而目前在山东菏泽订婚礼金水涨船高,某些地方订婚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市民大呼订婚订不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按照传统习俗订个婚也没啥,只是这订亲彩礼怎么要的这么高?订婚礼金要论斤秤,需要三斤三两人民币,相当于大约13万6000元,订个婚就要这么多彩礼,结个婚还不要上百万的开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一年城镇收入年平均才三万多一点每人,这订婚就要4年不吃不喝的收入,这婚还能结得起吗?结婚嫁女是为给女儿一个幸福的将来,现在要这么多钱,男方就算砸锅卖铁拿出来了,这债难道不要女儿嫁过去后还?要得一时的风光,却让女儿背负一辈子的债务,这是给女儿幸福还是卖女儿图自己享受?超过一般家庭能够承受能力的经济支出,那肯定会让今后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贫贱夫妻百事哀,婚后经济拮据,必成拌嘴导火索,再坚固的感情也架不住现实的冲击,要是因为女方索要彩礼太多造成的贫困,女方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公婆冷眼丈夫心烦,自己以泪洗面的日子将成常事。
加上老一辈的传统观念生活陋习,要是再生个女儿,这媳妇不被忧郁死恐怕也要被逼得红杏出墙了。
生儿育女都是想让他们平安成长幸福生活,如果因为自己的面子攀比,将女儿当作商品一样叫价,那只会让女儿恨死父母冷了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
婚礼大操大办,危害极大,影响深远,一时的风光换来一辈子的节衣缩食,活生生的现实还不能让人们清醒,实在匪夷所思。
结婚是为了快乐生活,把自己一辈子的快乐就建立在那几天的时间上,付出的代价也太大。
父母的面子观念自私,儿女的孝心表达,怎又分不出是非?女方爸妈要三斤三两人民币,女儿咋就同意?男方父母也是,没有想过答应下来后,这笔钱不是还要儿子来还?攀比陋习有市场,就是因为人们之间的虚荣心太强,如果都有点理智进行抵制,一个社区一个镇上一个村上有人带头不向这些陋习低头,其攀比风气不就受取了抑制?年轻一代的主见意识都哪儿去了?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人之间的幸福,要让那么多外在的东西拿走属于自己的幸福,还不奋起反抗保卫自己的幸福?结婚只要男女双方两情相悦自己感觉快乐就成,什么豪华婚礼、三斤三两百元大钞的彩礼都是不太现实的攀比,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尽自己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有多大的能力就享用什么样的消费,只要两个人感觉快乐了,哪怕没有婚礼只领一本证,点支蜡烛做两小菜,也会觉得二人世界好浪漫。
古代货币的换算标准

古代货币的换算标准1基本单位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
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3粮食价格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还有“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小学数学人民币的换算的练习题

小学数学人民币的换算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小明在商场买了一件T恤,价格是98元,他用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支付,他应该收到多少零钱?A. 2元B. 10元C. 20元D. 50元2. 小红买了一盒橡皮擦,价格是6元,她用一张10元的人民币支付,她应该收到多少零钱?A. 2元B. 4元C. 6元D. 8元3.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苹果,苹果每斤5元。
他们共买了3斤苹果,小明付了15元,小红付了多少元?A. 5元B. 10元C. 15元D. 20元二、填空题1. 某物品的价格是365元,小明付了一张500元的人民币,他应该收到 ____________ 元零钱。
2. 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28元,他用一张50元的人民币支付,他应该收到 ____________ 元零钱。
3. 叔叔给小红100元钱,小红买了一件衣服,价格是 ____________ 元,她应该收到60元零钱。
4. 妈妈给小明和小红每人发了50元压岁钱,他们一共收到____________ 元。
三、计算题1. 当小明用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去商店买了一本书,价格是72元,他应该收到多少元零钱?2. 小华用一张50元的人民币去超市买了一条裤子,裤子价格是38元,他应该收到多少元零钱?3. 小红去市场买了2斤苹果,每斤价格是4元,她付了10元的人民币,她应该收到多少元零钱?4. 小华拿着一张20元的人民币去买文具,他买了一个铅笔盒,价格是13元。
他应该收到多少元零钱?四、解答题小明有30元钱,他想买一双运动鞋和一本绘画书,运动鞋的价格是18元,绘画书的价格是15元。
他用30元的人民币付了账,他应该收到多少元零钱?(解答过程)小明付款总额 = 运动鞋的价格 + 绘画书的价格 = 18元 + 15元 = 33元小明的付款总额超过了他拥有的30元钱,所以他应该不用收到零钱,而是需要再拿出3元钱来支付购物清单的总价。
总结: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数学人民币的换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