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生态学
动物行为的生态学视角与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的生态学视角与研究方法动物行为是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群扩散、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探讨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一、动物行为的生态学视角1.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动物行为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帮助动物获取食物、避免捕食、选择繁殖伴侣以及寻找适宜的栖息地等。
例如,鸟类会选择特定的季节性栖息地来繁殖,候鸟会根据季节性的迁徙规律选择合适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
2. 动物行为与资源利用动物的行为活动与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有着密切关系。
动物行为对于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竞争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食肉动物的狩猎行为会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动物行为与种群扩散动物行为对于种群扩散和基因流动也有重要影响。
动物的迁徙行为可以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和遗传多样性,有助于增强种群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
此外,动物的交配系统和繁殖策略也会影响到基因的遗传方式和传播路径。
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活动,可以获取大量的关于动物行为的信息。
观察方法可以采用现场实地观察,也可以利用摄像机、红外线相机等技术进行远程观察。
观察方法适用于许多动物行为的研究,例如动物的交配行为、捕食行为和迁徙行为等。
2. 记录法记录法是用于研究一些细微动物行为的方法之一。
通过记录动物的动作、声音和其他行为特征,可以用于分析动物的交流行为、社会行为等。
记录法可以通过手动记录或者电子设备进行记录。
此外,记录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动物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行为。
3.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动物行为进行控制性的实验来获得研究结果的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或者提供不同的刺激来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选择行为以及社交行为等。
动物行为和行为生态学

动物行为和行为生态学动物行为一般指动物在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包括食物获取、交配、迁徙、睡眠、社交等各方面。
行为生态学则是研究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竞争和合作,以及如何通过其行为改变周围环境的学科。
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部调节机制的反应,是动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过程中的一部分。
动物行为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的行为不仅能反映它们自身的特性,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动态。
因此,行为生态学对研究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调节和相互作用非常有用。
良互动动物行为最普遍的功能之一是良互动,即生物体间互相作用,共同生活和交流的一种方法。
动物的良互动行为可以分为社交、竞争和协作等几种类型。
社交行为包括亲热、威胁和攻击,交配,合作等行为。
竞争行为包括食物寻找,铺巢,状态竞争等行为。
协作行为包括合作共生、结社行为、组筑巢穴等。
动物在良互动中展示出的特异行为与品质,是抗击环境挑战的关键。
例如,对于哺乳动物,如狮子和狐狸等,它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捕食猎物,以满足其营养需求;然而,对于食草动物,例如羚羊和鹿等,则通常以快速、灵敏的步伐为其策略,以逃离捕食者和远离威胁。
性选择动物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性选择。
性选择是一种选择性的交配,是产生性特征的因素之一。
大多数物种都通过所谓的“性认知”来选择合适的伴侣。
由于不同的物种,以及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性选择策略,它们的交配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雄鸟在情人节期间会进行鲜艳的羽毛展示, 常常伴随着美妙的歌唱来吸引雌鸟。
此外,昆虫交配时,则通过释放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吸引其伴侣。
动物领土动物领土是指动物在生命周期中或某个特定阶段内普及的一种行为。
领土作为追求繁殖机会和资源的一种方式,是许多物种对夯实自身地位和获得生存所需资源等的必要手段。
领土与个体的形态、体重、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以狼为例,它们在自然界中形成了行为复杂而严格的社交系统,它们通常会以班级排列的方式活动, ,在固定领土内狩猎及取得食物,并为了维护自身领土,會进行较激烈的领土争夺行为。
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紧密相关。
动物行为学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社会结构以及适应性等方面,而生态学则关注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交叉点,因为一个物种的行为往往与它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而环境对物种的适应性则直接影响了它们的行为。
动物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行为是指一个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反应和动作。
在动物行为学中,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本能行为是指通过基因编程而出现的固定行为,如吃、睡、繁殖和自卫等。
而学习行为则是因对环境变化作出的一定响应而获得的行为能力。
基于这两种行为,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都有所依赖。
例如狗的本能行为是追逐猎物,而训练后,它可以在人的指令下学会很多行为,如坐下、握手和其他复杂的指令。
在动物社会学中,动物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被广泛研究。
学者们发现,许多物种都能够用声音或者姿态来表达情感和信仰。
例如雨燕、海豚、猴子等都能够发出复杂的声音来表达感情。
同时,动物社会中普遍存在竞争和合作的行为。
动物之间的互动行为往往是有着合作和竞争性质的,它们之间的互动直接影响了整个种群的生态效应。
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关注生命体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个群落中的生物相互作用,包括资源竞争、种群控制和相互促进等,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命运和繁衍情况。
在生态学中,物种之间的互动被描述为食物链。
食物链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物,一个物种被其他物种为食,同时也会成为它自己的捕食者。
这个过程形成了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例如,嗜鼠鹰为了获取食物可能会捕食老鼠,而老鼠可能会被猫所捕食,猫也有可能被野犬或狼所捕食。
生态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生态位和生态系统。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它包括了物种在资源利用、环境适应、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而生态系统则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整体,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和其他非生物因素。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和生物之间的互动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转的关键。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原理与应用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原理与应用动物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和内在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动物行为生态学包括行为遗传、生态行为学、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等几个分支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
一、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 行为适应性动物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或繁殖的需要而发生的,适应环境的行为是有利于生存的。
例如,动物在找寻食物的时候,会有选择性地吃美味的食品,并且通过学习来记忆这些食物的位置,以便以后能够更快地找到食物。
2. 行为多样性不同的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互相作用,可以导致不同种类动物的行为多样性。
例如,气候的变化会影响许多动物的行为模式、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过程等。
同时,不同物种的个体也会受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3. 社会结构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体现出社会结构,不同物种的社会结构类型可以基于异性诱惑、竞争、群居等因素。
例如,狮子的社会结构是由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组成的,在这种社会结构下,雄性的生殖成功率很高,而大多数雄性却没有机会参与生育。
二、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应用1. 保护物种动物行为生态学可以为生态保护提供有用的信息。
例如,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研究它们的行为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态需求和展示方式,以便设计出更好的保护措施。
另外,在建设工程或开垦土地等活动中,对于濒危物种迁移的生态需求和行为模式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增产动物行为生态学对于农业生产也有直接的应用。
例如,在蜜蜂的饲养中,通过对蜜蜂的行为模式研究,可以更好地控制蜜蜂的走向,使蜜蜂集中在某些花朵上,从而提高花粉传播效率,从而增加蜜蜂的产量。
3. 控制有害生物动物行为生态学在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有害生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对它们的控制和防治效率。
例如,在蚊子的防控中,可以针对蚊子的种群行为特点,采取单个个体诱杀和大规模出动的有效防控方法。
动物学中的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

动物学中的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是现代动物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动物的行为和其与环境的关系,对我们了解自然世界和动物的演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两个方面介绍这两个分支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与传统的动物学相比,它更侧重于研究动物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行为表现和变化规律。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验。
研究动物行为需要对动物个体、社会、群体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来预测和解释动物行为的演化和变化。
在实验中,动物行为学家通常观察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比如声音、光线、化学物质、食物等。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还包括使用不同的仪器,比如红外线摄像头、声音记录器、运动捕捉仪、麻醉剂等,以便更加准确地记录、统计、分析和模拟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在理解动物界的生态环境、演化和行为适应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和解释动物在生存、交配、繁衍、社交等各方面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演化和适应性。
例如,在研究冬眠动物时,我们可以探究它们如何适应寒冷环境和缺乏点和食物资源的问题。
在研究鸟类时,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温度、声音和行踪等因素,以便适应环境变化。
除此之外,动物行为学的一些研究结果还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保护、动物驯养和动物实验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食性、行为时间等特征,为动物保护和保护区建设提供依据。
我们还可以根据驯养动物的行为特征,改善动物的饲养环境,提高动物的生活和育种效果。
此外,动物行为学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以促进开发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二、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动物在确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以及这些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
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观察、采集样本、分析数据和模拟分析等。
动物的行为生态学与生存策略

动物的行为生态学与生存策略动物的行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行为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的一门学科。
动物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会通过各种不同的行为策略来适应和利用其生存环境。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行为生态学与生存策略的关系。
1. 持续觅食行为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需要,通常会选择觅食。
不同的动物种类在觅食行为上有着各自的策略。
例如,一些草食性动物会选择在白天觅食,因为草地上的植物充足且容易被发现。
而一些夜行性动物则会选择在夜间觅食,这样能够避免日间的竞争和捕食者的威胁。
这些行为策略使得动物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最大限度地获取食物资源。
2. 群居行为许多动物选择在群体中生活,这也是一种能够提高生存能力的策略。
例如,鸟类会选择结成群体来寻求保护和合作觅食。
在群体中,个体之间能够互相协作、互相保护,减少被捕食者的攻击。
此外,一些动物还会通过在群体中进行混合伪装来降低捕食者的注意。
3. 领地行为动物往往会选择建立领地来保护自身资源和繁殖的机会。
领地行为是一种通过占据一定的空间来保护自身资源的策略。
例如,大猫科动物如狮子和老虎会选择它们的领地,并对此产生攻击性行为以保护领地内的资源。
其他一些动物如鸟类和昆虫也会选择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自己的领地,以保护自己的巢穴或者觅食区域。
4. 迁徙行为许多动物会选择进行迁徙以适应季节性的环境变化。
迁徙是一种通过在不同季节间改变栖息地来获取更丰富资源的策略。
例如,候鸟会选择在冬季迁徙到较温暖的地区寻找食物,而在夏季则会返回眼下栖息地进行繁殖。
这种迁徙行为帮助动物充分利用资源并提高繁殖成功率。
5.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获得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
例如,许多社会性昆虫会选择组成群体,分工合作来获取食物和保护巢穴。
其他一些动物如大猩猩和狼也会形成社会群体,以协作觅食和保护领地。
总结:动物的行为生态学与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动物通过适应和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机会。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从而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帮助。
然而,要想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复杂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动物行为生态学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
一、野外观察法野外观察法是动物行为生态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许多早期的生态学家和自然主义者都使用过这种方法,包括达尔文。
通常情况下,研究者会亲自去到动物的活动区域,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记录环境因素、收集样品等等,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野外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收集一些很难用其他方法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有帮助。
另外,野外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环境因素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实地实验法除了野外观察,实地实验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变量,研究者可以重复研究结果,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实地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动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
实地实验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第三方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并且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中的一些变量,从而更加准确地研究动物行为的因果关系。
另外,通过实地实验,研究者可以重复研究结果,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三、追踪研究法追踪研究法是通过定点追踪一种特定动物,并且记录下它的活动习性和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追踪研究法可以通过GPS卫星追踪、无线电追踪、标记追踪等方式实现。
追踪研究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移动路径、家庭范围和领域,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
另外,通过追踪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在环境变化下的演化规律。
四、行为试验法行为试验法是通过对动物行为进行试验,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例如观察动物对不同类型的食物的反应;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例如研究动物对人类活动的反应。
动物行为生态学在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探讨

动物行为生态学在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探讨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生态面临的威胁更加严峻。
而动物行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的学科,为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一、动物行为生态学的概念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对外部因素作出反应的学科。
动物行为生态学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以及动物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二、动物行为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1)生态特征的保护动物行为生态学通过研究物种的习性和行为特征,揭示了它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许多野生动物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才能生存和繁殖,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它们面临灭绝的风险。
动物行为生态学可以帮助发现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从而保护其生态特征。
(2)种群保护动物行为生态学为对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物种的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保护物种提供指导性建议。
例如,研究动物的交配行为和繁殖成功率,可以帮助了解种群的数量和繁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生态学系统的保护动物行为生态学可揭示动物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对于维持其繁殖和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动物行为生态学可以研究鸟类的迁徙规律和对其生境的需求,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三、动物行为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动物行为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可以通过动物行为生态学的手段进行解说,从而引导参观者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
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传统的生态旅游项目采用了地方研究人员对于当地鸟类生态行为的讲解,让游客了解飞鸟的迁徙路线、营巢期等行为特征,从而使游客更深入地认识当地生态系统,并在生态环保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生态学(Animal behavioral ecology):结合环境压力等因素,用动物的行为所提供的信息去了解动物。
动物行为学(Ethology):研究动物的行为,尤其是自然环境下的行为。
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从进化的角度研究生态压力下的动物行为。
动物运动的生物学基础: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动物行为的神经,内分泌,基因调控动物运动个体行为:觅食行为、趋向行为(飞蛾)、防御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动物种群行为:争斗性行为(筑巢、领地)、通讯行为、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动物群落行为:种间关系中的动物行为(动物行为的生态位分离)动物行为的生态系统视角:动物行为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动物行为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动物行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潜力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实验设计、模型构建与计算动物行为生态学的意义:能够加大对机制、发展、适应、进化等自然科学问题的解答。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应用:农业(设立休渔期科学捕鱼)、工业(仿生飞机)、其他产业(人工电路控制甲虫飞行)生物力学(biomechanics):用力学的方法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流体都具有粘性(viscosity),可认为是内部摩擦力,会阻碍物体在水中运动。
一般会用雷诺数来说明是否有必要考虑粘性对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的影响。
Re为雷诺数;ρ为流体密度(kg/m³);U为生物在流体中的运动速度(m/s);L为生物与运动速度垂直的横截面宽度(m);μ为粘度(kg/(m·s));v=μ/ρ不同温度下同种流体的粘性不同。
不同雷诺数下流体的流动特性有差异。
动物在水中运动时若雷诺数大于1000时,忽略粘性的影响。
作业1:一条小鱼在20℃的水中游泳,游泳时速度为0.18km/h,鱼苗身体横截面最长0.005m,问在计算小鱼运动速度影响因素时是否可忽略水的粘性?(20℃粘度为1.002*10-3)动物在水环境的运动力学:把流体分为晶格块,拍摄分析每块晶格的三维运动方向与速度,从而分析生物体运动动力、速度等。
对飞机升力的解释:经典表述,伯努利原理(机翼上下面路程不同、速度差,压力差)、驳斥,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向下抛出空气)细胞运动的引发:发动机蛋白质(如肌球蛋白)与运动轨道蛋白质(如微管与微丝)相对滑动引起的细胞运动。
自主肌肉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力的两种途径:多肌纤维合力、频率合力。
作业2:比较骨胳肌、变形虫伪足、鞭毛、纤毛运动的分子机制。
骨骼肌:动作电位传到T管,激活终末池钙释放通道,钙流入肌浆,与肌钙蛋白的C结合,肌钙蛋白带动原肌球蛋白变构,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骨骼肌收缩。
若钙泵出,骨骼肌舒张。
变形虫伪足:受内外刺激,钙向原生质内部与边缘发生钙离子泵运动,促使微管、微丝的装卸,使原生质向外流形成无定形突起——伪足,使整个细胞向伪足形成的方向运动。
鞭毛与纤毛运动:受内外刺激,使得由轴丝动力蛋白所介导的相邻二联体微管之间的相互滑动,进而使鞭毛基部转动运动,而纤毛形变摆动运动。
需要ATP支持。
动物液压运动系统:蜘蛛用体液压力伸腿、肌肉收腿,液压伸张与肌肉收缩配合做跳跃。
神经网络:神经之间的联系。
神经冲动:神经元生物电。
神经递质:神经末梢分泌的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例如多巴胺、乙酰胆碱。
神经毒素:通过破坏离子通道、与受体结合、阻碍降解神经递质等对神经组织有毒性或破坏性的物质,例如蛇毒,蝎毒胼胝体:神经间联系(连接左右脑)记忆:对过去活动的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
在记忆形成的步骤分为三种信息处理方式:编码、储存、检索。
按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死亡判断:一个人的大脑皮层和脑干被破坏了,在法律及伦理上就认定为死亡。
可能存在心脏跳动的尸体。
激素(Hormones):由内分泌腺或分泌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控制身体的生长、新陈代谢、神经信号传导等。
信息素(Pheromones):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
环境激素(Endocrine disruptors):干扰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或激素的化合物。
鱼类游泳从动力产生的位置分为两种:依靠身体及尾鳍运动、依靠奇鳍及偶鳍运动动物攀援面对的问题:支点面积小、倾斜、不连续、维持身体平衡、障碍物多作业3:叙述不同动物的飞行方式。
软体动物,滑行(柔鱼)节肢动物:拍翅飞行(大部分昆虫)、滑行(蚂蚁)、借丝飞行(蜘蛛)鱼类:滑行(飞鱼,依靠水的张力)、拍翅飞行(淡水斧鱼)两栖动物:滑行(青蛙)爬行动物:滑行(壁虎)鸟类:翱翔、拍翅飞行哺乳类动物:拍翅飞行(蝙蝠)、滑行(松鼠)、降落(猴、猫)动物感觉器官对食物的响应:视觉、色觉、听觉、红外线、超声波、味觉、嗅觉、侧线系统、电场感受器侧线系统:确定物体方位、水流(游泳状态)、水深(水压)、鱼群中的位置、平衡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滤食、泥食、采食、捕食、寄生、共生动物进食行为:吞噬频率、猎物的剩余程度、大小比进食的动作:囫囵吞、弹舌、用牙扯咬、用喙啄食、吸食、舔食食性分类:分食生物的、食非生物的或腐败物的、不正常食性。
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食细菌动物、食真菌动物、食浮游生物动物作业4:简述肉食性与植食性的类型。
肉食性:食鸟动物、食蛇动物(鹭、眼镜蛇)、食鱼动物、食蜘蛛动物、食昆虫动物、食软体动物动物、食海绵动物(海牛、海龟)、吸血动物、食粘液动物、食鱼鳞动物、食角质组织动物植食性:食草、树、果、花、种子、花蜜、花粉、植物分泌物、木头动物蜜蜂跳舞行为的进化:第一阶段:蜂巢的个体根据找到食物回来的蜂的花粉或蜜气味寻找食物来源;第二阶段:找到食物回来的蜂一路分泌外激素让其他个体寻找。
第三阶段:找到食物回来的蜂靠振翅说明距离,振翅越长,距离越远,同时为提供直接信息,示范从巢向花方向飞,折回来又做多次。
第四阶段:目前的蜜蜂跳舞。
趋向行为(taxis):指生物趋向方向性刺激源或梯度刺激的先天行为反应。
向性运动(tropism):指生物(常指植物)向着一种环境刺激生长或转向运动的现象。
Kinesis:指生物或细胞对刺激的行为或活动反应,但这种反应没有方向性。
以刺激源分类:趋氧性、趋风性、趋化性、趋电性、趋地性、趋磁性、趋声性、趋光性、趋流性、趋温性、趋触性。
调转趋性(klinotaxis):生物有感觉细胞,但没有两侧对称的感觉器官,两侧感觉不一样时转动身体的趋向行为。
对称趋性(tropotaxis):生物有两侧对称的感觉器官,两侧感觉一样时的趋向行为。
端趋性Telotaxis:生物有两侧对称的感觉器官,以倾向刺激强度更大一方的趋向行为。
补偿向性(menotaxis):以一定的角度(不包括0与180度)向着刺激源强度的趋向行为。
Mnemotaxis:向记忆中刺激源的趋向行为。
动物趋向行为的进化:应激行为、感受能力、对环境刺激利害的判断、环境刺激与有利或有害因素的偶联引起动物逃避的刺激:痛觉、听觉、视觉、化学信息、震动、记忆动物的逃避行为分为:逃跑、躲藏、装死、喷雾、自残动物逃避与勇敢的利益博弈:逃避行为是基本的生理功能,应付来自自然界的威胁,进化到对天敌的觉察与逃避;勇敢能增加捕食者的捕食成本,使群体受损降低。
动物逃避与勇敢取决于逃避的能量成本、是否具备有效的抵抗方式、猎物群体大小、捕食者追赶速率、猎物发现捕食者的距离等。
作业5:箭鼻水蛇是如何捕鱼的?箭鼻水蛇天生拥有敏锐的视觉与听觉。
当有鱼在附近游过,他能通过检测水压变化的触角或者其敏锐的视力捕捉到猎物所在,,此时箭鼻水蛇上腹变成“J形)通过摆动或者向猎物攻击惊扰猎物,使其本能地朝反方向逃跑。
此时箭鼻水蛇通过感受猎物逃跑时产生的水压变化预测鱼儿的逃跑方向,并预先把口移动到逃跑方向,使猎物逃跑时正好进入它的口中。
动物智力:动物能对时间、空间进行识别,拥有计算能力,能对物体表面进行辨认,能够使用工具,具有感情学习行为可根据刺激的联系分为非联想式学习与联想式学习。
非联想式学习是由单一刺激重复出现引起,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联想式学习是由两种以上的刺激重复出现形成,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印渍等。
动物学习行为的进化至少有三点适应:与神经系统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与物种生存相适应。
作业6:名词解释:1)Lepidophagy;2)Gravitaxis;3)The Rescorla-Wagner model肉食性——食磷性:是指以鱼鳞为主要食物来维持自己生存与繁殖的食性,是肉食性的一种。
趋地性:是指生物对重力刺激的趋向行为。
联想式学习——经典条件反射——解释理论:是一种对经典条件反射的解释理论。
公式如下:该模型认为开始时,Vtot与λ的差值很大,每次训练都获得正的ΔV而使差值变小,直至差值为0,建立条件反射。
同样该模型也成功解释了灭绝extinction(Vtot与λ无差值,每次extinction训练都获得负的ΔV使差值增大)与阻断blocking(预测只看与Vtot与λ的差值,因CS1已使Vtot与λ无差值,所以加入CS2训练对Vtot与λ的差值无影响)动物的无性生殖行为: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断裂生殖、孤雌生殖(不需经过受精过程产生胚胎的无性生殖)性别决定可分两大类:染色体决定(XX/XY系统、XX/X0系统、ZW系统、单倍二倍性)与非遗传决定(或环境决定:温度决定、雌雄同体、接触决定、孤雌生殖、病原体感染)、原因未明的性别决定(剑尾鱼)雌雄嵌性:雌雄异体的物种有些个体产生雄性和雌性特征的嵌合体,其中原因之一是不同组织中存在两种性的染色体。
求偶行为:声音、舞蹈、外表与栖息地、争斗、喂食动物繁殖行为的进化:性别的进化、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交配系统的进化、抚幼行为的进化作业7:名词解释:1)Hybridogenesis;2)Ovo-viviparity杂种生殖:是指通过性寄生的方式进行生殖繁育后代的生殖方式。
卵胎生:是指受精卵在父亲或母亲体内发育的生殖方式。
动物领地行为:是指有领地行为的动物占领并保卫一定范围的地域的行为,该地域中有巢、穴、交配地方,有充足的食物等生活资料提供给他们自己及后代。
领地的标记一般有视觉、声音、气味警示。
动物争斗行为:同种动物因为领地、食物、配偶、社群地位等原因发生的打斗行为。
作业8:丽科鱼类的筑巢行为形式与意义。
形式:雄鱼寻找适宜做巢的地方,在河底用嘴挖出一个圆坑。
由于丽科鱼类鱼卵的受精、孵化以及卵黄囊消失前的小鱼均在母鱼的口中,筑巢有助于雄鱼对雌鱼以及鱼卵进行照顾以及保护,提高后代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