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五彩缤纷自然界,生存着数以亿计的生物。

而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比如:动物的性行为、利他行为、迁徙行为、通讯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进攻行为等等。

在各类动物行为中,动物的领地行为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

1. 动物的领地行为的定义通常,人们把能维持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而很多动物要占据一些地盘,并在那生活和繁衍后代,它们不允许其他的动物进入它们的领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动物的领地行为。

动物对于自己的领地,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巡视,并在植物上、土地上留下自己独有的气味、粪便、尿液等进行领地的边缘的区分。

巢域是动物进行正常活动的整个区域,在巢域中往往还含有一个动物集中的活动区,大多数活动都发生在这里,这个集中的活动区叫核域。

在有些情况下,巢域就是营巢地周围的一个区域,或者是食物和水源的所在地。

虽然不同动物的巢域可以重叠,但是核域却很少重叠。

领域是动物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是动物(个体、家庭或集体)排他性地占有并积极保卫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其内则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领域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可随时间而有所改变);第二,领域是受到占有者积极保卫的;第三,领域的利用是排他性的,即它是被某一或某些个体所独占的。

不同的领域一般来说是不重叠的,如果重叠也是少量和暂时性的,重叠区是可以被两个领域的占有者利用,但是所利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所谓的“一山容不得二虎”,说明领地是同类或同种动物之间的边界划分,而在不同动物类别和动物物种之间,领地是重叠的,并且由此产生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即弱肉强食。

例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老虎之间的领地是基本清晰的,羚羊之间的领地也是基本清晰的。

但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还生存着食草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

在领地意识上,对于同一块土地,某只老虎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老虎进入;某只羚羊同样会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羚羊染指。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动物行为学论文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111齐利刚20111320711动物行为学论文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早在旧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

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

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学论文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

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动物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生物,它们的行为不仅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有关,还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密切相关。

因此,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成为了当今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从行为适应性、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等角度,对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行为适应性行为适应性是指动物在适应环境中发生的行为变化,主要反映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生存能力的提高。

例如,许多动物会在繁殖季节到来时表现出明显的繁殖行为,以增加自身繁殖的成功率。

此外,一些动物会在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显著的生存行为,如利用洞穴、缺水情况下的省水行为等。

而行为适应性并不是完全的、绝对的适应性,如此的行为在某种条件下也会发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例如,对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行为适应性的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可能会改变行为,以寻求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另外一些情况下,行为适应性在特定环境下是有限度的,例如主体热衷于使用特定的生境,但没有适应生境的行为,那么这样的行为通常会被呈现出来。

二、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是指动物行为在它们所处的特定生境或环境中发挥的生态学的意义。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向不仅涉及到行为活动本身,还涉及到环境和生态的要素。

例如,在探究飞行鸟的表现与庇护所中卷的温度、风速和湿度等因素,来检验飞行鸟的迁徙行为。

在另一个例子中,研究迁徙的生理学障碍,以检验个体在适应性上的局限(如飞行高度,雨季风等因素)三、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是指动物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学。

社会生态学覆盖面很广,涉及到的问题有各种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群体结构、个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部信息的传递等。

例如,针对动物群落内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天敌-食祖传递等动态交互,进一步掌握微观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特点。

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是一个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动物行为的学科。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行为与生态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不仅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动物保护和自然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动物行为的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的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的生态学研究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动物行为生态学则是研究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包括食性、繁殖、迁徙、社交以及与其他生物的互动等。

这些行为展现出来的方式和策略,往往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在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中,生物学家试图探讨动物的行为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动物的行为和生态功能。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是指动物在面对各种环境压力和选择时,通过选择某些具体的行为作为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其在生存竞争中的竞争力。

动物的行为适应是一种长期演化的结果。

动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在环境条件与动物行为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发生了共同演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伯努克鱼(Barnacle Goose)在瑞典北部繁殖,每年冬天会迁徙到荷兰的沿海地区,适应这样的迁徙,伯努克鱼的足部长有非常独特的形态,能够帮助它们在冰冻的水面上行走。

此外,伯努克鱼还会选择群居,并会用极具争吵性的方式争夺一定的领地。

动物行为的环境影响动物的行为往往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例如,鸟类在不同的季节、地理位置、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非常明显。

在季节性迁徙中,鸟类会选择某一条迁徙路线,选取成员组成一定的规模,依然借助一定的外在环境影响和刺激,实现如何维持行进方向、保持局部规律等方面的协调。

有些动物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会表现出特殊的行为。

例如颜色变化蛇(Color-Changing Snake)在遇到天敌时,会自动改变身体的颜色,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针对这样的行为,生态学家不光需要了解这种行为如何适应环境,也需要了解这样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动物行为的生态功能动物行为的生态功能往往与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交互作用等因素相关。

一方面,生态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生态功能,希望能够了解生物之间存在的生态秩序与调控机制。

行为生态学课程论文——视力对墨西哥脂鲤集群行为的重要性

行为生态学课程论文——视力对墨西哥脂鲤集群行为的重要性

• We verified this result in our shoaling assay. Groups of surface fish in the dark swam significantly farther apart compared to the same groups in the light (Figure 3B, Supplemental Figure 3A). • Cavefish were un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lighting conditions (Figure 3B, Supplemental Figure 3A).
5. Take up the embryos in a Pasteur pipette and slowly expel them into a glass petri dish (9 cm diameter) which is floating in the 40℃ water bath. Remove enough molten agar with a Pasteur pipette to force the embryos their lateral sides. The embryos can be arranged conveniently with the to tiplay of on a pipette or a blunt glass needle. Remove the petri dish from the water bath and allow the agar to harden for about 3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6. Using a sharp scalpel, cut out rectangular blocks of agar containing single embryos.

动物的行为生态学

动物的行为生态学

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动物的行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动物是如何对环境做出适应和响应的,以及这些行为对于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生态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生活史特征和种群动态等重要生态学现象。

一、行为适应动物的行为适应是指为了适应所处的环境而产生的行为改变。

行为适应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提高其获取食物、避免捕食、繁殖等生活活动的成功率。

例如,鸟类在不同季节会展现出迁徙、筑巢和求偶等特定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这些行为改变可以帮助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重要的生命周期活动,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二、行为与资源利用动物的行为与资源利用密切相关。

动物通过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对食物的选择和争夺、群体行为等方式来获取和利用资源。

行为生态学研究了动物如何通过行为策略来获得最大的营养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食草动物选择合适的植物部位获取营养,捕食者通过选择猎物和选择最佳的捕食时机来提高捕食成功率。

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行为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许多动物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它们的行为受到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地位和资源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行为研究了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例如,狮子在群体中展现出结盟、威胁和繁殖等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对于群体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行为与繁殖动物的行为与繁殖密切相关。

行为生态学关注动物如何通过繁殖行为和繁殖策略来提高繁衍的成功率。

动物的求偶行为、配对行为和育儿行为等都是影响繁殖过程的重要因素。

例如,雄性鸟类通过展示翅膀、鸣叫和筑巢等行为来吸引雌性,并与其进行繁衍。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进化机制。

五、行为与生态系统动物的个体行为可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食草动物的取食行为可以改变植物的分布和种群结构;掠食者的捕食行为可以影响猎物种群的密度和组成。

动物行为学的分子机制与进化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学的分子机制与进化生态学研究

动物行为学的分子机制与进化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与进化生态学适应。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的发展,动物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和进化生态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机制研究动物的行为是由基因调控的。

分子机制研究就是研究这些基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对不同物种的基因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某些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共性。

例如,研究发现,很多物种都有一种叫做“信标”(beacon)的物质,它能吸引同种动物来到特定的地点。

这些信标物质通常是动物分泌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如翅膀下的腺体分泌的气味等。

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者们发现,大多数动物都有一类叫做FPP合酶的酶,它可以催化细胞内异戊二烯双磷酸(FPP)的合成,而FPP又是制造信标分子的前体物质。

同时,研究还发现,很多动物都有一类叫做“触角感受器”(antennal olfactory receptors)的感受器官,它们可以在空气中分辨出不同的气味。

这些感受器官的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嗅觉器官,但它们比人类更加敏感和精准,可以分辨出非常微弱的气味。

分子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基因编辑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地编辑某些基因,进而改变动物的行为。

比如,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使用CRISPR技术对斑马鱼的天然偏好性进行了改变。

他们发现,当人工改变了水的pH值之后,斑马鱼会追踪pH值更高的水,而不是它们原本所喜欢的pH值更低的水。

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变动物的行为。

二、进化生态学研究进化生态学研究是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行为,来揭示它们的进化适应策略。

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不同物种会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来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在一些昆虫中,繁殖行为是决定动物个体生存和繁殖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题目:关于蜗牛的观察及实验姓名:学号: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电话: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 46号E - mail :任课教师:牛瑶2011年10月摘要: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

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

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从《自然科学》书中认识了它;对蜗牛摆动长触角﹑背着壳爬行﹑分泌黏液的现象发生兴趣,好奇使我留意地观察它,随着观察产生了一些疑惑:蜗牛为什么不放弃壳爬行?蜗牛的黏液起什么作用?蜗牛对人类有价值吗?……蜗牛容易捕捉,易于饲养,有助于我对它观察和探究。

关键词:蜗牛外形特征腹足粘液夏眠引言:蜗牛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蜗牛;春季或秋季,如果下一场小雨,在墙角、树下、叶子上以及草地里,常常能发现蜗牛的身影——竖着长触角背着壳缓慢地爬行……从大山捉来几只蜗牛,准备了透明大瓶子,为它建了一个“家”,用放大镜观察起蜗牛。

通过每天观察﹑写日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再进行实验→推理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地认识蜗牛,一点一点地揭开蜗牛的秘密,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对蜗牛有比较完整地了解。

1﹑通过书本,了解到:蜗牛原本生活水里,后为适应环境登陆,其腮演变了“肺”﹙外套膜﹚,进化成陆地软体动物肺螺类。

蜗牛在陆地分布广,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多种,虽然蜗牛品种多样,但内外结构大体相同。

﹙附蜗牛内﹑外结构图﹚其外行特征:两对触角﹑腹足﹑螺旋型贝壳。

蜗牛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的成效。

2.通过观察,直接发现:蜗牛的头部﹙眼﹑鼻﹑嘴﹑舌﹚﹑颈部皮肤﹑呼吸孔﹑腹足的蠕动﹑分泌的黏液﹑排泄物﹑排泄口﹑螺旋型贝壳﹙右旋﹚﹑尾部。

3﹑通过观察,推理发现:蜗牛的味觉﹑颈部靠近壳口能分泌粘液﹑腹足能吸收水份﹑蜗牛壳的作用﹑自我修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生态学论文题目:关于蜗牛的观察及实验姓名:学号: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电话: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 46号E - mail :任课教师:牛瑶2011年10月摘要: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

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

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从《自然科学》书中认识了它;对蜗牛摆动长触角﹑背着壳爬行﹑分泌黏液的现象发生兴趣,好奇使我留意地观察它,随着观察产生了一些疑惑:蜗牛为什么不放弃壳爬行?蜗牛的黏液起什么作用?蜗牛对人类有价值吗?……蜗牛容易捕捉,易于饲养,有助于我对它观察和探究。

关键词:蜗牛外形特征腹足粘液夏眠引言:蜗牛的生存能力强,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蜗牛;春季或秋季,如果下一场小雨,在墙角、树下、叶子上以及草地里,常常能发现蜗牛的身影——竖着长触角背着壳缓慢地爬行……从大山捉来几只蜗牛,准备了透明大瓶子,为它建了一个“家”,用放大镜观察起蜗牛。

通过每天观察﹑写日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再进行实验→推理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地认识蜗牛,一点一点地揭开蜗牛的秘密,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我对蜗牛有比较完整地了解。

1﹑通过书本,了解到:蜗牛原本生活水里,后为适应环境登陆,其腮演变了“肺”﹙外套膜﹚,进化成陆地软体动物肺螺类。

蜗牛在陆地分布广,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多种,虽然蜗牛品种多样,但内外结构大体相同。

﹙附蜗牛内﹑外结构图﹚其外行特征:两对触角﹑腹足﹑螺旋型贝壳。

蜗牛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的功效。

2.通过观察,直接发现:蜗牛的头部﹙眼﹑鼻﹑嘴﹑舌﹚﹑颈部皮肤﹑呼吸孔﹑腹足的蠕动﹑分泌的黏液﹑排泄物﹑排泄口﹑螺旋型贝壳﹙右旋﹚﹑尾部。

3﹑通过观察,推理发现:蜗牛的味觉﹑颈部靠近壳口能分泌粘液﹑腹足能吸收水份﹑蜗牛壳的作用﹑自我修复能力。

4﹑通过观察,试验﹑得到结果:蜗牛的视觉﹑嗅觉﹑触觉﹑蜗牛的食性﹑习性﹙喜潮湿阴暗,怕干燥强光﹚。

5﹑通过观察,咨询查阅认识到:软体动物﹑进化﹑外套膜﹙呼吸﹚﹑冷血动物﹑蜗牛冬﹑夏眠原因﹑内部结构﹑雄雌同体﹑齿舌。

6﹑通过观察,试验﹑推理获得结果:蜗牛无听觉﹑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腹足的运动﹑蜗牛匀速爬行﹑黏液的作用。

调查方法与结果(1)蜗牛的视觉﹑嗅觉﹑味觉﹑齿舌﹑触觉视觉:蜗牛的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只有针眼大小。

用棉棒缓慢靠近它的眼睛,观察到在距离眼睛5-6厘米处,蜗牛的长触角才缩回,重复做几次都是这样,可确定蜗牛有视力,不过视力很弱只能看5-6厘米远。

嗅觉:拿有刺激性气味食品喂蜗牛(如洋葱、芒果等),观察到它会抬起头翘起颈子爬开,气味强烈时就缩回壳内,可见蜗牛有嗅觉。

味觉: 蜗牛张嘴吃食前必用短触角触碰食物。

把撕碎的白纸与白菜叶混合起来,它的短触角碰来碰去找出白菜叶吃下去,再把蜗牛平时吃的几种菜叶绞碎在一起,短触角碰来触去挑出爱吃的莴苣叶。

从找食也证明了短触角有嗅觉功能;从挑食推理出短触角又有味觉功能。

齿舌:蜗牛进食时,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它的兔唇型口微微张开,从中迅速伸缩舌头接触。

资料介绍蜗牛的舌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一万多颗牙齿,称为齿舌,无味觉细胞。

接触食物时,舌像擦果菜的挫板刮取食物,这从蜗牛刚吃的菜叶留下痕迹可观察出来,齿舌接触过菜叶面变薄了。

触觉:对外界刺激反应。

用棉棒触碰蜗牛的触角﹑头顶﹑颈部﹑腹足外壳﹑尾部。

蜗牛会缩回身躯,缩回强度不一样。

触碰的触角﹑头顶,看到身躯缩回壳内,触碰颈部﹑腹足,发现头部缩回壳内,触碰外壳尾部,只是身躯微微回缩。

从观察现象推理出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

(2)蜗牛爬行的速度蜗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测试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准备玻璃﹑瓷砖﹑纸板。

首先把没喂食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它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使蜗牛只能看到﹑闻到就是吃不着苹果;饥饿的蜗牛要吃苹果,只得沿直往前爬。

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距离是12厘米,计算出爬行速度为0.2厘米/秒。

同样在瓷砖﹑纸板上做测试,爬行速度分别为0.15厘米/秒和0.1厘米/秒。

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样,玻璃比纸板爬得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小。

观察结论:蜗牛的确爬得很慢。

(3)腹足的运动与匀速爬行观察三次测试实验,虽速度不一样,但发现每次爬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

蜗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从玻璃背面观察爬行中蜗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缩从后传向前端,同时粘在物体表面防止向后滑动,当收缩传到最前端,腹足就释放开来,蜗牛得以完全伸展,身体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缩运动。

坚持观察很久发现其波浪式收缩频率不变、把蜗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静心感觉,其运动节奏始终一致,以此判定腹足运动是匀速的,经推理得出结果:蜗牛确实是匀速爬行。

(4)黏液的作用1.蜗牛是软体动物,腹足柔嫩。

爬行中蜗牛腹足会分泌黏液,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黏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同时黏液的湿滑性有助蜗牛爬行。

如蜗牛能在刀刃上爬行,在粗造表面上爬行分泌黏液较多,都表明黏液有保护腹足、有助爬行的作用。

2.蜗牛内部结构图显示颈背有粘液腺。

用手触摸蜗牛表皮,感觉粘粘湿湿的,表皮上有一层黏液。

了解到蜗牛的皮肤不像哺乳动物具有锁水的角质层。

因为缺少了角质层,体内的水分容易透过皮肤蒸散出来,一旦失水过多,蜗牛容易“失水身亡”。

分析认为:当蜗牛软件伸出壳外时,在皮肤上覆盖一层黏液,因浓稠的黏液密度较大,不易蒸散,进而也减缓体内水份的散失。

所以蜗牛黏液具有降低水分的散失、润湿皮肤的作用。

3冬寒夏热,蜗牛冬、夏眠时,可观察到腹足分泌的黏液,变干后封堵壳口,像一道密封门帘;目的就是隔热保温,安全度过冬、夏季。

因此,蜗牛的黏液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

4.曾做试验把蜗牛放入蚂蚁群中,观察蚂蚁碰到蜗牛壳后都绕道而行,改进试验,先放入一块鱼肉再用蜗牛替换,发现蜗牛与蚂蚁相遇,蚂蚁避开,蜗牛缩回壳内,蚂蚁们只在周围爬来爬去,却不肯进入壳口寻找”失踪”的食物,仔细观察、触摸发现壳口有亮亮的黏液,据此现象推理出,蜗牛的黏液具有驱蚁防虫的作用。

(5)蜗牛“喝”水的秘密蜗牛爬行时腹足分泌大量的黏液,自身水份流失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否则会因失水过多而虚脱。

蜗牛喝水吗?经长期观察它并没有用嘴或用舌舔水喝,蜗牛不喝水又怎样补水呢?分析一下,蜗牛靠从食物吸取水份及自身储备的水份,不足以维持运动,这从蜗牛的旱眠中可判断出,在干燥的天气,它宁愿放弃进食挨饿,也不敢出壳爬行。

蜗牛唯一能接触水份的部位就是腹足,因此推测腹足可能吸收水份。

再根据蜗牛喜欢潮湿的习性,特别小雨后喜欢在湿水的地面爬行,推理出腹足不仅分泌的黏液,还能吸收水份。

(6)夏眠蜗牛微妙的变化蜗牛是冷血动物,不仅冬眠还要夏眠。

夏眠的蜗牛看似在壳内睡着了不动,仔细观察的身体仍有微妙的变化。

①蜗牛的颜色明显地变淡了,由黄棕色慢慢变成淡黄色。

②封口的膜厣由半透明变成雪白并增厚。

③壳里的蜗牛一点点往壳内退缩,并做多道膜厣封口。

分析原因蜗牛为适应炎热的环境,运用了浅色和白色能反射强光的原理,减少热量的吸收,极力保护水份的失,抗衡高温高热,同时也一点点消耗掉自身。

(7)蜗牛壳的螺旋线、壳的倾斜蜗牛从孵化出来便有壳,它对蜗牛至关重要,(如躲避危险、保护内脏)离开壳蜗牛无法生存。

(如冬、夏眠)壳是蜗牛最主要的特征,我特别注意观察壳,发现蜗牛壳的共同特点:有一道右旋的螺旋线。

(少数左旋壳蜗牛没见到)观察中产生疑问,蜗牛壳为什么是螺旋式生长?螺旋式壳不正有点倾斜是什么原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知道这跟蜗牛进化有关。

我从中总结出原因,壳先是长圆锥形无螺旋线存在缺陷,后壳从顶端开始做平面盘旋出现螺旋线但有问题,最后沿一中心轴由上向下螺旋盘旋呈现在的低圆锥形;进化使壳的直径减少,壳内容积不变,壳的牢度增加。

但还有不足,壳轴不能垂直于身体的长轴,而要倾斜于身体长轴,使增大的内脏囊的重心移到了近前端,才有利于蜗牛的运动,所以看见螺旋式壳不正有点倾斜。

(8)蜗牛对人类的价值1.蜗牛的食用价值。

蜗牛列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

蜗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上居世界动物之首,胆固醇几乎为零,脂肪低于2%,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

同时,在蜗牛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铜、铁等矿物质。

是人类高级营养保健食品。

(附蜗牛营养成份比较表)表1 蜗牛营养成份比较表(以100克鲜肉计)食物名称蛋白质(克)脂肪(克)钙(毫克)磷(毫克)铁(毫克)蜗牛18.11 0.22 122 145 2.4鱼翅83.0 0.3 146 194 15.2干贝14.6 0.1 - - -鲍鱼19.0 3.4 - - -甲鱼17.3 4.0 15 94 2.5鳝鱼17.9 0.5 27 53 4.6精猪肉9.5 59.8 6 101 1.4牛肉17.7 18.3 7 170 0.9鸡肉23.3 1.2 11 190 1.5野鸡肉24.4 4.8 14 263 0.4羊肉14.0 52.1 11 129 2.0鸭肉16.5 7.5 11 145 4.1鲤鱼18.1 1.6 28 176 1.3鲫鱼13.0 1.1 54 203 2.5鸡蛋14.8 11.6 55 210 2.7鸭蛋13.0 14.7 71 210 3.2注:鱼翅中的蛋白质为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并不比蜗牛高;鲍鱼、鸡肉、野鸡肉虽比蜗牛蛋白质含量略高,但脂肪却高于蜗牛5--22倍,食用过量,有副作用。

表2 蜗牛氨基酸含量表符号名称含量(mg/100g)符号名称含量(mg/100g)LYS 赖氨酸871.86 GYS 胱氨酸366.70 MET 蛋氨酸351.51 VAL 缬氨酸722.02 TAV 牛黄酸128.51 ILE 异亮氨酸495.88 HYPRO 羟脯氨酸820.09 LEU 亮氨酸932.20 ASP 冬氨酸1335.42 ORN 乌氨酸67.35 THR 苏氨酸566.88 HIS 组氨酸179.92 SER 丝氨酸710.92 ARG 精氨酸1278.23 GLU 谷氨酸2417.18 TYR 酪氨酸556.05 PRO 脯氨酸801.91 PHE 苯丙氨酸492.84 GLY 甘氨酸1571.67 ALA 丙氨酸867.222.蜗牛的药用价值。

蜗牛作为药用动物为人类治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蜗牛主治:肿毒痔漏、喉痛、咽肿、哮喘、脱水、小儿脐风、流鼻血、耳聋、脱肛疝气疮肿等,现在对糖尿病、腮腺炎、淋巴结核、心血管疾病、癌症(肿瘤)有一定的医疗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