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137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下《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C.力的分解》103PPT课件

A
θC
B
F
分解过程
A
F1= F/ sinθ F2=F / tanθ
B F2
θ
θC
F
θ F1
小 结:
1、确定该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3、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进行分 解。
技巧:一个力分解时,根据实际作用效果来 确定其分力方向。一种是产生形变的效果,如推、 拉、提、压等;另一种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或
θ
G
重力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如何分解?
很明显,物体受到的重力G产生了压紧斜面 与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趋势的作用效果!
下滑力(重力
的一个分力)
G1= G sinθ
G1 θ G2
θ G
G2= G cosθ
对斜面的压力(重 力的一个分力)
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来理解:
G1与摩擦力f平衡 N
f
f=G1= G sinθ例3F1θFθ
由于θ角很小,向下 的作用力F,分解成 两个较大的分力.
F2
θ角越大,作 用力F的分力 就越小.
如何计算两个 力的大小?
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θ/2
F1
F2
F/2
θ
θ
F
F1 F2
F1 sin( / 2) F / 2
F1
F
2 sin(
/
2)
G1 θ G2
θ G
因此,我们可以认
N=G2= G cosθ
为,重力G产生两 个作用效果。
G2与斜面的支 持力N 平衡
DIS斜面力上力的分解
ϴ
0º
30º
45º
60º
90º
F1
θC
B
F
分解过程
A
F1= F/ sinθ F2=F / tanθ
B F2
θ
θC
F
θ F1
小 结:
1、确定该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3、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进行分 解。
技巧:一个力分解时,根据实际作用效果来 确定其分力方向。一种是产生形变的效果,如推、 拉、提、压等;另一种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或
θ
G
重力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如何分解?
很明显,物体受到的重力G产生了压紧斜面 与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趋势的作用效果!
下滑力(重力
的一个分力)
G1= G sinθ
G1 θ G2
θ G
G2= G cosθ
对斜面的压力(重 力的一个分力)
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来理解:
G1与摩擦力f平衡 N
f
f=G1= G sinθ例3F1θFθ
由于θ角很小,向下 的作用力F,分解成 两个较大的分力.
F2
θ角越大,作 用力F的分力 就越小.
如何计算两个 力的大小?
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θ/2
F1
F2
F/2
θ
θ
F
F1 F2
F1 sin( / 2) F / 2
F1
F
2 sin(
/
2)
G1 θ G2
θ G
因此,我们可以认
N=G2= G cosθ
为,重力G产生两 个作用效果。
G2与斜面的支 持力N 平衡
DIS斜面力上力的分解
ϴ
0º
30º
45º
60º
90º
F1
高一物理下《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D.共点力的平衡》86PPT课件

3、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简单应用
如图所示,现用一根线悬挂一个重为G的
物体A,在线上的P点用同样的线系住,并用 水平力缓缓使OP逐渐偏离竖直方向,请同学 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线的哪一部分可能 先断?
O C
P B
A
D 共点力的平衡
(第一课时) 上海市川沙中学 徐军
1、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1)共点力
F3
F1
F2
F1
F2
G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 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2)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1)二个共点力的平衡
2、使用力传感器时先调零,注意传感器作 用的方向与绳在同一直线上;
3、在确定作用力方向描点时,与所描的两点的距离适当远一些; 4、在作力的图示,要选择适当的标度,充分利用好白纸的大小。
三个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F12= -F3 即F123=0
推广:n个共点力的平衡 F合=0
综上所述: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 F合=0
F2
F1
O
(2)三个共点力的平衡
F1
条件:F1= -F2 即F12=0
F12
条件:F123=0
O
F2
F3
条件:F12= -F3 即F123=0
实验器材: 带橡皮筋的绳套、木板、白纸、3个力传感
器、数据采集器、DIS实验系统7.0、计算机、 三角板两块和图钉若干等。
说明:
1、使用DIS实验系统7.0→ 通用软件;
高一物理下《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139PPT课件

• (3)形变的形式: • (a)拉伸形变; • (b)压缩形变; • (c)弯曲形变; • (d)剪切形变; • (e)扭转形变。
• 请同学们思考用力挤压玻璃瓶,用力挤 压桌面,它们会发生形变吗?如果有形 变,明显吗?我们能不能观察或证明它 们发生了形变呢?
• 演示实验:(1)玻璃瓶的形变;(2) 桌面形变激光放大。
• 说明:当物体看作质点时,力的作用点 可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练习: 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0 牛 a b 100 牛
重 100 牛
图6
图7
图8
B A 图a
图f
AB
α
α
图b
说明:接触面光滑
21 图g
a
ba
b a ba b
图e
甲
乙
A
A
A
A
谢谢大家
N
F
G
G
静止水平
斜面 加速 G
静止
B: 绳子拉力:
(1)物体形变对绳产生拉力T’,绳形变对物体产 生拉力T,性质都属于弹力,
(2)G、T、T’三个力不同 (3)G不一定等于T,
T
G
T‘
• 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
• 如:放在桌面上物体会受到弹力的作用 (支持力),这个弹力是由于_________ 形变产生的。(形变的方向?产生弹力 的方向?)
练习:下列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接触 面光滑。物体A、B间有弹力吗?
•
B A 图a
图f
AB
α
α
图b
说明:接触面光滑
21 图g
a
ba
b a ba b
图e
说出A物体所受弹力的作用点、方 向、和有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高一物理上《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69沪科课标版PPT课件 一等奖

基
础
知
识 回
A.μ(mg-F)sinθ B.μ(F-mg)
顾
C.(F-mg)sinθ D.(F-mg)cosθ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19页
必考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解析] 把立体图转化成平面图,如图所示,分析磨石的受
力情况 F,沿斜面向上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
基
础 知
C.甲、乙两图中物体 A 均不受摩擦力
识
回 顾
D.甲图中物体 A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 A 受摩擦力,方
向和 F 相同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7页
必考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解析] 用假设法分析:甲图中,假设 A 受摩擦力,与 A 做
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不符,所以 A 不受摩擦力;乙
基
础 知
图中,假设 A 不受摩擦力,A 将相对 B 沿斜面向下运动,则知 A
识
回 顾
受沿 F 方向的摩擦力.正确选项是 D.
[答案] D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8页
必考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
础 知
恒力 F 拉绳,若人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及小
识
回 顾
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小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10页
必考部分 第二章 第1讲
《高一物理力的平衡》课件

结论
当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些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由于地球自身重力和离心力之间 的平衡作用,使地球能够持续不断地自转。
05
力的平衡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平衡概念,掌握力的平衡条 件。
原理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若这些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器材与步骤
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细线、小车、砝码 。
详细描述
物体在竖直面内受到重力、拉力和支 持力等作用,当这些力相互平衡时, 物体就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04
力的平衡实例分析
生活中的力的平衡实例
人体站立
人体在站立时,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重
天平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当两边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平衡。这实际上是力的平衡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力的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 状态和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研究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深入理 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学习力学和解 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02
力的平衡种类
一力平衡
物体受一个力作用时的平衡状态。
当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且该力与物体的重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即一力平衡。例如,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 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书本处于一力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
总结词
力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下《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132PPT课件

C.若是v1 v2,B受到了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 力
D.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 力
例5: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F压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设受力F面绝对光滑),恰好使m 静止在竖直墙面上。
此时若物体与墙面间的摩擦力为f,则当外力 增大到3F时,物体与墙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
假设法判断
3)静摩擦力的大小=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上的合外力;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随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增强而增 大,而与物体间压力的大小无关。 ※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Fmax,是使 物体开始运动的最小的力,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它 们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与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maxF滑,一般认为Fmax=F滑
①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物体接触的点或表面上;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使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即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 ②相互间存在挤压; ③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 ④两物体的接触面存在相对滑动(滑动摩擦力) 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 2、 (1)滑动摩擦力fk (2)静摩擦力fs
N T
桶受
一般而言:
物体受到绳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有支持面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 体。
自主活动:画出A物体所受的弹力
练习:画出下列各图中各静止的光滑物体A受 到的弹力的示意图
(1)
(2)
N
T
(3)
N A
面面接触: 接触点为接触面上的所有点,方向垂直于面
训练与应用1
F1
F2
训练与应用2
高一物理下《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D.共点力的平衡》93PPT课件

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往往涉及 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方 向不变,但大小发生变化,第三个力则随 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 都变化。
解答此类“动态型”问题时,一定要 认清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哪些因素是改变 的,这是解答动态问题的关键。
C F
B
A
(1)正确作出力的三角形后,如能判定力的 三角形与图形中的三角形(几何三角形)相 似,则可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三 角形中力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求未知量的 目的。
(2)往往涉及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 另两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则此时用相似 三角形分析。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 常用的一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 分析,寻找力的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
共点力平衡之动态平衡
(1)对于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 状态的问题,一般可以利用任意两个力的 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进行求解。
(2)对于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 平衡状态的问题,常采用正交分解法。可 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 坐标轴平衡状 态,如果其中的某个力(或某几个力)的大 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受到的其它力也会 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在变化的过程中物体仍 能保持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动态平衡”。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课件

旋转运动
了解刚体及其运动状态,学习如何 计算物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运动的形式
运动并不只是一种线性的直线运动,还可以采取其他各种有趣的形式。
1 往复运动
了解往复运动,如何计算频率和周期。
2 圆周运动
学习圆周运动,以及如何计算物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3 周期性运动
了解周期性运动和简谐振动,学习如何计算振幅、周期和角速度。
2
于它。
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及方向决
定的。
3
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量和运动
力的作用会引起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动量概念来研究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特点。
碰撞
学习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以及 如何计算碰撞运动状态。
动量守恒
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学习如何计 算各种情况下的动量。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 PPT课件
本次课件将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力学和力的平衡的法则 来解决物理学问题。
什么是物理学与机械运动?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的一门科学,机械运动是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学习机械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这个世界。
初速度和末速度
物理学法则
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
学习牛顿定律,了解什么是力以及
度,以及它们的差异所代表的含义。 它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
加速度
了解何为加速度,学习如何计算物 体的加速度。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物体沿某一方向连续移动时,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计 算物体运动的轨迹。
速度的计算
速度(v)= 位移(s)÷ 时间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