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
高一物理上册《共点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查找不足。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观察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现象,拍摄照片或视频,并进行分析,下节课分享。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状态,主动探索物理规律。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查找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2. 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习优点,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共点力平衡的兴趣。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在桌子上放置一个物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沿不同方向拉动物体,使其保持静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共点力平衡现象,如杂技演员的平衡表演、桥梁的受力分析等。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共点力的定义,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学会运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物理高一共点力平衡解题方法

物理高一共点力平衡解题方法
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1. 明确研究对象,亦即是确定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在分析各力时,要注意不要“漏力”和“添力”。
受力分析的顺序一般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3.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未知量。
【解题方法】
1. 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将这三个力首尾相接,若能构成三角形,且合力等于零,就可以用三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此方法称为合成法。
2. 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将各个力正交分解,则有:
$F_{合x} = 0$
$F_{合y} = 0$
3.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某些部分或全部进行整体分析的方法;隔离法是指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统中隔离出来的思维方法。
【注意事项】
1.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作出的两个力和第三个力的关系的平行四边形是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特殊情况。
3. 求解平衡问题时,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再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列平衡方程求解。
4. 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时,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比较方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共点力的平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共点力 的平衡
F
思考与讨论
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桌
面上(取g=9.8N/kg)。
G
(1)受到哪几个力作用?
(二个力,重力G和支持力F ) (2)能称之为平衡吗?
(能,在两力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 (3)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支持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等于19.6牛顿, 方向竖直向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共点力 的平衡
物理学规定: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作用且 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状 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所必须满足的条 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共点力 的平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共点力 的平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共点力 的平衡
袁申洪
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
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 F1 、F2)的合力: 合力方向:与F1、F2相同
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 F1 、F2)的合力:
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
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F1 、F2的合F力1 )
2、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下
滑时;
否
3、用细绳悬挂的物体,手
释放时;
否
原因在哪里?
答:物体受力情况不符合条件
F合= 0
GV F
V G F VG
二、巩固练习
1、图示,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判断物体
A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向右匀速运动
F1 F2 A
F2
A
高一上学期物理专题知识及习题-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1.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会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能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等对力与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3.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力与平衡问题。
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三力平衡问题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0,即F合=0或{F x合=0F y合=0.3.推论(1)二力平衡:若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等大、反向.(2)三力平衡:若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多力平衡:若物体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 个力等大、反向.二、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解法1.力的合成法——一般用于受力个数为三个时(1)确定要合成的两个力;(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3)根据平衡条件确定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的关系(等大反向);(4)根据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解三角形.2.正交分解法——一般用于受力个数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1)建立直角坐标系;(2)正交分解各力;(3)沿坐标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三、利用正交分解法分析多力平衡问题1.将各个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式(F x=0,F y=0)求解.2.对x、y轴方向的选择原则是:使尽可能多的力落在x、y轴上,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3.此方法多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三个以上共点力平衡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题型1受力分析的应用[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放在两固定的水平挡板之间,物体间用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连接,在b物体上施加水平拉力F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对水平挡板的压力大小可能为2mgB.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C.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D.弹簧对a物体的弹力大小可能等于mg根据物体b受水平拉力F力后仍处于静止,则可知,必定受到静摩擦力,从而可确定弹簧的弹力与物体b的重力关系,再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即可求解。
高一物理必修1共点力平衡

(3)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
F 0
F x
F y
0 0
(4)解方程(组), 必要时验证结论。
【例 1 】试求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的 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已知木块质量为 M, 接触面动摩擦因数为μ
q
•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用斜向上的外力 F将质量为m的物体推着物体沿竖直墙壁 匀速运动,求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滑动摩 擦因数μ为多少?
【例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用 细绳跨过定滑轮和物体B相连,物体A向右运 动,试分析物体A.B的受力情况。
N
A
T
.
f
T
B
GA
GB
F A
N
f
F
G
王后雄 P70 4、5.6
一、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物理系统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突变时所 处的状态, 叫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也可 理解为“恰好出现”和“恰好不出现” 某种现象的状态。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的求解方法一般是采用由平衡条件求出 力的大小, 看哪个力最先达到临界状态。
• 如图所示, 在一细绳C点系住一重物P, 细绳两端A、
F
F1
F2
F F1
F2 2) F=F1 + F2 或F=F1 – F2 …… 一解
F1
F F2
F F1
F2
问题3.已知两个分力F1、 F2的大小,将一个已知力F分 解,其结果有多少种可能?
3) ∣ F1 个面内两解)
F
F1
F2
F1
F2
F
F1
F2 F
图1
图2
图3
如图1.图2为共点力;而图3为非共点力.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0 F 0 F 0
x y
⑤解方程(组),必要时验证结论。
5.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示。其中OB是水平 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 则最先断的绳: A A.必定是OA ;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 O B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
此方法是力学解题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应注意学习。 正交分解法 ⑴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F = 0;
合
⑵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力的分解。 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成标量运算,极大的降低了数学 应用的难度。
正交分解法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维程序为
①选择研究对象: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好受力图;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原则是尽量减少力的分解); ④根据平衡条件布列方程
根据平衡的特点,由力的几何结构可知: B
G/2 3 1. F 5 B
FA = FB = 5G/6 = 5N
2.细绳的长度保持不变,当A点缓缓下移 C 的过程中,由力的矢量三角形保持不变, 则绳中的拉力不变。
D
;
/ b2b平台
jor937fhl
来,暮笙飞身向上,用剑刺向了火龙的头部,另一条火龙迅速裹住暮笙的腰,紧紧地抓住暮笙的腰,暮笙的衣服全部烧焦,露出了整个身体他 的身体全是纹身,有和山神一样的麒麟,有凤凰,有青龙,全都像真的一样盘踞在暮笙的身上。冒着黑烟。暮笙左肩的凤凰开始变成火红色泛 着黄红色的光,真的从他的左肩里飞出来了,火红色的凤凰有一米多高,全身都燃烧着火红色的火焰,凤凰飞出来站在暮笙的头顶,的皮肤开 始泛红随后开始像凤凰一样的燃烧,顷刻间暮笙变成了一只比刚才大出一倍的凤凰,暮笙飞向应龙所在的地方,应龙的火是黄色,暮笙的火是 红色,两种火焰纠缠在一起,暮笙拿着黑剑,黑剑也开始燃烧着黑蓝色的火焰,凤凰飞到应龙的头顶,凤爪抓住应龙的犄角,应龙试图将凤凰 甩出去,可怎么甩凤凰牢牢的抓住,凤凰翅膀上火红色的羽毛变成锋利的匕首,插向应龙的身体。暮笙飞到应龙后面拉住应龙的尾巴,黑剑从 尾巴穿插而过,刺入地下深处,应龙被固定在了地面上。渐渐地红色的火焰越来越多把黄色的火焰也给压下去了,几个小时之后,大火终于灭 了,应龙的身体开始一片焦黑,瞬间鳞片变成了钢铁,像铠甲一样闪着光泽。应龙不见了。暮笙恢复了刚才的模样。草原又变成了古宅的模样。 大火持续了这么久,古宅依然完好无损,这古宅究竟是什么做的这么厉害。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居然没少一块砖,没缺一个口,不禁让我心生敬 佩。暮笙却消失在了我的视野中。从那以后妈妈隐姓埋名生活在人间,开了一家茶馆。妈妈竖起了头发,穿上了男人的衣服,英姿飒爽,有种 别样的味道,在明朝,妈妈让我称他为父亲。我终于明白母亲说的我是你,你也是我,我并不是她生的,而是有她和暮笙的精血再加上上古神 兽和妖精鬼怪的法力而成。原来有些事情,有些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4面具下的脸孔|这个龙形手镯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揭开面具的那 一瞬间,感觉时间静止了。我现在都现象的到我的脸色有多难看。顿时五雷轰顶,又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我下意识的咬紧了牙。 只觉得脑袋被撕裂了。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我依然注视着她的脸。我和她居然长得一模一样。心里突然一阵恶心,五脏六腑似乎扭成了一 团。一霎间,我的心就像灌满了冷铅。她就是我,还是我其实是她。过了好一会才集中精力。现在才想起我的大腿受了很严重的伤,火辣辣的 感觉窜上我的大腿,绞痛,全身冰凉,迸沁着冷汗。血开始不断涌出,不一会就染红了整条裤子,血不断地流出来汇集到冰块里,冰块开始闪 烁着红光,随着精血的增多,红光不断增强。我一顾不上许多,只觉得全身精血尽数流出,全都流到冰块里,冰块的红光不断增强,冰块开始 融化。此时我全身经脉痉挛,痛苦不
高一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之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高一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之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高一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之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一、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
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点拨:在进行一些平衡类问题的定性分析时,采用共点力平衡的相关推论,可以使问题简化。
一、求解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平衡类问题不仅仅涉及力学内容,在电磁学中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平衡,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平衡,但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1)明确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2)选对象:根据题目要求,巧选某平衡体(整体法和隔离法) 作为研究对象;(3)受力分析: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规范画出受力示意图;(4)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及数学解析法;(5)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合力为零的相应方程,然后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共点力的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
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
在运动过程中()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答案】A【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其中θ为支持力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当物体向上移动时,θ变大,故N变小,F 变大;故A正确。
【考点】考查了力的动态分析2.如图所示,物体的重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的拉力F,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
【答案】【解析】作出物体A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Fy =Fsinθ+F1sinθ-mg=0 ①Fx =Fcosθ-F2-F1cosθ=0②由①②式分别得:③④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有:F1≥0⑤;F2≥0⑥由③⑤式得F有最大值:.由④⑥式得F有最小值:综合得F的取值范围:.【考点】物体的平衡;正交分解法。
3.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一定.当汽车速度为v时,汽车做匀速运动;当汽车速度为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P/mv B.2P/mvC.3P/mv D.4P/mv【答案】C【解析】当汽车速度为v 时,汽车做匀速运动,汽车受力平衡,则有,根据功率与速度关系公式得:,当汽车速度为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以上各式联立解得:,选ABD 错误,C 正确。
所以选C 。
【考点】本题考查机动车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4. 重150N 的光滑球A 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 之间,木块B 的重力为1500N ,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则(1)光滑球A 球受到墙和木块B 给的弹力大小分别为多少?(2)木块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分别为多少?【答案】(1)F N 3=1 650 N ,F f =150N ,(2)F N 3=1650 N ,F f =150N ,【解析】小球A 和木块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对A :F N 1cos 60°=m A g F N 1sin 60°=F N 2可得:F N 1=300 N ,F N 2=150 N对B :由F N 1′=F N 1,F N 1′cos 60°+m B g =F N 3 及F N 1′sin 60°=F f 可得:F N 3=1 650 N ,F f =150 N ,对整体分析,竖直方向: F N 3=m A g +m B g 水平方向: F f =F N 2可得:F N 3=1650 N ,F f =150 N 【考点】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5. 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 和CD 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一个圆柱形工件P 架在两木棍之间,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下,恰好能向右匀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教案知识精要:共点力平衡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理解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1)共点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各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或为∑F x=0,∑F y=0。
二,共点力平衡的一般解题方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即: F合=0,具体情况如下:1.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等大、反向、共线;可根据二力平衡来求解。
2.三力平衡时,若是非平行力,则三力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三力的矢量图必为一闭合三角形;(1)有直角时,可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解题。
(2)不是直角时,可以构造直角,再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解题。
还可以,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题。
个别题目还可以用相似三角形法解题。
(3)多个力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二、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角速度转动或静止状态。
是力矩平衡状态。
2.力矩平衡的条件:合力矩为零,也就是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
三、怎样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a.明确研究对象.在平衡问题中,研究对象常有三种情况:①单个物体,若物体能看成质点,则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作用点全都画到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若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则各个力的作用点不能随便移动,应画在实际作用位置上.②物体的组合,遇到这种问题时,应采用隔离法,将物体逐个隔离出去单独分析,其关键是找物体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力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③几个物体的的结点,几根绳、绳和棒之间的结点常常是平衡问题的研究对象.b.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需要做好两件事:标准教案甲乙θθ①确定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不能添力,也不能漏力.常用的办法是首先确定重力,其次找接触面,一个接触面通常对应一对弹力和摩擦力,找到接触面后,判定这两个力是否在;第三是加上其它作用力,如拉力、推力等; ②准确画出受力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关键是力的方向的确定,要培养养成准确画图的习惯.在分析平衡问题时,很多同学常出错误,其重要原因就是画图不重视、不规范,将力的方向搞错,导致全题做错.c .选取研究方法——合成法或分解法合成法或分解法实际上都是平行四边形定则,采用这两种方法的实质是等效替代,即通过两个力的等效合成或某个力的两个等效分力建立已知力与被求力之间的联系,为利用平衡条件解问题做好铺垫.在解题中采用合成法还是分解法应视问题而定,当受力较少时,两种方法求解都很方便.由于高中阶段在对力进行合成或分解时只要求会用直角三角形讨论计算,因此,对物体受力进行正交分解,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的平衡问题较为常见.在建立正交坐标系时,其基本原则是使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这样分解的力个数少,求解时方便. d .利用平衡条件建立方程利用合成法分析问题时,其平衡方程为:F 合=0利用分解法特别是正交分解法分析平衡问题时,其平衡方程为:F x =0 F y =0e .数学方法求解建立平衡方程后,利用数学方法即可得到结果.在平衡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代数法、三角函数法、相似三角形法、极值问题等,通过对学生选择数学方法解题过程的考查,可以鉴别其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
热身练习:1.若两个共点力F 1、F 2的合力为F ,则有( ). (A )合力F 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B )合力F 的大小可能等于F 1,也可能等于F 2 (C )合力F 有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D )合力F 的大小随F 1、F 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2.某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 1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两个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1.5】标准教案(A )F 1(B )1F 2(C )2F 1(D )03.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重为G 的圆球,被长为r 的细绳挂在竖直的光滑的墙壁上,绳与墙所成的角度为30°,则绳子的拉力T 和墙壁的弹力N 分别是 ( ).【3】 (A )T =G ,2G N =(B )T =2G ,N =G(C )G 23N ,G 3T == (D )G 33N ,G 332T == 4.某压榨机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B 为固定绞链,C 为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滑块,通过滑轮可沿光滑壁移动,D 为被压榨的物体.当在铰链A 处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压力F 时,物体D 所受的压力等于______.【3】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甲挡板竖直、乙挡板与斜面垂直),求(甲)、(乙)两种情况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之比。
6.如图所示,用绳AC 和BC 吊起一个物体,绳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 绳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 .欲使两绳都不断,物体的重力不应超过多少?答案:1。
BCD 2。
B 3。
D 4. 5F 5. 1:θ2cos 6.173 N标准教案精解名题:[例1]如图1所示,挡板AB和竖直墙之间夹有小球,球的质量为m,问当挡板与竖直墙壁之间夹角θ缓慢增加时,AB板及墙对球压力如何变化。
[例2] 一重为G的光滑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被一挡板PQ挡住,Q处为固定转轴,如图4示,挡板可以逐渐放平,何时球对挡板的压力最小。
[例3]如图1所示,支杆BC一端用铰链固定于B,另一端连接滑轮C,重物P上系一轻绳经C固定于墙上A点。
若杆BC、滑轮C及绳子的质量、摩擦均不计,将绳端A点沿墙稍向下移,再使之平衡时,绳的拉力和BC杆受到的压力如何变化?标准教案[例4].如图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使球面由A到半球的顶点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N变大,T变小(B)N变小,T变大(C)N变小,T先变小后变大(D)N不变,T变小[例5]如图3所示,用两根绳子系住一重物,绳OA与天花板夹角θ不变,且θ>45°,当用手拉住绳OB,使绳OB由水平慢慢转向OB′过程中,OB绳所受拉力将A.始终减少 B.始终增大C.先增大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大【例6】如图14为一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相连.当绳处在竖直位置时,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B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A,使它向右作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作用于A 的摩擦力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例7】重量为G的物体在水平而上作匀速运动,设物体与地面之间如图2示。
标准教案【例8】如图3,用力F 推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外力F 与水平方向交角θ最小为多大时,无论外力F 多么大均不能使物体前进?【例9】.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m 1g/k 1B.m 2g/k 1C.m 1g/k 2D.m 2g/k 2【例10】 S l 和S 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 l 和k 2的两根弹簧,k 1>k 2;a 和b 表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两个小物块,m a >m b .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
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 大,则应使(A ) S 1在上,a 在上 (B ) S 1在上,b 在上 (C ) S 2在上,a 在上 (D ) S 2在上,b 在上【例11】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
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g m Kl 1μ+ B. g m m Kl )(21++μC. g m Kl 2μ+D. g m m m m K l )(2121++μ标准教案当堂总结:1.什么是共点力平衡的状态:2.共力平衡的条件:3. 正交分解的一般方法自我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A、B间可能无弹力作用的是()图12、下面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存在摩擦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弹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D)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3、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分力中,一个分力变大时,另一个分力一定减小(B)两个分力必然同时变大,或同时变小(C)不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大于这个力的2倍(D)不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小于这个力的1/2倍4、一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铁块和地面间的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受压而发生弹性形变,地面受到了弹力,而铁块没有发生形变,所以铁块不受弹力(B)铁块也受到弹力,原因是铁块也发生了形变(C)铁块受到弹力的原因是地面发生了形变(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5、一小车在牵引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一时起牵引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小车仍沿原方向前进,则在此过程中小车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变化情况是()(A)不变(B)逐渐减小,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相反(C)逐渐增大,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相反(D)逐渐增大,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相同6、如图2,不计重量的带光滑滑轮的细杆BO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跨过滑轮的细绳吊一重物P,另一端拴在墙壁A 点上,处于平衡,绳拉力为T,杆受到的压力为N,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若A点沿墙上移,标准教案仍平衡,则:图2(A )T 变大 (B )θ变大 (C )N 变小 (D )T 变小7、如图3所示,重杆AB 的A 端用铰链固定在墙上,若为了使AB 杆保持水平,用长为L 的轻杆CD 支撑,改变支撑点的位置,使CD 所受压力最小,则D 点离A 点的距离应是:图3(A )L/2 (B )L 23(C )L 22(D )L8、如图4所示,橡皮条OA 和OA ′间夹角0°时,在结点O 吊一重为5N 的物体,结点刚好位于圆心,今将A 、A ′分别移到B 、B ′,欲使结点O 仍在圆心,且∠BOB ′=120°如图所示,O 点应挂重物图4标准教案(A)2.5N(B)5N(C)10N(D)1.25N9、两个大小都是5N、夹角为120°的共点力,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10N,方向与其中一个力夹角为60°(B)5N,方向与其中一个力夹角为60°(C)5N,方向在两力夹角的角平分线上(D)大小为10N,方向无法精确确定10、如图5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径静止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 施于A,而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11、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包重400N的水泥,某人用490N的力向上提它,此时,水泥包所受的合力是()(A)0 (B)890N,方向向上(C)90N,方向向下(D)90N,方向向上12.如图6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