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1 微博的概述“微博”这一概念于2009年8月随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而进入广大中国网民的视野,随之而来的便是微博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微博现象”。

微博,即所谓“微型博客”,其最大的特点便在于简洁便利和迅速,人们只需要在门户网站、通讯软件或SNS社区等微博平台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发表不超过140个字的博客,当然,如果你的人气高,你的微博便能在几分钟内被成百上千的人转发和评论。

正是由于其身份等级的零限制和简单方便的操作,使它迅速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甚至突破了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门槛和界限,在明星中也风靡一时,成为积攒和衡量人气的极佳平台。

博客带来了媒体的一次大转变,在博客之前,大家得到的信息大都从新闻媒体上获取,这些是经过二次加工后的信息。

而博客诞生之后,人们可以从关注的博客(主要是名人博客,例如作家、明星等)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

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

而微博诞生后,它比博客更近一步,比博客短小精悍、更快捷和及时。

微博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微博的很多功能其实都在博客上有相似功能,例如“转播”对应“转载”,博客也早就有“关注”和“评论”的功能,不过微博强化了“听众”和“收听”的概念。

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的限制,微博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大信息量的"直播",尤其是微博更新不再局限于在电脑前,用手机便能完成操作。

与博客相比,微博的“语录体”更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语境要求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2 微博的发展历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微博的发展历程及对社会的影响

微博的发展历程及对社会的影响

微博的发展历程及对社会的影响自2009年上线以来,微博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交媒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亿万用户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从微博的发展历程入手,深入探究微博对社会的影响。

一、微博的发展历程2009年,新浪微博的上线,标志着中国社交媒体的诞生。

与此同时,腾讯微博也开始了它的尝试。

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微博逐渐成为了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了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平台。

2011年,微博用户数量突破2亿,到2019年底已经超过5亿。

微博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传媒格局,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二、微博的影响1. 信息传播与舆论监督微博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微博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重要平台,许多人通过微博获得第一手信息。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博发布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观点和讨论问题,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

这种舆论力量也可以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扭转了传统的新闻监管格局。

2. 形成了粉丝经济微博上的明星或者网红可以通过开设账号,粉丝可以通过关注和点赞等形式支持明星。

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粉丝经济。

明星或者网红可以在微博上推广有关商品,同时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粉丝的赞助和广告费,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商业圈子。

3. 推动商业营销微博不仅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新的方式,商家也可以利用微博拓展其品牌与产品。

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也投入了微博的营销活动中。

公司或品牌在微博上进行推广,可以更好地实现业务增长和产品推广,也可以成功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营利。

4. 形成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微博的普及,许多人也开始在平台上发布些个人的创作或者生活记录,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深受年轻人和文化领域的人所喜欢的创作与娱乐的平台。

成龙的微博被称为“电影学校”,让观众了解电影幕后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观影体验。

同时,一些新的文化现象也通过微博在人群中流行开来,如微博语言、微博萌宠等,文化层面的影响也有所体现。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新浪微博是一家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微博、博客、相册、视频分享等功能,并允许用户互动交流。

以下是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推出,成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微博平台
之一。

当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网站发布文字、图片和链接等信息,并关注其他用户的动态。

2010年,新浪微博用户数量迅速增加,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
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相比于其他平台,新浪微博更加注重用户互动和实时性,用户可以即时回复、转发和评论他人的微博。

2011年,新浪微博上线了认证系统,允许公众人物和机构通
过官方认证获得认证标志,提高信息真实性和权威性。

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对新浪微博的信任度。

2012年,新浪微博上线了个人账号积分系统,鼓励用户活跃
参与平台,并根据积分提供一些特殊功能。

同时,新浪微博开始与各界合作,举办线下活动、推出品牌合作等,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2013年,新浪微博进行了全面的界面升级,使其更加简洁、
易用。

在这一年,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

2014年,新浪微博开始大力发展短视频功能,鼓励用户发布、
观看和分享短视频。

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对新浪微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做出的回应,也使平台更加多元化。

2020年,新浪微博推出了更加智能和个性化的内容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互动行为提供精准的内容推送。

同时,新浪微博继续加强与品牌、名人和媒体等的合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从成立至今,新浪微博积极创新,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的重要一员。

微博@中国

微博@中国
的地位。
3.5、微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一) 微博将持续快速发 展, 影响力逐步提升
(二) 社交价值将得到凸 显, 注意力资源进一步细 分
(三) 微博问政将逐渐升 温
(四) 微博营销将从萌芽 步入发展阶段
(五) 微博盈利模式成为 关注点
四、微博对中国的影响
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度 人物——微博客
4.1、微博内容分类
3、网民更可能被操纵
在中国,微博可以无限制被评论,显示很精确的转发数,还带有长微博功能。
这些性质不但使得微博在中国有替代博客的趋势,而且加大了“水军”在中 国微博中的重要性,使得中国的微博更容易形成强势意见领袖和网络红人,
而网民也有了更大的被操纵的危险。美国的Twitter完全没有取得微博在中国
共鸣。这类漫画会让人
觉得搞笑,但也会让人 感到淡淡的忧桑,谜样
的感动。
4.2、微博的功能和特点
微博的功能:
基本功能 核心功能 拓展功能
• 信息的获取与发布
• 社会性交往与互动
• 整合各种网络应用
微博的特点:
1、传播方式上,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
2、传播信道上, 实现多渠道、多方式整合
3、传播速度上, 病毒式传播加速信息流通
2、微博改变商业
这个媒体属性和社区属性都极强的网络新应用,正成为一个商业公司 市场运营中必须考量的不可控因素

更多公司积极尝试和用户互动 微博正产生新的商业营销模式
3、微博监督政府减少盲区和死角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更像人民战争

政府须转变话语体系 “全民记者”考验官员能力 官方介入,贴近民心 谨慎围观,别伤无辜
《福布斯》说,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

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分享信息、获取新闻、表达思想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微博平台之一,其发展历程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研究新浪微博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在中国社交媒体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新浪微博的起源与初期发展新浪微博于2009年推出,上线之初仅是一个简单的微博服务平台。

在微博平台推出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博客或论坛来分享信息和交流互动。

然而,这些传统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较慢,难以满足人们对实时信息的需求。

新浪微博的推出填补了这一空白,其轻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新浪微博在初期发展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对微博这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形式还缺乏认知,用户接纳度较低。

其次,早期的新浪微博功能单一,缺乏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同质化程度较高。

最后,新浪微博在安全和隐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限制了其用户规模的扩大。

二、新浪微博的关键转折点新浪微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对新浪微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增加个性化功能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浪微博在初期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化功能。

用户可以自定义主题、设置头像和背景图片等,从而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引入明星和机构账号为了扩大用户基础和提高平台影响力,新浪微博积极引入明星和机构账号。

明星账号以明星本人或其团队的名义发布内容,从而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这些明星账号的出现不仅带动了粉丝经济的兴起,还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

3. 推出广告和付费服务为了实现商业化运作,新浪微博在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广告和付费服务。

这些服务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推广和变现渠道。

广告和付费服务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平台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新浪微博的快速发展。

微博的应用与发展

微博的应用与发展

微博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微博的功能与优势。

在简单地对目前微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通过对微博的盈利模式与用户行为的研究,展望了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微博简述1、微博的含义与特点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可以使得用户通过的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微博客发布消息。

2、微博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2006年3月的创始人推出了Twitter,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用户能用如手机短信等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微博。

Twitter 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作为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产品,目前仍然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微博要作为一种成熟地产品走进用户的生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

如图1所示:美国微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中国微博处于起步阶段。

从总体上来看在微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被夸大的预期峰值以及预期与现实幻灭的低谷两个阶段,只有进行不断地产品创新才能保证微博产品长久、可持续的生命力,并最终达到稳定与成熟。

图1:微博的发展历程具体从微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虽然微博在中国的诞生时间不长,在将来微博客的整个发展史上可能刚处于导入期阶段,但微博客的发展和流行,迄今可以说已经历了五个关键阶段:1)微博客鼻祖推特(Twitter) 在2006 年3 月由 的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在中国则以饭否2007 年的流行为代表,第一批的中国微博客用户多为Twitter 和饭否等网站的用户。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概要

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概要

新浪微博创始人
姓名:王志东 出生年月:1967年 籍贯:广东省东莞市人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98年, 他领导四通利方收购美国最 大华人社区——华渊资讯, 并创建新浪网,2000年,他 带领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成 功上市并一举使得新浪成为 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2001年,他从新浪离职,之 后创办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 司。
时代科技的结合 web2.0 天生的“传播欲”与 879,952 时尚经典语录 3,831,891 李开复 10 939,238 创意工坊 3,863,149 杨幂 9 1,067,862 生活小智慧 3,936,907 李冰冰 8 1,086,192 001 星座爱情 3,979,329 黄健翔 7 日 月 年 2011 注:数据截止 新浪微博人气排行榜 星座秘语 4,444,154 何炅 6 1,169,047 我们都爱冷笑话 4,795,221 谢娜 5 1,450,347 微博搞笑排行榜 4,980,508 蔡康永 4 1,839,683 精彩语录 5,384,714 赵薇 3 2,396,820 (王菲) veggieg 5,797,677 S) 小 ( 徐熙娣 2 2,418,736 冷笑话精选 6,486,549 姚晨 1 粉丝数 草根排行榜 粉丝数量 名人排行榜 名次 00 : 02 1,087,746 人的生活都深深的被知识浪潮所影响。
微博的功能
发布: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
工具一样发布信息 ,每条信息不 能超过140个字符。
转发: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
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 功能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 被篡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 的评论。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 户(也就是自己的粉丝),能看见 这条微博,他们也可以选择再转发 ,加入自己的评论,如此无限循环 ,信息就实现了传播。

浅谈微博文化

浅谈微博文化
“织出你的围脖” 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
—浅谈微博文化
今天,你围脖了吗?
“韩寒身高”

目录
• • • • • 微博——一种新的传播媒体 微博文化 面临的问题 法治下的微博 小结
微博的“前世今生”
•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在最初阶段, 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 2007年有了第一个中文微博网“饭讯滔滔等相继 出现。 •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 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均开设微博。 • 2011年5月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丼办以"微革命• 微创新•微时代" 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微博大会 • 2012年5月1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丼办无微不至·第二届中国微博大会。
微博是什么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 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 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群体组成
微博用户趋向于年轻化,有一定学历的人群,尤其是大学生群体。
原因分布
特点
1.即时
特点
2.自主性
特点
3.互动性
特点
4.简易性
微博文化
• 碎片化的语言 • 对话和交往 • 大众的文化
面临的问题
• 公信力的缺失 • 微博价值的质疑 • 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微博实名制
北京市2011年12 月推出《北京市微博 客发展管理若干规 定》,《规定》提 出,“后台实名,前台 自愿”。
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博得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就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及时更新简短得话题,并以公开得方式进行发布。

微博就是web3、0新兴起得一类开放因特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得微博网站就是推特,目前推特得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人,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FBI、Google、HTC等很多国际知名个人与组织在Twitter上进行营销与用户交互。

国内著名得微博有:新浪微博、腾讯说说、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

二、微博得特点:
微博虽然火热,但就是风格与Twitter完全不同。

国人不爱隐私爱热闹,微博与其说就是朋友圈,不如说就是粉丝厂。

正好又由于众所周知得原因,微博又变成网民集体娱乐广场与讨伐得战场,知识分子启蒙得公共课堂。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与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与随意性。

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得思想与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得所见、所闻、所感。

1、便捷性。

微博有140个字符得长度限制,对于西文,以英文为例,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而中文以双字词为主流,这样每条Twitter能够传达得信息量,就只有一条中文微博得1/3左右。

2、创新交互性。

与博客得交互方式不同,微博实际上就是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您关注一个子集感兴趣得人时,两三天就会形成习惯地关注,移动终端提供得便利性与多媒体化,就是得微博用户体验得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

微博网站得即时通信功能非常强大,通过与MSN就可以直接发布,在没有网络得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以及时更新微博得内容,哪怕您就在事发现场。

如一些大得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得大事,如果您当时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布,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三、微博发展史
最早也就是最著名得微博就是美国twitter。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得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

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就是用于向好友得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2005年从校内网起家得王兴,在2006年把企业卖给千橡互动后,于2007年5月创建了饭否网。

而腾讯作为一个拥有4、1亿用户得企业,瞧着用户对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状态得强烈需求后,也忍不住尝试了一把,2007年8月13日腾讯滔滔上线。

在2007年5月,国际间计算总共有111个类似Twitter得网站。

然而,最值得注意得仍就是Twitter,它于2007年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举办得南非西南会议赢得了部落格类得网站奖。

Twitter得主要竞争对手就是Plurk与Jaiku。

后来微博客得新服务特色持续诞生,例如Plurk有时间轴可以观瞧整合了视讯与照片得分享,Identi、Pownce整合了微博客加上档案分享与事件邀请,由Digg得创始人Kevin Rose与另外三位开发者共同发展。

Twitter国外Twitter得“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

但事实证明,Twitter建立得“微型王国”不就是在短时间内掘出黄金得浅矿,国内微博企业尚处于慢热得状态。

据悉,做啥、饭否网等仅拥有几十万用户,每月处理几千万条信息。

国内微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产品调整以及服务完善上,在尚无法吸引到风险投资得眼光之前,她们最需要做得可能就是如何靠自己得能力继续活下去。

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得社交网络饭否网开张,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得名词,以摧枯拉朽得姿态扫荡世界,打败奥巴马、甲流等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得词汇。

伴随而来得,就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得争夺战,大批量得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得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得草根英雄,从默默无闻到新得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

2009年7月中旬开始,国内大批老牌微博产品(饭否、腾讯滔滔等)停止运营,一些新产品开始进入人们得视野,像开放得叽歪,6月份开放得Follow5,7月份开放得9911,8月份开放得新浪微博,其中Follow5在2009年7月19日孙楠大连演唱会上得亮相, 就是国内第一次将微博引入大型演艺活动,与Twitter当年得发展颇有几分神似。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得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随着微博在网民中得日益火热,在微博中诞生得各种网络热词也迅速走红网络,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

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得主要活动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