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磁悬浮原理以及悬浮高度与磁场大小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磁场和力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磁悬浮是利用了超导体和永久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实现的。
当超导体置于磁场中时,由于超导体本身特殊的电性质,从而可使磁场在超导体内不存在。
因此,超导体内的物体可以通过永久磁铁的磁场被悬浮起来。
根据悬浮高度与磁场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磁铁磁场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悬浮高度。
三、实验步骤1. 将永久磁铁放在台面上,保持水平。
2. 将超导体放在磁铁上方,调整超导体位置。
3. 均匀地撒上磁铁粉末,观察物体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调整物体的位置。
4. 测量物体悬浮的高度,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3-4步骤,分别记录不同磁铁大小下物体的悬浮高度。
四、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数据:磁铁大小(高度/cm)悬浮高度(cm)0 02 34 66 98 1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物体的悬浮高度与磁铁大小成正比关系,而且比例系数大约为1.5。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磁悬浮的原理以及物体悬浮高度与磁场大小的相关性。
我们发现,通过调整磁铁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悬浮高度,这种现象可以应用于现实中,例如在磁悬浮列车和飞行器的设计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磁悬浮的原理,而且还体验了调整实验条件、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
在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精神,也更加珍惜科学实验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再次参加这样有趣、实用的实验。
磁悬浮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报告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来使物体悬浮的技术。
它有多种用途,包括高速列车、制冷系统、工业机械和高精度测量仪器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磁悬浮装置。
这个装置由一组磁铁和一个带有铜导线的磁悬浮盘组成。
当我们通电时,电流会在铜导线中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与磁铁产生互斥力,导致磁悬浮盘悬浮在磁铁上。
接下来,我们需要测试磁悬浮盘的悬浮高度和稳定度。
我们将磁悬浮盘悬浮在磁铁上,然后使用尺子测量磁悬浮盘与磁铁之间的距离。
为了测试稳定度,我们会将磁悬浮盘轻轻推动并观察它是否在悬浮状态下保持稳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将更改电流和磁铁的位置,以测试它们对磁悬浮盘的影响。
我们会记录不同条件下磁悬浮盘的悬浮高度和稳定性,以便了解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性能。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当电流增加时,磁悬浮盘的悬浮高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电流的增加会增强铜导线中的磁场,使磁悬浮盘与磁铁之间的互斥力变得更强,从而使磁悬浮盘上升。
我们还发现,当我们改变磁铁的位置时,磁悬浮盘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当磁铁放置在磁悬浮盘下面时,磁悬浮盘更加稳定,因为磁铁可以提供更强的互斥力。
但当磁铁放置在磁悬浮盘上方时,磁悬浮盘会变得不稳定,因为磁铁提供的互斥力不够强。
应用与前景磁悬浮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少摩擦、低环境污染的交通方式。
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时速600公里,比当前任何高速列车都要快。
由于磁悬浮列车可以悬浮在轨道上,所以它的能耗也比传统列车低。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用于其他领域,比如磁悬浮制冷系统可以实现零排放,磁悬浮机械能够提供高度精确的运动控制,磁悬浮测量仪器可以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和检测。
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了解了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测试了磁悬浮盘的悬浮高度和稳定性,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
我们发现,磁悬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磁悬浮实验报告(一)2024

磁悬浮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对磁悬浮实验的详细分析和结论。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与磁体相互作用产生浮力的技术,它在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该实验,我们将探索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正文内容1. 实验装置搭建- 首先,我们准备了磁悬浮实验所需的磁体和磁场产生装置。
- 其次,我们安装了用于测量悬浮高度和稳定性的传感器和仪器。
- 最后,我们调整了磁场强度和位置,以确保磁悬浮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 磁悬浮原理分析- 我们对磁悬浮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学原理。
- 我们介绍了磁悬浮实验中所需的磁场调节和控制技术,以保证悬浮平台的平稳运行。
3. 悬浮稳定性实验- 我们对悬浮系统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 我们分析了悬浮高度、磁场强度和位置调节对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了悬浮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4. 动态特性分析- 我们对磁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 通过改变悬浮平台上的负载和外力的作用,我们观察了系统响应的速度和稳定性。
- 我们使用传感器和仪器来记录和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以便进一步优化磁悬浮系统。
5. 发展前景和挑战- 我们讨论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制造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当前磁悬浮技术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限制,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
总结通过本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磁悬浮实验的搭建过程、磁悬浮原理、悬浮稳定性实验、动态特性分析以及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这些研究将为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相信,随着磁悬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在未来的交通和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工程电磁场与波____指导老师:_____姚缨英_____ 实验名称:磁悬浮 _实验类型:____ 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了解磁悬浮的作用机理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知识;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能量、电感参数和电磁力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由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相组合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实验装置,该系统中可调节的扁平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由自耦变压器提供,从而在50 hz正弦交变磁场作用下,铝质导板中将产生感应涡流,最终表征为盘状载流线圈自稳定的磁悬浮现象。
(2)基于虚位移法的磁悬浮机理的分析将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组合看成一个磁系统。
为简化分析,将铝板看作为一半无限大完纯导体。
事实上当激磁频率为50 hz 时,只有当铝板表面相对扁平盘状线圈足够大,而厚度b 远大于该频率下铝板的透入深度d,才能作这一理想化假设。
在此前提下,应用镜像法,可导得该磁系统的自感为式中, a ——盘状线圈被理想化为单匝圆形线圈时的平均半径;n ——线匝数;r ——导线被看作圆形导线时的等效圆半径。
当通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增大到使其与铝板中感生涡流合成的磁场,对盘状载流线圈作用的电磁力足以克服线圈自重时,线圈即浮离铝板,呈现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此时,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力必然等于该线圈的重量。
现应用虚位移法来求取作用于该磁悬浮系统的电动推斥力。
对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组合的磁系统,其对应于力状态分析的磁2场能量为wm=l*i/2。
式中,i 为激磁电流的有效值。
其次,取盘状载流线圈与铝板之间相对位移h(即给定的悬浮高度)为广义坐标,按虚位移法可求得作用于该系统的电动推斥力,也就是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悬浮力从而,由稳定磁悬浮状态下力的平衡关系,即式中,m ——盘状线圈的质量(kg);g ——重力加速度(9.8 m/s2);即可得对于给定悬浮高度 h 的磁悬浮状态,系统所需激磁电流为三、实验内容(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励电流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在给定厚度为14 mm的铝板情况下,通过调节自耦变压器以改变输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从而观察在不同给定悬浮高度h的条件下,起因于铝板表面层中涡流所产生的去磁效应,而导致的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在厚度为14 mm的铝板情况下,以5 mm为步距,对应于不同的悬浮高度,逐点测量稳定磁悬浮状态下盘状线圈中的激磁电流,记录其悬浮高度h与激磁电流i的相应读数。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磁悬浮技术是一项基于磁力原理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科研实验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磁悬浮装置,探究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磁悬浮装置的搭建我们首先准备了以下材料:一块磁性材料、一块导电材料、一块永磁体、一根铜线和一台电源。
我们将磁性材料和导电材料分别固定在一块平板上,然后将永磁体放置在平板下方。
接下来,我们将铜线连接到电源上,并将其放置在导电材料上方。
当通电时,铜线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使导电材料悬浮在磁性材料上方。
实验二: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为了测试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我们对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调整电源的电流,观察导电材料在不同电流下的悬浮高度。
结果显示,随着电流的增加,导电材料的悬浮高度逐渐增加。
这表明,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与电流大小有关。
接下来,我们改变了永磁体的位置,观察导电材料的悬浮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永磁体离导电材料较近时,悬浮高度较低;而当永磁体离导电材料较远时,悬浮高度较高。
这说明,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与永磁体与导电材料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三:磁悬浮装置的应用除了探究磁悬浮装置的原理和稳定性外,我们还研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高速磁悬浮列车。
这种列车通过利用磁悬浮技术,可以在轨道上悬浮行驶,减少了与轨道的摩擦阻力,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科研实验。
例如,在物理学实验中,磁悬浮装置可以用于制造零摩擦环境,以便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化学实验中,磁悬浮技术可以用于悬浮液滴,以便进行微小反应的观察和控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磁悬浮装置,并探究了其原理、稳定性和应用。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和科研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磁悬浮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推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磁悬浮演示实验报告

磁悬浮演示实验报告磁悬浮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的悬浮系统,通过利用磁场的相互排斥或吸引作用,使物体悬浮在空中。
这项技术在交通运输、能源、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磁悬浮演示实验,展示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磁悬浮装置、磁悬浮轨道、演示物体等。
磁悬浮装置由电磁铁和磁铁组成,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
磁悬浮轨道则是由一系列磁铁排列而成,形成一个磁场梯度。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将磁悬浮轨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磁悬浮装置悬挂在轨道上方。
然后,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演示物体,如一个小球,将其放置在磁悬浮装置的悬浮位置上。
接下来,我们通过调节电流大小,使磁悬浮装置产生一个与演示物体相互作用的磁场。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一个磁场,与磁悬浮轨道上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演示物体的悬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演示物体在磁悬浮装置的悬浮位置上悬浮起来。
这是因为磁悬浮轨道上的磁场与磁悬浮装置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向上的磁力,使演示物体克服重力而悬浮在空中。
当我们调节电流大小时,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从而调整演示物体的悬浮高度。
实验讨论:磁悬浮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交通运输领域,磁悬浮列车可以通过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车辆的悬浮和运行,具有高速、低噪音和低能耗的特点。
在能源领域,磁悬浮发电机可以通过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转子的悬浮和旋转,提高发电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医疗领域,磁悬浮手术器械可以通过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器械的悬浮和精确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然而,磁悬浮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磁悬浮装置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其次,磁悬浮系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在无磁性材料和低温环境下运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此外,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高速运行和复杂工况下。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

1. 了解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掌握磁悬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磁悬浮现象,分析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悬浮高度与激磁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磁悬浮技术是利用磁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避免物体与支撑面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能量损耗。
实验中,通过改变激磁电流的大小,观察磁悬浮系统在不同悬浮高度下的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1. 磁悬浮实验装置一套(包括磁悬浮盘、磁悬浮支架、激磁电流线圈、电源等)。
2. 测量工具(如尺子、万用表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磁悬浮盘放置在磁悬浮支架上,确保磁悬浮盘与支架平行。
2. 将激磁电流线圈绕在磁悬浮盘上,确保线圈与磁悬浮盘紧密贴合。
3. 连接电源,调整激磁电流的大小。
4. 观察磁悬浮盘在不同激磁电流下的悬浮状态,记录悬浮高度和激磁电流的对应关系。
5. 改变激磁电流的大小,重复步骤4,观察磁悬浮盘的悬浮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当激磁电流较小时,磁悬浮盘处于悬浮状态,但悬浮高度较低;随着激磁电流的增大,悬浮高度逐渐升高。
2. 当激磁电流过大时,磁悬浮盘开始接触支架,悬浮状态不稳定。
3.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悬浮高度与激磁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激磁电流越大,悬浮高度越高。
1.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实现物体悬浮的技术,具有减少摩擦和能量损耗的优点。
2. 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与激磁电流的大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激磁电流越大,悬浮高度越高,系统越稳定。
3.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磁悬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研究磁悬浮技术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实现了磁悬浮现象的观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悬浮高度与激磁电流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了对磁悬浮系统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磁悬浮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磁悬浮技术的稳定性和悬浮高度,为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3磁悬浮实验

实验3 磁悬浮实验
一、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检查磁悬浮导轨的水平度, 检查测试仪的测试准备
把磁悬浮导轨设置成水平状态。
水平度调整有两种方法:(1)把配置的水平仪放在磁悬浮导轨槽中, 调整导轨一端的支撑脚, 使导轨水平。
(2)把滑块放到导轨中, 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到右运动, 测出加速度值, 然后反方向运动, 再测出加速度值, 若导轨水平, 则左右运动减速情况相近。
检查导轨上的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有否与测试仪的光电门I和光电门II 相连, 开启电源, 检查测试仪中数字显示的参数值是否与光电门挡光片的间距参数相符, 否则必须加以修正, 并检查“功能”是否置于“加速度”。
以i s 为横坐标2i v 为纵坐标作图。
3.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
两光电门之间距离固定为s 。
改变斜面倾斜角 , 滑块每次由同一位置滑下, 依次经过两个光电门, 记录其加速度 。
i
)/(20s cm a i )/(2s cm a i i θsin 1
52.72 51.68 6.8/120 2 44.84 43.80 6/120 3 36.98 35.94 5/120 4 28.63 27.59 4/120 5
21.10
20.06
3/120
(1)根据g=
θ
sin a
,分别算出每个倾斜角度下的重力加速度g ;
g=10m/2
s
计算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 与本地区公认值 相比较, 求出
%100||⨯-=标
标g g g E g =2.04%
二、分析与讨论
1.实验做完后, 磁浮滑块不可长时间放在导轨中, 防止滑轮被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
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利用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演示磁悬浮;
【实验器材】
1.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仪,如下图所示。
由两部分组成:磁导轨支架、磁导轨。
其中磁导轨是用550?×?240?×?3椭圆形低碳钢板作磁轭,按图70-2所示的方式铺以18?×?10×6?mm的钕铁硼永磁体,形成磁性导轨,两边轨道仅起保证超导体周期运动的磁约束作用。
2.高温超导体,是用熔融结构生长工艺制备的,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
之所以称为高温超导体是因为它在液氮温度77KC(-196℃)下呈现出超导性,以区别于以往在液氦温度42K(-269℃)以下呈现超导特性的低温材料。
样品形状为:圆盘状,直径18?mm?左右,厚度为6?mm?,其临界转变温度为90K左右(-183℃)。
3.液氮。
上图:实验装置图?
下图:磁导轨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它是指金属或合金在极低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电阻变为零的性质.它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只有依据量子力学才能给与正确的微观解释.这就是BCS理论.
这是一台高临界温度超导磁悬浮的动态演示装置.该装置为一个盛放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简易列车模型,在具有磁束缚的封闭磁轨道上方,利用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演示磁悬浮;;并可在旋转磁场加速装置作用下,沿轨道以悬浮或倒挂悬浮状态无磨擦地连续运转.
当将一个永磁体移近钇钡铜氧YBaCuO超导体表面时,磁通线从表面进入超导体内,在超导体内形成很大的磁通密度梯度,感应出高临界电流,从而对永
磁体产生排斥,排斥力随相对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它可以克服永磁体的重力使其悬浮在超导体上方一定的高度上;高温超导体是用熔融结构生长工艺制备的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所以称为高温超导体是因为它在液氮温度
77k(-196°C)下呈现出超导性,以区别于以往在液氦温度42k(-269°C)下呈现出超导性的低温材料.它的形状为圆盘形,其临界转变温度为90k(-183°C).超导体样品放在一铝制的列车模型中,四周包有起热屏蔽作用的铝箔,这样可使超导体在移开液氮后仍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自身温度在其临界温度以下,以延长演示时间.
磁性轨道是用钢板加工成椭圆形轨道用作磁轭,上面铺以钕铁硼(NdFeB)永磁块(表磁为形成磁性导轨.两边轨道起保证超导体周期运动的磁约束作用.
加速装置是使永磁体绕水平轴旋转在竖直面内产生旋转磁场的方法来实现的.在扁圆柱形的尼龙轮上, 镶有四块钕铁硼(NdFeB)磁块,尼龙轮固定在玩具电机
轴上,电机又固定在磁轨道面的正上方.当电机快速转动时,在此导轨面的上方产生一绕水平轴旋转的磁场.若磁场转向与超导体在轨道面上前进的方向同向时,则当超导体通过磁旋转磁场的下方时便产生一驱动超导块加速前进的磁驱动力,从而起加速作用.
【实验操作与现象】
1.演示磁悬浮
将超导体样品放入液氮中浸泡约3—5分钟,然后用竹夹子将其夹出放在磁体的中央,使其悬浮在高度为10mm,以保持稳定。
再用手沿轨道水平方向轻推样品(导体),则看到样品将沿磁轨道做周期性水平运动,直到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大约90?K),样品落到轨道上。
【注意事项】
1、样品放入液氮中,必须充分冷却、直至液氮中无气泡为止;
2、演示时,样品一定用竹夹子夹住,千万不要掉在地上,以免样品摔碎;
3、演示时,沿水平方向轻推样品,速度不能太大,否则样品将沿直线冲出轨道;
4、演示倒挂时,当样品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温度生高,样品失去超导性而下落,这时应用手接住它,否则,样品将摔坏;
5、超导块最好保存在干燥箱内,防止受潮脱落。
【实验心得】
如果说苹果砸在牛顿头上是一种偶然,而他由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更是一种机遇,那么大学物理演示演实验室,则将这种偶然化为了平凡,然而谁会撞上牛顿般的机遇呢与其说我的演示实验室一行是为了完成老师给的任务不如说是为了寻秘世间众多复杂事物背后的浅显真理,但大自然的奇迹早已偷走了我
欲思考的心,而仅仅留下一种沉迷与忘我。
还未来得及走出众多新奇现象,老师的催促声就已阻断了我通往现象背后简短原理的解释之路。
于是我只能收寻斑驳的记忆,更多的是加上自己的一点拙见,算是探究了一番。
物理演示实验的种种奇观早已超出了美学的领地上升到了神秘而又新奇惹人爱慕的境界。
我无法抗拒它奇秘的诱惑,因而仅仅漂浮在其表象,未能来得及深入其内脏以一探究竟。
加之我本粗陋的知识储备,更无缘其美了。
对此我感到深深遗憾。
但我相信,我的虔诚是在揭示一个真理:我们真正应做的不是去思考这现象背后已被揭穿的真理,而是去寻找这些现象的良佳去处,即怎样才能把它们更多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利于人们的生活。
尽管我给它们物色的对象是如此粗陋。
此行与其说是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不如说是培养了我的兴趣与对神秘自然的热爱。
我永不会忘记,忘记记忆中的那份痴迷与投入。
未来的路上我将陪你一起走过,走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那可爱的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