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专业术语

生产管理专业术语
生产管理专业术语

生产管理专业术语

1.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含义: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美国学者对这种生产方式在理论上加以概括与总结,命名为“Lean Production”,中文翻译为“精益生产”。“Lean”的意思是没有脂肪。这种生产哲学将库存比喻为人体的脂肪,认为运作在良好的企业应该是没有库存的,因此命名为“Lean Production”。

2.附加价值(Value Added)

含义:附加价值是企业本身创造出的价值。附加价值愈高则获利能力愈强。附加价值=销售额-(材料费+委外加工费+折旧费+工资)。附加价值率的计算方式为:(附加价值/营业收入)×100%。比率越高则贡献越大,显示获利能力愈强,精益企业应达到30%以上。3.7种浪费(Seven Wastes)

含义:精益生产方式将所有浪费归纳成七种——(1)等待的浪费;(2)搬运的浪费;(3)不良品的浪费;(4)动作的浪费;(5)加工的浪费;(6)库存的浪费;(7)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4.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

含义:所谓价值流,是指一个产品/服务在流程中所必须要经过的一组特定活动(包括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识别价值流,是在这组特定活动中识别浪费和寻找改善机会。识别价值流的常用工具,就是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把产品或者服务所涉及的所有物流与信息流相关内容用目视图表的方法绘制出来,作为随后即将展开的精益改造的依据。

5.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含义:一般认为,丰田生产方式的支柱有两个,一是“自动化”,二是“及时生产”。根据大野耐一的描述,丰田生产方式的现场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流水化制造,二是拉动式计划方法,也就是看板方式。丰田过去是将车床、铣床分车间集中在一起,后来则改善为依照生产流程将车床、铣床、钻床一台一台流水化排列布置。生产的产品则按照生产流程顺序流动。由于这种作法将原来一人负责操作一台机器的方法变成了一人负责多台机器,于是提高了生产力。这也就是单元生产最初的雏形。第二项特点是应用看板方式。这是为了实行丰田生产方式中的及时生产而采取的手段。

6.自动化(Jidouda)

含义:丰田公司不是单纯的自动化,而是强调“带人字旁的自动化”。在丰田公司的任何一个工厂里,差不多所有的设备上都装着自动停止装置,譬如“定位停车方式”,“全面运转系统”,“保险阀”及其它种种安全装置。机器被赋予了人的智慧。给机器加上人字旁这件事,大大改变了操作的工作。因为,当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用不到人,人只是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去处理就可以了。所以,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随着人员的减少,生产效率将飞速提高。“带人字旁的自动化”的精神,来自于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发明的织布机。

7.防呆(Bakayoke、Fool-proof)

含义:为了实现生产合格率100%的目标,必须在模具、工装夹具方面多用脑筋,添置防止不合格品发生的设备,这就是防呆装置。防呆装置有6类:①出现操作失误物品就装不上工装夹具。②物品不符合规格,机器就不会加工。③出现操作失误,机器就不会加工。④自动修正操作失误、动作失误,然后开始加工。⑤在后工序检查出前工序不合格,前工序停止动作。⑥作业上如有遗漏,后工序停止动作。

8.及时生产(Just in Time)

含义:及时生产是希望现场能够达成这样一种理想状态:在必要的时间、按照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譬如在一辆汽车的流水作业装配过程中,装配所必要的零件恰好在必要的时刻、以必要的数量到达生产线的旁边。如果在全公司实现了这种状态,那么就能使物资上和财务上给经营造成困难的库存问题接近于解决。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理想状态,就会消除生产现场的浪费、勉强、不均衡等现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时生产这一想法的始祖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实践者是大野耐一。

9.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含义:美国营运管理协会(APICS)提倡采用计算机进行物料计划,这一方法逐渐发展成MRP。以前,MRP只包含物料计划,但后来,开始向整个生产管理的数据体系发展,称为ERP。

10.推动式生产(Push Production)

含义:按照MRP的计算逻辑,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这种方式称之为推动式

生产。

11.拉动生产(Pull Production)

含义:在拉动生产的方式下,作业员不是根据上级领导预先制定的生产计划,而是根据下一工序发出的目视信号,来决定何时生产、生产什么、生产的数量,以及何时停产、何时进行生产切换。拉动生产同时制定了规则,告诉作业员,当生产中出现问题时,他们应该采用何种解决步骤,应该向谁申请帮助。最后,一个拉动生产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目视性,使得管理者或计划员能够一眼就获得需要了解的生产进度情况。

12.看板(Kanban)

含义:看板是拉动式计划与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工具。在最初的拉动生产方式中,采用小纸片作为传递信号的工具,这种小纸片日本人称之为看板。于是看板这一名称便沿用了下来。现在,看板早就不在局限于纸板了,电子看板目前是主流。

13.生产平准化(Level Production)

含义:生产现场的生产任务越不稳定,浪费就越多。因为设备、人员、周转在制品等等各项要素必须与生产任务的最大需求去配备。为了防止生产线的这种不稳定现象,必须致力于生产计划趋于稳定,这就是生产平准化。

14.利特尔法则(Little’s Law)

含义:Lean Time=存货数量×生产节拍。如何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呢?利特尔法则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了方向中。一个方向是提高产能,从而降低生产节拍。另一个方向就是压缩存货数量。然而,提高产能往往意味着增加很大的投入。另外,生产能力的提升虽然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但是,生产能力的提升总有个限度,我们无法容忍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说,每个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是大致不变的,而从长期来看,各公司也会力图使自己公司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因此,最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的方法就是压缩在制品数量。

15.Pitch Time

含义:狭义地讲,是指按照生产节拍的速度,生产一个托盘的产品所需的时间。广义地讲,是指按照生产节拍的速度,生产一个搬运批量的产品所需的时间。

16.Pace Time

含义:在拉动生产方式下,一张看板对应一定数量的产品,Pace Time就是生产一张看

板代表数量的产品的时间。搬运批量是看板数量的整数倍。

17.Loop Time

含义:物料搬运人员频繁沿设定的搬运路线进行搬运,Loop Time就是物料搬运人员在生产现场循环一圈的时间。

18.换模(段取、Exchange of Die)

含义:机器从生产一种产品转为生产另一种产品,需要更换模具,称之为换模。只有通过缩短产品切换时间,才能缩小批量规模,因而才能减少在制品库存。通过小批量生产,可以缩短各种产品的生产提前期,工厂能够非常迅速地适应顾客的订货和需求的变化。19.快速换模(Sumeddo、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s)

含义:SMED是将换线时间缩到最短的一门技术。SMED在50年代初期起源于日本,由S higeo Shingo在丰田企业发展起来,他帮助丰田公司把产品切换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3分钟。

20.外部操作(External Setup)

含义:不必停机就能进行的换模操作。

21.内部操作(Internal Setup)

含义:必须停机才能进行的换模操作。

22.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

含义:单元生产是一种生产线设置技术,与传送带流水线和按照功能布局相比,单元生产这种方法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①机器设备与工具按照工艺顺序进行流水化布局。

②员工是多能工,能够1人操作多道工序。

③工序间的在制品最少,采用一个流。

23.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含义:成组技术揭示和利用产品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产品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把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组,按零件组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零件的相似性是广义的,在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称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

24.标准操作书(Standing Operation Process)

含义:标准操作书是作业员进行操作必须遵守的标准。标准操作书必须包含三要素:生产节拍时间、标准在制品数量、操作顺序。

25.周期时间(Cycle Time)

含义:Cycle Time就是每生产一个产品需要的时间。例如,一个产品需要经过5台设备,那么每台设备都会有自己的Cycle Time,每台设备的Cycle Time可能都是不一样的。26.生产节拍、节拍时间(Takt Time)

含义:与Cycle Time相同的是,Takt Time也是生产能力的一种表达方式。与Cycle Time不同的是,尽管生产流程由多少道工序构成,尽管每道工序的Cycle Time都是不同的,但是Takt Time 只有一个。因此,Takt Time是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而Cycle Time 是指每个工序各自的生产能力。

27.在制品、半成品、仕挂(Work in Process)

含义:生产现场的物料分为三种状态: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已经开始加工、但是还没有结束加工为成品的物料都是在制品。

28.一个流(One Piece Flow)

含义:生产现场的物料常常是批量流动的,比如每做完100个在制品才转入下一道工序加工,这称之为批量流。一个流是与此相对应的概念,意思是说做完1个在制品后立刻转入下一道工序加工。

29.标准在制品、标准手持(Stand WIP)

含义:精益生产特别强调对在制品数量的控制,原则上,生产线应该是每位作业员手上只有一个在制品,但是由于特殊工艺的要求、特殊的布局等等原因,不能够做到彻底的一个流,因此对在制品数量进行标准化,称之为标准在制品。

30.一人多机与一人多工序

含义: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一位作业员能够操作3台车床,这叫做一人多机。但是,如果一位作业员同时操作一段生产流程上的1台车床、1台锯床、1台钻床,这就是一人多

工序。在精益生产中,由于重视流水化作业,因此以一人多工序为改善方向。

31.多能化(Multi-skilled,Cross-trained)

含义:对作业员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多种作业技能,以配合精益生产1人多工序的要求。32.操作顺序、作业手顺(Operation Sequence)

含义:进行操作的顺序。在一人多工序的情况下会出现先机床还是先铣床的操作顺序问题。

33.提前期、生产周期(Lead Time)

含义:Lead在英语中有提前的意思。从客户给工厂下订单,到工厂交货,一定会有一个提前量,这个提前量,就是lead time。

34.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含义:日本IE协会定义: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物、资金、信息、时间等企业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快速、低价提供市场所需的优质商品和服务,同时也带给产品生产者以满足和幸福。IE,即是对达成上述目标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活动。

美国IE协会定义:对整合了人、物、设备的体系进行设计、改善实施的活动。应用工学分析、设计原理、方法的同时,以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对该体系的效果进行展示、预测和评价。

一句话概括IE:IE是使员工快乐高效进行生产的技术。

35.IE体系

含义:①作业改善(作业本身)、②流程改善(作业流程)、③现场改革(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生产线)、④企业系统改革、精益生产体系(包括信息流、物流、采购、制造、销售等的改革)。

古典IE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的IE七工具。古典IE主要是对现有生产体系进行改善。现代IE 的内容主要是单元生产、快速切换等内容。现代IE致力于重新构筑生产体系。系统IE的内容主要是拉动式生产计划、DBR排程法、精益采购、快速交货等内容。系统IE的最高成就是企业实现以零库存为代表的浪费为零。

36.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

含义:作业测定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观测生产活动所需的时间的方法,有时间分析和工作抽样,所谓间接法就是设定不同要素的基本时间资

料和过去经验数值等组合的时间值的方法。有PTS、标准资料、统计标准及实绩记录等方法。37.作业研究

含义:以IE为中心改善作业,进行有目的分析的方法体系。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是不同的,前者是分析作业质的方面,后者是分析量的方面,但是,要使作业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就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取得的数据,对人的动作,采用的工具及设备,必要的资材及生产布局进行研究,达到使用最小的劳动力及获得最大的效果。

38.IE七工具、IE七道具(IE Seven Tools)

含义:IE七工具是一名IE工程师必须掌握的7项技能。这7项技能是:生产线平衡、动作分析、布局改善与搬运分析、工作抽样、时间研究、程序分析、操作分析。

39.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ing)

含义:生产线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40.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Motion Economy)

含义:动作经济原则是由吉尔布莱斯提倡的,其目的是要实现高效率而又减少疲劳。动作经济原则主要涉及三个领域:①与使用身体有关的原则;②有关作业场地布置的原则;③关于工具、机器设备的设计原则。

41.搬运三要素

含义:影响搬运有三个要素,它们是重量、距离、时间,要提高搬运的效果就必须减轻重量,缩短距离,缩短时间,近年来,在物流的概念中新增了容积,它被称为搬运的第四个要素。

42.布局(Layout)

含义:在工厂中布局的要点如下:

①考虑未来布局改变的可能性。

②搬运的合理化。

③保养和安全的对策。

④设备及空间的平稳。

⑤关心作业的环境及条件。

⑥管理的容易度。

⑦公害,节省资源对策。

43.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

含义:工作抽样又称工作抽查,是一种统计推论的方法。它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测定一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从事某项工作所占规定时间的百分率,以此百分率来测定人力通常的效率。该方法运用于无法以动作时间衡量的工作。

44.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含义: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马表观测法,另外一种是时间预制法。

45.马表观测法(Stop Watch)

含义:马表观测法是一种利用多通道马表进行时间观测的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的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46.DM(Decimal Minute)

含义:在马表观测法中,为了便于计算测定时间值而使用的时间单位,是1分钟的1/100(1DM=0.6秒)。一般称呼为DM,也称为Deci-mal Minute。

47.时间预制系统(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

含义:预置时间系统简称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通用技术手法。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各种作业的作业时间,而非通过现场观测的时间分析方法。PTS只是一个总称,目前有WF法、MTM法、MOD法等40余种方法。

48.简明工作因素法(Brief Work Factor)

含义:简明工作因素法(BWF)是1978年由Science Management Corporation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共同开发出来的一种时间制度。它把原则和数值都加以简化到可以背诵;但又和其它工作因素法脉络相承,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非常适于工厂的领班、保全技术员及IE、R&D 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以便改进工作方法,增进效率。BWF分析法区别于其它方法的部分在于:

①身体部位造成的时间值的差忽略不计(身体部位没有区分)。

②分析单位大(5/1000分)

③区分的条件较为笼统(距离、重量等)。

49.动作时间测定法、MTM(Methods Time Measurement)

含义:分解作业的基本动作并对应此动作的性质及条件,预先确定时间的方法,是PTS

法(既定时间标准法)的一种,时间单位采用TMU,1TMU=0.0006分钟。

50.MOD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含义:1966年,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G.C.Heyde)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创立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该法将人体动作归纳为二十种,将时间与动作融为一体,是最简洁概括的方法,因此MOD法易学易用,且实用方便,同时其精度又不低于传统的PTS技法。

51.标准资料法

含义:从过去收集到的实绩资料开始制订每个要素作业单位的时间标准资料,适用于每个必要的作业和要素作业时间,通过作业全体的要素时间的合计来设定标准时间的方法,要素时间是预算最小单位。

52.学习曲线(Leaning Curve)

含义:所谓学习曲线,就是用来表示单台(件)产品生产工时和累积产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学习曲线在工业工程中应用很广,可用于预测产品工时,可以作为新产品报价的依据,也可以用作考核生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的依据。

53.全面生产管理、TPM(To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含义:以建立追求生产系统效率化极限(总和的效率化)的企业体质为目标。在现场所构筑的生产系统中,以企业整体生命周期为对象,追求零故障,零不良,零灾害,防止所有损失于未然。由生产部门开始,而后跨越开发,营业,管理,采购等部门。经营者至第一线从业人员全体参加,以重复小团队的方式不断活动,达成一切零损失。

54.5S

含义:5S是基于所有人都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1955年,日本企业提出了整理、整顿2个S。后来因管理的需求及水准的提升,才陆续增加了其余的3个S,从而形成目前广泛推行的5S架构,也使其重点由环境品质扩及至人的行动品质,在安全、卫生、效率、品质及成本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现在不断有人提出6S、7S甚至8S,但其宗旨是一致的,只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强调重点。5S的内容是:

"整理(sorting,organization)-seiri

"整顿(arrangement,tidiness)-seiton

"清扫(sweeping,purity)-seiso

"清洁(cleaning,cleanliness)-seiktsu

"素养(discipline)-shitsuke

55.目视管理(Visual Management)

含义:所谓目视管理,是利用“一目了然的工具”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理,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斱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称之为“可视化的管理”。

56.安藤灯(Andon)

含义:Andon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迅速告知大家的指示灯。指示灯原则上由作业员亮灯,因此Andon授权作业员可以在异常时呼叫支持。Andon对于企业快速实现精益很有帮助,可以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发现问题,从而建立健康的生产流程。

57.持续改善(Continue Improvement)

含义:持续改善是精益文化的一种,是达成完美的必经之路。58.改善(kaizen)

含义:精益生产推进方式的一种,改善就是简化做事的方法。

59.改革(kayikaku)

含义:精益生产推进方式的一种,先是进行几天的学习,然后立刻到生产现场重新排列布局、进行动作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线平衡率。

60.5W1H

含义:要想发现问题,就反复问5次“为什么?”这是精益思想的基本态度。5W就是5个“Why”,反复地问5次“为什么?”就能了解真正的原因,也能了解应该如何处理,也就是“How”。

61.ECRS原则

含义:改善的四项原则: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

62.3S

含义:是经营效率化3个原则: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implification(单纯化),Specialization(专门化)的总称。

①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物品的种类、等级、形状、尺寸、品质、设计方法、

制造方法、试验方法、包装方法等,用对物品直接、间接关系的技术事项来设定标准并进行活用集体行为。

②单纯化(Simplification):研讨品种构造、方法、职务、体系等并减少复杂性,主要是减少品种。

③专门化(Specialization):限定产品的种类,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率的效果,采用专门的生产,供给的企业体制和有关的各种手段。

63.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

含义: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它把一个组的全体成员都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它适合于解决那些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比如研究产品名称、广告口号、销售方法、产品的多样化研究等,以及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如广告业。

64.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含义:QCC就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地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又称QC小组),然后全体合作,活用品管的手法,发掘工作现场所发生的问题,并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的活动。

65.利用率、稼动率(Kadouritsu)

含义:所谓机器设备的利用率,是指一台机器设备可能的生产数量与实际生产数量的比值。市场的需求量是变动的,在生产销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追求利用率的话,会生产出销售不出去的多余库存,造成浪费。

66.可动率

含义:可动率是对利用率的修正。可动率是指需要机器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多少,机器设备就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的能力。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

1、基本指标:

⑴、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⑵、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⑶、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⑷、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⑸、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⑹、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100%

⑺、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上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⑻、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修正指标:

⑴、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⑵、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⑶、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⑷、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⑸、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⑹、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年末资产总额×100%

⑺、资产损失率=待处理资产净损失÷资产总额×100%

⑻、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⑼、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⑽、现金流动比率=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100%

⑾、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⑿、经营亏损挂账率=经营亏损挂账额÷年末所有者权益×100%

⒀、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额÷年初总资产×100%

⒁、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⒂、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3/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末利润总额-1)×100%

⒃、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100%、

3、企业效绩评价得分总表(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应用):

根据企业效绩评价得分总表所得分数与标准值(行业、规模)相比较,来分析其优劣。

评价内容:

⑴、财务效益状况:

A、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

B、修正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⑵、资产营运状况:

A、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B、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

⑶、偿债能力状况:

A、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B、修正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

⑷、发展能力状况:

A、基本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B、修正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均增长率。注: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各项指标的权重×(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

综合分数=∑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综合分数应大于100)

评议指标:

⑴、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⑵、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⑶、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⑷、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⑸、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⑹、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⑺、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⑻、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注:根据基本指标和权数计算出基本分数、根据修正指标和修正系数计算出修正后分数、根据评议指标计算出评议分数,最后计算出综合分数,与行业标准值相比较,可知该企业优劣状况。

质量管理术语

质量管理术语 一、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企业领导在开展质量管理时所必须抓的工作。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质量宗旨和方向。企业的质量方针(有时又称质量政策)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执行质量职能以及从事质量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纲领。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质量方针,但都必须具有明确的号召力。“以质量求生存,以产品求发展”,“质量第一,服务第一”,“赶超世界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等等这样一些质量方针(服务企业称之为服务宗旨)很适于企业对外的宣传,因为它是对企业质量方针的一种高度概括而且具有强烈的号召力。但是,就对企业内部指导活动而言,这样的描述、概括就显得过于笼统,因此需要加以明确,使之具体化。企业质量方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产品设计质量。确定企业产品所要达到的质量水平,即对产品的设计质量,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质量方针:①设计质量跃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高价出售(优质优价),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②产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与竞争对手的售价相同,而以提高服务质量使销售额超过竞争对手;③产品保持一定的质量水平,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适当降低销售价格,以求薄利多销;④产品质量水平一般,但兼有其它多种功能,能做到一机多用,满足用户要求。每个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和本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资源、环境、生产能力等条件,确定应当采取的设计质量方针。 (2)关于同供应厂商关系。规定同供应厂商的合作形式,例如确定供货验收方法,为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提供各种技术与物资援助,协助供应商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定期对其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等。 (3)关于质量活动的要求。一般企业的质量活动要求是①各个环节均应贯彻以预防为主、为用户服务的原则;②技术部门必须向质量控制部门提供解决质量关键、改进产品

生产管理专业名词汇总

专业名词解释及公式汇总 1、BOM:产品实际的构成,即物料清单 2、ECO:设计变更指令 3、EXCESS:变更前剩余的要废弃的产品 4、C/T:循环时间、形成秒数(即连续生产过程中,每个产品在本工 序所需要的时间) 5、CAPA:产能分析 6、UPH:每小时的生产量 公式:3600/(C/T)* n%(生产效率) 7、基准UPH:3600/(C/T) 8、实际UPH1:作业时间为基准(出勤时间) 公式:良品数量/作业时间 9、实际UPH2:利用出勤时间做出完成品的时间 公式:良品数量/负荷时间 10、Set-up:规格变更 11、S.T:标准时间(即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的所有工序时间的总 和) 12、SPH:作业人员对销售额的贡献(即每个人每小时所创造的价值 金额) 13、SOP:量产 14、作业时间:即出勤时间、工作时间 15、负荷时间:出勤时间排除休息、早晚例会时间后的可用工作 时间 16、稼动时间(运行时间):负荷时间排除设备调试、故障、规格变 更等准备时间后剩下的实际运行时间

公式:需求量/ UPH 17、净稼动时间(精密运行时间):稼动时间除去速度损失时间后的 有效运行时间,也称净稼动时间。 18、价值时间(合格品净生产时间):生产良品的时间 公式:良品数量/基准UPH 19、不良时间:不良品所消耗的生产时间 公式:不良数量*(C/T)/3600 20、综合效率:对于设备的负荷价值,做出合格完成品的能力 公式:时间稼动率*设备稼动率*良品率 =价值时间/负荷时间*100% =(合格品总数*C/T/3600)/负荷时间 21、生产性:Out put/In put 22、时间稼动率:稼动时间/负荷时间 23、设备稼动率:C/T*生产数量/稼动时间 24、良品率:良品数量/投入数量 25、安全库存:是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突发性大安全库存 量订货或供应商延期交货)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公式:客户等级系数*标准偏差 26、附加库存:为防止生产线或作业人员的突发情况而提前预留一天 的产量 公式:一天的作业时间*UPH 27、预计库存:期望达到的总库存量 公式:安全库存+附加库存 28、需求量:为满足正常出货及正常库存,所需的生产量 公式:预计库存-月初库存+订单量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 )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 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7.设计与开发: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 8.程序:为进行基本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高质量管理系统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擅长运用各种质量工具处理各种质量问题如: spc, fmea, msa, doe; RMA:return material to Authorization是指把不良品退运到厂商指定的授权点/维修中心。 通常说的RMA即为这整个退运的一个过程,在制定整个RMA流程时需包括几个部分:1)物流路径; 2)双方责任义务,包括报关/运费的运费划分;3)还货要求,是否为维修品或者新品?多久之内必须归还?等等 跟RMA相对的还有的DOA(dead on arrival) 一到就死的那些产品,处理方式基本上跟RMA相同 MRB:Material Review Board 原意是“材料审查委员会” 在一般的企业里面通常会设立一个MRB仓,主要是用来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异样产品或者在客户端检验的过程中被批退的,但是又不能确认是否为缺陷品所管理的一种方式和仓别 质量管理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一) QC: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1)、QE:质量工程 (Quality Engineering) (2)、QA: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3)、IQC:进料检验(In Coming Quality Control)) (4)、FQC:最终质量检验 (Final Quality contro) (5)、OQC:出货检验(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6)、IPQC:制程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7)、QCC: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8)、TQM:全面质量经营(Total Quality Manage)或者TQC(Total Quality Control) (9)、SPC: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s Process Control) (10)、COQ: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 (11)、AQL:允收质量水准(Accept Quality Control) 2、什么叫质量:指具有满足顾客需要和市场潜在能力的总和。 a.有用性 b. 安全性 c.舒适性 d.依赖性 3、什么叫管理: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活动。 4、什么叫质量管理:指为了最经济地生产出与需要者相符合产品的一切手段。 5、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正确判定和贯彻执行方针和政策,保证和提高产质量的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经满足客户需要,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 6、质量管理的目的: (1)、使其与制品仕样一致,使顾客满意(2)、使下道工序的作业不受影响地持续进行(3)、使不再发生错误动作(4)、通过对作业者的检查,使其认识到正在确认的结果(5)、研究改善检查方法 7、质量管理的效果:为什么质量管理是必要的,为什么要去做: (1)、使不良品减少,制品的质量均一(2)、制品的成本降低(3)、生产量增加 8、质量管制(QC)――为了经济地制造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质量之产品或服务之方法体系

生产管理日语用语

生产管理日语用语 日本語意味/関連汉语 …に関して.…について.关于 …によれば.…に基づい て. 根据 将来の災い.后患 持ちこたえる.頑張って 続ける. 坚持 〔接続詞〕(譲歩を表す) …だけれども.にもかか わらず. たとえ…であっても. 尽管 できるだけ.極力.なる べく. 尽量 …に基づいて.…によっ て. …に準じて. 据 残しておく.残る.留下 物料 受け売りその場で商品を仕入れて すぐその場で売る. 现炒现卖 もとの.元来の.本来の.原 〔介詞〕…に基づき.… に準じて .…に応じて. 按 Aは従でBが主A为辅B为主 あらまし簡単な紹介?説明简介 明らかはっきりしている清晰 与える与える给予 宛名收件人姓名?ース地线 後入れ先出し法后进先出法安全安全

安全衛生管理委 員会 安全卫生管理委员会安全基準安全标准 安全検査安全检查 ?ンペ?安培 ?メ-ジ(思想?感情に対する) 形象.形.姿.?メ-ジ 形象 偉大大きい.高い.偉い. ぬきんでている 伟 移動する(ある場所?状態に)移動 する. (状態が)変わる,移り変 わる. ある状態から別の状態に なる. 转入 移動移动 一括总括起来一時的暂由 育成培养 維持维持 維持破壊されないように守る こと 维护 一覧表一览表印鑑图章?ン?プット输入?ンボ?ス发票受け取る接收 売掛金集金する.掛け取りする. 帳面に収入として記入. 应收帐

受入検査验收,进货检查打合せ协商 売上高营业额 売掛金应收帐款 運用运行 運転資本营运资本 営業利益营业利润 ゛ンジンENG发动 ゛ラ-まちがいが起こる.出错 影響影响 援助帮助 鉛筆铅笔 ゝ-ダ定单 ゝブザ-バ观察员 応用应用 行う行う.する将 お客さまは神様顾客是上帝 終わる終わる.終わらせる. 打ち切る.けりをつける 结束 親母亲 送り状发票 同じ同じ一样 覆う覆う.かぶさる覆盖 応急措置应急措施汚染污染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产品(3.4.2)被定义为“过程(3.4.1)的结果”。 过程被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如果术语“过程”由它的定义所替代: 产品则成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 3.1 有关质量的术语 3.1.1 质量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3.5.1)满足要求(3.1.2)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3.1.2 要求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顾客(3.3.5)和其他相关方(3.3.7)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 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3.7.2)中阐明。 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3.1.3 等级grade 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3.1.2)不同的产品(3.4.2)、过程(3.4.1)或体系(3.2.1)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示例:飞机的舱级和宾馆的等级分类。 注:在确定质量要求时,等级通常是规定的。 3.1.4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对其要求(3.1.2)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注1: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注2: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3.1.5 能力capability 组织(3.3.1)、体系(3.2.1)或过程(3.4.1)实现产品(3.4.2)并使其满足要求(3.1.2)的本领 注:ISO3534—2 中确定了统计领域中过程能力术语。 3.2 有关管理的术语 3.2.1 体系(系统)system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2.2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3.2.1)

生产管理专业术语

生产管理专业术语 1.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含义: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美国学者对这种生产方式在理论上加以概括与总结,命名为“Lean Production”,中文翻译为“精益生产”。“Lean”的意思是没有脂肪。这种生产哲学将库存比喻为人体的脂肪,认为运作在良好的企业应该是没有库存的,因此命名为“Lean Production”。 2.附加价值(Value Added) 含义:附加价值是企业本身创造出的价值。附加价值愈高则获利能力愈强。附加价值=销售额-(材料费+委外加工费+折旧费+工资)。附加价值率的计算方式为:(附加价值/营业收入)×100%。比率越高则贡献越大,显示获利能力愈强,精益企业应达到30%以上。3.7种浪费(Seven Wastes) 含义:精益生产方式将所有浪费归纳成七种——(1)等待的浪费;(2)搬运的浪费;(3)不良品的浪费;(4)动作的浪费;(5)加工的浪费;(6)库存的浪费;(7)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4.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 含义:所谓价值流,是指一个产品/服务在流程中所必须要经过的一组特定活动(包括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识别价值流,是在这组特定活动中识别浪费和寻找改善机会。识别价值流的常用工具,就是价值流图。价值流图把产品或者服务所涉及的所有物流与信息流相关内容用目视图表的方法绘制出来,作为随后即将展开的精益改造的依据。 5.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含义:一般认为,丰田生产方式的支柱有两个,一是“自动化”,二是“及时生产”。根据大野耐一的描述,丰田生产方式的现场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流水化制造,二是拉动式计划方法,也就是看板方式。丰田过去是将车床、铣床分车间集中在一起,后来则改善为依照生产流程将车床、铣床、钻床一台一台流水化排列布置。生产的产品则按照生产流程顺序流动。由于这种作法将原来一人负责操作一台机器的方法变成了一人负责多台机器,于是提高了生产力。这也就是单元生产最初的雏形。第二项特点是应用看板方式。这是为了实行丰田生产方式中的及时生产而采取的手段。

质量管理术语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一组固有属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明确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希望 3、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出的分类或分级 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5、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需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6、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种要素 7、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8、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9、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10、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11、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2、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13、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4、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5、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6、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7、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8、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9、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20、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2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23、基础设施:组织运作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24、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2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 28、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转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9、产品:过程的结果 30、项目: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31、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32、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五、有关特性的术语 33、特性:可区分的特征 34、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35、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36、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六、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

质量术语大全

从事质量多年,但在交流的时候仍会对一些术语(英文简称)搞不清楚,现普及一下 部门名称的专有名词 QS:Quality system品质系统 CS:Coutomer Sevice 客户服务 QC:Quality control品质管理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进料检验 LQC:Line Quality Control 生产线品质控制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 QA:Quality assurance 品质保证 SQA:Source(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 供应商品质保证(VQA) CQA:Customer Quality Assurance客户质量保证 PQA rocess Quality Assurance 制程品质保证 QE:Quality engineer 品质工程 CE:component engineering零件工程 EE:equipment engineering设备工程 ME: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制造工程 TE:testing engineering测试工程 PPE roduct Engineer 产品工程 IE:Industrial engineer 工业工程 ADM: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行政部 RMA:客户退回维修 CSDI:检修 PC:producing control生管 MC:mater control物管 GAD: General Affairs Dept总务部 A/D: Accountant /Finance Dept会计 LAB: Laboratory实验室 DOE:实验设计 HR:人资 PMC:企划 RD:研发 W/H:仓库 SI:客验 PD: Product Department生产部 PA:采购(PUR: Purchaing Dept)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粘着技术 MFG:Manufacturing 制造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资迅管理系统 DCC:document control center 文件管制中心 厂内作业中的专有名词 QT:Quality target品质目标

生产管理名词解释

生产管理名词解释 管理: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善用各种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服装生产管理:也称生产技术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它由质量、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调度与控制等管理子系统组成。 6M:人man,材料material,加工方法method,机器设备machine,资金money,市场与信息market and information 5R:以合适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所向用户提供合适的商品。 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好习惯。 PDCA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 检验:用某种方法对产品进行测定,将其结果与评定标准比较,以便确定每个产品的优、劣或批量的合格与否。 抽样:根据产品质量要求,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品,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并由此对批量总体进行合理评价和处理。 全数检验:对每件产品均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标准做比较,然后决定产品合格与否。 抽样检验:从所需检验的批量产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评定标准对照,以决定产品批量合格与否。 入库检验:面料、辅料、部件或产品入库时的检验。 样板检验:对排料、裁剪和生产用各类样板按工艺规格和质量要求进行的检验。 半成品检验:在服装各部件组装成完整产品之前,对各部件进行的检验。 成品检验:服装缝制熨烫成形后对产成品进行的检验。 成本管理:进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以及采取降低成本措施的管理工作。 直接成本:可直接计入某种(件)产品成本的各种支出。 间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而需选择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 固定成本:与生产量的多少无关但需要花费的费用,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与生产量成正比例增减的费用,总额随产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边际贡献:在量-本-利分析中,产品售价超过变动成本的部分。 附加价值=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 标准成本: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以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计算的产品单位成本。 质量成本:产品由于质量原因造成损失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支出的一切费用。 成本核算:对核算对象的实际费用进行审核、纪录、汇集和分配,确定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批量系数:批量熟练率根据批量大小所作的修正。 定期动作:生产活动中反复进行的有规律动作。 不定期动作:生产活动中随机发生的动作。 工序:作业人员在动作地对构成作业系列分工的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生产活动。 集合工序(合成工序):作业工人接受加工的范围,一般由一至若干道最小工序组成。 最小工序:通常指服装工序分析表上最基本且不能再细分的工序。

质量管理专业英语词汇-2011

质量管理专业英语词汇 Absolute deviation, 绝对离差 Absolute number, 绝对数 Absolute residuals, 绝对残差 Acceleration array, 加速度立体阵 Acceleration in an arbitrary direction, 任意方向上的加速度Acceleration normal, 法向加速度 Acceleration space dimension, 加速度空间的维数Acceleration tangential, 切向加速度 Acceleration vector, 加速度向量 Acceptable hypothesis, 可接受假设 Accumulation, 累积 Accuracy, 准确度 Actual frequency, 实际频数 Adaptive estimator, 自适应估计量 Addition, 相加 Addition theorem, 加法定理 Additivity, 可加性 Adjusted rate, 调整率 Adjusted value, 校正值 Admissible error, 容许误差 Aggregation, 聚集性 Alternative hypothesis, 备择假设 Among groups, 组间 Amounts, 总量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相关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 协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regression, 回归分析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时间序列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 Angular transformation, 角转换 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 ANOVA Models, 方差分析模型 Arcing, 弧/弧旋 Arcsine transformation, 反正弦变换 Area under the curve, 曲线面积 AREG , 评估从一个时间点到下一个时间点回归相关时的误差ARIMA, 季节和非季节性单变量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Arithmetic grid paper, 算术格纸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数 Arrhenius relation, 艾恩尼斯关系 Assessing fit, 拟合的评估 Associative laws, 结合律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非对称分布 Asymptotic bias, 渐近偏倚 Asymptotic efficiency, 渐近效率 Asymptotic variance, 渐近方差 Attributable risk, 归因危险度 Attribute data, 属性资料 Attribution, 属性 Autocorrelation, 自相关 Autocorrelation of residuals, 残差的自相关 Average, 平均数 Average confidence interval length, 平均置信区间长度Average growth rate, 平均增长率 Bar chart, 条形图 Bar graph, 条形图

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常见术语(五)

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常见术语(五) 建议系统(SuggestionSystem):在日本,建议系统是个人主导的改善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议系统规划是公司的一项战略规划,其设计要经过周密的筹划、实施和沟通。同时,还要审慎地关注高层管理者的反应,开发出一套反馈与奖励系统。日本式的建议系统强调提高士气,重视员工参与的价值,而不像美国式系统那样过分强调经济回报和金钱奖励。(日本建议系统的使用规模可以由每年提交的建议总数反映出来。1985年,在日本公司中,松下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数量最多,总数超过600万!) 全面生产维护(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全面生产维护(TPM)的目的是在设备全生命周期内使其效益最大化。TPM涉及各个部门所有层级上的每个人。它鼓励人们结成小组,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工厂维护,这其中包括以下基本元素:维护系统开发、基本的内务教育、解决问题的技能、实现零突破的活动。高层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系统,使得它能发现每一个人在全面生产维护中的能力和责任并予以奖励。 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在覆盖所有人的有组织的改善活动中,管理者和员工联合起来齐心合力,在各个层级改进绩效。改进绩效的直接用意就是实现跨职能目标,如质量、成本、进度安排、人力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全面质量控制(TQC)认为这些活动最终会带来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劳工大学(UniversityofLabor):日本生产力中心设立的一个项目,旨在教育工会的领导者掌握合理的业务管理理念,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与资方谈判。 可视化管理(VisibleManagement):以一种清晰直观的方法为一项工作包含的各个元素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说明,以便工人们能将生产效率最大化(看板系统就是该技巧的典型例子)。 准缺陷(Warusa-kagen):全面质量控制中指算不上是问题,但也不十分正确的事情。这种情况若置之不管,有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问题。准缺陷是改进活动的起点。在车间中,工人最先发现缺陷,因此,工人也就成为维护和改进的第一梯队。

品质管理常用到的一些英文术语

涨姿势 | 品质管理常用到的一些英文术语(中英文对照) △品质人员名称类 QC quality control 品质管理人员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终点品质管制人员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中的品质管制人员 OQC output quality control 最终出货品质管制人员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进料品质管制人员 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 全面质量管理 POC passage quality control 段检人员 QA 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人员 OQA output quality assurance 出货质量保证人员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人员 DQA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DQE Design Quality Engineer △品质保证类 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新品首件检查 FAA first article assurance

首件确认 TVR tool verification report 模具确认报告 3B 3B 模具正式投产前确认 CP capability index 能力指数 CPK capability index of process 模具制程能力参数 SSQA standardized supplier quality 合格供应商品质评估 OOBA out of box audit 开箱检查 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品质机能展开 FMEA failure model effectiveness analysis 失效模式分析 8 disciplines 8项回复内容8D报告 FA final audit 最后一次稽核 CAR 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 改正行动要求 Corrective action report 改正行动报告 △FQC运作类 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运作类允收品质水准 S/S Sample size

质量管理术语汇总

常用术语汇总 1.标识:在产品、包装物品上用来表示产品或其它事物特征的记号。 2.可追溯性: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 3.不合格品: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材料、零部件或成品。 4.可疑品:没有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或不合格计量器具检测的产品,可疑品在未 确认前先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5.让步接收(含特采):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书面授权,但让 步接收以不影响产品特性或安全使用为原则。 6.紧急特准采购(特采):因生产急需、临时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紧急特准采购必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7. 产品安全责任:用于描述生产者或供方对因其产品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坏或与其它损害有关的损失赔偿责任的通用术语。 8.产品审核:用于对最终检验后的产品核定其与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一致情况。 9.质量指数(QKZ):在产品质量审核中,将不合格理解为未满足规定要求的项目的数值。 10.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1.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试验和校准的设施。 实验室的范围 受控文件包括: -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和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的清单。 12.过程更改:指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功能、性能的变更及顾客提出的变更。 13.生产环境:是指影响生产现场的噪声,照明、室内净化等因素。 14.生产环境的控制:是指将影响生产环境的因素保持在适宜的程度。 15.定臵管理: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研究人、机物、现象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解决生产者在规定时间内用最低成本制造出用户满意产品,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 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术语是理解GJB/Z9000A系列标准的基础,它统一了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 一、术语概况 在GB/T19000一标准给出的80条术语的基础上,补充了反映军工特殊要求的27条术语,共107条术语。 与军工质量管理有关的27个术语:过程能力(3.1.6)、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3.2.16)、批次管理(3.2.17)、技术状态管理(3.2.18)、关键过程(3.4.6)、特殊过程(3.4.7)、可用性(3.5.5)、可靠性(3.5.6)、维修性(3.5.7)、安全性(3.5.8)、保障性(3.5.9)、适用性(3.5.10)、可生产性(3.5.11)、可检验性(3.5.12)、单元件(3.5.13)、关键特性(3.5.14)、重要特性(3.5.15)、 关键件(3.5.16)、重要件(3.5.17)、不合格品(3.6.14)、多余物(3.6.15)、故障(3.6.16)、质量问题归零(3.6.17)、首件鉴定(3.8.8)、首件三检(3.8.9)、定型(3.8.10)、质量会签(3.8.11)。 这27个术语均为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中常见术语。术语的定义来自《条例》、《决定》和现行有效的国家军用标准GJB451-90《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一) GJB/Z9000A术语的结构 GJB/Z9000A标准从10个方面, 列出了107条术语:

1)质量有关的术语; 2)管理有关的术语; 3)组织有关的术语; 4)过程和产品有关的术语; 5)特性有关的术语; 6)合格有关的术语; 7)文件有关的术语; 8)检查有关的术语; 9)审核有关的术语; 10)测量过程质量保证有关的术语。 。 (二)不再使用(删去)的术语(编写文件时注意) 不再使用术语共28条:实体、服务、服务提供、采购方、承包方、分承包方、质量要求、社会要求、相容性、互换性、安全性、产品责任、鉴定合格、自检、全面质量管理、管理评审、合同评审、设计评审、质量环、质量成本、质量损失、质量保证模式、证实程度、质量评价、质量监督、停止点、观察结果和不合格的处理。 这些不再使用(删去)的术语中,有的是因IS09000族标准结构的变化,使有些术语已不再需要,如质量保证模式、质量评价、采购方等。有的是为了简化术语,使其更易理解,例如,删去"实体",直接指明产品、体系或过程:删去"管理评审"、"合同评审"和"设计评审",而增列"评审"(3.8.7)术语,以代替上述三个术语,且把合同评审的提法改成"顾客

生产管理中的专业术语

专业名称工具解释以及定义 我们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用到很多的专业名词 如:WALT,SPC,8D,FMEA等等,有些在网上是可以查询的到,而有一些无法查到。 这里面有名词定义,有工具名称等等。 为了方便大家查询,特开一个帖子,大家共享,将自己工作中用到的都可以跟帖说明 到时候我统一整理。 清单如下: ERP WALT OEE MT TPM FMEA DFMEA PFMEA 3N、4W、5S DOE OEE: OEE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全局设备效率)的缩写。一般,每一个生产设备都有自己的理论产能,要实现这一理论产能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干扰和质量损耗。OEE就是用来表现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率,它是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OEE是由可用率,表现性以及质量指数三个关键要素组成: OEE=可用率*表现指数*质量指数 其中: 可用率=操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 它是用来评价停工所带来的损失,包括引起计划生产发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以及生产方法的改变等。 表现指数=理想周期时间/(操作时间/总产量)=(总产量/操作时间)/生产速率 表现性是用来评价生产速度上的损失。包括任何导致生产不能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因素,例如设备的磨损,材料的不合格以及操作人员的失误等。 质量指数=良品/总产量 质量指数是用来评价质量的损失,它用来反映没有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包括返工的产品)。例: 设某设备1天工作时间为8h, 班前计划停机20min, 故障停机20min, 更换产品型号设备调整40min, 产品的理论加工周期为0.5min/件, 实际加工周期为0.8min/件, 一天共加工产品400件, 有8件计算:负荷时间= 480-20 = 460 min 开动时间= 460 – 20 – 40 = 400 min 时间开动率= 400/460 = 87% 速度开动率= 0.5/0.8 = 62.5% 净开动率= 400×0.8/400 = 80% 性能开动率= 62.5%×80% = 50% 合格品率= (400-8)/400 = 98% OEE = 87%×50%×98% = 42.6%。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术语(doc 14页)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术语(doc 14页)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术语 GB/T6583-1994 ISO/8402-1994版共定义了67条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术语,分类如下: 基本术语:13条 与质量有关的术语:19条 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16条 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19条 本章将叙述几个重要的术语 一、产品(Product) 二、过程(Process) 三、程序(Procedure) 四、质量(quality) 五、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 六、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 七、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八、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九、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十、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yement) 十一、质量策划:(quality planning) 十二、质量计划:(quality plan)

二、过程Process 1.定义(ISO8402 1.2)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2.要点: .过程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 .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过程的质量取决于资源活动。.质量管理通过过程的管理来实现,所有的工作要通过一个过程来完成。 .确保过程的质量,对输入的信息要评审,输出的信息要验证。 .建立质量体系,必须识别过程,确定资源和过程,确保资源和活动的质量。 三、程序Procedure 1.定义(ISO8402 1.3)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注: (1).在很多情况下,程序可形成文件(如质量体系程序)。 (2).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 (3).书面或文件化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

品质管理术语

品质管理术语: SQC 供应商品质控制 IQC 来料品质控制 LQC 生产线品质控制IPQC 制程品质控制 FQC 最终品质控制 SQA 供应商品质保证DCC 文控中心 PQA 制程品质保证 FQA 最终品质保证 DAS 缺陷分析系统 FA 坏品质分析 CPI 连续工序改善 CS 客户服务 ERP 企业资源规划 CRM 客户资源管理 MRP 物料需求计划 BPR 业务流程重组 DOE 实验设计 SCM 供应链管理 APQP 产品质量先期计划FME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

PPAP 生产件批准EV 设备变异 FPY 合格率 LCL 管理下限LSL 规格下限 QE 品质工程 QFD 品质技能展开RPN 风险系数SOP 作业标准书TQC 全面品质控制TQM 全面品质管理UCL 管制上限USL 规格上限VOC 客户需求VOE 工程需求 QA 品质保证 QC 品质管理MBO 目标管理 PC 生管 MC 物料 JIT 准时生产技术LP 精益生产

品质管理术语: SQC 供应商品质控制 IQC 来料品质控制 LQC 生产线品质控制IPQC 制程品质控制 FQC 最终品质控制 SQA 供应商品质保证DCC 文控中心 PQA 制程品质保证 FQA 最终品质保证 DAS 缺陷分析系统 FA 坏品质分析 CPI 连续工序改善 CS 客户服务 ERP 企业资源规划 CRM 客户资源管理 MRP 物料需求计划 BPR 业务流程重组 DOE 实验设计 SCM 供应链管理 APQP 产品质量先期计划FME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MSA 测量系统分析PPAP 生产件批准EV 设备变异 FPY 合格率 LCL 管理下限LSL 规格下限 QE 品质工程 QFD 品质技能展开RPN 风险系数SOP 作业标准书TQC 全面品质控制TQM 全面品质管理UCL 管制上限USL 规格上限VOC 客户需求VOE 工程需求 QA 品质保证 QC 品质管理MBO 目标管理 PC 生管 MC 物料 JIT 准时生产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