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

导建议。
家校沟通反馈机制建立
定期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 表现。
家校联系本
设立家校联系本,记录学生在家和在 校的表现及需沟通事宜。
网络沟通平台
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及 时发布信息和互动交流。
个别约谈与家访
针对特殊情况,进行个别约谈或家访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06
资源整合与利用
校内资源整合策略
1 2
教材整合
根据培智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现有教材进 行适、学具,如计数器、几 何图形板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
3
师资共享
鼓励校内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和 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培智学生的数学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 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
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严谨的 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数的四则运算、简单分数加减法、常 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订正情况
检查学生对错误题目的订正态 度和效果。
书写规范与整洁度
评价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和整 洁程度。
阶段性测试成绩分析
成绩分布情况
分析班级整体成绩分布 ,找出薄弱环节。
知识点掌握情况
针对每个知识点,分析 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错误
原因。
进步与退步情况
对比学生历次测试成绩 ,观察其进步或退步趋
势。
个性化辅导需求
典型例题解析
01
例题1
培智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颜色分类活动目标: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按颜色的标记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结果。
活动重难点:会按颜色的标记来分类。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学生在美工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物质准备:红、黄、蓝颜色标记若干,小兔子玩偶三个。
花片3.环境创设:创设“小兔的家”环境。
(桌上放有红、黄、蓝色的东西)活动预设:一、以“参观小兔家”的游戏形式引入,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
提问:小兔的桌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二、游戏“给小兔送花”1.认识颜色标记。
提问:这三只小兔子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它们穿着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裙子,看看它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裙子?2.游戏引导语:喜欢红色的小兔子,要送给它什么颜色的花呢?请你把花送给它。
然后再分别给喜欢黄色的小兔和喜欢蓝色的小兔送花。
三、游戏:相同颜色在一起。
游戏规则:学生自由选取红、黄、蓝颜色标记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儿按标记的颜色站在一起。
再交换颜色标记,再次游戏。
引导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颜色标记,请手那相同颜色标记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四、结束第二课时图形分类一、活动目标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
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
如学生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
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所以,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让学生表达分类标准是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
这是一因为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学生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培智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
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024版05602_培智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01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02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如陪伴孩子完成作业、一
起参加数学活动等,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提供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
03
向家长提供学习资源和方法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的
培智五年级下数学教 案
2024/1/29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互动与参与式学习 • 课后作业与拓展延伸 • 考试评价与总结反思
2024/1/29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9
3
培智五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04
数与代数
2024/1/29
明确任务和目标
为每个小组分配明确的探 究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 中。
合作与交流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 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 法和解题思路,促进彼此 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13
信息化手段辅助数学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 备展示数学教学内容,使抽象的 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生动。
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组织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自信心。
2024/1/29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新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
引导学生收集实验数据或观察结果 ,为后续的总结归纳提供依据。
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的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总结环节:回顾知识点,形成结论
知识梳理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归 纳,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和策略。
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用条 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 据,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解析与示范
数的整除性
例如,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可以通过将该数 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和能被3整除,则 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
长方体和正方体
例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使用公式“2×( 长×宽+长×高+宽×高)”;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可以使用公式“长×宽×高”。
PART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REPORTING
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1 2 3
深入了解学生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 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数学基础,以便更好 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 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分数加减法
例如,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可以先通分,将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进行加法 运算。
简单的统计
例如,根据一组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 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数据的中位数 是多少?”等问题,并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来解 决问题。
学生自主练习与巩固
数的整除性
自主练习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 整除的题目,巩固对数的整除性概念 的理解。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学案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
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培智五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五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识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等生活中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坚持的学习品质。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1000以内的数、分数、小数。
2. 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100以内的加减法、10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除法。
3. 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测量长度、面积的计算。
4. 生活中的数学:认识时间、人民币、质量单位、长度单位。
5. 解决问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估算、列式计算、比例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认识时间、人民币、质量、长度等生活中的数学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

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2、培智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
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进度安排表年级:培智五年级数学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 8.27--9.03 复习2 9.04--9.10 14减几3 9.11--9.17 15减几4 9.18--9.24 16减几5 9.25--10.0117减几6 10.02--10.08 18减几综合练习(一)710.09—10.158 10.16—10.22 认识菱形9 10.23—10.29 认识梯形10 10.30—11.05 中期考试11 11.06—11.12 综合练习(二)12 11.13—11.19 应用题13 11.20—11.26 综合练习(三)14 11.27—12.03 认识人民币15 12.04—12.10 综合练习(四)16 12.11—12.17 应用题(二)17 12.18—12.24 综合练习(五)18 12.25—12.31 总复习(一)19 1.01—1.07 总复习(二)20 1.08—1.14 期末考试学期教学设想(主要包括教者在备、讲、辅、批、考、等方面的思路、格式、措施和方法等)为了科学地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基本的计算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教导处及培智部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人位本,由浅入深,从低向高,循序渐进地矫正智障学生的缺陷,尽可能地挖掘其潜能,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们班共有学生8人,其中男生6人,女人2人。
根据学生的智障程度,我们班学生可以分成四个等级:A类;王欢欢、祁朋娟。
他们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能在他人提示下学习。
B类:武鹏杰、张盼。
他们能简单模仿,但注意力较差,不会数数。
C类:李帅兵、他们擅长指认图片,活泼好动。
D类:杨少博、南灵伟。
南灵伟智力损失程度很严重,基本不能理解老师的话,杨少博堂活动。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班使用的是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教材第九册。
有7个单元,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紧。
要求会20以内退位减法、认识人民币,会简单的应用题。
四、教学目标A类:1、会20以内退位减法。
2、认识菱形和梯形。
3、认识人名币。
4、会简单的应用题。
B类:1、会20以内退位减法2、认识菱形和梯形。
3、认识人名币。
C类:会认读以及书写10以内数字。
主管校长审阅: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课题复习(一)课时本章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分类教学目标A 组能够用凑十法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B 组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C 组会写5以内数字。
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计算过程。
教法讲解法教具课件、小棒教学内容及过程(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教学一.课前小练习备注内容及过程设计1.学生从1读到20.2.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新授例1指导学生看图,并引导说出图意(图中有睡着的熊猫6只,坐着的熊猫有5只,问一共有几只?)1.教师引导用加法计算,算式为6+5=112.引导同学们说一说用凑十法计算6+5=11的计算过程(第一步:把6凑成10,第二步:把5分成4和1:第三步:用6加4得10,10加1得11.)例21计算8+5=第一步:8和2凑成10第二步:5分成2和3第三步:8+2=10,10+3=13教师强调8+5=8+2+3=1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凑十法计算方法。
二.练一练1.算一算9 + 4 = 7 + 5 = 8 + 3 =4 = 9 =5 + 7 = 3 + 8 =2.填一填加数 5 10 9 6 4 7 11加数 6 2 3 8 15 2 1和四.作业学生完成课本第1页的习题。
课后反思课题复习(二)课时本章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分类教学目标A 组能够自己熟练的完成课本第2页习题。
B 组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做简单的习题。
C 组会读算式。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能够完成习题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完成习题教法讲解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课前小练习1.学生从1数到20.2.学生回答10能分成几和几。
二、新授。
3.师板书:9+6=(1)教师提醒学生用凑十法计算。
(2)学生回答,10能分成9和几,6能分成5和几。
(3)计算:9+1+5=154.师板书:11-7=(1)教师提问,11能分成10和几(2)学生计算10-7=()(3)计算:10-7+1=45.竖式计算:10+3=先写:1 0再写: 3 (强调数位对齐)划横线1 3备注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三、练一练计算。
+3=2.算一算。
9 1 1+ 6 - 7三.作业完成课本第2页习题。
987612131415备注课后反思课题复习(三)课时本章第3 课时,总第 3 课时分类教学目标A 组会用竖式计算课本第3页各习题。
B 组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一部分习题。
C 组会读课本算式。
教学重点学生会计算20以内退位加减习题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竖式计算。
教法讲解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教一.课前小练习备注学内容及过程设计1.学生从1读到20.2.学生从20读到1.3.学生说一说10的分解。
二.新授。
1.教师板书:10 + 3 =13先写: 1 0再写:+ 3答案: 1 3教师强调:一定要数位对齐,即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
2. 13 – 6 =7先写:1 3再写:- 6 (3-6不够减,在十位借1,13减6)73. 12 – 9 =3先写:1 2再写:- 9 (2减9不够,在十位借1,12减9)3教学内容及过程备注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三.练一练1.竖式计算9 + 4 = 7 + 6 =11 – 7 = 11 + 8 =14 – 4 = 18 – 5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7 + 6 = 8 + 5 = 5 + 9 =12 – 7 = 15 – 5 = 11 – 4 =3 + 8 = 11 + 6 = 16 – 1 =10 + 2 = 13 – 7 = 9 + 9 = 四.作业:完成课本第3页习题。
课后反思课题认识14课时本章第 1 课时,总第 4 课时分类教学目标A 组能够熟练地读写14。
B 组会读、会写14。
C 组会读14。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读写14。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14的实际意义。
教法讲解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复习1.数数从1数到10 从10数到152.出示图片读出各个数3.复习数位表备注10 13 12个位十位二教学过程1.教师拿出一捆木棒,学生数一数2.学生回答有多少个木棒。
3.B类学生数一数4.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板书:145. 师生一起读十四。
6. 学生书写14.十个位位1 4教师强调数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7.教师发给每个14颗糖,学生数一数。
8.师生一起从1数到14。
三.练一练1.要求A类学生说出14的实际意义。
2.B类学生要求到黑板上画14根铅笔。
3.C类学生要求板书14。
课后反思课题复习10的分解课时本章第2 课时,总第 4 课时分类教学目标A 组能够正确书写10的分解。
B 组能够通过借助实物计算10减几。
C 组会读10。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10的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减几。
教法讲解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复习。
1.学生从1数到14.2.读出下面个数二、新授。
1.学生动手分五角星。
把学生每5人分1小组,其中有1名能力稍好的小组长。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10个五角星,2个盒子。
要求是把这10个五角星分在2个盒子里,小组里每位同学分的都不能一样。
如果有一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分法。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的时候,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通过展台展示学生的成果,老师在学生汇报时有意引导,注意10的分与合的规律。
3、学生有规律的读:备注12 14 15教学内容及过程10 10 10 10 备注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1 92 83 74 610 10 10 105 5 9 1 8 2 7 3三、巩固练习练习1:想想做做:检查学生对10的分与合的掌握情况。
练习2:摘花朵: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猴花朵的画面,花朵上面有数字。
原来得按要求来摘,“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练习3:儿歌:10的分与合儿歌:通过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跟着一起学唱儿歌。
练习4:游戏: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
四.作业10的分解书写5遍。
课后反思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计课题14减几课时本章第 3 课时,总第4 课时分类教学目标A 组学习14减5的计算方法,知道14分成4和10,4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上4的计算思路,记忆计算结果。
B 组认识14分成4和10,学习14减5的计算方法,记忆计算结果C 组会读14-5=9教学重点14减几的计算结果教学难点不够减情况下的解决方法。
教法讲解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可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教一、导入备注学内容及过程设计1、出示14的小棒图:1捆小棒和4根小棒(1)学生观察:说一说有多少根小棒?写出相应数字。
(2)组成:引导观察4和10组成14,14可以分成4和10。
2、算一算(1)出示题目:10-5=,10-5+4=(2)学生试计算,教师引导二.新授1、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杯子?(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第二行呢?一共有几个杯子?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个杯子?从哪一行减去的?如何列式?看第一行剩下几个?注意第二行还有几个?一共剩下几个?3、板书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14减几4、教师引导复述:14减5,第二行4个杯子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个杯子中减,再看剩下几个,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4个,要加上。
5.列算式: 10-5=55+4=9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单方法计算:14 – 5 = 94 106、出示例2图示指名数数,第一行有有几条裤子?减去了几条?第二行呢?求一共有几条裤子?列算式:14 – 6 =()14 – 6 =()4 1010 – 6 =44 + 4 =8三.练习1、出示小棒图:第一行10根,第二行4根学生数一数:第一行几根?第二行几根?一共多少根?学生想一想:拿走5根小棒,应从第几行拿?为什么?学生做一做:如何列式?得多少?教师引导2、课本第4页第1题,学生观察,完成填空,教师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