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的存在弊大于利

网络语言的存在弊大于利

网络语言的存在弊大于利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

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1网络语言的特点形式上符号化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

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撇嘴的象形)等等。

数字化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55(呜呜的谐音,表示哭的声音)、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等等。

字母化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效。

如:BT(变态拼音的缩写), PLMM(漂亮妹妹), PMP(拍马屁), BF(boy firend的缩写,即男朋友)等等。

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表(不要)、杯具(悲剧)等等,它们是同音替代或合音替代。

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

超越常规的语法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时有出现。

如:“······先”、“······都”、“·······的说”,千奇百怪。

口语化的表达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网络语言弊大于利

网络语言弊大于利

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粗俗泛滥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

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

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 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

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过度流行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

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

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

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

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

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 ——“弃轰”等等。

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

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

比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弄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这是什么意思?”4、过度求新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BBS 有电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电脑告示牌、在线公告牌多种说法;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PPT课件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PPT课件

3、字母化 : BT【变态】 PPMM【漂亮的妹妹】 GG(哥哥) BF 【boy firend,即男朋友】 JJ(姐姐) DD(弟弟) MM(妹妹) PF(佩服) BC(白痴) BD(笨蛋) ZT(转贴) PMP(拍马屁) SJB(神经 病)JJWW(唧唧歪歪)等。
4、谐音化 斑竹=版主 霉女=美女 酱紫=这样子
竹叶=主页 幽香=邮箱 果酱=过奖
菌男=俊男 青筋=请进 板斧=版副
5、翻译型:“伊妹儿”=e-mail; “瘟都死”=windows
“荡”=download下载
内容上:
1、新词新意层出不穷 酱紫=这样子啊、 表=不要; 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等等。
2、超越常规的语法 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 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 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时有出 现。如:“······先”、“······都”、“·······的说”,千 奇百怪。
sB--傻B
Y-- 为什么
lw--礼物 IN:时髦、流行 OUT----老土
7708801314520---亲亲你抱抱你一生一世我爱你
“新蚊连啵” ---- “被无数蚊子咬了”
驴友—旅友的谐音,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指背包一族
银——人
囧——无奈、郁闷
MS——貌似
特——他
年轻人----小P孩 什么----虾米\神马
不要----表
喜欢----稀饭
那样子----酿紫 好----女子
非常——灰常
滚——哥屋恩
TNND===他奶奶的
sg===帅哥(帅锅,色鬼,色棍.......)
bc ==白痴
bb==拜拜tk=偷窥
zz=转载
Two傻===二傻

网络沟通的优点与缺点

网络沟通的优点与缺点

网络沟通的优点与缺点如今,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分享资源和信息。

而网络沟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

本文将分析网络沟通的优点和缺点,以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运用网络沟通。

一、网络沟通的优点1.方便快捷网络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方便快捷的特性。

通过网络沟通,我们可以与身处远方的亲友、合作伙伴、同学或其他人员进行实时交流,无论时空距离如何,只要有网络连接,我们便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种便捷性大大拓宽了我们的交际圈子,使我们能够有效地与更多的人建立起联系。

2.丰富多样网络沟通不受地域限制,使得我们可以与不同环境、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通过他们的分享和反馈,了解到更多的观点、想法和文化。

这种丰富多样的交流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低成本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网络沟通所需的成本较低。

无需支付大量旅费和住宿费,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等多种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也提高了相互之间交流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网络沟通的缺点1.信息真实性难以确认在网络沟通中,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对方的言语、表情和体态等,容易面临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有些信息可能是虚假的、误导性的,甚至可能涉及不良内容。

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增强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以保证我们获取到真实准确的信息。

2.语言表达上的局限性当我们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时,我们不能凭借面对面交流时的丰富表情、肢体语言和声调等来传递更多信息。

这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传达不准确,甚至引发误解或冲突。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语意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我们更多地进行解释和沟通。

3.依赖性增加网络沟通的便利性使得我们更加依赖网络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然而,如果我们过于依赖网络沟通,这可能会导致我们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减少,缺乏直接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进而影响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标准现代汉语,是经 多年的提炼和规范而发展成的。很多语汇甚 至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流传。千百年来, 语言就是在这种发展——规范——发展中不 断演进的。只有规范才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 更大的空间和平台,才能拓宽交流沟通的渠 道,才能促使语言健康发展。任何语言词汇 莫不遵循这个规律。网络的语言词汇同样如 此。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形式上)
1、符号化 :
“*: 0”=小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陶醉的神情 “O.O”=惊 讶
“:@”=牙痛 “x-)”=我死了
“- -”=无语
“~^~”=哭泣 “(* -* )”=我恋爱了 “T T”=流 泪
“? -?”=瞪着充满疑惑的眼睛,茫然 | | |=汗
“**”=不雅语言 o(∩_∩)o... ^_^ =高兴的心情
A:哪? B:天津, u? A:深圳,见到u真高兴! B: Me 2! 呵呵, ^o^ A:公司? B: no,家。 A: 哦。 B:我有事,走先! 886! A: OIC,BB!
这是典型的网络聊天语言,句子极为简省,只有9个句子,完 全句只有一个,即“我有事,走先! 886!”其余都是简省形式,其 中独词句就有3例。Me 2是“Me too”的谐音简写,“OIC” 是英文句子的简省,意为“Oh, I see”, “BB”则是“Byebye”。
时髦流行out老土7708801314520亲亲你抱抱你一生一世我爱你无奈郁闷ms貌似神马nc稀饭这样子酱紫那样子女子同意fans粉丝tnnd他奶奶的rpwt人品问题sg帅哥帅锅色鬼色棍3qthankyoubc白痴bb拜拜抱抱bd笨蛋pf佩服pk单挑lrr心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1234567你是我的未婚妻7417419741气死你气死你就气死你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RP=人品
tk=偷窥
zz=转载
Two傻===二傻
无语——= =||;- -|| nc=脑残 这样子----酱紫 同意——顶 fans——粉丝 RPWT===人品问题
3q===thank you bd== 笨蛋
GD=勾搭
GY=勾引
童鞋=同学 桑心=伤心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形式上)
1、符号化 :
“*: 0”=小丑 “:* )”=陶醉的神情 “O.O”=惊 讶
“:@”=牙痛 “x-)”=我死了
“- -”=无语
“~^~”=哭泣 “(* -* )”=我恋爱了 “T T”=流 泪
“? -?”=瞪着充满疑惑的眼睛,茫然 | | |=汗
“**”=不雅语言 o(∩_∩)o... ^_^ =高兴的心情
2、数字化 :
9494=就是、就是;7456=
气死我了;562059487=我若爱 你我就是白痴; 88=拜拜; 687=对不起;55555=呜呜地哭 ;7758=亲亲我吧;4242=是啊 是啊;748=去死吧;987=就不 去;847=别生气;7998=去走走 吧等。
3、字母化 : BT【变态】 PPMM【漂亮的妹妹】 GG(哥哥) BF 【boy firend,即男朋友 】 JJ(姐姐) DD(弟弟) MM(妹妹) PF(佩服) BC(白痴) BD(笨蛋) ZT(转贴) PMP(拍马屁) SJB(神经病 )JJWW(唧唧歪歪)等。
银——人
囧——无奈、郁闷
MS——貌似
特——他
年轻人----小P孩 什么----虾米\神马
不要----表
喜欢----稀饭
那样子----酿紫 好----女子
非常——灰常
滚——哥屋恩
TNND===他奶奶的

浅论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浅论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浅论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利与弊一、网络语言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面影响。

(一)丰富了学生词汇,加深对社会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许多新的语汇不断的出现,一些词汇也会随之消亡,而新词汇的出现会迅速被接受,例如“低头族”、“有木有”之类,而这些新词汇首先是以网络词汇的形式出现,而后为人们所接受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并积累词汇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阶段,如果学生被单一的限制于课堂教学,学生会与社会脱节,而接触这些网络语言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更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

(二)网络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在预习还是复习,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遇到不会的内容或者想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只要是通过网络都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

同时网络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一些内容和写作技巧还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三)网络成为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接受教师或者是辅导书上的观点,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有时候也只能是被压制在心里,这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

而有了网络,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与专家、学者或者教师进行交流,网络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当然这些负面影响对于每个学生并不是相同的,关键还要看学生自己。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网络语言对于汉语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汉语词语结构与句子结构是很有规范的,但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对于汉语原有的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原有的语言规范被破坏了,而这些内容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将“没有”用“木有”代替,将“悲剧”用“杯具”来代替,诸如此类,而且这样的内容有许多是错误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也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出现了,更有甚者,反而使得学生不辨真伪,这对于学生掌握词汇是很不利的。

辩论赛:网络语言是否利大于弊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辩论赛:网络语言是否利大于弊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辩论赛:网络语言是否利大于弊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代表反方发言。

我们认为,网络语言利弊参半,但是弊大于利。

首先,网络语言对我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语言的缩写、符号、表情等,使得我们的语言变得简略、粗糙,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

这种语言习惯会影响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使我们难以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其次,网络语言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常常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和误解。

在网络交流中,这种误解和歧义很容易引发争吵和冲突,甚至导致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最后,网络语言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网络语言中常常包含着个人信息和隐私,如果不小心泄露出去,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此外,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网络语言的弊大于利。

我们应该在网络交流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安全,远离不良信息和内容。

谢谢大家。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反方的二辩。

我认为,网络语言的弊大于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语言容易让人产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网络语言的快捷和简略,让我们习惯了快速的交流和表达,但是也使我们变得没有耐心和毅力,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这种心态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让我们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无法取得长远的进步和成就。

其次,网络语言也容易让我们陷入信息泛滥的困境中。

网络语言的快捷和简略,让我们容易接受大量的信息和内容,但是也使我们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这种情况下,我们容易被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内容所误导,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最后,网络语言也容易让我们失去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情感连结。

网络语言的快捷和简略,让我们习惯了虚拟的交流和表达,但是也使我们失去了面对面交流和情感连结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们手指按键在电脑屏幕上打出来的,是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交流领域的,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手头书写所呈现的书面形式。

不过从表达方式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口语。

就好像两个人的日常对话,只是看不到对方,也没有声调而已。

一般情况,使用者是不用在编辑上下大工夫的,只要对方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可以。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进入到现实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语言方式。

那,这种革命性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利和弊呢?关键词:网络语言现状利弊一、网络语言的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

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①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新的表达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有关的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

但其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的词语、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客观上要求网络交流必须实现最大程度的快捷和迅速,而传统语言已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由此应运而生了一种由符号、数字、英文字母、汉字等杂糅的网络语言。

“寒ing,泥素芥末286,泥太out,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这段话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翻译过来就是“天啊,你是这么老土了,你太外行了,我喜欢的人不是这样的。

”而“大虾,泥好油墨,粉s,偶倒。

”的意思则是“大侠(高手),你太幽默了,说话很会拐弯抹角,我笑倒了。

”这些网络语句正是网上的一段普通对话,却如此的“简洁”,已经让人不知其所云了。

[1]而网络语言不仅流行在网络社会,同时它正逐渐侵占着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革。

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产生的网络语言却带给我们太大的影响。

光明日报曾进行过这样一项关于网络语言的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发放问卷与网上发问两种形式,调查对象有中学生、大学生和上班族。

结果显示,对网络语言表示反对的占15%左右;表示支持的不足10%;持“骑墙”态度的占到75%。

其中90%以上的调查对象只懂得几个简单的网络词语。

而网民持“骑墙”态度主要是因为网络语言没有从根本上影响自己的生活,而且,偶尔的几句富有趣味性的网络语言也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那么,网络语言到底有什么样的利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的存在呢?二、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一)网络语言的利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

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例如:“酱紫”“楼主”等,一些词甚至已经约定俗成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累积下了不少的经典语、词,有些也逐渐口语化,广泛用于生活学习中。

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网民利用现有的词汇材料将其歪曲解释,赋予它们新的意义。

而某些意义,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大跌眼镜。

如“不错”,我们原指“稍高于一般的,尚好,合格的”等意思,但到了网络社会,它被赋予了“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的新意义,与原先的意思背道而驰。

再比如“可爱”原解释为:①天真无邪②令人喜爱。

③形容心灵单纯的意思。

④单纯有点幼稚却富有爱心。

但现在却完全变味成“可怜没人爱”。

还有“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而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等等。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

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

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

“给力”这个词,它本属于中国的北方方言,意为“给劲、带劲”,成为网络词语的“给力”现在的解释则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不仅丰富了其他地域网民的语言词汇,同时又赋予该词新意义。

同时存在的还有用“偶”、“额”指代“我”。

而据了解,“偶”在浙江宁波的慈溪话、苍南的金乡话中都表示“我”,说明最初使用该词的网友因为与其自身方言相契合,然后才逐渐流传开来。

“额”则是陕西和山西方言中“我”的读音。

[2]而被评为2008年十大流行网络词语之一的“山寨”则来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地下工厂”的意思,但如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山寨。

3、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

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例如“BT”是“变态”的拼音首字母的组合,“PPMM”也是“漂亮妹妹”或“漂亮美眉”的拼音首字母。

现在英语已经普及全国,上网的多是年轻人,而他们又受到过较系统的英语学习,自然,英语缩写更贴近网民。

因此存在于网络上的许多字母缩写是从英语中翻译过来的。

例“BF”来自于“boyfriend”,同理还有“G F”。

除了字母类的简洁型,还有翻译类的“伊妹儿=e-mail、瘟都死=w in dows”,符号类的“T_T(流泪的表情)、O.O(吃惊的表情)、”,数字类的“7456”(气死我了)、“88”(拜拜)、“9494”(就是就是)等。

特别是符号类与数字类,其形象性及谐音性,给网络语言增添了不少趣味。

4、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

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感受到网络社会的轻松愉快与自由自在,同时其浓厚的调侃味也让人心情愉悦。

例如具有谐音的“霉女”“菌男”同音于“美女”“俊男”,但意义却与之完全相反,同时“霉”、“菌”又让人联想到变质、过期食品,颇具自嘲风格。

在网络上还较多存在具有隐喻义的词。

比如打铁,指发帖子,即发言。

“铁”是“贴”的谐音,人们既然选择了“铁”,自然想起“打铁”。

“打铁”和“发帖子”都带有一定的掸击性,不失为一个好的隐喻。

(二)网络语言的弊1、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

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广泛使用这些不文雅的词语也不符合中国民族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家,破坏了民族的形象。

例如“TMD”(他妈的)“NND”(奶奶的)等,足可见其粗鄙性。

2、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

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一些语言本是想借鉴英文语法结构,但却弄得有些不伦不类。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类:①搭配不当。

如,汉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但在网络语言中,“很+名词”非常常见,例如“很女人”、“很书本”、“很克林顿”等等。

②语序不当。

“……的说”(心情很郁闷的说)、“……先”(我走了先)等等。

③语法变异。

在英语语法中,动词加后缀“ing”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行为。

一些网民为了别出心裁运用英语语法上的内容,出现了以下这些类似的句子:“今天要加班,不能来活动了,郁闷ing”(心里很郁闷)、“问题终于解决了,得意ing(正得意)。

[3]3、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

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例如“猫”,普通人特别是刚接触网络又没接触英语的人,很难理解它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意思。

同样,一个数字“2”可以同时表示“饿”与“爱”,如果不提供特定的环境,很难让人理解。

网络语言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用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或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成缩略代码,一些词很难猜出其含义,除非你事先清楚。

比如MorF(是男还是女),缩略来自Male or Female;Kiss(不是吻,是“简单一些,傻瓜”),缩略于Keep It Simple,Stupid;VC(不是微生素C,而是风险投资),缩略于VENTURL CAPITA 等。

4、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

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例如“小资、布波族、IF族”三个词的演变,三个词都指领潮流的一类人。

小资指的是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同时又讲求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布波族则是小资的进一步——“小资的小资”;IF族则除了具有英语、诚信等基本技能和素质外,还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具有一技之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取代布波族的新的职业风尚。

有人还因此还说“IF来了,请千万别再提布波”,这也足见网络语言更替的快速性。

[4]5、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

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于是,他们广泛使用网络语言,并将这些语言应用于写作等方面,造成学生与家长、教师一定程度上的代沟。

如“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

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昨晚,我的JJ 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

真是好BT啊,7456……”这是某中学生一篇作文中的文字,相信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都看得一头雾水。

文中那些字母缩写、数字代码都是网络上的流行语。

青少年正处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阶段,而对语言的正误鉴别能力与语言优劣鉴赏能力还很薄弱,但同时,网络中有许多语句存在着语法上的错误,长期接触错误的语句,对他们正常学习语言知识有一定的影响。

青少年是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未来的主人,如果连中国的母语都无法牢固掌握,怎么建设祖国?三、网络语言的管理1、静观其变,宁缺毋滥。

纵观人类历史,新事物的问世总会造成轰动,让人对其保持警惕,更多的则是持否定消极态度。

同时,新文化的发展也必定会带来新的词汇。

这网络上出现的新词汇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

但它是否适应这个社会,就有待时间去检验。

如果它们经得起时间的推敲,那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并将其传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