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上册.doc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1总则1.0.1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2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活载。

ZK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标准活载如图1.0.7-1所示,ZK特种活载如图1.0.7-2所示。

图1.0.7-1ZK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ZK特种活载图式31.0.8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1.0.10高速铁路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及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版

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总12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国家铁路局: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国家铁路局: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关, 全 面 系统 总结 京 津 、 京沪 、 京广 、 哈大 、 郑 西等 不 非 治违 专项 行 动 ,严 厉打 击油 气输 送 管道 保 护范 围 同类 型 、 不 同技术 特点 的高铁建 设 运营 实践 经 验 , 为 完善《 高 速铁 路设 计规 范》 奠定 了重 要 基础 。
突 出强调 了“ 以人 为本 ” 、 方便 、 快捷 、 舒适 和综 合 交 通 等提 高 服务 品质 的设计 要求 ;重点 体现 了高铁 建
设全寿命周期的节地 、 设理 念 ; 注重结 合 我 国 国情 、 经
国家铁路局 : 发布《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济 社会 发 展水平 、 运输 需求 和环 境条 件 等 因素 , 合 理
设 备 配套 和各专 业 主要 设计 参 数 , 优 经 国家 铁路 局 技术 委 员会 审查 通 过 , 国家铁 路 优 化 速度 匹配 、 高 局批 准 发 布铁 道 行业 标 准 《 高 速 铁 路设 计 规 范》 ( T B 化 了复 杂路 网条 件下 的高 铁 运 营调 度 系 统设 计 、 1 0 6 2 1 i2 0 1 4) , 自2 0 1 5年 2月 1日起 实施 。这 是在 密度 大客 流 的客运 服务 系统 设计 ,使 技 术标 准更 符 系统 总结 我 国 时速 2 5 0 - - - - 3 5 0 公 里高 速铁 路 建设 、 运 合 系统性 、 先进 性 、 成熟 性及 经济 合理 性要 求 。
到2 0 o 9 年进一步整合形成《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 试 矿 产资 源勘 查 开采活 动进 行排 查 ,全 面掌 握 矿产 资
行) 》 , 之后 铁路 部 门组织 各 方面 力量 , 进一 步 对 高铁 源勘查 开采 活动 对油 气输 送管 道 影 响情况 。二要 严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得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得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得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得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得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得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得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设备,应按远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设备,可按近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得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得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得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6 路基一般规定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6.1.3 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6.1.10 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6.1.11 路基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上册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上册

9 轨道9.1 一般规定9.1.1 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9.1.2 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工程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选择轨道结构类型,轨道结构宜采用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应集中成段铺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9.1.3 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工程、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

同一线路可采用不同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同一型式的无砟轨道结构宜集中铺设。

9.1.4 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9.1.5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60年。

9.1.6 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

9.1.7 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排水系统。

严寒地区排水设计应考虑防冻措施。

9.2 钢轨及配件9.2.1 正线轨道应采用100m定尺长的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速度等级的钢轨相关要求。

9.2.2 有砟轨道采用与轨枕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性垫层静刚度宜为60±10kN/mm。

9.2.3 无砟轨道采用与轨道板或双块式轨枕相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性垫层静刚度宜为25±5kN/mm。

9.3 轨道铺设精度(静态)9.3.1 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表9.3.1-1、9.3.1-2和9.3.1-3的规定。

表9.3.1-1 有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表9.3.1-2 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注:表中a为扣件节点间距,m。

表9.3.1-3 道岔(直向)静态铺设精度标准9.3.2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表9.3.2的规定。

表9.3.2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9.4 无砟轨道9.4.1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砟轨道设计荷载应包括列车荷载、温度荷载、牵引/制动荷载等,同时应考虑下部基础变形对轨道结构的影响。

2列车荷载1)竖向设计荷载应按下式计算:P d=α • P j (式9.4.1-1)式中:P d-竖向设计荷载;α-动载系数,对于设计300km/h及以上线路取3.0,设计250km/h线路取2.5;P j-静轮载。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方案(最新版)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方案(最新版)

1 总则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 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2 ZK 特种活载图式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及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轨道
9.1 一般规定
9.1.1 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9.1.2 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工程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
选择轨道结构类型,轨道结构宜采用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应集中成段铺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9.1.3 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工程、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经技
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

同一线路可采用不同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同一型式的无砟轨道结构宜集中铺设。

9.1.4 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9.1.5 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60 年。

9.1.6 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

9.1.7 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排水系统。

严寒地区排水设计应考虑防冻措施。

9.2 钢轨及配件
9.2.1 正线轨道应采用100m 定尺长的60kg/m 无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
符合相应速度等级的钢轨相关要求。

9.2.2 有砟轨道采用与轨枕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性垫层静刚度宜为60±10kN/mm。

9.2.3 无砟轨道采用与轨道板或双块式轨枕相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
性垫层静刚度宜为 2 5±5kN/mm。

9.3 轨道铺设精度(静态)
9.3.1 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表9.3.1-1、9.3.1-2 和9.3.1-3
的规定。

表9.3.1-1 有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

1 轨距
1/1500 变化率
2mm 弦长10m
2 轨向
基线长30m
2mm / 5m
10mm /150m 基线长300m
2mm 弦长10m
3 高低
基线长30m
2mm / 5m
10mm /150m 基线长300m
4 水平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基长3m。

5 扭曲2m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
所造成的扭曲量。

6 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 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
计值。

7 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
表9.3.1-2 无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
±1mm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1
轨距
1/1500 变化率
2mm 弦长10m
2 轨向
基线长48a(m)
2mm / 测点间距8a(m)
基线长480a(m)
10mm / 测点间距240a(m)
2mm 弦长10m
3 高低
基线长48a(m)
2mm / 测点间距8a(m)
基线长480a(m)
10mm / 测点间距240a(m)
4 水平2m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基长3m。

5 扭曲2mm
设计值。

7 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
70
注:表中 a 为扣件节点间距,m。

表9.3.1-3 道岔(直向)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高低轨向水平
扭曲
(基长3m)
轨距
幅值(mm ) 2 2 2 2 ±1 变化率1/1500
弦长(mm )10 —
9.3.2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应符合表9.3.2的规定。

表9.3.2 站线道岔静态铺设精度标准
轨向
水平轨距高低
直线支距
到发线(mm) 4 4 2 4 +3/-2
其他站线(mm) 6 6 2 6 +3/-2
9.4 无砟轨道
9.4.1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砟轨道设计荷载应包括列车荷载、温度荷载、牵引/制动荷载等,同时应考虑下部基础变形对轨道结构的影响。

2 列车荷载
1)竖向设计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P d=α? j P (式9.4.1-1)
式中:P d-竖向设计荷载;
α-动载系数,对于设计300km/h 及以上线路取 3.0,设计250km/h 线路取2.5;
P j-静轮载。

2)横向设计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Q=0.8 ? P j (式9.4.1-2)
式中Q-横向设计荷载。

3 结构疲劳检算荷载
1)竖向疲劳检算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P f =1.5 ?P j (式9.4.1-3)
式中:P f-竖向疲劳检算荷载。

2)横向疲劳检算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Q f =0.4? P j (式9.4.1-4)
式中:Q f-横向疲劳检算荷载。

4 温度荷载及混凝土收缩影响
1)露天区间(包括隧道洞口200m 范围)年温差根据当地气象条件
取值。

2)温度梯度取 4 5℃/m。

3)混凝土收缩以等效降温10℃取值。

5 扣件节点间距不宜大于650mm,特殊情况下超过650mm 时,应进
行设计检算,且不宜连续设置。

9.4.2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轨道结构可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

2 结构及型式尺寸
1)轨道板结构类型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板。

轨道板类型应根据环境条件和下部基础合理选用。

标准轨道板长度宜为4962mm,轨道板宽度宜为2400mm,厚度不宜小
于190mm。

轨道板两端设半圆形缺口,半径宜为300mm。

2)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厚度为50mm;对于减振型板式轨道,厚度为40mm。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及原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应采用袋装灌注法施工。

3)底座结构设计应根据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及混凝土收缩等的共同作用,进行强度和裂缝宽度检算,同时应考虑下部基础变形的影响,进行结
构强度检算。

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底座的外形尺寸根据设计荷载计算确定,曲线地段底座内侧厚度不应小于100mm。

4)凸形挡台按固定于混凝土底座上的悬臂构件设计,形状分圆形和半圆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凸形挡台和轨道板之间填充树脂材料,设
计厚度为40mm。

填充树脂应采用袋装灌注法施工,其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3 曲线超高在底座上设置。

超高设置以内轨顶面为基准,采用外轨抬
高方式,并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线性过渡。

4 轨道板外侧的底座顶面应设置横向排水坡。

5 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如图9.4.2-1 所示,设计应符合下
列规定:
图9.4.2-1 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
1)底座应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

2)底座每隔一定长度,对应凸形挡台中心位置,应设置横向伸缩缝。

3)线间排水应结合线路纵坡、桥涵等线路条件和环境条件具体设计。

采用集水井方式时,集水井设置间隔应根据汇水面积和当地气象条件计算
确定。

4)线路两侧及线间路基面应进行防水处理。

6 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如图9.4.2-2 所示,设计应符合下
列规定:
图9.4.2-2 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mm)1)底座在梁面上设置,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或预埋钢筋方式与桥梁连接。

轨道中心线 2.6m 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处理。

2)底座对应每块轨道板,在凸形挡台中心位置应设置横向伸缩缝。

3)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

4)桥上扣件纵向阻力及梁端扣件结构型式应根据计算确定。

5)桥面应采用三列排水方式。

7 隧道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如图9.4.2-3 所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有仰拱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