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1.doc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三段六环节”教学法课时备课学科:历史主备人:时间: 2015年 12 月日课题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说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生活年代、书法成就、艺术风格及代表作品。
2.能说出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特点和代表作。
3.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能列举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一)“书圣”王羲之(二)顾恺之和绘画(三)石窟艺术教学反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很多领域,本课介绍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异彩纷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的汇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共同为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一)“书圣”王羲之1.书法家王羲之生活在时期,代表作有、等,他被人尊称为。
2.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书圣”?3.观察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你觉得有何特点?注意其中的“之”字,你能发现什么?(结合学案资料)4.请讲述或表演有关王羲之的一个小故事,并说出故事说明的道理或你的感悟。
(结合教材或学案资料。
)(二)顾恺之和绘画1.顾恺之生活在时期,他精于绘画,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画最为突出。
2.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特别注重和。
代表作有和等。
3.观察《女史箴图》,(“女史”是官名,主要掌管皇后的礼仪及书籍。
“箴”是一种文体,带有讽谏规劝的意思。
)你认为此画有何特点?(结合学案资料)4. 请你讲一讲书中有关顾恺之的一个小故事,并说出故事说明了什么或你的启示。
(三)石窟艺术(以喜欢的形式介绍)1.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绩教学设计1.doc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绩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并明白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②了解顾恺之的成绩,能说出他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③明白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绩的最高表现及它是如何进展起来的并能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二、进程与方式①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②通过搜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和石窟艺术的资料,学会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增进对艺术美的追求;②学习艺术家们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终有所成的意志;③熟悉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伶俐才干一路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绩。
教学难点:由于初一学生一般都缺乏书画鉴赏方面的知识,所以要专门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式:自主阅读学习法谈话法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进程:导入:同窗们,咱们班级的同窗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大家此刻也在学习一门书法课,有无认真钻研书法的同窗呢?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超级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如何的进展演变进程呢?请同窗们回忆一下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回答:(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朝)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按照这条线索能够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窗们能识别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识别)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若是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作者:刘美青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羲之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顾恺之及绘画作品和石窟艺术成就。
二、预习导学: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大放光彩的时代。
与,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2、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美称。
他的行书代表作是。
他以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之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人。
他的画中珍品现存有摹本和。
他主张画人物要“”。
4、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它是随着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北魏时期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的等。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一)知识重点归纳:(二)知识难点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的特点、渊源,你不想了解一下吗?四、达标训练:(一)知识过关:1.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汉书》 B.《兰亭序》C.《女史箴图》D.《水经注》2.其书法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祖冲之3.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独创一家,关键是()A.擅长多种书法、多才多艺B.创作《兰亭集序》闻名天下C.注重吸取前人书法精华D.具有书法艺术的天赋4.顾恺之绘画作品中成就最突出的是()A.山水画B.人物画C.宗教画D.风俗画5.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是()A.书法B.绘画C.雕塑D.石窟艺术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最能说明的是()A 南朝的寺庙最多B 南朝的雨水最多C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D 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水中(二)能力提升: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之一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②了解顾恺之的成就,能说出他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③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及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并能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②通过搜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资料,学会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②学习艺术家们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终有所成的意志;③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由于初一学生一般都缺乏书画鉴赏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21教育网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学习法谈话法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班级的同学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大家现在也在学习一门书法课,有没有认真钻研书法的同学呢?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回答:(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学案1(北师大七年级上)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穿越时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的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时期。
在这民族大融合,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的300多年间,我国的文化传统不但没有中断,相反还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书法绘画艺术,更产生了闻名于世的石窟艺术。
这一切,是时代的产物,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宝藏。
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吧!感悟历史本课导航学习这节课内容适宜设计图表,把书中零散的知识整理成图表,重点突出,鲜明直观。
跨越障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许多领域,我们主要学习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三个方面。
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书圣”?首先,王羲之书法博采众长,书风独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次,王羲之对书法各体皆精,留下许多佳作名品;再次,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北魏石窟艺术的价值何在?北魏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和印度传人的佛教艺术融合的结晶。
石窟艺术不仅是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而且石窟艺术还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新的瑰宝,它既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互动天地临摹书法作品活动目标通过临摹书法作品,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活动建议(1)学生查资料了解我国书法艺术表现有哪些书体。
(2)同学们可以找出不同的书法艺术字帖做好准备。
(3)在班级中找出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介绍书法作品临摹应注意的事项,并做示范表演。
(4)分组对不同的书体进行临摹。
(5)交流临摹书法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收获。
活动延伸组织一次或数次观察当地名人书法展览的活动。
史海探究一、选一选1.“书圣”指的是下面哪位书法家 ( )A.王羲之 B.颜真卿C.柳公权 D.苏东坡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 A.王羲之 B.顾恺之C.华佗 D.司马迁3.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中,以什么画最为突出 ( )A.山水画 B.人物画C.花鸟画 D.风俗画4.北魏时间开凿的著名石窟除了大同的云冈石窟外,还有 ( )A.麦积山石窟 B.龙门石窟C.敦煌石窟 D.乐山大佛二、想一想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是初一历史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这些艺术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三国两晋南【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上一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一节课又学习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我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为什么还会取得这些成就呢请参考前面的【单元分析】部分。
(1)这个时候的分裂不是国家分裂,而是民族政权并立,有些民族政权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扩大势力,是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的;(2)南方的相对稳定,也都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等的个人努力也是分不开的;(3)民族之间的汇聚与融合,中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如《齐民要术》与民族融合有极大关系;石窟艺术与佛教传播密不可分)。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总结】项目人物 生活朝代 代表作品 书法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生活时期:东晋。
艺术特点:他的字写的端秀清新、绚丽华贵, 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代表作品: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1.“书圣” 王羲之2.顾恺之 和绘画 生活时期:东晋。
特点: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 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特征。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发展原因: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3.石窟艺术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
史载,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42人聚会于此。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书《兰亭序》,通篇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1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24课异彩绚丽的艺术成就教课目标1.要修业生掌握的基础知识:①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②南北方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③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④大画家顾恺之;⑤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要修业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并且拥有各民族的特点。
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3.经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文学艺术的教课,培育学生从文学艺术中认识历史,提升剖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
(二)教课过程1.复习发问(1)请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在哪几位优秀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南北朝期间,优秀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了《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导入新课这一课持续讲魏晋南北朝期间的文化。
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3.讲解新课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1)建安诗人“建安”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迎到许昌后使用的一个年号。
建安年间(公元 196—220年),曹操实质掌握着东汉政权。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
“建安文学”即指汉末到魏初这一期间的文学。
建安时代的先期,社会混乱不只。
曹操一致北方后,社会比较平定,曹操父子都是文学家,倡导文学,爱惜文人,为文人自由创作供给了条件。
建安诗人最有名的是三曹、七子。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他们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此中曹操、曹植的文学成就较高。
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幹、陈琳、应玚。
此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文学以诗为主,有许多作品从汉府民歌中汲取养料,反应出社会混乱和人民流浪失所的难过,辞情大方,语言刚健。
后代以“建安风骨”称赞这些作品的风格。
这些诗篇拥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这是因为建安诗人,多半经历过汉末长久战乱,比方曹操自己就是乱世英豪,他大部分生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对社会的情状如数家珍;曹植长久随父转战,从小生活在军队中;七子中的很多人也过着流浪失所的生活,他们都目击过广阔的社会画面,才会写出风格凄凉大方的诗篇,写出军阀混战造成的恶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
②了解顾恺之的成就,能说出他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③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及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并能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②通过搜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资料,学会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
②学习艺术家们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终有所成的意志;
③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一般都缺乏书画鉴赏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学习法谈话法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级的同学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大家现在也在学习一门书法课,有没有认真钻研书法的同学呢?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回答:(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
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
(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
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
如果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讲授新课:
(一)“书圣”王羲之
师:说到“行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对于楷书、草书、行书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师:对于王羲之,同学们有多少了解呢?
生:(略)
师:知道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吗?
学生回答并展示王羲之的作品,教师总结:
①王羲之书法博采众长,书风独特,继往开来。
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②王羲之是书法的多面手,篆、隶、草、行、楷各体皆精,留下了许多佳作名品。
师: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同学们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篇《兰亭序》的吗?
生:讲“曲水流觞”的故事。
师:《兰亭序》全文只有324个字,却记叙了整个集会的盛况,文笔流畅、情文并茂,字字有力、潇洒,书法水平达到了顶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人们仍然把它看作行书的最高楷模。
可惜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后人的摹本,因为这部帖后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他酷爱王羲之书法,尤其喜爱这部《兰亭序》,立下遗嘱要把这部帖殉葬,于是这部“天下第一行书”便和唐太宗一起埋入了昭陵。
师:请同学们看“《兰亭序》摹本局部”,把其中的“之”字都找出来,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略)
师:(投影“之”字)王羲之追求结构上的变换或笔法上的变换,《兰亭序》中共有20个“之”字,无一雷同。
北宋书法家米芾曾写诗称赞:“之字最多无一似”,既无古怪离奇之嫌,又具出奇制胜之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难怪《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王羲之的事迹,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学习他人,博采众长。
(学生讲王羲之向张芝、卫夫人等名师学习的事迹);持之以恒,苦练书法。
(学生讲“羲之墨池”的故事);注意观察,用心钻研。
(学生讲“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师: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略)
过渡:中国历来就是书画同源,许多书法家同时也是画家,比如王羲之,在书画上均有很高的造诣。
不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绘画方面成就最高的还是东晋的顾恺之。
(二)顾恺之和绘画
师:同学们知道顾恺之最擅长画什么吗?其创作特点是什么?有那些代表作品呢?
生:略。
师: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痴绝、画绝,其中“画绝”在“三绝”中最为突出。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指《女史箴图》介绍画面情景,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现存哪里吗?生:(略)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这幅画被英军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对此同学们有何感想呢?生:(略)
师:(投影《洛神赋图》)这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怎样的故事吗?生:(略)
师:《洛神赋图》画面人物众多,风景秀丽,线条优美,不愧为传世之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书法、绘画大放光彩,雕塑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三)石窟艺术
师: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回答,教师启发)
①我国的石窟艺术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
②当时有那些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③为什么当时北方会盛行凿窟造像之风?
教师展示关于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体会北朝石窟艺术的特点,理解它们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懂得珍惜和爱护这些文化瑰宝。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这些艺术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