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症状

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症状

导语:脑出血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疾患,它发病突然,危险程度高,愈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

脑出血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疾患,它发病突然,危险程度高,愈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个侧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延脑、桥脑、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相通。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了解了它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症状有哪些。

1)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出血

①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②呕吐、呕血。

③出现双侧病理反射。④ 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⑤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⑥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早期发生肺水肿与呼吸节律和频率的改变。⑦脑脊液压力高,呈血性。

2)第四脑室出血

常由脑干或小脑出血继发破入第四脑室,损害了延髓生命中枢,故常在数小时内死亡。在存活的短时间内可有以下表现:①发病初期意识障碍较轻,后迅速发展为深昏迷。②呕吐,呃逆,腱反射消失,有病理反射。③高烧,体温常达40℃以上。④无反射性或自发性多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出血常见部位(建议收藏)

快速学会脑出血部位辨识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文档交流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文档交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 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文档交流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文档交流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文档交流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

温州中心医院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 一病区 ICU 杨艳蕾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则意识障碍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皮层强直,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病例简介: 床号:21床姓名:尤广付性别:男年龄:69岁住院号:413055 入院日期:2012-12-17 诊断:1右侧丘脑破入脑室系统 2症状性癫痫 3肺部感染? 4高血压病 1 患者,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史、肺部疾病史、肝病史。 2 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 3 查体:体温37.0℃,脉搏77次/分,血压201/99mmHg,神志昏迷状,GCS评分1+1+4=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两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四肢肌力评级不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腹块,移动性杂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双下肢无浮肿。 4 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白质疏松,老年性脑改变。 5 诊治经过:住院后予完善检查,急诊行左脑室前角OMMAya植入+右侧脑室前角外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予抗感染、补液、脱水、护脑等治疗,患者呼吸困难,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肢体强直发作,予德巴金抗癫痫治疗,复查头颅CT提示丘脑血肿较前相仿,脑室引流管在位。考虑患者呼吸情况欠佳,予转入ICU加强呼吸道管理。目前情况:T:36.7℃(腋温),P101次/分,血压199/100mmHg,经口气管插管2L/min给氧下spo297%,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

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教学文案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 析

温州中心医院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 一病区 ICU 杨艳蕾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则意识障碍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皮层强直,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病例简介: 床号:21床姓名:尤广付性别:男年龄:69岁住院号:413055 入院日期:2012-12-17 诊断:1右侧丘脑破入脑室系统 2症状性癫痫 3肺部感染? 4高血压病 1 患者,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史、肺部疾病史、肝病史。 2 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 3 查体:体温37.0℃,脉搏77次/分,血压201/99mmHg,神志昏迷状,GCS评分1+1+4=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两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四肢肌力评级不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腹块,移动性杂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双下肢无浮肿。

脑出血定位诊断之欧阳光明创编

临床表现 欧阳光明(2021.03.07) 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2)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管造影显示密集成堆小血管影像,酷似吸烟吐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1)

病情简述: 患者,女,6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12月02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血压:190/110mmhg,GCS4分,出血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光反应存,即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出血50ml,术毕转ICU治疗。在ICU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2月03日T38.3℃,气道内吸出脓血性痰液伴氧合指数下降,两肺下叶少许感染,诊断为“吸入性肺炎”。12月04日即术后第二日,患者神志转清,嗜睡,四肢肌力右侧正常,左侧四级。12月06日神志转差,GCS6分。于12月09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于12月10日撤除呼吸机,于12月11日呼吸循环稳定,转入12C。在12月14日GCS评分11分,气管切开,胃管在位,双瞳孔等大0.2cm,光反应左存右迟,双侧脑室引流管在位,夹闭。留置导尿畅,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130~150/64~85mmhg之间。四肢肌力:痰培养检查:治疗:稳可信联合特治星抗感染,胃肠营养:营养神经,抑酸,补液等。 疾病相关: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

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12月02日急诊入院时血压:190/110mmhg。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此患者为右侧丘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出现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4分,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患者为3型 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 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

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 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 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 睡5例,昏睡3 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 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 例,血管畸形者2例, 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 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 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 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15T15:01:28.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孙艳华 [导读]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孙艳华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人民医院 124200)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053-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继发性者占多数,其所占比例达79.49%。脑室出血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出现突发昏迷、呕吐、瞳孔缩小及四肢抽搐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行头部CT扫描,对脑出血部位、大小、破入脑室情况及有无梗阻行脑积水作出诊断,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由于积血阻塞脑室系统,脑室急剧膨胀,脑压骤然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受破坏,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易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障碍及呼吸循环异常等并发症,故对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首要问题是解决脑脊液的循环,解决脑积水,才能阻止病情的恶性发展。侧脑室引流能很好地改善脑脊液循环,解决脑积水,故能提高病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作者认为第三、四脑室积水铸形是影响脑室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虽然对清除侧脑室积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第三、四脑室积血少有直接作用,故作者认为对于重型脑室出血的全脑室均有积血病人采用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是否有特别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重型脑室出血者只要采取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以往,因为诊断及治疗手段受限,原发性脑室出血被认为是最凶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临床死亡率高。现在,随着基层医院头颅CT检查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重残率已大为降低,但应注意,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既不能盲目行手术治疗,也不能延误手术时机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综上所述,重型脑室出血表现危重,预后差,存活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故对于此类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来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临床科室应积极为这一课题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怀、秦力: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全脑系统出血铸形【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

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

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重型脑室 出血(Graeb>8)患者行额角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辅以脑室内尿激酶注入溶解 血块,拔脑室引流管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3例(24.08%);轻残:8例(14.81%);重残:11例(20.37%);植物状态:7例(12.96%);死亡:15例(27.78%)。结论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并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改 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重型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腰大池引流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而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高达80%[1]。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在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54例自发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通过侧脑室外引流术 配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并腰大池引流治疗,总体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例根据Graeb评分标准[2]均为8分以上,所有病 例头CT证实第三、四脑室及双侧脑室均有积血,属重型脑室出血,并排除同时 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58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43例,明确丘脑脑血管畸形一例,其余10 例在院期间未查明出血原因。术前GCS评分3~5分14例,6~8分28例,9~ 15分12例;头CT显示单纯脑室内出血11例,基底节及丘脑等脑内血肿破入脑 室43例。 1.2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给予止血、降血压、降颅压,改善神经元代谢、保护胃粘膜等治疗,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尽早全麻下行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 脑室外引流术,全脑室铸型伴脑室扩张者行双侧引流,穿刺点选择发际内2.5cm 和中线旁2.5~3.0cm交点,穿刺方向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平行矢状面或管头略指向内侧,用12号脑室引流管插入侧脑室。术后24小时内开始每日1~2次 用5ml生理盐水溶解2~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脑室,夹闭引流管2~3小时,复查 头CT显示脑室内出血消失或基本清除,无脑室扩张,停止注药,拔出脑室引流管,拔管时间多在术后5~9天,随后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至脑脊液清亮。根据病情,术前病人昏迷程度深,有瞳孔散大者,术中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术后气道通畅,避免脑乏氧。 2 结果 根据GOS预后评分[3]:恢复良好:13例(24.08%);轻残:8例(14.81%);重残:11例(20.37%);植物状态:7例(12.96%);死亡:15例(27.78%)。其中一例急 性出血全脑室铸型,紧急双侧侧脑室引流引出新鲜血,病人于发病后24小时内 死亡。术后出现颅内感染5例,其中3例为双侧脑室引流。2例患者因并发颅内 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死亡者中,高龄及术前头CT显示全脑室铸型伴第三、四脑室扩张者居多。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 3 讨论 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脑室出血,当出现血肿脑室铸型者,病人病情会急剧 恶化,很快出血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深,并早期出现中枢性高热和上消化道出 血等下丘脑功能紊乱症状。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很快出现,早期是因为血块堵塞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1)

病情简述: 患者,女,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小时”于月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血压:,分,出血量:左侧肢体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级,双瞳孔不等大左,右,光反应存,即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出血,术毕转治疗.在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月日℃,气道内吸出脓血性痰液伴氧合指数下降,两肺下叶少许感染,诊断为“吸入性肺炎”.月日即术后第二日,患者神志转清,嗜睡,四肢肌力右侧正常,左侧四级.月日神志转差,分.于月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于月日撤除呼吸机,于月日呼吸循环稳定,转入.在月日评分分,气管切开,胃管在位,双瞳孔等大,光反应左存右迟,双侧脑室引流管在位,夹闭.留置导尿畅,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之间.四肢肌力:痰培养检查:治疗:稳可信联合特治星抗感染,胃肠营养:营养神经,抑酸,补液等. 疾病相关: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地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

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月日急诊入院时血压:.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地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地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地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地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此患者为右侧丘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出现意识障碍重,入院时分,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双瞳孔不等大左,右)、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地表现可分为三型:()局限型:出血量一般<,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地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可有轻度意识障碍;()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多有意识障碍,严重地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患者为型 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有严重地并发症如深昏迷、消化道出血、去皮质强直、双瞳孔缩小及中枢性高热等,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出血量在以上者.②丘脑或基底核区血肿.③破入脑室者如影响脑水循环应尽早行脑室穿刺

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Q2床石洪强男56岁住院号:1517172 诊断: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简要病史:患者因“突发意识障碍5小时余”于2015-09-29 09:00入院。测T36.8℃P60次/分R 24次/分BP203/105mmHg。昏迷,呼之不应,颈项强直,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直径约4.0mm,右侧瞳孔直径约2.0,GCS评分6分。于2015-09-29 09;30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转ICU。于2015-10-09转入我科,患者昏迷,呼之不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为3.0右侧瞳孔直径约为2.0。气管切开管在位畅,时有咳嗽咳痰,为黄白色黏稠,鼻胃管在通畅,双侧脑室引流管通畅,引流出红色液体。双肺呼吸音粗。现转入我科第四天,测T39.2℃P108次/分R30次/分BP132/85mmHg。医嘱予抗感染、物理降温、补液、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按时翻身拍背,嘱温水擦身,密切观察。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2.96×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6% 淋巴细胞7.2% 肾功能:葡萄糖1 2.7mmol/L尿素10.2mmol/L CT:丘脑区出血血肿溃入两侧脑室,侧裂池及第三、四脑室与2015-10-15比较出血范围及脑室积血减少,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区多发梗塞部分软化灶形成蛛血,脑肿胀。 护理诊断: 1.体温升高:与颅内出血,留置引流管,术后吸收热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而不能自行排痰,人工气道有关 3.呼吸模式改变: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有关 4.自理能力丧失:与意识障碍,活动限制,活动能力下降有关 5.有引流异常的可能: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气管切开牵拉滑脱等鼻胃管,深静脉置管脱 落,堵塞 6.有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与术后颅内出血,脑肿胀及脑循环障碍有关 7.有营养失调的可能:低于机体需要量意识障碍不能进食高热代谢量增高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意识障碍皮肤出汗刺激等因素有关 9.有感染的可能:与意识障碍卧床气道误吸引起肺部感染手术伤口有关 10.知识缺乏:家属缺乏脑出血术后护理及康复知识 11.潜在并发症:继发性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脑疝癫痫等。 护理措施: 1.降低颅内压和避免颅内压增高: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供氧,减轻脑水肿;控制液体匀速输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的管理。保持人工气道的湿化,及时给与有效的吸痰,保证气管套管松紧适宜,保证气囊的正常压力,同时保持呼吸道温湿化防止痰栓形成,降低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下行人工气道处换药,吸痰。 3.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和压迫,低置引流,若引流管通畅,可发现管内的血液液面上下波动,还可见脑脊液从管内流入引流袋内,在做检查或翻身时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搬动患者时先夹住引流管,以保安全;患者如躁动不安,应特别注意防止患者拔出引流管防止意外,可用约束带加以固定;引流管一旦脱出,切忌将管插回,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及时通知医生;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颜色及引流的速度,引流管内的引流液如有暗红变为鲜红或混浊,提示可能有复发出血,立即通知医生。4.每小时监测体温,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考虑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等并发症及颅内出血。如体温急剧上升,升高的幅度大而持久,患者可在发作数小时后体温升

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脑出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30%- 40%。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 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 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 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 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 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 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 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 关。 3.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 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 眼部症状 20%- 30%急性期病死率为 基底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检查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 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对急性脑出 CT扫描, 血诊断不及CT。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脑出血的基本知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完整版)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1.CT检查 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2.MRI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3.其他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摄片检查。外周白细胞可暂时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 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脑出血定位诊断 (2)

临床表现 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与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就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与丘脑就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与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 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就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与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就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与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与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与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2)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管造影显示密集成堆小血管影像,酷似吸烟吐出的烟雾)病、血管淀粉样变性与肿瘤等所致。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顶叶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Broca失语(“不若卡”听得懂、说不出)、摸索等;颞叶可见Wernicke(“微尼克”听不懂、乱说话)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现对侧偏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