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

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9月10日发布2023年9月20日实施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一、适用的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综合实训中心项目接触网专业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
二、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1)承力索架设落锚已完成,补偿装置工作正常;(2)中锚下锚拉线及下锚底座已安装,锚柱顺线路倾斜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技术要求(1)承力索中心锚节应在承力索架设后尽快安装;(2)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最低点应不低于该跨承力索的最低高度,张力应严格按中心锚结安装设计图表中的张力安装;(3)中心锚结柱的腕臂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4)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至腕臂中心距离为200mm;(5)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固定承力索与承力索中锚绳)的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长螺栓在上,短螺栓在下;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中锚绳的螺栓从上向下穿向;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安装说明书要求。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安装中心锚结绳→结束。
5.2工艺流程五、施工要求1、施工准备提前测量辅助承力索绳,剪断盘好,并将起锚侧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按《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安装好,为安装做好准备,如下图所示:将承力索依次穿入锥筒螺栓和楔子孔内,线头露出楔子大端面约2~3mm。
将锥筒螺栓轴向移动并使楔子外锥面与锥筒螺栓内锥面贴合,轻轻敲击楔子大端面,以迫使楔子握紧承力索,承力索端头露出楔子大端面 2~3mm。
当紧固力矩达到80N.m时,锥筒螺栓有部分螺纹裸露在外属于正常情况。
分段绝缘器安装

分段绝缘器安装19.1.1适用范围适用于简洁链型悬挂及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调整。
19.1.2作业内容测量安装位置、测量安装高度、安装悬挂装置、安装分段绝缘器、模拟冷滑。
19.1.3施工技术标准1安装分段绝缘器悬挂装置绝缘棒时,连接的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应严格按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工艺要求安装。
安装连接后,承力索张力和腕臂偏移值下锚补偿 b 值等均应保证原参数不变。
2承力索、接触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并位于线路轨平面中心垂直位置施,工允许偏差为±100mm。
3接触线应平直,不得有任何弯曲扭面现象。
4安装时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5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作业指导书〕要求,必需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6分段绝缘器安装后,应保证吊弦、定位器偏移值及坠砣b 值等原参数不变。
7分段绝缘器安装高度,严格按设计行车速度及表 1 中所要求的抬升力,用钢尺测取所安装的高度值,施工严格按此值施工,施工允许偏差为±5mm。
8分段绝缘器滑轨固定线夹的螺栓应装在长孔中。
9受电弓与分段绝缘器的接触面应与轨面平行。
10滑轨下缘应低于绝缘棒终端金具下缘 4mm,以保证接触线到滑轨和从滑轨到绝缘棒的平稳过渡,受电弓不应与滑轨端部发生撞击。
同时,受电弓滑板至少与一个滑轨始终接触。
19.1.4施工预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2 3 4分段绝缘器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设计型号设计型号设计型号设计型号套套套盘数量按工程所需数量按工程所需数量按工程所需胶带21人员配置表1施工负责人人1全面负责2作业人员人43作业车司助人员人24防护人22材料要求3设备机具配置序号1名作业车称规格单位台数量1备带有检测弓注2作业凳0.9m 个1自制3链条葫芦3t 个14紧线器个2承力索用〔带铜丝套〕5紧线器个2接触线用〔带铜丝套〕6梅花扳手13、17 把1/17呆扳手13、17 把1/18带直套筒力矩扳手13、17 套1100N.m9激光测量仪套110 水平尺把111 断线钳弧口把112 弹簧秤20kg 个113 电工工具套514 铜槌把115 硬木块块2(1)对操作人员进展技术交底和培训,使作业人员生疏把握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清楚安全留意事项。
中心锚结的安装及检修

(一)作业目的及适 用范围
接触网中心锚结检查作业
(三)作业程序 1、对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进行外 观的检查,线夹本体及螺栓、销钉 有无损伤、变形、裂纹、烧伤等现 象。 2、检查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沟 槽是否密贴入槽,线夹螺栓穿向是 否正确,有无开口销,开口销是否 拜到位。 3、然后用扭矩扳手按照规定的力 矩分别按照(由内向外)顺序紧固、 检查螺栓。 4、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中 锚辅助绳压接回头是否良好,鸡心 环是否密贴,压接处是否有咬死、 损伤线索现象。 5、检查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状态 是否良好,中锚辅助绳外露线夹长 度是否符合符合标准,并用扭矩扳 手按规定数值进行交替紧固,检查 线夹状态后将止动垫片掰弯,起到 止动作用。 6、检查承力索与承力索中锚绳之 间连接线夹的位置是否正确、状态 是否良好,并用扭矩扳手紧固检查, 然后将止动垫片掰弯,起到止动作 用。 7、观察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驰 度是否符合张力驰度曲线安装要求。 8、测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螺丝 外露长度,并检查开口销状态及各 连接件的状态良好后,对终端锚固 线夹用红漆做标识。
10
脚扣
套
1
上圆杆人员用
1.1.3 主要材料和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按设计规定 JL55-89 XWP2-70 XWP1-70T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按设计规定 单位 M 件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M 套 套 套 数量 实测 2 8 2 2 2 2 2 若干 1 1 4 延长一跨时采用 延长一跨时采用 依线材型号定 备 注 承力索中心锚结绳 30型杵环杆 杵头悬式绝缘子 耳环悬式绝缘子 接地跳线固定板 碗头挂板 双耳楔形承力索终端线夹 并沟线夹 接地跳线 2型定位环 悬吊滑轮 70/95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指导书规定了北京南至天津间棘轮补偿装置的检调及更换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棘轮补偿装置的检调、更换作业。
3、所需人员、工机具、材料3.1 所需人员3.2 主要工机具3.3 主要材料设备3.4所需资料:棘轮补偿装置设备安装说明书、温度安装曲线表。
4、检修作业程序4.1 流程图4.2 作业程序及方法4.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棘轮补偿示意图 8WL5070-11、轮体2、摆动杆3、补偿竖轴4、制动卡块 6、M24x600 螺栓7, 8, 9、M12x50六角螺栓、垫片、M12六角螺母 10, 11、垫片、M24螺母12、5x40销钉 16、防脱螺栓(两侧) 17a、带专用楔子的终端楔型线夹4.2.3 测量检查①测量a、b值是否符合标准用钢卷尺测量b值和a值:如高处不能直接测量或读数不方便,用皮尺测量棘轮轮至地面的距离d和坠砣串的高度c,计算a=d-b-c。
②补偿绳a检查是否存在散股、断股;b是否卡在轮体上或者叠加;③棘轮检查转动是否灵活。
④限制架、棘轮补偿制动装置各零部件a检查是否按规定涂油;b螺栓力矩;⑤制动装置a棘轮补偿制动卡块到棘轮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一般为48mm);b安全抱箍距补偿绳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一般为3mm)。
⑥坠坨a检查是否破损;b块数、叠码是否规范;c上下移动是否灵活。
4.2.4 调整4.2.4.1 a、b值过大或过小:按照安装曲线重新做回头,调整。
a、操作人员攀登上支柱中部,打好安全带,在适当的高度打上多功能紧线器并在其下方安装一个钢线卡子,防止紧线器打滑。
b、将另一装有钢丝套子的紧线器装在坠砣杆上,必要时可卸掉1—3块坠砣,挂在手扳葫芦。
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

附件: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指导书按照状态修的管理方法而制定。
1.2 本指导书规定了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1.3 本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
2 全面检查目的全面检查具有巡视检查和保养维护的双重职能。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不易通过间接测量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所有项目,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及支撑装置的内在质量,螺栓是否紧固等。
保养维护内容主要是在巡检过程中必要的防腐处理、注油和零部件的紧固、更换等。
全面检查可以在轨道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上、车梯或支柱上进行。
3 全面检查安全措施3.1 高空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作业时必须把安全带扎到可靠位置。
3.2 车梯、安全带、工具应按规定检修、试验,妥善保管,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以及检修车应有防滑措施。
3.3 车梯、安全带、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良好方可使用。
3.4 车梯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2名,所有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台面上。
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3.5 推动车梯要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作业台上有人时,车梯推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车。
3.6 车梯在曲线上、坡道上或遇大风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滑移。
人员不得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作业结束后,车梯不得就地存放,须稳固在建筑限界以外不影响了望信号的地方。
3.7 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见附件)。
3.8 使用接触网作业车进行巡检的要求:3.8.1车辆在运行期间,人员不得飞上飞下。
乘坐轨道车平板时,应坐好扶稳,不得将身体超出平板车以外。
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3.8.2检修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
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十二章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1)梯车作业人员不少于6人(2)作业车作业组不少于3人2.仪器、仪表准备3.工具、材料准备6 可调式力矩扳手20-100N.m 套 27 钢丝钳200 把 18 大绳16m 根 19 滑轮 1.5T 个 110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H型套 11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各种型号套 212 接触线中锚辅助绳JTMH-70 米213 承力索中锚辅助绳各种型号米12014 中锚压接套装套 13.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62安全带双钩根2三、技术标准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3——中锚绳钳压管,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5——承力索中锚辅助绳,6——双槽承力索座,7——吊弦软横跨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3——中锚绳钳压管, 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5——悬吊滑轮,6——承力索中锚辅助绳,7——吊弦三腕臂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1.承力索中心锚结(1)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应安装在平腕臂上的双槽承力索座内,承力索在悬挂点必须安装有承力索预绞式保护条,在悬挂点两侧各安装2个承力索中锚线夹,线夹距悬挂点中心距离为200mm ,两线夹间距100mm 。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腕臂 支撑装置 接触线承力索 中锚辅助绳承力索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承力索双槽承力索座(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穿向:承力索座处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
(3)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不得有断股、散股现象,应与中心锚结范围内承力索同型号,该区段处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补强,(4)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驰度应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驰度,同时弛度应满足在最低温度时不致使腕臂存在抬高趋势,与附加导线绝缘距离满足要求。
强风区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强风区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徐开文【摘要】Taking the Sanshili wind zone OCS in the Lanzhou-Xinjiang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con-sidering th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f OCS critical stress parts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in strong wind area,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ses the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factors of cone-type terminal anchor clamp of high tension catenary wire in actu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for strong wind environment,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es the mai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from raw material,organization managemen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tc.%以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三十里风区接触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强风地区恶劣气象条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苛刻要求,对强风环境下大张力接触网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的施工安装工艺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具体施工实践,从原材料、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强风区;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质量控制【作者】徐开文【作者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25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近年来在国内铁路电气化工程(京郑线、湘黔线、武广线、株六线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较多的施工和运营维护经验。
接触线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中脱落的原因及对策

2
1 一双耳本体 ;2 一 楔子 ;3 一楔套 ;4 —套筒 ;5 一接触线
况对脱落原因进行分析 ,并研究相应对 策 ,以便指导施工及 日常检修维护 。
图 1 锥套 式 终 端 锚 固线 夹 结 构 和 实体 照 片
l 接 触线 从锥套 式终 端锚 固线 夹脱 落故 障
分 析
1 . 1 锥套 式 终端锚 固线 夹结构 与故 障情 况
接 触线终 端锚 固线 夹最 大工 作负荷 为 2 7 . 5 k N,
线夹的拉伸破坏负荷大于 8 2 . 5 k N ,在线索标称拉
Ke y wo r d s :C o n t a c t Wi r e ;C l a mp; F a H i n g Of f; C a u s e An a l y s i s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
0 引 言
终 端锚 固线 夹是 非常 重要 的接触 网零 部件 ,接 触线 和承力 索通 过终 端锚 固线夹 与补偿 装 置连接 实
s l e e v e t y p e c o n t a c t wi r e d e a d - e n d c l a mp,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a u s e s o f t h e b r e a k a wa y o f c o n t a c t wi r e r f o m t h e c l a mp a n d p o i n t s o u t t h a t t h e ma t c h b e t we e n c o n e - t y p e d e a d - e n d a n c h o r i n g c l a mp a n d t h e c o n t a c t w i r e i s a k e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
温州南 供电工区
作业地点
杭深线温州南至瓯海区间上行线 006# 012#支柱,公里标 K462+520 K462+670
发票人
上 行 第 06 10 号
闫鹏辉
作业内容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
发票日期
2012 年 6 月 7 日
工作票 有效期
自 2012 年 6 月 8 日 18 时 00 分至 2012 年 6 月 9 日 18 时 00 分止
5.4.4.9 慢慢的松开手扳葫芦,使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受力,在工作张力下 再次检查线夹状态,检查承力索是否出现滑移。
5.4.4.10 检查下锚补偿装置的状态,检查补偿绳是否脱槽,是否偏磨,若 无异常进行二次紧固;若一切正常,卸掉手扳葫芦、钢丝套子、紧线器,至此调
- 282 -
接触网设备检修
整作业结束。 5.4.4.11 利用记号笔在承力索终锚线夹根部与承力索连接处的承力索表面
作业区 防护措施
1、瓯海站信号楼设驻站联络员 1 名,作业登记运统-46,封锁杭深线温州南至瓯海区间上 行线,作业区两端各设行车防护 1 名,作业组设现场防护员 1 名。 2、防护员精力集中正确显示防护信号,有车通过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严禁电力机车进 入无电区。
其他 安全措施
1、工作领导人分工明确,接到电调停电行调封锁命令后通知验电接地,地线全部接好后 方可开始作业。 2、装设接地线人员出工前检查好验电器、地线是否良好,验电接地按标准化程序进行。 3、接挂地线时,钢轨除锈要彻底,接地靴要连接牢靠,确保状态良好,接好的地线要有 防风摆措施,并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4、禁止任何车辆放入封锁区段、禁止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 5、行车防护人员按照规定的距离对作业组进行行车防护,及时传递行车信息。 6、上行有电未封锁人员机具时刻与邻线带电设备保持 2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高空作业打 好安全带。 7、轨道车司机出车前要全面检查车辆状态是否良好,运行中注意信号道岔。 8、检修锥套式终端线夹时要有防止线索碰刮伤人的安全措施。 9、工作领导人和安全员时刻在场监督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10、作业结束,待工作领导人确认人员机具撤至安全地带,地线全部撤除后,方可通知要 令人员消令,且不得晚消令。
5.4.2.6 移动套筒,使之与锥套、楔子各配合面紧贴,并与双耳螺栓相连, 用 80N·m的力矩将套筒与双耳螺栓紧固连接。
5.4.2.7 慢慢的松开手扳葫芦,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受力,在压力下再次 检查线夹状态,检查接触线是否出现滑移,检查接触线露头是否满足 10mm(允许 偏差±1mm);检查下锚补偿装置的状态,检查补偿绳是否脱槽,是否偏磨,若无 异常进行二次紧固。
序号
名称
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2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3
开口销
4
铁线
规格 φ4.0
单位 套 套 个 kg
数量 2 2
若干 若干
备注 依现场实际选用 依现场实际选用 依现场实际选用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 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参数复测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1
项目 工作领导人
单位 人
数量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
6
辅助人员
人
2(4)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
备
注
作业车(车梯) 作业车(车梯) 正、副司机各 1 人(汽车司机 1 人)
5.3.3 接触线露头预量测量方法 用 5m 盒尺测量接触线露头是否为 10mm。 5.3.4 承力索楔子内部、外部绞线是否正确 打开承力索终端线夹检查楔子内部、外部绞线布置是否均匀;外部绞线是否 有滑移,绞线是否卡入楔子槽内。 5.3.5 锥套式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本体有无裂纹或气孔; 5.3.6 锥套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本体有无裂纹或气孔; 5.3.7 力矩扳手检查各部位零件紧固力矩。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
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的通知》(铁运[2011]10 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 号) 2.3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8-2010) 2.4 《承力索、接触线锥套式终端安装维护说明书》 2.5 《线路接触网设计说明文件》
标画记号,记号环绕承力索一周。
5.4.5 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更换 5.4.5.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5.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不 受力。 5.4.5.3 旋转套筒,将双耳螺栓与套筒分开。 5.4.5.4 轻轻敲击锥套,将楔子与锥套分开,用一个带尖的工具(一字起子) 放入楔子的孔槽内,轻击带尖的工具,使楔子与接触线脱离,拆除需要更换的锥 套式终端锚固线夹。 5.4.5.5 新的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准备完毕,将接触线依次穿入套筒(小孔 端)、锥套(小孔端)、楔子的空中,使接触线端头露出楔子大端45~50mm。 5.4.5.6 移动套筒,使之与锥套、楔子各配合面紧贴,并与终端双耳螺纹相 连。 5.4.5.7 卡住套筒及终端双耳上的六方侧平面,旋紧终端双耳,紧固立即为 80N·m。 5.4.5.8 检查线头露出双耳底面的距离约10mm。 5.4.5.9 在工作张力下,再次查看线头露出长度,若有所变化应拆开检查, 进行二次紧固,之后做好记录。 5.4.5.10 将与终端锚固线夹连接的耳环放入双耳螺栓的开裆中,装上销钉, 掰开开口销。 5.4.5.11 对零件工作状况应进行定期检查,线头露出长度应与安装记录一 致,连接件应牢固可靠。
工作领导人
姓名:史晓飞
安全等级:4 级
- 277 -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焦孟龙 ( 4 ) 徐 波 ( 4 ) 孙浩 (汽车司机)
()
作业组成员 姓名及安全 等级(安全 等级填在括
号内)
魏中凯 葛成龙 闫鹏辉 王江波 崔彦恒
(4) 王 云 (4) 刘 鹏 ( 4 ) 王浩然 (4) 郭 兵 (4) 张 鹏
调节螺栓
锥套
双耳终端
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
销钉 开口销
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
- 279 -
接触网专业作业指导书
5.4 调整 5.4.1 终端锚固线夹与复合绝缘子连接处的销钉与开口销调整 若出现开口销缺失或掰折不到位的要及时进行补全及调整,掰开角度在 120
°~130°。
5.4.2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楔子装反时调整 5.4.2.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2.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不 受力。 5.4.2.3 旋转套筒,将双耳螺栓与套筒分开。 5.4.2.4 轻轻敲击锥套,将楔子与锥套分开,用一个带尖的工具(一字起子) 放入楔子的孔槽内,轻击带尖的工具,使楔子与接触线脱离。 5.4.2.5 检查楔子的状态,检查内部的锯齿牙有无变形,若无变形可以继续 使用,若锯齿牙发生变形应当及时更换;重新调整接触线端部与楔子大端之间的 距离,使之在 45~50mm 之间,检查楔子四个开槽闭合情况,开槽尺寸不得大于 2mm,且不得夹有异物。
5.4.2.8 若一切正常,卸掉手扳葫芦、钢丝套子、紧线器,至此调整作业结
- 280 -
接触网设备检修
束。 5.4.2.9 利用记号笔在终端锚固线夹根部标画记号,记号环绕一周。 5.4.2.10 楔子只能够重复使用两次。
5.4.3 接触线露头预量不足时调整 5.4.3.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3.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3t 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 夹不受力。 5.4.3.3 用 300 大扳手旋转套筒,将双耳端头与套筒分开。 5.4.3.4 将接触线靠近套环 20~30mm 断线,确保余留接触线质量完好,并 搓平接触线头;线夹安装处所接触线不得有磨损,变形等现象。 5.4.3.5 检查所有零部件是否损坏,例如裂纹、毛边及变形。 5.4.3.6 安装锥套和套环将调节螺栓,套环以及锥套按正确顺序和方向安装 在接触线上。 5.4.3.7 接触线端部与楔子大端之间的距离,使之在 45~50mm 之间,检查 楔子四个开槽闭合情况,开槽尺寸不得大于 2mm,且不得夹有异物。 5.4.3.8 检查锥套与套环安装是否匹配,正常情况下安装受力后锥套不能完 全进入套环中,要预留 1~2mm 在套环外面。 5.4.3.9 楔子只能够重复使用两次。
5.4.3.12 若一切正常,卸掉手扳葫芦、钢丝套子、紧线器,至此调整作业 结束。
5.4.4 承力索楔子内部、外部绞线布置不均匀或绞线卡入楔子槽内调整 5.4.4.1 将紧线器安装在接触线适当位置。 5.4.4.2 通过利用钢丝套子、手扳葫芦等受力工具使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不受力。 5.4.4.3 旋转套筒,将双耳螺栓与套筒分开。 5.4.4.4 轻轻敲击锥套,将楔子与锥套分开,用一个带尖的工具(一字起子) 放入楔子的孔槽内,轻击带尖的工具,使楔子与承力索脱离。 5.4.4.5 若连接处的承力索有损伤、断股情况时,将承力索损伤、断股处所 进行截断,用平钢锉将断线处锉平。 5.4.4.6 检查楔子的状态,检查内部的锯齿牙有无变形,若无变形可疑继续 使。 5.4.4.7 对楔子内部、外部绞线进行重新布置。 5.4.4.8 楔子只能够重复使用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