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 公开课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公开课课件(2024版)

《虞美人》公开课课件(2024版)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向东流”

四、品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 体指什么?
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 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 煜工书法,善绘画,精 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 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 高。李煜在中国词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 为“千古词帝”。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 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 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 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 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 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 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 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 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人生无常)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 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 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不变的 物是人 “外物”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永恒的 “春花秋 月年”年到来 的“东风”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 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 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二选修】《虞美人李煜》公开课(22张PPT)课件

【高二选修】《虞美人李煜》公开课(22张PPT)课件

结构整合
往事之叹 亡国之痛
愁 离家之恨 思乡之苦
作者又是运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 他的愁绪的呢?
修辞手法:比喻、设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夸张、对比 抚今: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 风、只是朱颜改 追昔: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每两句形成一组对比。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 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
• 978
975
种平叹宗即奉宋宋年宋均此
心,曰之太表军太)太作词
境悔:命平投攻祖,宗于与
下之“探兴降破开是太李《 。不当视国,南宝时平煜浪

已初李三南唐八李兴被淘 作
!我煜年唐都年煜国毒沙 ”错,,灭城(归三死帘 大杀李徐亡金 宋年之外
背 景
概潘 是佑 在、 这李
煜铉 对奉 徐宋 铉太
。陵 三, 年李 后煜
年 ) ,
已( 近 三 年
前雨 ,潺 为潺 北》
,。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主翻译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 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 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 缪塞尔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 李煜】
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姬而得名。楚 汉之战,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 羽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 何!”的千古悲歌。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 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课程目标与要求01知识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掌握《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0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学习他高超的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0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词中意境的感悟。

讨论法0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0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文本解读与赏析词句解析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把握情感基调。

《虞美人》的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词意做铺垫。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虞美人》文本解读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在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情感内涵阐释阐释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愁苦、悲愤、失落等,以及这些情感与作者身世的联系。

简要概括《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艺术特色概述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虞美人》-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虞美人》-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而“又” 则说明时光飞逝, 人生命在一点一滴 流逝, 复国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7/14
“不变”又是什么? 本词中,“变”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 风”“应犹在”专写事 物不变,
“知多少”“不堪 回首”“朱颜改”专写 人生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 人非。
8/1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8、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 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9、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 反衬 出人生无常句子是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12/14
• 10、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 象,并传出物是人非无限怅恨慨叹句子是
• 11、李煜雕《栏虞玉美砌人应》犹一在词, 只中是用朱比颜喻改、夸大、
春花秋月何时了
10/14
•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 楼空物是人非情景。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 写出了这么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雕__栏__玉__砌__应__犹__在,_只__是__朱__颜__改___ ”,由此勾起作者 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14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 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3/14
有些人说: “最漂亮 诗歌是最绝望诗歌,有些 不朽篇章是纯粹眼泪。” 思索这句话意味,结合本 词内容进行了解。
4/14
“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 14.李煜《虞美人》把抽象感情形象化,写愁 多与绵绵不停句子是: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PPT课件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PPT课件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 狭隘,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及男女恋情(宫闱之乐, 闺房之趣),语言艳丽华美,词风绮丽柔靡。
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 亡国恨、思乡情 ,语言清新自. 然,词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
绝 代 词 人
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
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
“. 玉壶冰”等。
3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一、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三单元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从诗歌的节拍、 声韵入手,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体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 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句子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
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2
布置作业: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提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此种“愁情” 对的比?、)设问、比喻、夸张、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
5
三、品
(知人论世,品味诗情)
李煜名片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江苏) 国家:南唐 (五代十国) 职业:帝王词人 (婉约派) 信仰:佛教
.
6
.
13
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是词史上的两个 大家,很早以来人们就相提并论。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词宗——李煜
教学目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帝王史上,许多权柄之手都写过气象万千的诗行。

汉高祖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西楚霸王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暮年的曹操也曾长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只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叱咤风云之势掩盖了文学上的成就,但有一位帝王却用文学上的辉煌掩盖了政治上的黯然,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二、作者简介
大家知道李煜哪些信息?给一分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一个人只能说一句、一个信息。


小结:
李煜生性自然,无心帝位,但他的叔叔和五位兄长全部先他而去,历史将他推向了皇帝的宝座。

25岁登基,39岁被俘,42岁辞世。

15年的帝王生涯在史上乏事可陈,但3年的囚禁生活却使一位词人走向了成熟和辉煌。

三、词风的转变
现在不妨来看一下李煜被俘之前的词风和后来的词风有什么不同。

(幻灯片展示前后期的两首词。

两分钟时间自由诵读,思考这两首词从内容到情感上有什么差异。


提问:哪一首是前期的,哪一首是后期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
前期,15年的帝王生涯,多写宫廷的奢华享乐生活,做为一国君主,我们在他的字里行间看不到任何雄才伟略和政治抱负,格调情趣都不高。

后期,由君主沦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

”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出来。

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板书: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
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使词的地位提高了。

亡国之痛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了李煜,使他的词就此上升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从而成为一代词宗。

四、千古绝唱——《虞美人》
亡国之后的李煜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公开表现他对亡国的感慨和悲伤,一首《虞
美人》成了千古绝唱,但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

1.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诵的更好,为什么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找两到三个学生点评(情感重音断句)
A.情感: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B.重音:哪些词语特别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世界?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3.老师范读
4.一起看着幻灯片读
五、走进文本,分析这首词。

1.这一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李煜究竟在词里写了什么,让宋太宗赵光义这样不堪容忍,将他毒死?
给两分钟时间,翻译全词。

(一组点一个同学答一句)
通过翻译大家可以看见,李煜词的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几乎没办法翻译,
这正是李煜词的特点和好处。

2.写了哪些实景?写了哪些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板书
春花秋月(在)
小楼、东风(在)故国之思
雕栏玉砌(在)物是人非
生活环境也许并不至于太差,但享受生活的心境已不在。

小结:
宋太宗给李煜的生活环境还不错,但再也不能引起他对生活的热情,他用虚实结合的手
法赤裸裸表达着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对故国的思念,最终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可以
说亡国的代价成全了李煜,让李煜用眼泪书写出了不朽的篇章。

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再诵读一次。

总结: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世囚徒,这节课通过对李煜前后
期生活经历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一个全面的李煜,因为人生经历的改变,使他的思想一步步
成熟,从而影响到词风的成熟,成为一代词宗。

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给词人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