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第七章 配合力 2010年11月30日
园艺植物育种学(7.7)--杂种优势育种

第七章 杂种优势育种1. 比较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异同点?参考答案:2. 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哪些?试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考答案:度量方法有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指数等。
中亲优势是F1的某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中亲值,MP)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双亲某性状差异不太大的情况。
超亲优势是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Ph)作为衡量标准,衡量F1与高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双亲某性状差异较大时的情况。
超标优势是用标准品种(生产上正在使用的同类型的主栽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作为度量标准,衡量F1平均值与标准品种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适用于F1主要性状与生产主栽品种为同一类型的情况。
杂种优势指数是用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度量F1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程度。
3. 配合力有哪些测定方法?试述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参考答案:配合力的主要测定方法有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
(1)顶交法:需要配制和比较的组合数少,试验结果便于被测自交系间相互比较,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分别测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得数据是各被测验者与这一特定测验者的配合力,结果代表性差。
适用于早代的配合力测试比较,可及时淘汰株系及测验者为最后配置杂种一代时亲本系统之一的情况。
(2)不等配组法: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只要每一个亲本配制两个以上组合,就能计算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但当有些自交系所配组合数目过少时,计算结果可靠性差。
适用于亲本材料较多,而条件所限只能在少数组合间比较的情况和育种原始材料刚开始进行自交系选育时。
(3)半轮配法:可了解某种作物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究竟主要取决于g.c.a还是s.c.a?可以使育种者较准确的选出优良组合;但所配组合数较多,工作量大,当有些组合正反交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时,半轮配法不能测出。
属轮配法的一种,应用普遍。
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

Q4
Q5
Q6
Q7
2011-6-5
4、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
代谢调控
2011-6-5
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
酵母培养法; 酵母培养法; 线粒体、叶绿体和匀浆互补法; 线粒体、叶绿体和匀浆互补法; 同工酶谱和酶活性法; 同工酶谱和酶活性法; 分子遗传学方法; 分子遗传学方法; 杂种优势的固定 无性繁殖法; 无性繁殖法;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法;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法; 双二倍体法; 双二倍体法; 平衡致死法
2011-6-5
3 数量性状位点及其互作方式为显性假说 和超显性假说提供了证据
Q1 Q2 Q3 Q4 Q5 Q6 Q7
×
1992年 stuber报 1992年,stuber报 超显性是玉米杂 道超显性是玉米杂 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Q1 Q2
1995年 xiao报道显性是 报道显性 1995年,xiao报道显性是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997年 Yu报道上位性是 报道上位性 1997年,Yu报道上位性是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第七章 优势杂交育种
Chapter 7 heterosis cross breeding
内容提要
度量杂种优势是以亲本或标准品种为参照, 度量杂种优势是以亲本或标准品种为参照,遗传解释主 要有显性假说 超显性假说。 显性假说、 要有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 固定杂种优势的途径主要包 括无性繁殖法等。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为“先纯后杂” 括无性繁殖法等。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为“先纯后杂”。 系谱法是获得纯合自交系的基本方法。配合力测定是杂 系谱法是获得纯合自交系的基本方法。 种优势育种亲本选择选配的主要依据。 种优势育种亲本选择选配的主要依据。单交种是园艺植 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方式。 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方式。生产杂种一代种子可利用 化学去雄剂、雄性不育系、自交不亲和系等制种法。 化学去雄剂、雄性不育系、自交不亲和系等制种法。雄 性不育有的受核基因控制,有的受质核基因共同控制, 性不育有的受核基因控制,有的受质核基因共同控制, 前者可育成两用系,后者可育成三系(不育系 不育系、 前者可育成两用系,后者可育成三系 不育系、保持系 和恢复系)用于杂种一代种子生产 用于杂种一代种子生产。 和恢复系 用于杂种一代种子生产。自交不亲和性有胞 子体型和配子体型两类。 子体型和配子体型两类。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配合力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配合力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摘要配合力是指因交配组合不同表现了子代的差异,进而表明不同亲本间有不同的组合能力。
它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配合力重要的意义在于配制杂交组合时对亲本的选配,应在亲本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的基础上,选用有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的亲本。
特殊配合力的轮回选择对群体改良有效。
配合力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配合力;亲本选配;轮回选择;环境作物育种的目的是获得优良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在现代育种中,获得较大的遗传变异和较准确地识别优良基因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大主要环节。
杂交是培育良种的主要手段,而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亲本品种的选择。
多年来的杂交试验表明,亲本本身的表现与其后代的表现并不一致,有些亲本本身表现很好,但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并不理想;而有些亲本本身并不优越,但能从它们杂交后代分离出很优良的个体或组合。
因此,优良品种并不一定是优良的亲本。
这样因亲本交配组合不同表现了子代的差异,进而表明不同亲本间有不同的组合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配合力,它是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
1942年,Sprague 和Tatum根据对玉米数量性状的研究和杂交育种的实践,提出了一般配合力的概念,发展到现在,配合力的应用早已不仅仅局限在玉米上,而是推广到其他任何一种授粉方式的作物上和各种性状上,应用配合力选配亲本组合不仅能在较早世代就能初步鉴定出组合和亲本的优劣,而且还可以大大缩小我们处理材料的范围和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1 应用配合力分析、判断能否利用杂种优势育种对配合力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可以预测该作物是否可采用杂交优势育种。
这种判断一般只应用在刚开展或尚未开展杂优育种的作物上(已大量开展杂优育种的作物上该项早已获得证明),以萝卜为例,在生产上大多采用品种,近年来,为了提高它的育种效率,增加组合选配的预见性,对其亲本系及轮配组合的维生素C、还原糖、淀粉酶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亲本系的维生素C、淀粉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组合间维生素C、淀粉酶、还原糖含量的特殊配合差异极显著,上述3个指标的正反交效应差异并不显著。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 第二节、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第三节、杂交组合方式 第四节、有性杂交技术及杂种 后代的选育 第五节、有性杂交育种程序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
一、概念
1、杂交育种(cross breeding): 是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交配 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它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而且卓有成效的育种方法 之一。当前在农作物品种中,杂交育成品种占50%。 根据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性杂交又分为: 2、品种间杂交:同一植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3、远缘杂交:下章讲述
例:甲:具丰产性、适应性、综合农艺性状 好,但不抗病,那就就选具抗病性的乙品 种与之杂交,再以甲品种与具抗病的杂交 回交,连续时行若干年,因此甲品种就为 轮回亲本。而具有改良母本缺点的目标性 状的亲本乙称为非轮回亲本。 回交时一般回交3—4次。
回交程序
1 甲×乙 F1×甲
杂交 以杂种一代为母本,以甲为父本 从回交一代中选抗病株 为母本,以甲为父本 从第二次回交一代中选抗 病株为母本,以甲为父本 以三次回交一代自交, 并选择优良抗病植株 以当选植株继续自交,从中继续选 择单株,直到选出优良抗病品系
1、复交的类别:
根据杂交亲本的数目及杂交方式,可分为: ①三交:(甲×乙)×丙 ②双交:(甲×乙)×(丙×丁) ③四交:[(甲×乙)×丙]×丁 ④五交:{[(甲×乙)×丙]×丁}×戊、[(甲×乙) ×(丙×丁)]×戊、[(甲×乙)×丙]×(丁× 戊) 特点:亲本多、工作量大、育种年限长、所需人力 物力及试验地面积多
下面就复交的配合方式,简单举例说明: 假定有甲、乙、丙三个亲本,甲为农艺亲 本;乙早熟;丙具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如抗病。 应用甲、乙、丙行三交时,可采用:
第七章-品系与品种的培育课件

– 在组建基础群时,母畜越多越好,公畜不宜太多且尽 量 同质并有亲缘关系。
– 运用近交时,要考虑个体品质和纯合度,也要考虑亲
缘 关系,以决定近交程度。
9
(三)群体继代选育法
• 从选集基础群开始,然后封闭畜群,再在闭锁 的小群体内逐代选种选配,以培育符合预定品 系标准、遗传性稳定、整齐均一的畜群。
– 变异系数、上下代相似程度 4、数量: – 大家畜:最小群体含量4公,20母;5-6个家系 5、
杂交效果测定
– 配合力测定结果
21
二、品系的维持
• 培育品系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利用。因此,为了充分 发挥品系的作用,必须采取措施,使品系维持足够 长的时间。
• 具体措施:
– 1、扩大畜群数量(多留公畜);
– 实质:建立在系祖个体基础上、范围较窄,
可称为单系——从单一系祖建系
2
• 广义:
– 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 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 种畜群。
– 实质:建立在群体基础上,范围较宽
• 品系具备的条件:
– 优点突出 – 遗传性相对稳定 – 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 品族:源自一头优秀母畜的群体
3)按培育工作的基础分:
– –
AC、、在增杂进交抵改抗良力基的础杂上交的育杂种 交育种;
– B、有计划地从头开始的杂交育种
33
2、杂交育种的布骤
杂交改良——横交固定——选育提高 1) 杂交创新:
– 采用杂交使基因重组,创造新的理想型个体。 – 工作:杂交、选种、选配、培育
2)自繁定型:
– 将理想型个体停止杂交,改用杂种群内理想型个 体自群繁育,稳定遗传基础获得固定的理想型。
第7章 营养系杂交育种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计划学时 4授课章节第七章营养系杂交育种教学目的和要求:营养系品种在育种中和一般品种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特点第二节营养系品种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亲本选配及杂交技术的特点第四节童期、童性和杂交培育选择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营养系品种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童期、童性和杂交培育选择特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结合板书。
2.注意营养系杂交育种适合于大多数的果树、花木、球根类花卉以及用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
作业与思考题:1.童期、童性、童程、营养系杂交育种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调剂花期?3.营养系杂种选择有哪些特点?4.营养系杂交育种如何选配亲本?5.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变异有什么特点?第七章营养系杂交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和优势杂交育种适合于有性繁殖作物。
本章介绍营养系杂交育种适合于大多数的果树、花木、球根类花卉以及用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
营养系品种在育种中和一般品种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第一节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特点一、营养系杂交育种的概念及意义1、营养系杂交育种的概念利用有性杂交技术获得杂种,对杂种进行培育、鉴定、选择,再利用无性繁殖来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的育种方法。
2、意义(1)通过基因重组,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
如黑罕X白玫瑰→(2)通过基因的累加效应,产生超亲性状。
如桃成熟期的遗传。
二、营养系品种的性状遗传变异特点1. 遗传杂结合程度大,实生后代发生复杂的大幅度变异。
表现在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
陈云志(1991)报告,两个红色菊花品种的杂种一代出现了紫红、红、粉红、橙、黄、雪青等各种色调的杂种,这在有性繁殖的品种间杂交也是很难见到的。
这些都是因为亲本遗传背景复杂,造成后代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为选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复杂的多样性分离给选择提供了更大的潜力。
2. 有性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水平显著下降杂交→基因重组→非加性效应解体→杂种后代经济性状普遍退化。
07-优势杂交育种

20
(三)自交系选育的方法
1、 系谱法:实质为多次单株选择。
(1)基础材料的选择:一般选择优良品种(地方品
种、定型品种、一代杂种)作为基础材料(S
),一
0
般不超过10个。
(2)选株自交(S1,自交一代):在选定的基础材 料中选择优良单株自交,自交株数取决于基础材料的 一致性程度,一致性好的,通常5-10株,每代自交种 子应保证后代可种植50-200株。
26
单轮回选择法 第一个周期
选优株自交
混合留种
系间互交
BN
27
二、配合力的测定
( 一 ) 概 念 : 配 合 力 的 概 念 是 Sprague 和 Tatum 于 1942年提出的,指作为亲本杂交后F1表现优良与否 的能力。分为两种: 1、一般配合力(普通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即gca):指一个亲本或自交系(纯合体) 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某性状的平均表现。总是针 对亲本而言。
第一节杂种优势及其度量方法第二节一代杂种选育的一般程序第三节一代杂种种子生产方法良繁内容第四节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第五节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早在1400多年前马和驴杂交生
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 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和丰 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或一亲的现象。
据经济性状优劣选优系,优系中选 优株
针对经济性状,生活力选优株
S2
同时要注意特殊优株的选择
S3 开始注意定向选择,以利优良性状的稳定纯合
S4 -S6
可育成优良的自交系
B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估计配合力
1、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
2、杂交组合间方差分析
3、配合力方差分析
4、配合力效应值及相对效应值的估算
5、群体遗传方差分析
实验设计
相关?回归?因子?
1、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
双列杂交可分为若干个品种或品系相互杂交的完全双 列杂交和不完全双列杂交,即两组亲本之间的相互杂交, 只作正交(或反交)一种。家蚕育种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双
把全部基因型方差(包括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和特殊
配合力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作为广义遗传力(hB2),
把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视为加性方差,把其占表型方差
的百分比作为狭义遗传力(hN2),
hB2=σg2/(σg2+σe2 )
hN2= (σp12 +σp22) /(σg2+σe2 )
家蚕的分子标记育种
如表
亲本P1、P2二向分类资料
C1 C2 C3 Ti·
J1 J2 J3 J4
T ·j
12.65 13.30 12.65 11.90
50.50
11.90 14.40 12.85 12.75
51.54
11.60 12.75 11.15 9.65
45.15
36.15 40.09 36.65 34.30
T=147.19
如配合率测定等, 是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基因型选择是通过确定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型进行选种,分子育种是这种育
种方法的典型代表, 这种方法获得遗传进展的速度快,效果稳定。
分子育种主要是以分子标记为基础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和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进行的转基因育种以及通过计 算机技术进行分子设计为代表。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配合力方差分析
(1)资料整理 (2)配合力方差分析
(1)资料整理
经F测验,不同杂交组合间方差显著时,就可着手进 行配合力方差分析(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变异分解) 。不
同杂交组合间的变异方差,主要来自于杂交两亲的普通配
合力方差和不同品种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配合力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测验不同品种间的普通配合力及不同杂 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进行配合 力方差分析,首先要对资料按系统亲本进行二向资料整理。
转基因新型绿色茧实用蚕品种
家蚕育种技术由表型选择→育种值选择→基因型选择的过程。 表型选择依据性状表型进行选择,如对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进行称量 和计算等。这种选择方法虽能获得一定的进展,但速度慢、效果不稳定。
育种值选择是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析,并从中
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
发挥杂种优势。
特殊配合力如是受显性基因作用(等位),个体选择对改 进某些性状是有效的。
特殊配合力若以超显性为主时(等位),超显性作用强调 基因的杂合性的重要性,凡是杂合体的遗传效应比任何纯合体
均优,所以超显性为主的特殊配合力的选择效果不大。
以上位为主的特殊配合力,根据个体选择来改进 品种某一性状,其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利用DNA水平的选择来补充以表型值或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 一般是指对已知序列的基因或者虽然基因本身的序列未知,
(1)变因分析
不完全双列杂交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的变异来源,
可划分为不同杂交组合间(简称组合间)、不同重
复区间(简称区间)和试验误差所造成的变异,这
三部分变异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随机区组设计试验
总的变异。
(2)自由度分解
总自由度:
dfT =abk-1
区组自由度: dfk =k-1
组合自由度:dfd=ab-1
良性状也容易在后代固定;
特殊配合力(sca)
特殊配合力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中包括显性效
应、超显性效应、上位效应等其他遗传效应。 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没有累加,不能固定。对主要受非加性基因 控制的性状(以特殊配合力为主的性状)的改进,主要是通过 杂交,只有当特定的基因组合在一起时,才表现出优势,充分
重复总和 TJ· 49.15 49.34 48.70
组 合 总 和 12.65 13.30 12.65 11.90 11.90 14.40 12.85 12.75 11.60 12.75 11.15 9.65 Ti
2、杂交组合间方差分析
(1)变因分析
(2)自由度分解 (3)平方和分解 (4)均方计算 (5)F检验
(2)配合力方差分析
A:变因分析 B:自由度分解 C:平方和分解 D:均方计算 E:F检验
A:变因分析
中系亲本P1 gi 日系亲本P2 gj P1 P2 : Sij
B:自由度分解
dfp1 =a-1
dfp2 =b-1 dfp1p2 =(a-1)(b-1)
C:平方和分解
超显性作用和上位作用为主的特殊配合力,
以选择能够产生明显杂种优势的杂交组合为宜。
特殊配合力仅仅反映特定交配组合中,父本
与母本的互作效应,所以特殊配合力大小本身不
能说明亲本的好坏.
1、普通配合力
普通配合力:若干个品种或品系相互杂交,各品种或品系杂交后 代的平均生产能力与全部杂交后代生产能力总平均值的离差。
种大多数较差,但也有表现很优良的;有的品种与其他
品种杂交都能表现比较大的杂种优势,而有的品种则不 然,只与个别品种杂交才能表现杂种优势,而与其他品
种杂交,杂种优势不太显著。
杂交亲本间的相对结合能力称之为配合力。
配合力是一种遗传性状,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
而这种潜在的生产能力则反映在杂种生产性能上。 因此,配合力的大小必须经过杂交试验,比较F1代
C3 J1 C3 J 2 C3 J 3 C3 J 4
母本品种数P1=a=3,父本品种数P2=b=4,则杂交组合数d=ab=3×4=12, 每一种杂交组合重复K次(K=3),每一重复区为一小区,共有小区数 为dk=12×3=36小区,,调查各小区成绩(g蚁量产茧量),采用随机 区组试验设计。实验结果如表:
第七章 配合力
一、配合力的概念
二、配合力的种类 1、普通配合力 2、特殊配合力 3、配合力相对效应值 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估计配合力
一、配合力的概念
杂种优势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但任何两个品种杂交 并非都会出现强大的杂种优势,其原因是相互杂交的两
个亲本相对结合能力大小不同。
两个优良亲本杂交,一代杂交种大多数是优良的, 但是也有表现并不好的;杂交亲本性状较差,一代杂交
C1 J1 J2 J3 J4
平均
C2 3.43
C3 3.65
C4 3.32
平均
3.49
3.77 3.31 3.51 3.52
3.80 3.25 3.36 3.31
3.51 3.43 3.55 3.54
3.65 3.35 3.54 3.47 3.46
3.45 3.56 3.34 3.49
注:克蚁收茧kg
计算公式: Gi=Xi-μ
2、特殊配合力
某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实测值与以该两个品种普通配
合力为基础的F1代预期值的离差,称为特殊配合力。
根据两个对交品种或品系的普通配合力及全部杂交组合 F1的 总平均值,又称群体平均值,我们就能计算出两品种F1生产能力
预期值。
Tij ( F1 代预期值) =Xij(F1 代生产能力总平均值) +Gj (父本普通
2-C SSp1=1/bk∑ T i=1 i·
a
SSp2=1/ak∑T.j2-C
j=1
b
SSp12= SSt -SSp1-SSp2
D:均方计算
MSp1=SSp1/(a-1)
MSp2=SSp2/(b-1) MSp12=SSp12/(a-1)(b-1)
E:F检验
杂交组合方差分量显著性测验 ,模型 1 可用 MSp1 、 MSp2、MSp12与MSe的比值计算F值。模型2可用MSp1、MSp2与
重复 1 2 3
C1 J1 C1 J2 C1 J3 C1 J4 C2 J1 C2 J2 C2 J3 C2 J4 C3 J1 C3 J2 C3 J3 C3 J4 4.05 4.40 4.25 4.15 4.05 4.65 4.35 4.30 3.75 4.30 3.70 3.20 4.35 4.45 4.00 3.55 3.95 5.00 4.35 4.10 4.05 4.35 3.85 3.25 4.25 4.40 4.40 4.20 3.90 4.40 4.15 4.35 3.80 4.05 3.60 3.20
另一种是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缩写为s. c. a,简记s。
ability),
普通配合力(gca)
通常认为,普通配合力遗传效应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引起的, 所谓基因的加性效应,就是说没有显性和上位效应,在表现型 上的特点是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能够固定遗传。
基因加性作用对生物大多数经济性状有重要影响,加性基因作
(4)均方计算
区组均方:MSk = SSk /dfk
组合均方:MSd = SSd / dfd
误差均方:MSe = SSe / dfe
(5)F检验
区组F检验:F= MSk / Mse
组合F检验:F= MSd / Mse
组合间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品种间在配合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