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可再生能源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减少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

而可再生能源是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够不断补充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外墙保温、窗户选材等因素。

优化建筑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日照,减少室内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此外,合理选择外墙保温材料,能有效隔热保温,减少建筑物体外与室内的能量交换。

窗户作为建筑的突破口,选择低辐射玻璃和高效隔热窗框,能够降低能量的传递损失。

总之,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在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建筑材料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有许多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表现突出。

例如,使用光热一体化建筑材料,可以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实现建筑的自供能。

此外,使用高效保温材料能够有效隔热,减少冷热交换。

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更广泛地应用这些新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

智能控制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和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能源消耗的精准控制。

比如,在室内设置温度、湿度、照明和空调等传感器,通过监测和反馈控制,实现室内环境的自动调节。

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设备相连,实现能源的存储和供给。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运用,实现建筑的能源高效利用和自动化管理,不仅可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

然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建筑节能需要在建筑初期进行,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科技力量。

其次,传统观念以及一些不合理的现行法规也制约着建筑节能的发展。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1.建筑节能:
(1)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技术应用。

具体技术包括:建筑外墙、屋面、窗户、门窗、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等。

(2)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指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标准,包括建筑外墙、屋面、窗户、门窗、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等的节能标准。

2.可再生能源利用:
(1)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应用。

(2)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是指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标准。

具体标准包括:太阳能利用系统、风能利用系统、地热能利用系统、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等。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质量,提升建筑使用效率,提高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借助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能源需求的一项重要策略。

建筑节能是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建筑节能。

首先,建筑设计要合理。

有效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电力和空调的依赖。

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的材料,如保温玻璃、保温墙体材料等。

建筑形状也要经过科学的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冷热量的传输。

其次,建筑设备要智能化。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建筑内部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运用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建筑内部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开关状态,使能耗尽可能地降低。

再次,建筑使用要节约。

科学合理地利用建筑内部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电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同时,在建筑内设立能源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并加以合理调节和管理。

除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源源不断地生成,且在利用过程中能够不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太阳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当前最主流的应用方式之一。

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供应热水,减少传统热水器所消耗的电能。

另外,风能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中,可以利用风能发电。

通过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将自然风能转化为电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同时,可利用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设计,引导风进入建筑内部,实现自然通风,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更好地促进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保证。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科学设计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助力建筑节能。

首先,规范旨在建立节能设计审查机制,适当控制新建建筑的资源损耗和能源利用,以及建筑耗能占比。

其次,规范还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燃气混合能源的等比例使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

此外,在设计中要重视建筑节能设施,如新型玻璃、保温材料、管道节能器、节能器具、节能灯具、电动控制、空调节能及智能控制系统等,以及建立室内环境和能源管理系统。

结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以更加安全、经济和节能的方式满足人类的需求,从而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建筑物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

建筑物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

建筑物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建筑物能效提升是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旨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物能效提升的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物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是建筑物能效提升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效。

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中,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重点关注,如建筑外墙保温技术、采光设计技术、通风换气系统设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1.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在建筑外墙进行保温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损失,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常见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岩棉、玻璃棉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 采光设计技术采光设计技术是建筑节能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资源,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朝向、周围环境等因素,合理设计采光系统,提高建筑物的采光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3. 通风换气系统设计技术通风换气系统设计技术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换气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在建筑物能效提升过程中,应注重通风换气系统的设计,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二、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是建筑物能效提升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智能化系统,实现建筑物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能效。

在智能建筑技术中,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重点关注,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能效,降低能源消耗。

1. 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是智能建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建筑物节能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了当今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建筑物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如何在建筑物的设计和运营中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建筑物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物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建筑物能耗占总能耗的40%,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调等设备所造成的。

而这些设备的能耗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还会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因此,通过建筑物节能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为建筑物的业主和使用者节约能源费用。

二、建筑物节能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建筑物节能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合理的朝向设计、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和窗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对人工采暖和通风的依赖。

其次,要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开放式布局,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效果,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节能型设备和技术,如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建筑物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中,太阳能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墙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建筑物的供电、照明等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空调等系统的运行。

同样,风能也可以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或立面安装风力发电机来转化为电能,实现建筑物的自给自足。

四、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物节能设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

浅析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占整个能源消耗的很大比例,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采暖、制冷、照明设备等同样产生大量能耗。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促使建筑向着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方向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设计1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大大缓解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通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这对促进建筑零能耗和超低能耗的实现,有效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水污染问题有很大帮助。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建筑低能耗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这对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合理、恰当、科学、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帮助建设项目实现节能目标,符合我国提出的相关政策要求,还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浪费,改善能源结构。

2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措施具体应用分析2.1屋面设计中的应用屋面是房屋建筑节能中外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屋面的保温能力影响了整个建筑物能耗,屋面若不做节能设计,不对热桥部位保温处理,会降低屋面保温能力,影响房屋正常使用,节能保温材料具有明显的隔热性能,能减少屋面热散失。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屋面节能措施,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提高屋面设计的整体水平,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首先,在屋面节能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掌握设计重点,做好保温层设计。

在设计保温层时,设计师需要严格控制材料密度范围,尽量减少排气孔的设计比例,在选材过程中尽量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如:挤塑聚苯乙烯等新型高效节能材料的发展应用,使屋面中憎水性保温材料之技术难关得以克服,为倒置式屋面的设计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使屋面构造简化,避免浪费,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屋面的整体性能,使其环保性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完整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完整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国家规范> 建筑专业>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1总则1.0.1为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建筑节能应以保证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室内环境参数和使用功能为前提,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化石能源消耗量。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

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2.0.1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不同气候区平均节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2除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3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2.0.2标准工况下,不同气候区的各类新建建筑平均能耗指标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2.0.3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2.0.4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并应有利于冬季增加日照和降低冷风对建筑影响,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

2.0.5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真空管热水器
• 利用真空中热量不易散失的原理研制新一代太阳能集热 部件——玻璃真空集热管。将玻璃罩管和集热面之间的 空气抽出后利用玻璃的热塑性进行收口,使玻璃罩管和 集热面之间形成真空,起隔绝热传导的作用,玻璃良好 的透光性又保证了集热面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射板和 支架组成
虹吸原理: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虹吸现象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 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 压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 处。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 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 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 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 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利用虹吸现象 很快就可将容器内的水抽出。
定义: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一般以阳 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来计量,包括太阳直 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 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 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利用的优点
(1)储量的无限性 (2)存在的普遍性 (3)利用的清洁性 (4)利用的经济性
太阳能利用的缺点 1. 分散 2. 随机 3. 间歇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中国的太阳能资源与同纬度的 其他国家相比,除四川盆地和与其毗邻的地区外,绝 大多数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和美国类似,比 日本、欧洲条件优越得多,特别是青藏高原的西部和 东南部的太阳能资源尤为丰富。 分布总趋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器)
• 热管式集热器的工质是一种相变材料,密封装于管状容器内。当工 质(热媒)受到太阳辐射热作用时,即升温、蒸发或升华,将热量 蒸发或升华,将热量 带入水箱,加热箱内 贮水,热媒即被冷却、 液化或固化之后,热 媒受重力作用返回低 端,再受热、再蒸发 或升华,送热进水箱, 如此往复循环。
定义:利用南向大面积窗户,冬季白天使大量阳 光透入,夜间则用专门的保温窗帘或保温板遮挡 窗口。室内地面需用蓄热能力大的材料,如砖、 石或混凝土等做成,在白天吸收并蓄积热量,夜 间不断向室内释放,使室内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其他朝向的各面维护结构则尽量加强保温,减少 热量散失和冷风渗透。
直接得热式:
两个问题:
1 绿色建筑的能源从哪来
可持续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 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 宜就地开发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 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 能源如何在建筑中运用
一、太阳能
1 太阳能的基本概念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太阳能技术
光热技术——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
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简称光热技术。
光伏技术——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的
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 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因此又称太阳能光伏技术。
太阳光导光照明技术——由集光机+石英光纤传输导线+尾
端投射灯具组成的太阳光导光照明系统又称“向日葵采光系统 ”。
太阳能技术
2 太阳能热水器
1)太阳能贮存方式
●显热贮存 物质因温度变化而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为显热。
●潜热贮存 伴随物质的相变过程进行的,利用物质发生相变过程 中吸收或放出大量潜热而基本保持温度不变。
2)太阳能热水器的理论 基础
当集热器受太阳辐射后,水 温升高,容重变轻,集热器内热 水受热压作用进入储水箱 ,同 时,储水箱下部的冷水补充进入 集热器,接受太阳辐射加热,随 后则重复前述过程,从而达到提 供热水的目的。
第4章 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
4.4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降低能源消耗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 征之一
广义地说,建筑能耗由建筑物内使用能耗、 建材生产能耗和建筑物建造能耗三部分组成。狭 义的建筑能耗是指建筑建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 每年消耗商品能源的综合,包括采暖、通风、空 调、热水、照明、电器、炊事等方面的用能。
直接得热式:
设计方法: 在寒冷时段的气候条件下,对窗户而言有利的能 量平衡条件是: ◇窗户南向,光线直射,有蓄热储备 ◇其热阻等于或大于双层玻璃 ◇为了尽量减少热桥效应和冷风渗透,必须慎重考 虑接缝处构造和窗框材料 ◇采用常规设施采暖的地方,热控制设施应该放置 于窗的外侧。
3 太阳能建筑
●主动系统 ●被动系统
有机械循环动力作为重要组成环节参与的太阳能建筑是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反之,在建筑物捕获、利用太阳能的 过程中,没有机械动力作为主要环节参与的则称之为被动 式太阳能建筑。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的主要类型
1. 直接式 2. 蓄热墙式 3. 阳光间式 4. 蓄热屋顶式
直接得热式:
特点:该系统让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让室内 的墙面和地面蓄热,因此,需要根据采暖计算所 需蓄热材料的面积和厚度。其优点是,在拥有充 足阳光的同时拥有开阔的视野,需要增加的额外 建设费用很少,效率很高;缺点在于室内温度波 动大,容易发生夏季过热的情况,为了保证蓄热 材料暴露在直射阳光下,需要限制铺设地毯,在 墙上挂画或增加木装饰等行为。
3)太阳能热水器分类 ●依据集热技术上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闷晒式,平板式,真空管式。
人们设计出第一代太阳能热水器——闷晒式太阳能热水 器。它是一个由镀锌薄铁板或铝合金薄板制作的表面涂以 黑色涂层的储水箱,利用黑色物体吸热效果较好的原理进 行工作。这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特点是:在阳光照射强度较 大时吸收热量,而当阳光照射强度减弱时又向外界散发热 量。
• 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辐射热能的吸收是靠一块集热 平板完成的,集热平板由对热量传递较快的铝合金薄板或 紫铜薄板制作,这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率,
• 其运行原理是集热平板将所吸收的热能传递给平板下的水, 集热平板底部和上部各有一个管道接口和位于比集热平板 稍高的带有保温层的储水箱相连,利用冷、热水比重不同 的原理进行自然循环,将集热平板所吸收的热能传递到储 热水箱中储存供人们需要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