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减少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
而可再生能源是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够不断补充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外墙保温、窗户选材等因素。
优化建筑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日照,减少室内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此外,合理选择外墙保温材料,能有效隔热保温,减少建筑物体外与室内的能量交换。
窗户作为建筑的突破口,选择低辐射玻璃和高效隔热窗框,能够降低能量的传递损失。
总之,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在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建筑材料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有许多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表现突出。
例如,使用光热一体化建筑材料,可以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实现建筑的自供能。
此外,使用高效保温材料能够有效隔热,减少冷热交换。
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更广泛地应用这些新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
智能控制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和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能源消耗的精准控制。
比如,在室内设置温度、湿度、照明和空调等传感器,通过监测和反馈控制,实现室内环境的自动调节。
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设备相连,实现能源的存储和供给。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运用,实现建筑的能源高效利用和自动化管理,不仅可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
然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建筑节能需要在建筑初期进行,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科技力量。
其次,传统观念以及一些不合理的现行法规也制约着建筑节能的发展。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
1.建筑节能:
(1)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技术应用。
具体技术包括:建筑外墙、屋面、窗户、门窗、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等。
(2)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指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标准,包括建筑外墙、屋面、窗户、门窗、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等的节能标准。
2.可再生能源利用:
(1)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应用。
(2)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是指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标准。
具体标准包括:太阳能利用系统、风能利用系统、地热能利用系统、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等。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质量,提升建筑使用效率,提高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借助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能源需求的一项重要策略。
建筑节能是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建筑节能。
首先,建筑设计要合理。
有效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对电力和空调的依赖。
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的材料,如保温玻璃、保温墙体材料等。
建筑形状也要经过科学的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冷热量的传输。
其次,建筑设备要智能化。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建筑内部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运用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建筑内部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开关状态,使能耗尽可能地降低。
再次,建筑使用要节约。
科学合理地利用建筑内部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电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同时,在建筑内设立能源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分析能源消耗情况,并加以合理调节和管理。
除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源源不断地生成,且在利用过程中能够不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太阳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当前最主流的应用方式之一。
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供应热水,减少传统热水器所消耗的电能。
另外,风能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中,可以利用风能发电。
通过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将自然风能转化为电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同时,可利用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设计,引导风进入建筑内部,实现自然通风,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节能效果评估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节能效果评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建筑行业不断寻求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实现能源效益的提升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其节能效果评估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风能利用、地热能利用等多种形式。
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供应电力。
另外,太阳能热利用指的是利用太阳能进行水供暖和热水供应。
风能利用则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地热能利用则利用地下的热能进行建筑供暖。
二、节能效果评估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节能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评估的方法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
宏观层面的评估可以从整体能耗和运行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以及年度节能量进行分析评估。
尤其是在考虑可再生能源技术采用前期的投资费用时,需要明确评估其长远的节能效果。
微观层面的评估可从建筑单元或系统进行,利用先进的模拟软件对建筑热效应、能源消耗等进行模拟和预测,以评估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实际效果。
在评估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运行情况和建筑特性。
例如,在光伏发电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太阳能资源的接收能力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最佳的发电效果。
不仅如此,建筑的节能效果评估也需要考虑建筑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气象条件、环境温湿度等因素,以真实反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效果。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挑战与前景虽然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带来了巨大的节能效益,但其面临许多挑战,如高成本、技术难度和可靠性等。
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
此外,受自然环境限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运用受到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限制。
同时,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规模化应用时还存在技术难题,如储能技术、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
建筑节能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主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第1课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要点梳理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1.地球仪的主要特点:人们为了认识地球,依照地球的形状,制作了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又一个工具,在地球仪上可以认识地轴、赤道、南极、北极、地球仪为了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轴地球自转轴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在经线上标注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
在纬线上标注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圈南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极点。
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特点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相互关系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经纬网,除南北极外,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表示方法经度纬度3.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定义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起点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21世纪教育网划分方法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l80°以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代号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21世纪教育网分布规律以0°经线为界,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半球的划分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以赤道为界划分21世纪教育网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 30°~60° 60°~90°5.五带的划分北极圈以北地区北寒带66.5°N~90°N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23.5°N~66.5°N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23.5°N~23.5°S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温带23.5°S~66.5°S南极圈以南地区南寒带66.5°S~90°S21世纪教育网6.地球仪的主要功能(1)通过地球仪看世界,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山脉与河流、国家与地区的分布状况。
建筑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建筑工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种绿色、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降低建筑工程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一、太阳能利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利用太阳能热能或光能,可以为建筑提供热水、空调和电力等能源。
目前,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利用太阳能热量加热水,可以为建筑提供热水需求。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简单、经济、环保,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建筑。
太阳能集热器是利用太阳能热量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可以用于供暖、制冷和热水等方面。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热能,进而实现建筑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分为平板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等类型,可根据建筑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类型。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可以为建筑提供电力需求。
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板、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等组成,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可用的电能。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风能利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通过利用风能发电,可以为建筑提供电力需求,同时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驱动涡轮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的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可以通过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装置,将风能转化为可用的电能。
风力发电系统通常由风力发电机、转子、发电机和变电设备组成,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三、地源热能利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地源热能是指利用地下的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等方面的能源。
通过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可以实现建筑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施工中的方案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施工中的方案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在建筑节能施工中,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以下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施工中的几个方案。
1.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利用光能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是一种常见且成熟的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节能施工中,可以利用太阳能板将阳光转换成电能,供电给建筑使用。
此外,太阳能的热能也可以用于供暖或热水生产。
太阳能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利用地下的地热能源提供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热水。
在建筑节能施工中,通过将地热能源与热泵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
地源热泵系统具有高效、稳定、环保等优点,使得建筑的供热和供冷更加节能。
4.生物质能源系统: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包括木材、农作物和有机废弃物等。
在建筑节能施工中,可以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供暖和供电。
生物质能源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5.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是一种自然资源,可以利用雨水进行灌溉、清洁和供应建筑的非饮用水。
在建筑节能施工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搜集、处理和储存雨水,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达到节约水资源和能源的目的。
在可再生能源方案的运用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的设计和使用需求,合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此外,还应注意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建筑节能系统的配合,以提高整体节能效果。
在建筑节能施工中,可再生能源方案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节能施工中,应继续推广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方案,以实现绿色低碳建筑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有哪些

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太阳能是在绿色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屋顶或外墙上的光伏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这些电能可以用于满足建筑物内部的照明、电器设备运行等电力需求。
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零能耗”建筑,即通过太阳能发电不仅满足自身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的电能回馈给电网。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也是常见的应用方式。
它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热量,加热水箱中的水,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有效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风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可以安装在建筑物顶部或周边空旷区域。
当风吹过时,叶片转动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虽然风能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但其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仍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例如,在沿海地区或空旷的郊外,小型风力发电机能够为绿色建筑提供一定的电力补充。
地热能是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管道与土壤或地下水进行热交换。
在冬季,从地下提取热量为建筑物供暖;在夏季,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排到地下,实现制冷。
这种系统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能够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而且,地热能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
生物质能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也有多种形式。
生物质燃料可以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例如木屑颗粒、生物柴油等。
此外,利用生物质发酵产生的沼气也可以为建筑物提供能源。
一些绿色建筑还会将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转化为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和应用在绿色建筑中崭露头角。
比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通过收集建筑物屋顶和地面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减少了对市政供水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能源结构的优化,确保经济实现稳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以节能建筑为切入点,分别从太阳能及热泵技术两方面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节能建筑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泵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建筑领域实现节能、低耗、减排的有效途径就是广泛采取可再生能源技术,尽可能的减少或取消传统的常规能源技术。
当前建筑领域使用最为普遍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当属太阳能及地能。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我国开始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在共同研究建筑的低耗节能问题上,将节能和环保作为设计的工作重心,目的是通过建筑节能来保障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截止到目前来看,我国当前的新起建筑中多数都是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而建成,这对于目前能源紧张的局面来说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加快推进建筑节能。
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大、能效低、污染十分严重,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步伐,而建筑节能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并且可以缓解我国目前能源紧张的不良局面,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自身的安全性能,因此,我们可以积极的通过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新建筑的节能政策性要求,以及建立建筑节能产业等多种途径,来有效的进行建筑节能。
可以说对于建筑节能的大力研究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1、太阳能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技术
建筑物生活热水、采暖、照明以及供电等都可以利用太阳能实现。
在建筑物外层墙体、屋面等都可以充当太阳能集热器及光电版载体,在不影响建筑物整体外观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对太阳能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1.1太阳能供热系统
建筑物太能能供热系统主要包括供应生活热水以及生活采暖两方面。
当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普遍的太阳能技术就是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已经实现产业化发展。
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需要太阳能集热器,其性能及成本是决定太阳能热水系统成功与否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为了实现满足与建筑物的有效结合的要求,研发出了水箱与集热器相分离的分离式热水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屋顶,阳台板、墙立面等都可以作为安装载体,甚至可以实现与遮阳罩及景观构建的结合;热水系统也不再仅限于以户为单位,可以整栋楼为单位,利用集中水箱强制承压循环水控制方式设置热水系统;热水系统也实现多样化,例如定温产水、双回路水交换、温差循环等系统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
太阳能采暖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被动式及主动式两种模式。
被动式主要结合不同季节太阳高度有所差异的自然规律,进行合理化设计,借助建筑物自身结构实现对太阳能热量的收集、储存及释放。
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且能够实现显著的节能效
果,是当今各国主推的太阳能采暖技术。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模式是建立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基础之上的。
对于主动式太阳能采暖模式而言,系统整体效率提高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降低系统温度,二是促进集成器效率的提高。
1.2太阳能光伏建筑集成系统
太阳能光伏建筑集成技术就是将光伏组件铺设于建筑物外表面,或者直接用光伏组件代替建筑物外部围护结构,借助光伏组件将投射于其表面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建筑采暖、照明以及生活电器运行等。
光伏屋顶、光伏幕墙以及光伏遮阳板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太阳能光伏建筑集成系统。
建筑物外部围护与光伏电池结合的模式有利有弊,利主要体现与夏季遮阳隔热,避主要是冬季采光采暖受影响,对此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2、热泵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热泵技术主要是借助动力驱使做功,获取低温热源中的热量,提高温度后送至高温处释放,这样,夏季可以作为空调冷源来源,冬季可以提供采暖热源。
诸如室外空气、地表及地下水、土壤以及工业生产中的低温水等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低温热源。
利用热泵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采暖空调耗电量,是节能建筑主要技术之一。
2.1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具有十分稳定的温度,与全年平均气温相比,波动幅度不超过两摄氏度。
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就是打井抽取
地下水,借助热泵机组将地下水的低温能量进行提取,这样就可以实现供热制冷。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封闭式,地下水与建筑物内循环水之间是由板式换热器相隔开的。
在实际应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时,所面临的最大的限制就是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关键在于回灌,所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措施必须稳定可靠,确保可以将所有的地下水回灌至同一含水层中,并且还要确保不会给地下水造成污染。
当前我国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同井回灌系统以及异井回灌系统两种。
首先是“温度阻尼区”的设立。
我们将温度阻尼区解释为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置一个空间,可有效的阻止室外冷空气的直接侵袭,从而降低外墙、外窗的热量消耗。
在施工设计中,可以把北阳台的外门、窗统一利用密封阳台进行全面封闭,楼梯间要进行封闭式设计,外门要设置防风门斗,以防冷风的倒灌,建筑顶部人孔进行合理的封闭处理等,最终利用一系列的措施达到节能的最终目标。
此外还要严格控制住宅窗墙比。
要大力更新和提高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
建筑的窗户最好采用塑料窗或者钢塑复合窗,这样一来就可以良好的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以采用双层或者三层玻璃设置,妥善利用镀膜玻璃以及中空玻璃,条件允许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户门与阳台门要符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用以提高其绝热性能。
2.2地表水源热泵技术
诸如河水、湖水以及海水等地表水,只要冬季不结冰,都可以
充当低温热源。
在实践中,地表水源热泵技术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第一,冬季气温低,可能出现地表水结冰现象,要考虑此时的可行性;第二,夏季利用此系统进行供热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第三,远距离取水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
一般情况下,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取水构筑物、热泵站、水泵站、供热供冷管网、用户末端等部分。
冬季提取地表水热量会导致地表水温降低,要避免出现地表水结冰现象;夏季将地表水源作为空调冷却水不够经济,需要与冷却塔进行对比分析;远距离输水水泵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对此也要进行综合性评价。
3、结语
总结来说,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个技术性很强并且十分复杂的工作,是我国建筑界要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节能的观念也日益提高,作为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一线工作者来说,一定要积极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不断的促进节能建筑的长足发展。
当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能源及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是一项势在必行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为节能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奠定了制度基础,今后要深入研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博.可再生节能建筑的新突破.安家,2009,z2.
[2]周余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重庆大学, 2007,11,01.
[3]姒勇芳,王玉刚,潘江,等.可再生能源在浙西农村生态住宅的应用.制冷技术, 2010,12,30.
[4]王轶尧.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吉林大学, 2011,04,01.
[5]况敏.杨国华.吴伯才.建筑节能的多角度思考[j].广东建设信息,2008(11).
[6]谢浩.寓建筑节能技术于居住区规划设计中[j].高校基建.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