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一、耳穴的定位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集中区域,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产生全身疗效。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耳穴及其定位:•耳尖穴:位于耳朵最上方的尖端,直接按压;•霞尾穴:位于耳尖下方,耳壳尾部突出处;•阳白穴:位于耳甲后方,与耳尖相对的地方;•眼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与眉毛连线上方一指宽处;•鼻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眼点穴向上1/2指宽处;•唇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鼻点穴向下1/2指宽处。

以上只是耳穴中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穴位。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刺激。

二、耳穴的功能主治耳穴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及其主治:1.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节内分泌的目的,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2.缓解疼痛:耳穴中一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体内的疼痛传递,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比如,头痛、颈椎病等。

3.改善睡眠: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问题。

4.减肥瘦身:耳穴中的一些穴位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5.调节情绪:根据中医理论,刺激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达到平衡体质、调节情绪的作用。

比如,抑郁、焦虑等。

三、注意事项在刺激耳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和刺激:刺激耳穴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疼痛。

2.卫生:在刺激耳穴之前,要保持耳朵干净,避免感染。

3.坚持:刺激耳穴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不要急于求成。

4.专业指导:非专业人士刺激耳穴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误伤。

四、总结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减肥瘦身以及调节情绪等。

但需要注意卫生和刺激力度,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一、耳郭的表面解剖为了正确地选取耳穴,必须熟悉耳郭的表面解剖。

1、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

2、耳轮脚耳轮与耳甲艇之间的沟。

3、耳轮结节耳轮外端的圆锥形突起。

4、耳轮尾耳轮末端钝圆的部分。

5、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部分的称谓。

6、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7、对耳屏对耳屏下面的弧形隆起部分。

8、三角窝对耳屏与舟状窝之间呈三角形凹陷的部分。

9、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

10、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腹面称对耳轮沟。

11、耳甲艇位于耳甲腔深面的部分。

12、耳甲腔位于耳郭与头部相连的凹陷部分。

13、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

14、耳大神经在耳郭后部,分布于耳郭及附近的皮肤。

15、枕小神经在耳郭后上部,分布于枕部及上段颈部皮肤。

16、面神经在耳郭正面上方,延展至耳屏前,分布于面部皮肤。

17、迷路神经在耳郭深处中央,延展至对耳屏,分布于耳、鼻、喉、面部。

18、颈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颈及后枕部皮肤。

19、上胸神经在对耳轮上脚的内缘,分布于上胸部皮肤。

20、下胸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内缘,分布于下胸部及腹部皮肤。

21、交感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内侧,分布于内脏器官及四肢皮肤。

22、臀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臀部皮肤。

23、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臀部及下肢的后部皮肤。

24、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内,属阴经,主生殖、内分泌功能,位于三角窝前1/3的凹陷中。

25、外生殖器在三角窝外上角处,属阳经,主分泌,男性的尿道、前列腺,女性的子宫、附件均在此处取穴。

26、神门在三角窝内上角处,属阴经,主镇静、镇痛、消炎、抗过敏,位于三角窝前1/3的凹陷中稍偏外侧处。

27、内分泌在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属阳经,主免疫、消炎、抗过敏、抗风湿、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位于屏间切迹内0.5分处。

28、肾上腺在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属阳经,主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脱敏、镇咳、升压等作用,位于屏间切迹内0.5分处稍偏外侧处。

耳穴知识汇总

耳穴知识汇总

耳穴知识汇总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阳经直接入耳或耳周围,阴经通过各自的经别间接地上达于耳。

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二)耳与脏腑的关系: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如图1、2)
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其前面凹陷,后面隆凸。

图1
耳轮:耳轮结节、耳轮脚、耳轮尾;
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
图2
耳屏、对耳屏、三角窝、耳舟、屏上切迹、屏间切迹、轮屏切迹、耳垂。

耳甲:耳甲艇、耳甲腔。

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概
概念:耳穴是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

分布规律(如图3、4):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

图3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
图4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五、耳穴的探察
六、耳针的临床应用
七、注意事项。

耳穴基本知识

耳穴基本知识
耳穴基本知识
耳穴医学
• 中国古代医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耳朵与 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 耳廓大小、形态、颜色及厚薄的观察,可 以大概了解脏腑功能情况。这与现代的生 物全息论有着相同之处。生物全息论认为, 耳廓是人体的一个胎形缩影,人体的各个 部位均在耳廓上有固定的位置,人体有病 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 通过对耳廓上相应位置的治疗,达到祛病 保健目的。
• 禁忌症
•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 的孕妇禁用。
器具:磁珠
• 探棒
探棒—探测仪
磁珠
取穴(选准穴位是提高疗效的关 键)
• (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 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 凹陷处,既是该穴。
• (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 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 棒(或毫针、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 均匀的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 显处既为耳穴治疗点。
• 相应部位取穴 :内脏、肢体、器官等发生 病变,在耳廓相应部位有压痛点(或反应 点),可作为取穴的根据。例如胃病取胃 穴,踝关节扭伤取踝关节穴等,可用探棒 查找出压痛点。
• 按中医理论取穴:根据中医脏腑学说,肝 与胆,心与小肠,肾与膀胱,脾与胃互为 表里,因而肝病可取胆穴,心脏病取小肠 穴,肠炎取肺穴。根据肝开窍于目,心开 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耳的中医理论,因而眼病又取肝 穴,中耳炎取肾穴,鼻炎取肺穴。根据肝 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 主骨的理论,因而皮肤病又取肺穴,骨科 病取肾穴,肌肉病又取脾穴。
• 耳穴的概念: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 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 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 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 病的刺激点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目录一、耳穴疗法概述 (3)1.1 定义与起源 (3)1.2 发展简史 (4)1.3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6)二、耳穴疗法理论基础 (7)2.1 耳廓的解剖结构 (8)2.2 耳穴与经络的关系 (9)2.3 耳穴与脏腑功能的关系 (10)三、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 (11)3.1 激发经气感传 (12)3.2 调节气血循环 (13)3.3 平衡阴阳 (15)3.4 提高免疫力 (16)四、耳穴疗法的诊疗方法 (17)4.1 选穴原则 (18)4.2 针灸方法 (18)4.3 耳压法 (20)4.4 按摩法 (21)五、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2)5.1 适应症 (24)5.2 禁忌症 (25)六、耳穴疗法的注意事项 (26)6.1 患者心理准备 (27)6.2 体位选择 (29)6.3 针刺深度与手法 (30)七、耳穴疗法的疗效评估 (31)7.1 疗效标准 (32)7.2 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33)7.3 综合评价与应用推广 (34)八、耳穴疗法的现代研究进展 (35)8.1 耳穴治疗仪的研制与应用 (36)8.2 耳穴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8)8.3 耳穴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 (39)九、耳穴疗法的传承与教育 (40)9.1 传统师承教育 (42)9.2 现代教育模式 (43)9.3 学术交流与培训 (44)十、结语 (45)10.1 耳穴疗法的价值与意义 (46)10.2 发展前景与挑战 (47)一、耳穴疗法概述耳穴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刺激人体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

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为耳穴疗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耳穴疗法的主要特点是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需药物等。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疗法①毫针法:毫针,直刺或横刺相应耳穴,进针前须先行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进针。

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或提插,并留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见毫针)。

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②皮内针法:先将耳穴部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揿针埋于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见皮内针)。

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

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

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

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

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

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

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

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配图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

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

十、耳甲腔
口 2、食道 3、贲门 4、脾 5、心 6、肺 7、气管 8、三焦 9、内分泌

食道
贲门


气管
内分泌
三焦



内分泌
三焦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目1
目2



垂前

内耳
面颊
面颊
扁桃体
目1
目2

垂前

面颊
面颊
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刺,可先治疗外耳疾患,针刺外耳、肾上腺、耳尖放血,待耳郭皮肤病变治愈后,再刺激耳穴治疗其他病变。
耳穴治疗方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随着现代科学及新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常用的刺激方法如下:
一、耳毫针法
耳针用的毫针,针长为5分,针的粗细有26号、28号、30号、32号等四种,针的构造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五部分。
健肝血 取穴:肝、肾、三焦、脾,内分泌、皮质下、相应部位。
健脾助运 取穴:脾、胃、小肠、胰、内分泌、皮质下、口。
取穴:
主穴:内分泌、缘中、兴奋点、额、丘脑、饥点、肾、大肠、三焦、肺、相应部位。
配穴:浮肿加腹水点;便秘加肺;女性月经不调者加内生殖器、卵巢。
Part 02
关于减肥
一调:调整内分泌功能。
02
精神状态好,睡眠时间缩短,平时及晚间易困情况明显好转,自觉精力旺盛。据统计,80%患者治疗后,排大便次数可增加1次,有利于减轻体重。
体会:
腹部轻松感。治疗一个疗程后,有些肥胖病患者,虽然体重未见明显减轻,但是腹部胀满感减轻或消失,活动较前灵活,可能与脂肪重新分布有关。

耳穴治疗的相关基础

耳穴治疗的相关基础
CONTENTS 目录
01 耳穴的分布规律
03 耳穴的操作方法
02 耳穴的定位主治 04 耳穴的注意事项
01
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一般来说好像一个在 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胸腹躯干部在中间。大体上,与头面相应的 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 穴位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 分布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 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 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


内鼻: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 主治鼻炎、鼻塞
眼: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 垂5区;主治青光眼、假性近视、 睑腺炎


颌:在耳垂正面后上部,

即耳垂3区;主治牙痛、 牙周炎、牙龈出血

内耳: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 区;主治耳鸣、听力减退、中耳炎
面颊: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耳 垂5区、6区交界处;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节扭伤


腕:在指区下方处,即 耳舟2区;主治腕部疼痛
踝: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 轮3区;主治踝关节炎
膝:在对耳轮上脚的中1/3处, 即对耳轮4区;主治膝关节软 组织扭挫伤
髋:在对耳轮上脚的下1/3处,即对 耳轮5区;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 经痛、腰骶部痛
腰骶椎:在腹区后方,即对耳 轮9区;主治腰骶部疼痛、腰 扭伤、腰肌劳损
口: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主治口腔溃疡、咽炎、急性气管炎
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主治胃肠 功能紊乱、冠心病、心悸 食道: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主治食道炎、胸闷、呼吸不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诊断方法
耳穴视诊注意事项:
5、视诊时,要区分耳廓正常生理解剖标志,应与先天性畸形鉴别。(耳甲
艇分隔、耳轮脚延伸等)
6、视诊时,要区分耳廓本身的病变。(如非特异性耳软骨膜炎时,在耳甲 窝及耳甲腔外侧,肝、脾两穴区呈大片状隆起,急性期触之质软,呈囊性改 变,慢性期触之质硬) 7、视诊时,应排除非病理性改变,如色素症、毛囊炎、冻疮等。
1
耳穴的发展历程
4
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提出“胚胎倒影耳穴图”后,他又
研究发现,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 道。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 点(穴位)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
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
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这两条能量通道分别处于耳廓 解剖名称的“耳轮”和“对耳轮”上。
耳甲艇分隔
耳穴诊断方法
• ②触诊法: • Ⅰ指腹触摸法——有无耳软骨增生、软组织增生、结节状隆起(脂肪 肝),隆起及增生的范围。
耳垂上阳性反应多为软组织片状隆起、质软
对耳轮触摸时,应注意判断软骨、软组织变形及软硬度,来鉴别骨 性改变和软组织病变。
耳穴诊断方法
耳穴指摸法注意事项:
1、指摸耳穴时,必须将手指指腹紧贴软骨区,以适宜的压力,上下左右移动,
五、耳穴取穴原则
1、相应部位取穴,是治疗原则中的首选穴位,应依据阳性反应部位范围选择,准确的选
取相应部位阳性反应,占其疗效的80%以上 2、根据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取穴。 脏腑辨证是耳穴治疗的特点,是中医辩证的核心。如脱发、脏藏学说肾其华在发、肺主皮 毛、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治疗痤疮时取穴肺、大肠为主穴。 循经取穴: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其经络循行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故 取穴膀胱,又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故取穴胰胆穴 按经络病候取穴:根据经络“是动则病所生病”如齿痛,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为齿痛, 故取大肠穴
便秘
视诊:大肠区、乙状结肠区呈条片状或大片状白色隆起,或可见糠皮样脱屑 触诊:大肠区、乙状结肠区片状或条片状隆起,质硬或在隆起区触及条索 取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肺、乙状结肠
----------------------------------------------------------------------------------------------------
耳穴压豆
--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引
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余新翠
中 医 疗

传 统
一、耳穴相关知识简介
目 录

耳穴诊断方法

• • • •
一病多穴:
相关群现象: 当疾病发生后,病灶对应的耳穴产生了高度特异性病理反应,这种反
应称为直接反应;
由于病灶影响了与其密切的组织器官,这些受影响的组织器官相应的 耳穴上也产生了阳性反应,这种反应为间接反应。 这种既有直接反应,又有间接反应的现象即称为相关群现象。
耳穴诊断方法
• 一病多穴:
• 慢性胆囊炎:胆囊
、胆道、腹胀区、贲门、脾或胃或十二指肠
阳性反应(+)。
• 过敏性鼻炎:内鼻、过敏区(+)。


哮喘:支气管
、平喘、过敏区、肺穴阳性反应(+)。
一种疾病可有几个阳性反应点,但应以主要脏器的阳性反应点去分析诊断。
耳穴诊断方法
• 多病一穴:一个阳性反应点为多种• 此外:结合患者的病史 • • • 主诉(焦虑) 舌质、舌苔 一切能获得的信息(如皮肤、口咽部不适、呼吸道症状、 气喘、面部的改变)
第六部分
【耳穴疗法的取穴原则】
2
取穴 原则
藏象辩证 取穴
现代医学
生理、病理 知识选穴
病变的 相应部位
经络学说 选穴
临床经验 选穴
第二部分
【耳穴疗法的特点】
二、耳穴疗法的特点
一、耳全息穴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 分布在耳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 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为 “穴位”。现在的耳穴也叫“耳全息穴”。(全息指一个局部包含有整体的 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
4、依穴位功能取穴:200余个穴位,分为六大类型,每种类型的耳穴都有其应用特点。
需灵活掌握六大类型耳穴特定诊断、治疗特点、不但可以提高耳穴临床诊断符合率, 而且可以提高疗效。
耳穴取穴原则
5、经验取穴: 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脏像经络学说,治疗一种疾病时其余疾病也相应得到 治疗 肋胁胀满等症,必须选择健肝脾,理气消胀的穴位。如:肝、腹胀区及脾、三焦、神经系 统皮质下。 经验取穴:如当肝胃不和,又伴有失眠多梦时、应以舒肝和胃为主,中医认为,胃不和而 卧不安。如果仅仅治疗失眠多梦或两证兼治,均收不到预期效果。 交感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浅表性胃炎,胃酸过多可取交感穴,以抑制胃酸的分泌。 萎缩性胃炎时则禁用此穴,可选用胰胆穴、内分泌两穴,以促进胃酸的分泌
耳穴诊断方法
耳穴压痛法可应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 如患者有上腹部、胃脘部疼痛时,多考虑为胃或十二指肠的病变,如果视诊和指
摸法不能明确诊断时,可依据压痛的敏感点来判断病变部位。
耳穴诊断方法
• 压痛法注意事项: 1、点压耳穴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2、点压耳穴时,用力均匀,停留时间一致。
6、各种慢性疾病
7、传染病 8、其他(戒烟、戒酒、治疗食物中毒等)
第五部分
【耳穴疗法的取穴原则】
耳穴诊断方法
• ①视诊法:对病人进行初步了解,可通过肉眼观察到耳廓皮肤的
变色、变形、丘疹、脱屑、血管变化等改变。
耳穴视诊歌诀
急性色泽多发红,血管条状树枝形。 慢性色暗与发白,变形明显凹肿隆。 丘疹点或簇集状,气管炎或瘙痒症。 脱屑易擦为炎症,三角窝处妇科病。 肺区片红鳞屑状,多见顽癣结核病。 过敏全耳肺脱屑,脂溢代谢皮肤病。 手术切除留瘢痕,多呈条状月牙形。 肿瘤多呈结节状,暗灰肿痛见癌肿。
耳穴诊断方法
Ⅱ 压痛法——急性病、痛症、恶性肿瘤的诊断。

选用的手法为点压法,以耳穴探笔或探棒在相应部位以相同压力和压迫时间进行按
压检查,以病人眨眼、皱眉、躲闪、抗拒等对触压的疼痛感受来判断、评级。
耳穴诊断方法
疼痛的评级方法:
一、正负法:无疼痛反应(-)、眨眼(+)、皱眉(++)、 躲闪(+++) 呼痛难忍、抗拒(++++) 二、分度法:Ⅰ 呼痛能忍; Ⅱ 呼痛眨眼、皱眉; Ⅲ 呼痛难忍、躲闪、拒按。 疼痛最强烈的部位也是我们治疗时的首选部位
耳穴取穴原则
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变化来取穴:耳郭定位的形成是以胚胎学、 解剖学、遗传性等为基础。以病理形态学、生理学为反映的以神经反射学说、神经体 液学说、免疫学说为作用机理的一门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学科。诊断及治疗应以现 代医学理论依据来取穴,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来演变。。多用于神经、内脏、内分泌、 泌尿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
1
学杂志》上摘译介绍了法国医学博士
诺吉尔的发现:“外耳并非单纯唯一 弯曲软骨,它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关 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点出
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就运用耳廓诊断、治疗和预
防疾病。
现。”诺吉尔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
胎倒影”的耳穴图。
3
1995年美国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学说、耳穴作用原理与 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液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 系统有关,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耳穴诊断方法
• ③耳穴电测法:是测定耳穴的皮肤电阻,并以电阻降低 的部位作为躯体内脏疾病诊断的参考点及治疗取穴依据 的一种方法。
耳穴诊断方法
耳穴电测仪种类:
按显示系统方式不同:
1、音响式——依据声音的速度、强度及音调来分析。
2、灯光式——利用氖灯发光来区分。 3、仪表指示式——以仪表指示的数值高低来区分。 4、计算机显示式——将阳性反应数据处理,用数码管显示并可记忆储存。
二、耳穴压豆治疗便秘个体案例
三、耳穴压豆的相关操作指导与要求
四、耳穴压豆的相关经验分享与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
耳穴相关知识
概况
耳穴的概念:
是指分布在耳廓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区域(典型的全息现 象)。能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可诊治 疾病、防病健身。
1
耳穴的发展历程
2
1958年12月,叶肖麟在《上海中医药
仔细寻找阳性反应物,并注意体会阳性反应物的界限、边缘、大小、光滑度、软 硬度、可否移动及疼痛敏感程度,不可移动、界限不清、疼痛敏感者可为恶性肿 瘤。 2、触摸耳舟、对耳轮、对耳轮上脚、肝、胆、脾、胃等部位,一定要用中指顶 起耳背充分暴露阳性反应物。对耳轮、耳舟部位在触摸时,以先牵拉外展,中指 顶起耳穴部位,更易发现阳性反应物。
生理名称命名。 2、穴位敏感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少。 3、信息点多,应用面广,据统计,耳穴可治疗200多种疾病,疗效在83-99%,对于 急性扭伤,痛症等病例立竿见影。
4、能防能治,近年的实践证明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可以美容、保健、
养生、抗衰老。
二、耳穴疗法的特点
5、耳穴与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强,可与其他疗法联合,形成强大合力,可补中 药体针之不足
3、选择的探笔或探棒应光滑圆钝,避免因过细或过尖造成人为的痛点。
耳穴诊断方法
Ⅲ 压痕法——观察压痕的深浅、颜色、恢复平坦的时间分辨病
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的方法。
压痕深、色白、恢复时间慢:慢性病、虚症、重病。
压痕浅、色红、恢复时间快:急性病、痛症、热症、实症。
压痕法也可用于判断耳穴局部是否水肿及水肿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