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

合集下载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域范围
区域范围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 31°39′~36°16′之间。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核心保护站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三江源区范围内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 为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高寒草甸及野生动植物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跨青海省16县1乡,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玛沁、甘 德、久治、班玛、达日6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6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 海、同德2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和河南2县,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山乡共16县 1乡,行政区划上共由69个不完整的乡镇组成。 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1218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20.5%,缓冲区面积39242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5.8%,实验区面积81882平方千米,占自然保护 区总面积的53.7%。
初步区划
保护区初步划定25处核心区,其中有8个湿地类型核心区,10个森林类型核心区,2个高寒草甸类型核心区, 5个珍稀野生动物核心区。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将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 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
2、国家与青海省重点保护的藏羚、牦牛、雪豹、岩羊、藏原羚、冬虫夏草、兰科植物等珍稀、濒危和有经 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
3、典型的高寒草甸与高山草原植被。
4、青海川西云杉林、祁连大果圆柏林,山地圆柏疏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及高寒灌丛、冰缘植被、流坡植被 等......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由于地势高海拔,地理位置独特,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独一无二,并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将介绍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

首先,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上表现为典型的高寒气候。

该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中国内陆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原地势的特殊性,平均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整个地区气温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次,三江源地区的降水较多,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该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到风向、地形和高度的影响。

夏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导致夏季降水明显增加,甚至有时出现暴雨。

而冬季风则相对干燥,导致冬季降水较少。

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其中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60%-70%。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

再次,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该地区,高海拔和干净的空气使得太阳辐射直射到地面上的能量较为集中,导致太阳辐射强度较高。

这使得该地区的日照时间长,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的日照时间大约在8-9小时之间。

另外,三江源地区的风力较强。

由于地形复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和风向的变化都会导致该地区的风力较强。

夏季乌蒙风和孟东风交替作用,使得风力较大,且常常伴有强降水和暴雪。

冬季則是诺尔西风和冷空气交替作用,风势凛冽,寒风刺骨,常常伴有大风和风雪。

最后,三江源地区的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该地区受到青藏高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十分剧烈。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温差大,风力强。

而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在发生改变,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湖泊和河流水位上升,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

特殊的“三江源”地区
②三江源地区孕育我国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 三江源地区。这里不仅是“中华水塔”,而且还是“亚洲水塔”。
特殊的“三江源”地区
③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国家二级保护 植物如虫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嵩等3种,省级重点重点保护动物32种, 保护植物34种。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区域景观
海拔高、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
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
区域景观
高原湿地景观
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
区域景观
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
这里绿草如茵,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地理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__青__藏__高__原___腹地,_青__海___省南部,是 _长__江___源区、_黄__河__源区、__澜__沧__江___源区的总称。
透视三江源—有什么—中华水塔
水 塔
三江源 储青水海池省
青藏高原
一 江河的源地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
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 中华水塔
既然是中华水塔,那这里的降水一定很 丰富吧?
三、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降水介于200-400mm之间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二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方法: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措施: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效果: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初中地理三江源PPT课件

初中地理三江源PPT课件

三江源的重要性
生态价值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 涵养区之一,为长江、黄河、澜 沧江等大江大河提供了丰富的水
资源。
生物多样性
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资源,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 息地。
文化意义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地, 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三江源的现状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三江源 地区的冰川萎缩,影响水 资源供应。
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会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水生生物的分 布和数量变化、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仅影响水资源和气候,还会对农业、工业、交通等 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生活。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交通运输等都可能受 到影响。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01
02
0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 公众普及三江源地区的环 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公众参与
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环保公益活动等,吸引 更多的人参与到三江源地 区的生态保护中来。
加强社区参与
引导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到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 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实现社区共治。
地区的生态保护效果。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完善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加强巡护和执法力度,防止非法开发和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三江源地区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对三江源地区进行生态补偿,支 持当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

[专题范文]三江源是哪三江

[专题范文]三江源是哪三江

[专题范文]三江源是哪三江三江源是哪三江阅读精选(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

其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

现有人口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2000年5月青海省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头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境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

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

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

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

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公里,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

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

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
建立气候变化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的影响 。
提高生态恢复能力
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生态恢复技术研发、提高生态恢复工程 的效益等,提高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恢复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的影响 。
04
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 究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谢谢您的观看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需要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03
三江源地区保护措施探讨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01
在三江源地区划定水资源保护区,限制或禁止开发利用,确保
水源地的生态功能。
加强水资源监测
02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等
指标,确保水源地的安全。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 地。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执法、提高公众意识等,保护野生动植物 的多样性。
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采取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如湿地修复、森林修复等,恢复生态系统 的功能。
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恢复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 发展。
推广清洁能源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 度。
促进循环经济
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通过媒体、宣传册、公益活动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 保意识。
加强学校环境教育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附习题)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附习题)

2372 3126
卡日曲为黄河源头。因为这条源流在众多 的源流中,长度最长,流速最快,流量最大, 流域面积最广,终年有水。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由于人类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冰川、 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 干涸。
1976年 2010年
冰川消退
生态恶化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 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 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 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 小甚至干涸。同时,过度放状元成才牧路 、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加速了三状元成才路 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 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 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新课导入
这里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 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这 里是江河之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 方——三江源地区。
课文梳理
江河的源地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 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1.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 “中华水塔”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中生物 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③降水丰富,江河水量 稳定、充足 ④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 缩,这直接导致三江源地区( A ) A.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 B.水土流失得到缓解 C.野生动物数量增加 D.河流源头含沙量过大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广 布的沼泽像海绵一样,吸纳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 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
所以,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中华水塔”三江源

“中华水塔”三江源

“中华水塔”三江源青海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

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三江源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少。

三江源地区自东向西土壤储水量空间变化由湿到干,土壤储水量呈逐渐减小趋势;0,50cm土层土壤储水量垂直变化甘德、河南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减小,曲麻莱表层、深层小,中层大;甘德土壤储水量季节变化比较稳定,河南、曲麻莱解冻后、封冻前2—3旬内旬变化幅度在9mm以内,其余时间在3mm以内;3站年平均储水量年际变化分2000年以前正负相间期、2000—2003年负距平居多期和2003年以后正距平期等3个阶段,其中年际变化河南站最大,曲麻莱站次之,甘德站最稳定;秋季降水与次年解冻期的土壤储水量、解冻期间降水量对封冻期储水量3站中有2站关系密切,解冻期间降水量与年平均储水量的相关性显著。

求证了秋水春用的理论依据和三江源地区土壤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因此进一步说明开展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的必要性。

三江源的资源利用最主要的就是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对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河流泥沙,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质量,地下水资源质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等。

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走进三江源—位置范围
何谓三江源? 黄河源区、长江 源区、澜沧江源 区的总称
位于青海省的 南部 。 是青藏高原腹地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走进三江源—中华水塔
水 塔
为什么三江源 地区被称为“中 华水塔”?
三江源
储水池
这里成为大 江大河的发源 地是因为降水 丰富吗?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降水量 较少

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河流的水源从何而来呢?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走进三江源—河水来源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最初水源
江河水源主要是 由雪山 、冰川 融水 补给 。河流流量通 过湖泊沼泽 调蓄。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冻土消融.退化及冻土消融也造成了公路损坏。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三江源地区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通天河流域的非法采金活动呈上升趋势,采金活 动导致田地毁坏,沙石堵塞江水,破坏生态环境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这就是……


问 题 野生动物锐减
虫鼠猖獗
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 禁采砂金,休牧育草等
应 对 措 施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三 江 源 自 然 保 护 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保护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历史上的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上图为1968年中科院珠峰考察时拍摄的中绒布冰川; 下图为2007年拍摄的中绒布冰川。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由于人类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全球气候 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 地缩小、干涸。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偷猎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 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保护三江源—问题及措施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等 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加剧 环 境 草地沙化严重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逐年萎缩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三江源地区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等问题 严重。图中草地上到处都是鼠洞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捕杀野生动物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探秘三江源 —如何做—大河探源
黄河的源头在 哪里?
确定河流源头的依据: 1. 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找出 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探秘三江源 —如何做 —大河探源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雄踞“世界屋脊”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
冰川广 为什么雪山、冰川广布? 气候寒 海拔高
答疑解惑:为什么说湖泊、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这里的雪山主要分布在哪儿?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走进三江源—黄河探源
黄河的正源在哪里?请你提供依据。 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一 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 响 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
2. 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 难?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 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支流多,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河较困难;沼泽区水 域面积大,不好确定源头;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点变动, 河流源头变动。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探秘三江源 —如何做 —大河探源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保护三江源—地位及意义
三江源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 多样性 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大美三江源 ——地位及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海拔最高、 面积最大 高原湿地
流域的生 态环境与 社会经济 发展 1.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 缩枯竭,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则会出现干旱、断流 。 2. 若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则长江中下 游地区 洪涝加剧 、黄河中下游地区 断流时间增长 。
3. 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 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卡日曲。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 曲;根据河流流量最大的原则,卡日曲大;而且,卡日 曲的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
返回按钮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小结:
高 原 湿 地 三 江 源
位置范围
江河的源地 源 流
调蓄器 自然原因 环境问题 人为原因
三江源地区 的保护 措施对策 重要意义 对三江源


对下游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达标反馈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阴影部分处于我国的自 三江源 地区,被 然保护区_______ 称为 “ 中华水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