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出三江是哪三条大河的发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地区成为大河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建设良好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三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难点三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播放三江地区的纪录片进行导入。

第一封信:赏三江之景很快,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省,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的信。

来信的内容如下:你好!我是来自于三江地区的小朋友卓玛,很高兴认识你。

我的家乡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地区,它是个很美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还特地拍了几张家乡的风景照送给你,留作纪念。

呵呵,最后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的家乡为什么叫三江吗?回信:品三江之名师:欣赏完照片之后,小明赶紧找来了一幅中国地图,查找三江地区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明找到原因吗?多媒体展示“三江地区的地形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三江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区、黄河区、澜沧江区的总称。

展示阅读材料:中华水塔三江地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一样,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不断地向中下游地区输水。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设计说明本课先讲授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中华水塔得名的由来以及对中国河流水源补给的特点,最后说明高寒环境形成的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确定三江源的位置,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含义。

2.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3.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2.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学习情境2023年9月21日,由青海省水利厅主办的“守护三江源”河湖长制媒体行活动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启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雪山连绵、冰川高悬的江河之源。

二、预习检查三江源的位置、范围和美称。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续表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江源地区,了解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份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倡议书,环境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七、作业布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两部分,有余力的同学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项目简介三江源,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水塔”,是维系中国西北部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源头区。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其中高原湿地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高原湿地是草甸、沼泽、湖泊等各种类型的湿地的总称。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的主题为“探索高原湿地”,旨在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积极实践,加深小学生对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项目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活动,期望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3.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4.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施方案1.学习高原湿地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课堂上,通过PPT、图文并茂的视频、互动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高原湿地的特点、分布、地理位置、水文环境、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动物资源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并介绍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文调节、土壤保育、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等。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通过展示高原湿地的文化遗产、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神话传说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高原湿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将高原湿地的文化与生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爱护高原湿地,维护高原湿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3.现地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介绍过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基本知识,开始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高原湿地地区进行现地实践活动,了解高原湿地的实际情况,感受高原湿地的美、采集高原湿地生物、建立高原湿地地形模型、观察湿地植物、动物及水资源等等。

4.团队合作在现地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认识、采集和建模等任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1: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1: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三江源地区位置和范围及三江名称。

2.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及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3.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意义、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江河的源地:
阅读课文P92-93
1.三江源地区位于的东南部,______省南部,是源
区、源区、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在地图册P2-3描出青海省轮廓,找到青藏高原、昆仑山脉、唐古拉山买、巴彦喀拉山脉,描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2. 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P93活动
①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是什么?
②黄河正源是。

③判断黄河正源的依据是。

④ 黄河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 为什么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4. 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5. 三江源湿地对河流起着什么作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阅读课文P94——96,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三江源?完成P96活动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畅谈收获】。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四、教学资源: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

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

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

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

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

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生态功能
- 水源涵养
-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 保护措施
- 退牧还草
- 湿地恢复
- 保护意义
- 保障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
- 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
【板书设计说明】
1. 整体结构清晰,分为三大部分,便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
2. 突出重点,以关键词和短语概括各部分核心内容。
3.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增强板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题4:介绍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
解答: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退牧还草、湿地恢复、生态移民等。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题5:阐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解答: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维护高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特点,使学生能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和相互关系。
2. 培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的能力。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科学考察黄河源头,思考会遇到的问题。
完成自主测评相关练习。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年 8 月 2 日
课时数
1
备课教师
殷冉
课题
第九章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 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认知 2.举例说明三江源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
与技能 3.运用地图说出三江源是哪些河流的发源地,理解中华
水塔的含义
1.通过阅读三江源地区图学会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方
法,
过程与 方法
2.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危机,并说出解决危机的方 法
3.运用地区和资料说出三江源地区成为江河源头的原因。
情感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对策探究,帮助 态度与 学生树立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人地和谐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
引导学生说出三江 源区是哪几个源区的 总称
阅读两幅图,找出 三江源的位置,并说出 三江源是长江源区、黄 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 总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 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学习——中华水
学阅读教材内容,

找出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中华水塔”的原因
92 页内容,思考三江源
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学生一起来小结今天的学习成果,三江源地区 的位置,称号,三江源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9.板书设计 10.作业布置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位置
长江、黄河、澜沧 江
高原湿地
重要性
中华水塔
面临问题
冰川萎缩,水 土流失加剧, 草地沙化等
退耕还林还 草,全面禁猎、 写出你对三江源地如区何如保何护保护的想禁法采和砂建金议等。
种原因,三江源地区正 面临一系列生态问题, 给学生展示图片,三江 源地区逐步消退的冰 川、野生动物锐减的数 据。
学生阅读图片了认 识到三江源地区面临着 一系列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 题的能力,读图分析的 能力
7.对症下药 请学生对症下药,
根据三江源目前的病 情,开出你自己的药方
8.小结
学生针对三江源地 区水土流失加剧,草地 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 减等问题,给出自己的 意见和建议
学生欣赏歌曲,朗 诵诗歌,思考,长江和 黄河的源头
通过视频和诗歌导 入,能够顾激发同学们 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 然引入三江源地区的讲 述。
2. 自 主 学 习 ---- 三 江 源在哪? 教师出示三江源地区的 地形图,中国地图,让 学生找出三江源的位 置,
过渡:我们知道黄河 和长江源头在这里,这 里被称为三江源,肯定 有三条大河,你们知道 另外一条么?
举例说明冰川消退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 自然的态度,帮助学生 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是 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 用论据佐证自己观点的 能力。
人类非常重要。 要求学生完成 96 页活 动题。
会给黄河长江中下游带 来影响
说出三江源地区草 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会给长江黄河中下游地 区带来什么影响
6.发现问题 讲述近年来由于各
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河流源头探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地图、景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和学 生一起朗读诗歌《将进 酒》,引导学生思考黄河 之水天上来,黄河水到 底来自哪里呢?我们这 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下。
的原因
培养学生从文字中 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思考讨论——水源 从哪里来
过渡:前面我们认识 了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中华水塔”,同学们 请看我国的降水量分 布图,三江源的地区降 水量并不丰富,为什么 这个地区还能成为水 塔,源源不断的为下游 提供水源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93 页内容,小组讨论作答
学生阅读材料,讨 论回答三江源地区的水 源。了解雪山和冰川融 水是最初水源,湖泊和 沼泽是调蓄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的能力及从文字图片中 获得信息的能力。
5 材料学习-三江源地区 非常重要 过渡,既然是水塔对我 们肯定特别重要,同学 们觉得是不是呢? 带领学生阅读三江源地 区珍稀动物分布图,阅 读湿地的相关资料,让 学生知道三江源地区对
学生阅读三江源地 区珍稀动物分布图,认 识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 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 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学 生阅读湿地的相关资料 了解三江源地区对我们 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