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教学设计5: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5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
有“______________”之称。
2.三江源地区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原湿地。
4.影响三江源水源补给的原因有:二、自主学习读图读文思考回答:1.黄河源头的两次考察结果为何不同?2.你认同哪种看法?原因何在?三、合作探究读图读文,讨论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雪不断消退,湖泊、湿地不断萎缩,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有何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那些影响?四、巩固提升1.口头复述本节课要点2.完成“我会归纳”五、练习拓展1.完成填充图相关练习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展示3.相互交流订正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概况,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三江源地区作为高原湿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学会分析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高原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和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三江源地区是“高原湿地”?讨论结束后,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出三江是哪三条大河的发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地区成为大河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地区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建设良好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三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难点三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播放三江地区的纪录片进行导入。
第一封信:赏三江之景很快,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青海省,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的信。
来信的内容如下:你好!我是来自于三江地区的小朋友卓玛,很高兴认识你。
我的家乡位于青海省的南部地区,它是个很美的地方,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还特地拍了几张家乡的风景照送给你,留作纪念。
呵呵,最后考你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的家乡为什么叫三江吗?回信:品三江之名师:欣赏完照片之后,小明赶紧找来了一幅中国地图,查找三江地区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明找到原因吗?多媒体展示“三江地区的地形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三江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区、黄河区、澜沧江区的总称。
展示阅读材料:中华水塔三江地区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一样,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不断地向中下游地区输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2高原湿地__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高原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江源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及其重要性。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素材。
2.资料:准备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原湿地的美丽与独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针对重难点,采取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
3.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探究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准备实例分析的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理区域。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江源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视频,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青藏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江源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难点: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活动。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东港区后村镇初级中学王永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我们分成三个考察队,(长江考察队、黄河考察队、澜沧江考察队),进行比赛。
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按照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计分。
在出发前,老师先建议大家做一些准备。
大家对照学案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
(图片:学习目标)第一个考察任务:
(一)江河的源地
用最快的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搜集有关江河的源区的第一手资料,,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第1页至第2页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用图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
怎样寻找源头呢。
我们组织了一
我们的考察就到这里,现在请各位考察队队员发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
2
2 我们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现在你带领一批新队员,考察沭河源头,你会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活动
河的源区考察中,我们还有一个环节,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现在我们解疑答问,希望同学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有什么疑惑提出了,我们进行解答。
第二个考察任务: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第一个环节中,刚才大家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
现在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你们小组的智慧吧,小组合作搜集更详细的资料。
看哪一个队伍完成的最快、最好!
合作学习:
对照学案,迅速浏览课本第3-4页三江源地区的保护部分。
找出环境恶化的表现,环境保护的方法。
大家可以分头行动了。
两队轮流提问回答。
表扬、鼓励回答好的同学、小组,最后,各观看大屏幕上的这一幅幅图,进一步认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三江源地区也面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会遇到环境问题,三江源地区对我国生态环境起着怎样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二:保护高原湿地 认识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呢。
最后我们把咱们的这次收获检验一下,请大家合起书来,自己完成达标检测(……)找两个同学说答案,同桌交换。
小结:今天,我们用短暂的时间,考察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环保就在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板书: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 \ 江河的源区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 \ / \
位置 作用 生态环境 保护意义
/ \ / \ / \ / \
人地关系 和谐发展 青海东部 三江源区 中华水塔 高原湿地 生态恶化 生态保护 生态屏障 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