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探寻三江源(1)展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图(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位于北纬31°〜36°,东经89°〜102°之间。

引导学生读图分(2)析图认识三江源中的析,学会(2)三江源是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1)出示三江水源量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2•析图归纳:(1)长江总水量的25%,析图,学会用图,体现地图(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中同年平旳M木p廿布田中国r醺类型井布田追问:为什么三江源地区降水不丰富,却能成为''中华水塔”呢?(3)分析三江源的水源来源:(4)出示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一一河流的天然调蓄器3•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1)合作探究一•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黄河的49%,澜沧江的15%在地理学均来源于三江源。

习中的作用(2)读图发现:三江源地区流经降水量少,气候寒冷。

(3)交流讨论:①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②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4)读一读,理解湖泊、沼泽对河流的影响3.合作学习:(1)黄河源头区有这么多源流,哪一条是黄河的正源呢?(2)说一说:到哪里去找采用问题引导式引习,明确目标,逐步提升难度,便于源头啊?难道这片沼泽就学生接受是河流的源头?搜集资料:1952年,黄河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1•思考交流: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鼓励学生读图,总结,体现源头区状况。

阅读下图,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2)合作探究二•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补充:①因为支流众多,找长度最长的、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较困难;在源头区,遇到图片所示的沼泽地,水域较大,确定源头究竟在哪里很困难;②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的地点会有变动,确定河流源头了比较困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内容和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用品。

3.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三江源地区的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让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三江源地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藏歌《三江源》,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向同学们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三江源的风貌。

自主学习1、三江源地区位于 ________________ 省南部,是 ________________ 源区、________________ 源区、 ________________ 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 ”。

2、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 ________________ ;流量唯 ________________ ;多因素综合考虑。

3、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化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活动部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三江源地区。

老师通过图片向大家展示三江源近些年来的环境变化,了解环境变化,给三江源地区带来的影响,并且请同学们谈谈对如何保护环境的想法。

板书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源区人地关系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位置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青海三江中华高原生态生态生态意义东部源区水塔湿地恶化保护屏障重大小结今天,我们用短暂的时间,考察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青藏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江源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难点: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活动。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四、教学资源: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

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

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

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

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

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

第九章第二节_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_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可以从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的变化→旱涝灾害及自然灾害、航运、生产、生活的变化等角度分析)
(二)知识构建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知识点一:江河的源地
1、三江源地区位于省南部,是源区、源区、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一
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响
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
课后反思
学习重点
三江源地区的位置、源区范围以及被誉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原因。
学习难点
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三江源地区的美丽自然景观,出示一组三江源地区的独有景观图片。
点明课题: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题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二次备课
补充内容
学习目

1、利用地图说明三江源地区的位置、源区范围,并能说明本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含义和自然原因。
2、根据图文资料,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1.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是。
2.黄河正源是。
3.你判断黄河正源的依据是。
4.黄河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探究活动二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思考讨论: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八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水系。

2.了解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3.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必要性。

4.了解三江源地区环境面临的威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探究、读图,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水系。

2.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必要性和措施。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高原湿地环境脆弱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原草甸、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二、新课讲授(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2.中华水塔3.江河水源4.水源调蓄器(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高原湿地(2)水源涵养地(3)重要价值2.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恶化(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3)突出表现3.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目的(2)措施三、课堂小结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这块“净土”不被污染、破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学习目标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根据图表和资料说出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3、根据资料,说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4、通过这节课学习,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探究与突破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它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它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娇……它就是美丽的三江源地区。

知识点一
三江源的位置和范围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它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

它因为有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发源于此,因而得名。

知识点二
三江源的重要价值之一——“中华水塔”
探究知识形成
1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条件
1)从海拔高度看
三江源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地势高;P92图9.17
2)从水源方面看
①找水:从《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的降水量不算丰富,但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蒸发量小,许多山峰终年冰冻,沼泽广布,如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

②集水:三江源地区有众多高大的山脉,山脉之间有海拔较低的宽广的湖泊和沼泽,有利于汇集雨水和冰雪的融水,形成涓涓细流。

如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发源于唐古
拉山脉,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

③保水:三江源地区气候寒冷,蒸发量小,加上该地区人口稀少,一直以来植被覆盖良好,湖泊和沼泽等的蓄水量。

④调水:湖泊和沼泽就像人工水库一样对河流进行着调蓄。

(课本93页阅读材料)
⑤其中,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因此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知识点三:三江源的重要价值之二——高原湿地
知识点四:三江源的保护梳理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逐年萎缩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导致三江源地区遭受严重的破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三江源区。

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目前,三江源区已建、在建或规划建设的主要国家级生态工程有:1、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4、“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5、治沙工程;6、保护母亲河绿化工程;7、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8、休牧育草工程。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地区一定能继续绽放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