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0201010154900)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货币
1、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既不 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 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过程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扩大的物物交换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4)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 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①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叫价值尺度。
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它本身是商品,具有价 值,可以以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③纸币只是价值符号,不是货币。
货币只是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作为商品交 换的媒介。
4、纸币的发行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 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为基础。
5、电子货币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 购买业务。
这是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 实现而出现的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要观 念上的货币
④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格体现了商品的价值。
(2 )流通手段
①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 段(购买手段)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决定了“为什么需要交换"②价值(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决定了“为什么能交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的概念、本质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本质:价值符号①纸币不是货币,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
所以纸币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只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欧元(美元、日元、英镑、人民币)能表现和衡量某种商品价值的大小(×)②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和发行量但不能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是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的功能: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外汇和汇率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说明外汇的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讲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④ 两者交换的现象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现象:商品交换,物与物相交换;
本质: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判断题: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F 2、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F 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T 4、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T 5、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前提而存在; F
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是劳动产品 (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 2、必须用于交换 (交换可理解为处于流通领域) 任何劳动产品,只要用于交换,处在流通领域就是商品 一旦退出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而成为了消费品
思考: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的关系?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三者是层层包含的关系
系
四、课堂练习:由李彦宏创建的“”在美国纳斯达来自上市,首 日挂牌就以其高达354%的涨幅创造了美国股市213 年以来外国公司首日涨幅的最价值和价值;②不是商品,只具 有使用价值;③不是商品,但在市场经①是商品,用于交换且有使用价值; ②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③其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占有,二者有对立的 一面; ④是企业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材料一 “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 什么心中没数”这是今年两会期间江苏代表团一位人大代表现场引用 的“顺口溜”,意在讽喻食品安全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特别提到要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要让群众吃上安全的食 品,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下更大力气逐步改善民生 ,提高生活质量。
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 价值; 对立: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对于购买者来说,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怎样理解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对商品的高度概括。
这里包含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首先要有用;第二,是劳动产品;第三,通过市场进行等价交换。
三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体现。
第一和第三是讲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不是对某人的,而是对社会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使用价值;第二是讲商品的价值,即由人类的一般劳动耗费的凝结而形成的价值。
下面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相关内容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进行归纳和阐释。
一、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也就是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书报可以供人们阅览,相机可以用来拍照。
任何商品都具有某种(或多种)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
理解使用价值需要把握以下要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首要因素。
一个物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要,也就不能用于交换,不可能成为商品。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物的有用性是通过它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来体现的,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能够满足不用的需要。
例如,水可以喝、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等等都是由这些物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等决定的。
因此,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往往也有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的认识会逐步深化,可以从一个物上发现多种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首要因素,但不是特有的和本质的要素。
一切有用物都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在任何社会,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一个社会,生产出来的有用物品或使用价值越多,这个社会就越富有。
因而,使用价值本身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状况。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用于交换。
高考政治知识点中商品的含义

高考政治知识点中商品的含义商品在高考xx知识点中的意义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商品是交换的劳动产品。
1)从内涵上看,作为商品,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劳动的产物,不是劳动的产物,当然也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注:礼品、救灾物资和退出流通的物品不属于商品。
2)从外延上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
商品包含在劳动产品中,劳动产品包含在物品中。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3)从属性上把握:商品必须兼具使用价值和价值。
比较使用价值差异1.不同的意思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不同的形状特殊的摘要3.不同的性质自然品质社会属性、基本属性和独特属性。
4.不同的主题卖方拥有买方付款接触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
注意:(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需要进行交换,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必须有价值,有价值的商品必须是商品。
商品可以交换,因为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和品牌是以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衡量的。
商品良好的使用价值是商品顺利实现价值的前提。
因此,企业应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
日常生活中,物美价廉、货真价实,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高价商品(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较高)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的质量好(使用价值),而是它所包含的价值量大,消耗了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和独特属性。
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点评:“好货不便宜,便宜货不好”“质优价廉”4)从外延上看,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一、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一课时)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
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A:这些从市场上购买来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B: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商品的概念是什么?1.商品的含义(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这里的“用于交换”是指“正在”或“等待”。
(3)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举例: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衣”是不是商品?(不是,因为它不用于交换)2)超市里摆放的物品3)空气、阳光4)微信、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5)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6)一个学生从商店买回一支钢笔,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同学,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假设这只钢笔以5元的价格转给同学是不是商品?(劳动产品处于准备或正在交换过程中是商品,如果退出交换或流通则不是商品)(4)商品分为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
如劳务服务思考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2: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练习:1.2002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增智等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市场却很活跃。
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潮。
材料中的“氧气”()A.是商品,因为它是有用物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经过劳动2.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有()(1)正在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2)某商场中待售的电脑(3)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塑料制品(4)三峡工程(5)网络信息A.(3)(4)(5)B.(1)(3)(4)C.(1)(2)(4)D.(1)(2)(3)(5)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想一想:1)、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第一节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B
)
B、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没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使用价值
3、商品生产者重视商品的质量,是为:(
B
)
①追求赢利 ③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④扩大商品的销路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 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这一观点( C) ①肯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否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认为商品所有者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④认为商品所有者可以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假冒伪劣 产品查处力度。国家之所以要重拳打击假 冒伪劣产品,从经济学上说,是因为: ( D ) A、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使 用价值 B、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劳动的凝结 C、假冒伪劣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太低 D、假冒伪劣产品割裂了使用价值与 价值的关系
6、从60年代开始,大豆的营养 价值和其它保健功能逐步为世界各国 所认识。各国都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大 豆生产,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供应猛增。 这里所说的“营养价值”是指: ( A ) A、商品是使用价值 B、商品的交换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劳动产品的价值
“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提出的要求。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 佳结合点。
忆一 忆
区别 定义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反映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