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未必是个好东西

合集下载

【秀秀读史】读李筠《西方史纲》之四——民主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秀秀读史】读李筠《西方史纲》之四——民主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秀秀读史】读李筠《西方史纲》之四——民主:好东西还是坏东西读李筠《西方史纲》之四——民主:好东西还是坏东西雅典是民主的典范,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但古希腊给西方留下的民主基因,不是作为正面的政治资产流传下来的。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不喜欢民主制度,批判民主。

西方在后面的两千年历史中,也不喜欢民主。

为什么不招人喜欢的民主,最后却成了西方文明的基因呢?民主,英语democracy;demos,人民; cracy,统治,合起来,就是人民的统治。

人的统治,和神的统治相对,带有浓厚的人文的味道,意味着君权神授不灵了。

无论是公民政治的雅典、还是贵族政治的斯巴达,都没有君权神授。

在古代充斥着各种专制王权、君权神授的时代,古希腊的民主,是个奇葩。

民主成了古希腊人的日常游戏,它有三条基本运行规则:平等的公民资格;抽签或多数决定的决策规则;政治是公民自己的事业。

谁是公民:也就是不讲身份,不讲血统,不讲神的眷顾。

政治,不再只是帝王将相的事情,它是数万公民一起干的事。

什么是公民呢?它是指雅典成年男性,这也就意味着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公民的资格,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比如当兵打仗,参与城邦政治事务。

民主怎么玩:在政治权利分配方面,每个公民都有同等的机会,公共职位抽签决定谁来担任,任届期满,再来抽签。

想要继任,祝你好运。

在决策方面,由多数人决定事情怎么办。

多数人决定事情,很多时候需要商量,商量要讲道理。

古希腊人在玩政治的时候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理性可以让民主兴盛,也会让民主衰败,从天上到人间。

民主政治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是辩论。

谁在公民大会上雄辩滔滔,谁就容易赢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决定。

古希腊出现一批智者,他们不是关心世界的本源,而是关心人的事情,他们教人们练习口才。

他们最早体现了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但实际上,民主不能靠逞口舌之利。

智者的成功恰恰意味着民主走向劣质。

民主带来的爱国奉献:公民通过抽签,多数决定来参与城邦事务,他们就有了真正的主人意识,就会把政治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城邦当成自己的家园,大家一起经营它,热爱它,必要的时候为它奉献一切。

民主不是个好东西

民主不是个好东西

民主已死,人权才是王道政教082班黄明娇 08040206 自千余年前古希腊人提出民主一词之后,无数的先哲从亚里士多德到洛克,卢梭,至今的亨廷顿等都对这一概念作了各自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无论是亚氏的“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卢梭的“人民主权”抑或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叫嚣一时的德先生,大多被享有极高的声誉,甚至在某个历史的风口浪尖一度被奉为救国济世的宝典。

仿佛严冬里棉帽棉衣捂久了仍只是冷,心里多少有些不耐烦,对春的期盼随着冬日的积雪越积越厚也越发地殷切。

冬风越是凛冽与刺骨,对春的希冀就随之多了一分。

眼里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冬的愤慨,对春的温情。

踏春是千年的习俗,盼春的心情,惜春的情绪原本也无可厚非。

只是因着对冬日的嫌恶,而一味地只道春日暖阳的天真烂漫未免有失偏颇。

静下来细想,谁都还清晰的记得料峭春寒未必不必严冬更可恨,淅淅沥沥的霏霏淫雨爬满世界,哪儿都不落一处干净的去处。

然而,这其中的苦处在腊月里都被平白得抹去。

从所谓蒙昧而黑暗的中世纪走来的人们苦于封建专制的独裁与残暴,迫切的希望限制王权,人民主权。

这样的心情对尤其是经历过王权高度发展的国家如中国,法国的人民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样的冲动恰似寒冬里的人们踏春的心情,原是人之常情。

然而,历史继续推进了愈百年,这百年的征途是否如启蒙运动的有识之士所言,是理性与光明的所在?回答是否定的。

1879年,法国爆发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可谓是世界上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由首都人民的一次次的起义为导火线,迅速地蔓延至全国,继而波及整个欧洲,对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斗争都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遑论革命中伤亡无数,即便在新月党人上台执政,法国大革命完成后的数百年里,高卢民族为着这顶光环环绕的民主之冠作出了殊死的斗争之后,他们当真享受了民主的硕果了么?我们知道,民主的实现无非直接和间接两种。

法国的民主为间接形式。

然而,法国人民是否被真正地代表着呢?以2005年的欧洲宪法全民公投为例,约55%的法国公民说“不”,否决了欧洲宪法,然而法国议会却以约85%的高比例赞成欧洲宪法,法国政府的绝大部分官员也支持该宪法。

民生类名言警句

民生类名言警句

民生类名言警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贯要求和传统作风,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下面为你分享的是关于民生的名言警句,希望你喜欢!1) 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英】邱吉尔2) 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

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罗斯福3) 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4)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5)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楚辞离骚》6)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7) 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8) 实事求是讲,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过去您没觉得肉贵那是因为过去您压根不怎么吃肉,割二毛钱肥膘就全家包饺子。

要是肉价还是前两年那价,国家就是把全国变成大猪圈也不够您狠吃的。

王朔9)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10)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11) 一件事情,做过了头是劳累;做得不足是休闲。

农夫上城是休闲,种地是劳累;白领下乡是休闲、上城是劳累。

贵族向往平民生活;平民羡慕贵族生活。

人都对拥有的嫌弃,对不曾拥有的渴求。

12)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苏轼《荔枝叹》1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14)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15)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16)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17) 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18)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19) 正直无私公平公正方显法律威严,情系百姓民情民心民生是法援本色。

《民主是个好东》课件

《民主是个好东》课件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02 03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民主成 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政治选择,成为各国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重 要途径。
民主是各国发Biblioteka 的共同目标各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应该由各国人民自主选择,而民主是实现这 一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民主制度,各国人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 和社会管理,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民主是个好东》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民主的定义与特点 • 民主的历史与发展 • 民主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 民主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结论:民主是个好东西
CHAPTER
01
民主的定义与特点
民主的定义
01
02
03
民主定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 建立在人民主权概念之上 ,并强调多数人的统治。
全球治理对民主制度的影响
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变革对民主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 交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CHAPTER
05
结论:民主是个好东西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01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制度安排,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各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人民群众在基层范围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CHAPTER
03
民主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选举民主
选举民主
通过定期的选举,选民选 择代表或领导人,代表其 行使政治权利。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眼中的民主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眼中的民主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眼中的民主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把民主问题谈得透彻全面,也很实在。

读过这篇文章我也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思考,我也大体同意他的观点。

但是,对于某些问题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对于民主这个问题缺乏专业性的思考,我自己得出的某些想法也许比较天真或者说是幼稚,我认为至少还是可以谈谈的。

民主是个好东西,我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一点有了共识。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也都承认这一点。

对于民主,我们并非今天才认识。

100多年前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中就早已经认识到了,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强调的民主,只可惜最后被蒋介石给抛弃了。

有时候我也不禁会想,假如蒋介石有足够的魄力,在当初取得了统治权后,仍旧推行孙中山的民主去建设中国,改造中国,而非是进行所谓的独裁、清洗或者是只考虑极少数人的利益,那么他的结局会怎样,今天的中国的面貌又会是啥样。

只可惜,老蒋也没那么做,现在也没有如果。

今天的中国就是这样。

也许事情不是自己想的这么容易简单,当时的社会局势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但是,不论怎么说,中国错过了一次走向民主的机会。

对于这真的很遗憾。

下面我想说的是关于文革的。

在《民主是个好东西》中,俞可平谈到民主时提到了文化大革命。

在这一篇文章中他提到了一些内容,那就是文革中完全没有民主,只有动乱。

在动乱中国家建设遭受了极大的破坏,错过了我中国复兴的关键时期。

在文章中他提到:1957年反右以后,知识分子的日子不好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社会爆发内乱,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

而从反右开始,特别是到了“文革”期间,党和国家正常的政治发展进程被中断。

所有这些,都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民主在这个时候最是急需的,然而当时的中国抛弃了民主。

从新中国60年政治发展的实践看,他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正常的民主和法治建设进程一旦中断或遭受破坏,国家和民族就会经受困难,甚至招致灾难。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一个沉痛教训,尤其是我们在这次动乱中错过了发展中国的一个绝佳时期,即便今天我们能够慢慢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滞后了发展,而且也损失了中国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中西方不同典型领导模式下团体决策问题及对策

中西方不同典型领导模式下团体决策问题及对策

中西方典型领导模式下团体决策问题及对策摘要: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各自典型的不同领导模式,而领导模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西方团体决策的模式的不同。

东方在集权思想和崇尚权威的文化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权力极化”的决策模式,而西方民主自由的传统使得决策模式走向了“团体极化”。

这两种极化的决策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因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领导模式。

除此之外,两种领导模式下也会产生同样的决策问题即:团体思维决策。

面对这些影响团体利益的决策模式,对不同的问题领导应采取何种策略将团体决策引向科学化,最大限度促进团体利益的实现?关键词:领导模式权力极化决策团体极化决策团体思维正文:一、领导对于团体决策的重要作用领导的产生起源于人的集群。

团体生活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团体的结合往往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它提供给团体成员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给以心理上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社会支持。

对于一个团体来说,优秀的领导无疑是最重要的,领导在一个团体或组织中重要性是其在团体中的特殊地位和贡献所决定的。

领导在团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对团体行为与信念施加较大影响的人,他们引发活动、下达命令、分配奖惩、解决成员间的争论以及促进团体间向着目标迈进。

领导决策是领导活动的初始和起步,通常成为群体或者组织乃至社会行动的依据和指针,直接影响到其行为方向和行为内容和行为结果,直接造成群体或组织乃至社会的某种必然。

而这种必然又是源于领导的决策,是人为的、可控的、有强大主观因素参与而产生的现实结果,其影响具有根本性。

一个重大的决策往往足以决定一个群体或组织乃至一个社会的命运。

决策能够决定随后发生的领导行为,能够带来重大的现实结果,事关全局利益,决定成败祸福,决定领导主体所代表所领导的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

可以说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

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模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的水平。

决策的过程是信息的汇集并融入领导的权力、权威和意志。

合法性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迷途——评赵鼎新《民主的限制》

合法性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迷途——评赵鼎新《民主的限制》

为 民主辩 护 是 罗 列 民主 在 实 践 中 的优 从 晚清开 始 ,中国人对 民主 的好感 主 要 点 。我毫 不犹豫 地把 这样 的辩 护称 之 为 是功 利 化 的 好 感 ,而 不 是 价 值 性 的 好 实用 主义 ” ,“ 它 着 眼于 民主 的效 果 或 民 感 。到 了 民 国初 年 ,人 们 看 到 兴 民 权 、 主将 导 向什么 ,而不 是着 眼 于民主 的来 开 议 院并 没 有带来 富强 之后 ,民主 的光
平等 的社会 、发 达的 经 济 、较 为廉 洁 的 法性 ” 了吗?不 是 的 。
政府 等 ,完 全 看 作 是 民主 带 来 的 成 果 ,
由于思 想 观 念 和 政 治 文 化 的 不 同 ,
进而视 之为 民主本 身 的特征 ”( 第 8页 ) 。 对 中 国来 说 ,选举 对合 法性 的影 响并 不
合法性 与 “ 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迷途
— —
评 赵 鼎新 《 民主 的 限制 》
口 丁 业 鹏
民主 的限制 ,赵 鼎新著 ,中信 出版 社 ,2 0 1 2


为 民主 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两 种思 路
然 而 ,对 于中 国来说 ,辩 护 民主 的
言论历 来存 在着 一个 很大 的 问题 ,那 就
主辩护 ,也不 是指 出民主所 依据 的正 确 “ 罗列 民主在实 践 中的优 点” ,而对 民主
原则来 为 民主辩 白 。它 是要 唤起 人们 注 “ 就其 本 身 而言 就 值 得 珍 视 的特 点 ” 的 意 民主必 然 的特点 ,不 是 因其效 果或 来 探讨则浅 尝辄 止 ,“ 民主是个 好东西 ”的
出 了一定 的 批评 。他说 , “ 为 了提 倡 民 而是 我 说 的 这 种好 东 西 ,不 是 “ 平等 、

民主和专政大白话解释

民主和专政大白话解释

民主和专政大白话解释
1. 民主啊,就好比是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把一件事做好,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就像家里要装修,爸妈会问孩子喜欢什么风格,这就是民主呀!
2. 专政可不是个好东西呀,那简直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得听他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就像有个霸道的国王,老百姓只能服从,多憋屈啊!
3. 民主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决定集体的事情。

好比选班长,大家投票选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人,多公平呀!
4. 专政就像是被一只大手紧紧抓住,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就像在一个黑暗的地方,没有阳光,没有温暖。

5. 民主是让每个人都能参与,都能发挥作用。

比如班级搞活动,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多有意思啊!
6. 专政是多么可怕呀,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那多压抑呀!就好像只能走一条规定好的路,不能有其他的尝试。

7. 民主意味着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意愿,大家共同进步。

就像一个团队一起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多有动力呀!
8. 专政不就像给人戴上了枷锁,限制了人的发展和自由吗?这怎么能行呢!
9. 民主是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

比如公司的决策会参考员工的建议,这就是民主的体现呀!
10. 专政简直就是乌云密布,让人透不过气来。

就像一个独裁的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这太糟糕了!
我的观点结论:民主是好的,能让大家都参与到事务中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专政会限制和压抑人们,我们应该倡导和追求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未必是个好东西
摘要:中国现存一种”泛民主思潮”,认为民主具有普世价值和绝对意义。

有必要对这股思潮进行批驳,认识民主的局限和不足。

需要既坚持发展民主的大方向,又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民主,把民主当成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关键词:泛民主思潮;民主;民主之路
一、现在中国的”泛民主思潮”
中国现在充斥着一股”泛民主思潮”,一旦遇到问题,首先想到民主,以为民主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现在的中国,”民主”一词充斥个媒体、社会话语、官方文件。

”民主”甚至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涵义,简直成了所有美好事物的形容词。

①他们认为民主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美好价值,甚至把民主当成价值判断的标准,”民主”成了”正义”的代名词:凡是民主的就是好的,好的东西也一定是符合民主的。

民主成了一个不证自明、自给自足的绝对价值。

有些人的脑中总习惯”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认为不是民主政体就是专制政体,但实际上,”民主”“专制”从来不是绝对的,两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且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政体。

也不能武断的认为”民主政体”就一定比”专制政体”好,孰优孰劣,还要根据特定历史条件,因时因地的进行分析。

中国必定要走民主之路,这是历史趋势使然,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意愿。

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昧着良心说他愿意回到文革或者封建社会那
种缺乏民主和法治的时代。

但是我们现在的民主之路,也不能像一些人说的立马就实现多党轮流执政、全民普选,或者一下子就步入民主程度很高的社会。

要尊重我们社会的现实,立足中国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实现民主。

二、对”泛民主思潮”的批驳
我们对民主要抱有正确的态度,警惕”泛民主思潮”,肯定民主积极意义的同时,又不能认为民主万能。

应该充分肯定熊彼特的下述论断:”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即,为达到政治--立法与行政的--决定而作出的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

……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所以它同其他任何方法一样,其本身不能是目的。

……对民主的无条件忠诚只能是由于我们对期望民主带来的某些利益或理想
的无条件忠诚……所以对民主的合理忠诚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即不但要有超理性价值的图式,而且要有可期望民主能以我们赞同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社会状况。

”②现在中国,无论主张民主或者专制,都必须以”民主”或”专制”只是一个方法而非目的作为出发点,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有说服力的论据。

特别是”泛民主论者”必须为他们的民主主张提供民主能够更好地达到促进人民的福利或者是
社会和谐发展等一些美好目标的论据,而决不能认为民主就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美好价值来推崇,以此作为反对现行体制的理由,在逻辑上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在民主制度中,应该认识到选举代表应该是第二位的,而第一位的应该是把决定政治问题的权利赋予人民。

不能把两者倒置,否
则无疑把人民的利益置于危险的境地,然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政客们为了得到政治权利往往牺牲人民的利益,利用人民手中的选票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另一方面,选举代表往往也未必能够实现把决定政治问题的权利赋予人民的最初目标。

比如在某国的总统竞选中,选民往往不得不从其中一个候选人中确定投票,但是如果他对所有候选人都不满意,他就只能弃权,因为很少有人有足够的社会资源自己组织参加竞选。

”选民在正常状况下无论如何并不控制他们的政治领导人,除非拒绝重选他们,或者拒绝重选支持他们的议会多数党。

”④由此,选民只有在投票的时候才享受了被限制的政治权利(如上分析),而在没有投票的时候,他们几乎不享受任何政治权利。

正如美国一名政治家说的那样:”实业家不了解的是,正如他们在经营石油,我在经营选票。

”最典型的就属日本的选举,它的选举其实是美国民主在全球化扩张中的产物,最近的发展表明它不适合本土实际,社会机体的排斥反应越来越强烈:政治领导人的不断更迭,导致政策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对政治的厌恶;执政者不得不时刻防范对手,想方设法稳定既得政治权利,还要防范下属的倒戈。

他们为此就已经筋疲力尽,更没有精力来从事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在选民素质和选举出来的代表素质没有足够高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能够代表人民的意志,也未必能够做出科学的判断,人民重要的事项交给他们判断是危险的。

试想,一个律师在面对一份诉讼状和面对一份政治决议时的反应,对
于前者他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评判;而对于后者,他会觉得这离他距离很遥远,甚至感到困惑,其思考能力和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甚至不如平时,这时候若让他做出决定,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而且他很容易被利用。

代表也往往因此变得懒惰不负责任,他的分析方法往往不尽合理,常常局限于自己的利益考量。

试想让一个农民代表去表决修建三峡大坝,其表决结果往往仅仅取决于一些政治家们的宣传,仅仅取决于修建大坝能不能给他们带来现实利益,比如他们只考虑修建大坝能够使电价下降且不会再在用电高峰停电,能够防止洪水,如此等等。

因此,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政治集团利用,这也许并不比制作商业广告困难。

很多时候,人民共同事务的处理更加倚重的是个别人的聪明智慧,而非”民主”的办事方式。

我们固然不能武断地做出论断:一个人或一些人一定比其他人更有智慧。

但是若加一些条件的限制,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特定事务做出决断,我们就可以肯定,特定的人(专家或者有经验的长者)做出的判断比公众的判断要更加合理。

比如让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去通过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法律,他们判断未必正确。

再如在当时表决是否修建三峡大坝时,懂得水利工程的专家大多投了反对票,而他们只占代表的少数,因此他们并不能改变投票的结果。

可是现在看来,三峡大坝非但没有实现当时设定的种种目标,而且可能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当时的决定未必是正确的。

三、对现在中国民主之路的思考
我们在推进民主的进程中,要借鉴人类民主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处理好民主与效率、民主与法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能搞多党轮流执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主。

在现在中国,没有任何人任何团体能够替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必定会引起社会动乱。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中国现在稳定和发展仍然是比民主更加上位的利益。

我们绝对不能过快地推行街头政治,搞西方竞争选举那一套。

否则很容易导致社会动乱,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破坏人民的福祉,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这样做。

中国民主要保证在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下来推进。

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地区平衡发展上。

造就更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培育日益发达的市民社会,促进民众政治意识的提高,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再通过各种手段特别是法律的手段保证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要民主也要集中,民主不是万能的,有些事务并不适合靠民主的形式来做出。

这时候就需要靠集中甚至是专制的手段来做出,比如国家紧急状态下相关决定,在遭受地震等灾害时的调用军队等决定。

(这方面,中国现有体制就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表现就让美国政府在卡特里娜飓风中的表现相形见绌。

)具体哪些事项需要民主来决定,哪些不需要,并没有定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①【新加坡】郑永年:《中国的民主化及其限度》,《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3/22)。

②【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59--360页。

作者简介:孙涛(1988-),男,山东临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