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 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 意识的本质是()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6.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蕴含的哲理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 社会心理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 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8.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0. 社会形态是()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1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阶级斗争12. 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A. 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B. 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C.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3.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货中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15.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B.参与制与个人联合C.资本输出和金融寡头D.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16.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自我否定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变化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17.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B.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8. 列宁找到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国有化的完成C.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 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D.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2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一切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2.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 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 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 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 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 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__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 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 着的群众”。
这两种观点集中反映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 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民本论,唯意志论,宿命论 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 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的 是社会 物质财 富的创 造者
丰收图
人民群众的作用
编钟
人民 群众是 社会精 神财富 的创造 者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是 实现社 会变革 的决定 力量
秋收起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山东交通学院马原第三章 主观题思考题(1)

山东交通学院马原第三章 主观题思考题(1)

第三章1、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简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社会意识发展水平未必高;反之,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社会意识也可能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地方。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先进文化为社会变革指明变革方向并能够保证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正确答案:D注解: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 识记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正确答案:C注解:如何回答适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间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间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正确答案:A注解: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1)劳动是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其中,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界定,只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尚未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用社会地位的人的本质的区别。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正确答案:B注解: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习题分解

唯物史观习题分解

唯物史观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 D )A.历史的发展是天意的体现B.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C.杰出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最根本原因是( A )A.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B.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C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没有根本区别B.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有相同的规律C.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D.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发展是等同的4.唯物史观是真理,因为它( D )A.彻底抛弃了以往的历史理论B.吸收了人类的一切文化遗产C.批判地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D.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B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 B )A.唯生产力论B.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7.胡适曾说过: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认为( D )A.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必然的B.历史的偶然因素决定必然C.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的D.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8.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C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9.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及其设施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0.下列日常用语中蕴含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的有( C )A.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心想事成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祔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3.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C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1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大工20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答案

大工20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2答案

(单选题)1: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条件是指()。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C: 科学文化的水平
D: 人们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当中,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人口结构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工具的状况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 灵魂
B: 基础
C: 前提
D: 内涵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A: 实践性
B: 真理性
C: 前进性
D: 创造性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7: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2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课程代码:03709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至今已经历()。

A.150多年B.170多年C.190多年D.200多年2.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空间广延性B.客观实在性C.时间持续性D.形态多样性4.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情形。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静止情形的是()。

A.事物没有发生性质上的根本变化B.事物没有发生数量上的些微变化C.事物没有发生形式上的任何变化D.事物没有发生结构上的彻底变化5.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稳定性和不变性B.主观性和能动性C.客观性和普遍性D.社会性和历史性6.下列各项完整表达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是()。

A.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C.意识第二性,意识反映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B.只要去实践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书本知识不是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8.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的是()。

A.它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它是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9.真理的价值问题,也就是真理是否()。

A.对主体有意义的问题B.具有阶级性的问题C.对客体有意义的问题D.具有客观性的问题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

积极有利的社会客观条件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消极落后的社会客观条件也会延缓和阻碍历史前进。

虽然社会客观条件能够影响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但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