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距与焦距关系表格
焦距、物距与像距 .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单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之南宫帮珍创作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方4-88mm 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 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
4, f2, f2。
8, f4, f5。
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公式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公式
焦距物距像距关:1/u+1/v=1/f。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时从透镜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在物理学中,物距就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用英文字母u 表示。
对于透镜而言,通过光心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即是物方主平面也是像方主平面重合。
物距与像距存在共轭关系,物距越远,像距越近;相反,物距越近,像距越远。
在进行光学计算时,严格地讲,物距应为被摄体平面与镜头前主面间的距离。
物体成像规律表格

物体成像规律表格
物体成像规律表格
在光学研究中,了解物体成像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物体成像依赖于物体本身的性质和光线的传播特性。
下面是物体成像规律的表格。
成像规律 | 描述
------------ | -------------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通常用符号u表示。
像到透镜的距离 | 成像点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通常用符号v表示。
透镜焦距 | 透镜的大小和曲率影响其焦距,焦距通常用符号f表示。
物像关系 | 当光线沿着规则的路径通过透镜时,物体和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当物距u和像距v满足某种关系时,物体将成像于成像点处,采用以下公式表示:1/u + 1/v = 1/f
像的位置 | 具体来说,当物体放置在透镜的左侧(u<0)时,成像点位于透镜右侧(v>0)。
相反,当物体放在透镜右侧(u>0)时,成像点位于透镜的左侧(v<0)。
像的大小 | 当物体放置在透镜的焦点上时,成像将无限制。
当物距u小于焦距时,成像将放大。
当物距u大于焦距时,成像将缩小。
像的大小还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和大小。
总之,物体成像规律是非常复杂的,但是理解这些规律对于研究光学
现象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设计光学设备。
八年级上册物距与焦距关系表格培训讲学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表一表二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u<f ***** 正立放大虚像(****部分为没有,不存在,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3)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目的: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步骤: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双面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时候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一个参照距离才便于研究.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距离.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把物体移近些,使物距u=2f,再移动物体,使物距u在2f 和f之间,即2f>u>f,继续移动物体,使物距u=f,最后使物距u<f.观察看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数据如下表)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 f<v<f 倒小实相机u=2f v=2f 倒等实——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u=f ——————————u<f ——正大虚放大镜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括一倍焦距)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虚象在同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
凸透镜成像 规律表

u>2f 实像 u=2f f<u<2f
f<v<2f v=2f v>2f
倒立 倒立 倒立
缩小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实像
照相机 1.测焦距 2.缩小、放大实像分界点 (2倍焦距定大小) 幻灯机 投影仪 1.测焦距 2.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3.实像、虚像分界点 (1倍焦距定虚实)
不成像
u=f
V=无穷大
不成像
凸透镜 成像规律
物的情况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况
物距u与像距v 同侧、异侧 大小关系 u>v u=v u<v 异侧 异侧 异侧 倒立、正立 缩小、放大 虚像、实像
应用
像 像距 与 物距 变化规律 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像距和像都变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物距一定,焦距越大,成像越大, 像距越大 。
像的情况
物距u 虚像 像距v 物距u与像距v 同侧、异侧 大小关系 u>v 倒立、正立 缩小、放大 正立 缩小 虚像、实像 虚像
应用
防盗门的猫眼透镜
像 像距 与 物距 变化规律 物近,像近,像变大。
物像同侧
虚像
u<f
u<v
u<v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像距和像都变小。 物近,像近,像变小。 物近像近小,物远像远大。 物距一定,焦距越小,成像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物由无限远处中间经过2f处向f处移动过程中,物像距离 先变小,后变大。 当u=2f 时,v=2f 时,物像距离是 4f ,是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最小距离。 物像之间距离 1.物由无限远处向2f 处移动过程中,物像距离逐渐变小。 变化规律 当u=2f 时,v=2f 时,物像距离最小,是4f。 2.物由2f 处向f 处移动过程中,物像距离逐渐变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光屏可接到,虚像光屏接不到。 实像是实际光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聚而成,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虚像 实像 成实像虚像时,通过同一透镜的光减少,仍成完整的像,但像变暗。 知识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凹面镜、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也是正立的。 凸透镜、凹面镜、小孔成像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像在光屏中央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光屏得不到像
凸透镜成像焦距,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焦距,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得到凸透镜的成像焦距f、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
1/焦距 = 1/物距 + 1/像距
其中焦距f为正值代表凸透镜,物距u和像距v的取值分别根据成像位置相对于透镜的位置来确定其正负值。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左侧时,物距u为负值,像距v为正值,且成像为实像。
当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等于焦距f,即成像为无穷远处的虚像。
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像距v也等于焦距f,即成像为凸透镜上焦点处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右侧时,物距u为正值,像距v为正值,且成像为实像。
当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等于焦距f,即成像为无穷远处的虚像。
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像距v也等于焦距f,即成像为凸透镜的另一侧焦点处的实像。
综上可得,凸透镜的成像焦距、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凸透镜成像公式来描述。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序号物体位置(cm)物体高度(cm)成像位置(cm)成像高度(cm)成像性质1 202 10 4 实际,倒立,放大2 153 10 3 实际,倒立,不放大3 25 2 10 2 实际,倒立,缩小4 20 2 30 2 虚拟,正立,缩小5 30 3 40 3 虚拟,正立,不放大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数据表格。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成反比关系:当物体位置增大时,成像位置减小;当物体位置减小时,成像位置增大。
这表明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焦点位置与物体位置成反比关系。
2. 成像高度与物体高度成正比关系:当物体高度增大时,成像高度也增大;当物体高度减小时,成像高度减小。
这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倍率与物体高度成正比关系。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和结论,可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特点:1. 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像位置为实像,且都是倒立的;当物体与焦点重合时,成像位置为无穷远处。
2. 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外时,成像位置为虚像,且为正立的;当物体与焦点重合时,成像位置为无穷远处。
3. 凸透镜的成像倍率与物体和成像的高度成正比关系。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者不仅要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还需要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
通过多次实验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技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摄影和摄像设备中,焦距的调整和成像质量的改善都是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原理。
学习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知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结合该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和结论,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公式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公式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摄影技术的重要基础,在没有相机的情况下,人们根据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来调整拍摄距离,达到拍摄良好照片的目的。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指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与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像距)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物距增加时,像距也会增加,但是当物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像距就不会增加了,这时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F = (d1 × d2)/(d1 + d2)
其中,F表示焦距,d1表示物距,d2表示像距。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摄影中重要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摄影师根据不同的拍摄距离来调整焦距,从而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比如,如果摄影师想要拍摄物体的细节,他可以使用较短的物距,从而将焦距调整到较长的值,从而获得更大的放大效果。
另外,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计算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的拍摄距离,从而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
总之,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摄影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并且可以帮
助摄影师在拍摄时进行有效的焦距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
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
表一
表二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
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u<f ***** 正立放大虚像
(****部分为没有,不存在,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
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3)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目的: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
步骤: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双面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时候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一个参照距离才便于研究.
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距离.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把物体移近些,使物距u=2f,再移动物体,使物距u在2f 和f之间,即2f>u>f,继续移动物体,使物距u=f,最后使物距u<f.观察看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数据如下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
倒正大小虚实
u>2f f<v<f 倒小实相机
u=2f v=2f 倒等实——
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
u=f ——————————
u<f ——正大虚放大镜
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
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括一倍焦距)
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
(虚象在同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
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
(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