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序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难经悬解

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
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掌内手大指根丰肉曰鱼。关前为阳脉,当见九分而浮。遂上鱼为溢,此不
止九分,而浮亦乖常,是阳脉之太过者,为外关内格,此阴乘阳位之脉也。关
十难曰:一脉十变者,何谓也?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
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
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
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
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手足六阳。行于阴亦二十五度,手足六阴。一周也,故五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第477页】
难经悬解
· 2 ·
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会于手太阴之寸口。经脉一日五十周,今日平旦,始于
手太阴之寸口,明日平旦,又会于手太阴之寸口,此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
取于寸口也。
会寸口者,营气也,故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但言营气。若卫气,则今日
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绝命,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
损脉从上下也。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第482页】
卷上
· 7 ·
至脉从下上,自下而升也。损脉从上下,自上而降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
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
全六,此之谓也。
黄元御医书全集阅读笔记

《黄元御医书全集》阅读笔记目录一、基础理论 (2)1.1 黄元御医学理论体系 (3)1.1.1 五运六气理论 (4)1.1.2 三阴三阳理论 (5)1.1.3 五行顺逆篇 (6)1.2 黄元御脉学 (8)1.2.1 诊法总论 (9)1.2.2 脉诊详解 (10)二、病因病机 (11)2.1 黄元御对病因病的认识 (13)2.2 黄元御辨证论治 (14)三、诊断方法 (15)3.1 黄元御望诊 (16)3.2 黄元御问诊 (17)3.3 黄元御切诊 (18)四、治疗思想 (19)4.1 黄元御治病原则 (20)4.2 黄元御方药运用 (21)五、经典医案 (22)六、药物疗法 (24)6.1 黄元御常用药物 (25)6.2 黄元御药物配伍禁忌 (27)七、养生保健 (28)7.1 黄元御养生理念 (29)7.2 黄元御养生方法 (30)八、临床实践 (31)九、学术传承 (32)9.1 黄元御医学影响 (34)9.2 黄元御医学传承现状 (35)一、基础理论《黄元御医书全集》是一部集黄元御医学思想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医学巨著。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黄元御的基础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
黄元御的医学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黄元御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做了全面阐述。
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五行构成,人体亦如此。
人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等都与阴阳五行息息相关。
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阴阳五行会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元御强调治病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
在理论阐述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黄元御对人体脏腑的认识。
他将脏腑分为阴脏和阳脏,详细描述了各脏腑的功能特点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他还强调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如肝与脾、肺与肾等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在《黄元御医书全集》中,我还学到了关于辨证施治的方法。
任启松老师建议的中医学习方法

任启松⽼师建议的中医学习⽅法
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种搭个⾻架.先背颂四圣⼼源,再背颂长沙药解,⼩病就可以上⼿了,先宗⼀家之⾔,以⼀龙治⽔,则天下⽆旱.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世境内,只有黄元御⼀⼈.
⼆..再对伤寒悬解.⾦匮悬解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要烂熟於⼝,慢慢消化,并将四圣⼼源融会进去,建⼀个稳固的根据地,谁都打不进来.
三..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个深⽽宽⼴.厚的基础,这样就可起万丈⾼楼.
四..道德经仅五千⽂,来回多耙⼏次,将历代⽼解都看看.去名相,去⼆元对⽴,建⽴象的概念,执⼤象,天下往.学会守静.观复,建⽴⼀⽓流⾏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
五..易学.拙⽂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得,可拿来作垫脚⽯.玩味⼋个基本卦象,⽤⼀元嬴缩,⼀⽓流⾏串起来,则中医⽣理..[载营魄抱⼀]可全部显现.
六..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元嬴缩及⼀点元阳真种⼦,这是除黄元御外,建安以后⽆⼈可及的.但初学抚得龙泉.湛卢,易⼀头扎进四逆汤中.
七..其它医书,但观其⽅.论坛理法⽅论中病情辩析,⽼朽在此恭侯各位.。
神医黄元御医学理论图例

2、气机升降图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本源图
4、五行生克图
5、五行对应五脏图
6、形体聚集图
7、阴阳变化图
在学习黄元御医学著作时黄师是严格按照五行生化理论来阐述医理的如果不懂得这些基本要素看或听黄师的医学论著无疑就是听天书
神医黄元御医学理论图例
在学习黄元御医学著作时,黄师是严格按照五行生化理论来阐述医理的,如果不懂得这些基本要素 ,看或听黄师的医学论著,无疑就是听天书。掌握以下几张图,对比着原著,就能轻松读懂黄师的著作。
治病养生先调脾之黄元御

治病养生先调脾之黄元御黄元御的脾气在民国年间刻印的《黄氏八种》的序言中,把黄元御列为继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之后的中医第五人。
这个评价有多高,分析一下这几个人就知道了:黄帝和岐伯就是《黄帝内经》的两位主角,算得上是中医的老祖宗;张仲景是汉代人,号称“医圣”,他的《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起,是中医的经典教科书;秦越人这个名字可能大家比较陌生,需要一句解释,这位秦先生有个外号,叫扁鹊。
以上四人在中医史上并称“四圣”,阵容够豪华吧?可是被列入这个豪华阵容的黄元御宗师,却远远没有前边几位有名气,甚至很多中医都不知道。
这是为什么?开始我不理解,后来想明白了,黄元御同志是吃了不会为人的亏。
在黄元御的时代,读书当官才是正途,八股文章才是真正的学问,医学只能算杂学,医生是研究杂学的,就是杂人,医官虽然也是官,却也只能算杂官。
既然是杂官,医官就跟人家通过八股考出来的正统官很有点差距,不能上朝,不能参政,虽然在老百姓看来很风光,可是在官场上没有地位,很被人瞧不起。
被人瞧不起久了,就会瞧不起自己。
医官在其他官员面前,总是有些自卑。
黄元御本来是个很有前途的好学生,“学而优”,当然可以“仕”,前途是很光明的。
忽然吃了一个庸医的亏,造成身体残疾不说,当官的前途一下子没了,尤其当了御医以后,看到那些出将入相的人,心理有些不平衡,在所难免。
极度的自卑加上绝世的才华,再加上对庸医的痛恨,造成了黄元御一个性格缺点~~恃才傲物。
他很瞧不起人,尤其是瞧不起同行,在他眼里,庸医比强盗还要可恨,而他身边的医生,都是庸医。
黄元御著作中,时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自从扁鹊、张仲景以后,医术的精华就没有人掌握了,人们得了要命的病,医生却没有救人的办法,医生们就像一群老虎、饿鹰一样。
我为死去的人痛心,为我的同事悲哀,想要教化他们,所以写下这本书。
………内感外伤,变化无穷,但是它的根源不过是六气,六气搞明白了,什么病都治得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方法是很精微的。
清代御医黄元御及《黄氏八种》

清代御医黄元御及《黄氏八种》存书牌记“黄氏医书八种”“昌邑黄坤载先生著”,家塾藏板,8种12册79卷全。
分别为《伤寒悬解》16卷3册,《金匮悬解》22卷2册,《四圣心源》10卷2册,《玉楸药解》8卷1册,《素灵微蕴》4卷1册,《长沙药解》4卷1册,《伤寒说意》10卷1册(末附道光14年赵汝毅跋),《四圣悬枢》5卷1册。
封面题有“光霁堂”字样。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黄氏医书八种仅有一种乾隆刻本存世,多为道光咸丰刻本。
存书版刻精致,有断板补版现象,依照《伤寒说意》末附道光14年赵汝毅跋文等综合分析,暂定为道光14年甲午长沙刻本,与联合目录中所载“咸丰11年辛酉(1861)家塾刻本”“清黄氏家塾刻本”是否为同一版刻,有待求证。
另还存有咸丰十年(1860年)燮和精舍校刊版本《四圣悬枢》5卷1册,《金匮悬解》22卷4册各一套,为“昌邑黄元御坤载著、长沙徐树铭校椠”,内有批校。
[转载]清代御医黄元御及《黄氏八种》[转载]清代御医黄元御及《黄氏八种》黄元御(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昌邑市黄家新郭村人。
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
祖运贞,廪贡生,侯选训导;叔祖运启,顺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邑庠生;兄德润,增生;德淳,监生。
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
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龄的黄元御考中邑庠生。
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三十岁,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
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
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遭此劫难,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序

都有可能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纳入《黄元御医学全书》之内,以成黄氏
学术之全。
因此,在向参与整理电子版的朋友表示敬意的同时,我们也建议大
家尽可能地购买正版图书,以推动黄氏学术的良性发展。
电子版中的疏误之处,请向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信箱反馈,以便以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序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为医者,所行乃生人之事。是以医不患病
多,而患法少,亦不患法少,而患不能顺从天地好生之德。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天地之间,故岐黄君臣答问,始以恬淡
以保天真,继以顺时四气调神,推论阴阳五行,教化顺应天地,以成《素
问》。此亦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顺天从道,
行本,两家出版社也即将分别推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还将在近期推出
《长沙药解》与《玉楸药解》合编的单行本,以及《素灵微蕴》与《难
经悬解》合编的单行本,其对《黄元御医学全书》的重新校订工作,也
已经展开,预计年内可以上市。
另外,黄元御未经出版的《道德悬解》抄本已经面世,其已经失传
的医案专著《玉楸堂稿》已有线索,黄氏的女科资料《妇人方》清抄本
废目,遁入医门。其论空明洞见,振聋发聩,先圣遗旨,一线承传者也。
黄氏之书,传世出版者凡十一种,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
其论一气周流,囊括天地,通达鬼神,阐顺天之道,而不遗祛疾之方,
古圣先贤之心,俱得无遗。仲景而后,中医之学,一线绝传,不堪问矣,
至黄氏而复明,至幸至幸。
黄氏立论高远,激扬文字,诟病诸家,为人所忌,故其书所传不广。
《长沙药解》诸药,多补入《本经》原文以为参正,此推原见委以佐证
一代名医黄元御:一个移山填海的神奇药方

(一)民国年间,有人把黄元御的书集合起来出版,合集的名字叫《黄氏医书十一种》,序言里把黄元御列为继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之后的中医第五人。
黄帝和岐伯就是《黄帝内经》的两位主角,是中医的老祖宗,张仲景是汉朝人,号称“医圣”,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
《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教科书。
医圣张仲景,很多老百姓也是知道的,唯独秦越人,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这位秦越人先生有个外号,叫扁鹊。
这四个人列出来,都是中医里面不可超越的神话人物。
黄元御可以跟他们并列在一起,排第五,可见民国的中医界对他的评价有多高了。
在黄元御的时代,讲究的是“学而优则仕”,医学是杂学,哪怕当了医官,也不是正常的官,没什么权力,有权力的官和没有权力的官是不一样的。
本来他也可以通过科举当官的,但是吃了一个庸医的亏,造成了身体残疾,当官的前途也一下子毁了。
在他当了御医以后,看到瞧不起他的官员,自然心理有些不平衡。
他尤其痛恨庸医,而他身边的医生都是庸医。
黄元御的这种心态,在他的著作当中会表现出来,比方说他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所有的疾病,看上去是内感外伤,变化无穷,但是它的根源不过是六气,六气搞明白了,就什么病都治得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方法是很精微的。
自张仲景以后,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没有人知道了。
(二)这里面他说到的六气,就是中医经常说的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热。
在黄元御的著作当中,几乎每次说到一个观点的时候都会顺带着,说别人都是庸医,所以黄元御在同行中的名声非常不好。
勉强在太医院呆了半年后,就辞官回家了,先是回了老家山东昌邑。
因为当了官,现在忽然又把官丢了,回到老家以后就会有人笑话他。
黄元御有点自卑,还疑神疑鬼,所以只在家呆了半年,就又一次出门了,一方面是躲避这个环境,另一方面是游历,增加见识。
这次他往南走,去了扬州,找一个表哥,也是担心他的病情。
两年前,黄元御号脉,告诉表哥,两年后你的背上将会生一个疮,无药可治,但有个办法可以把疮挪一下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序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为医者,所行乃生人之事。
是以医不患病
多,而患法少,亦不患法少,而患不能顺从天地好生之德。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生天地之间,故岐黄君臣答问,始以恬淡
以保天真,继以顺时四气调神,推论阴阳五行,教化顺应天地,以成《素问》。
此亦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顺天从道,无有极时者也。
而后人不解,黄帝哀之属有疾病,乃先立针经以为《灵枢》,以求久而不绝,易用难忘,此顺天之德,不用毒药之原也。
上古圣贤,悲天悯人之心,于文字间流露无遗。
然众生难化,忘躯
循物者多,恬淡虚无者少。
是故仲景撰用先贤经论,为《伤寒杂病论》
十六卷,方药以祛疾,不得已而求其次者也。
仲景而后,知医者愈寡,流派纷争,去古愈远。
昌邑黄元御,因医
废目,遁入医门。
其论空明洞见,振聋发聩,先圣遗旨,一线承传者也。
黄氏之书,传世出版者凡十一种,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
其论一气周流,囊括天地,通达鬼神,阐顺天之道,而不遗祛疾之方,
古圣先贤之心,俱得无遗。
仲景而后,中医之学,一线绝传,不堪问矣,至黄氏而复明,至幸至幸。
黄氏立论高远,激扬文字,诟病诸家,为人所忌,故其书所传不广。
近贤麻瑞亭、孙洽熙二前辈,广搜博求黄氏遗书,将黄氏医书十一种整
理完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济世。
黄氏之书由此得以大白于天下,广为流通,麻老孙老真乃黄
氏之功臣,众生之福祉也。
南阳泥巴匠,去仲景故居不远。
热爱中医,心系苍生,为发扬推广
黄氏学术计,乃倡议整理黄氏医书电子版。
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经春
至冬,其稿终成。
泥巴匠复精心排版,以成其美。
十一种文字在列,方
便检索,便于流通,参与整理的仁人志士,其于黄氏学术之传习,功岂
小哉?
是《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非正式出版物,部分内容亦与黄
氏原著有明显的差别。
如《伤寒悬解》与《伤寒说意》二书,凡黄氏引
用仲景原方处,皆替换为仲景原文,此不伤黄氏之意而严遵仲景之旨者。
《长沙药解》诸药,多补入《本经》原文以为参正,此推原见委以佐证
黄氏之论者。
至于其排版之详尽美观,皆黄氏原著所无,全为方便研读
者也。
该电子版虽经尽心整理,然疏误之处必不可避免。
且电脑文字浏览,
终不若捧卷而思之妙。
目前《四圣心源》已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与人民
军医出版社两个单行本出版发行,《伤寒悬解》与《伤寒说意》合编的单行本,两家出版社也即将分别推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还将在近期推出《长沙药解》与《玉楸药解》合编的单行本,以及《素灵微蕴》与《难
经悬解》合编的单行本,其对《黄元御医学全书》的重新校订工作,也
已经展开,预计年内可以上市。
另外,黄元御未经出版的《道德悬解》抄本已经面世,其已经失传
的医案专著《玉楸堂稿》已有线索,黄氏的女科资料《妇人方》清抄本
已联系到,《周易悬象》也在网上露出了抄本的线索。
这些著作一旦核实,都有可能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纳入《黄元御医学全书》之内,以成黄氏
学术之全。
因此,在向参与整理电子版的朋友表示敬意的同时,我们也建议大家尽可能地购买正版图书,以推动黄氏学术的良性发展。
电子版中的疏误之处,请向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信箱反馈,以便以后修正。
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信箱:315955900@
民间中医网《四圣心源》版主根尘不偶
己丑年冬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