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中气升降理在脾胃中的应用共25页

合集下载

从黄元御“中气升降”谈“气机病”论治

从黄元御“中气升降”谈“气机病”论治

从黄元御“中气升降”谈“气机病”论治
曹颖;李志国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3)010
【摘要】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总页数】2页(P980-981)
【作者】曹颖;李志国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
【相关文献】
1.黄元御从"中气升降"论治血证的学术特色 [J], 汪晓筠
2.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气血瘀滞证治 [J], 周博文
3.基于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推拿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临床研究 [J],
张慧;卢云霄
4.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J], 陈采玉;张民
5.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消渴病的探析 [J], 昌静楠;张玉;陈玉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陈赐慧;花宝金【摘要】黄元御为清代名医,其学术特点以中气升降为主,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肿瘤的治疗亦提倡重视后天脾胃功能及气机升降的作用,与黄氏学说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浅述黄氏的思想及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2(040)00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黄元御;学术思想;肿瘤【作者】陈赐慧;花宝金【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清代医家黄元御(1705-1758),又名玉璐,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

山东昌邑人。

黄元御碑文评:“先生少负奇才,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

”三十岁时因目疾为庸医误治,使左目失明,悲痛之余,发奋学医,自述[1]“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声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

后世医家评述他“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乾隆曾亲题“妙悟岐黄”赐匾。

学术上推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和张仲景并称“四圣”,因其著作“争光日月”。

黄氏十分重视阳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

主要著作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等十一种。

其中尤以《四圣心源》为代表。

黄元御对于肿瘤的治疗著述不多,散见于《四圣心源》劳伤解、鼓胀根原、噎膈根原、积聚根原诸篇。

然其思想对于肿瘤治疗临证颇有助益,试述如下。

1 保护阳气为立命之本黄元御因其年轻时被庸医大剂寒凉药所误而致失明,再加之金元之后“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故对“贵阴贱阳”、滥用寒凉之流深恶痛绝。

黄氏宗《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学说,并受张景岳“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影响,认为人身立命,阳气为本。

(推荐)黄元御医案之脾胃解

(推荐)黄元御医案之脾胃解

脾胃解 9业师于子蓬,司铎〔1〕金乡〔2〕,录证来问:自来饮食不多,今止三分之一,稍多即伤食泄利,鱼肉绝不思食,食枣数枚即发热,食柿饼半枚即欲泄,陪客茶多,晚即不寐,不食晚饭十余年矣。

饮食调适,终日不唾,若晚饮杯洒,略服温燥,则痰唾黏联,长如唾丝,睡即涎流,大便成粒。

每晚将睡,必思登阁〔3〕,小便短少,夜醒必溺,五更水谷消化,此时更觉〔4〕溺多。

晨起必渴,饮食亦甘。

平素气禀如是,往时自制加减四君丸,黄芪、白术、获苓、橘皮、甘草、当归,遇脾胃寒湿,便服一二次,甚觉有效。

向来不敢饮酒及食诸燥热之物,六月食凉粉,霍乱呕吐并作,八月六日食黍糕半枚,午后省牲,在明伦堂〔5“呕吐原物.自此饭后常觉气逆欲吐,左胁贴乳,上冲喉下,隐隐似痛,半月食消,方才气顺。

服四君丸,发热面赤,耳后如火,两臂〔6〕酸痛,胸腹燥渴。

啖黄梨半枚而愈,是后每日啖梨乃安。

往日一食便泄,今止大便润湿,不似从前结若羊矢而已.吾恐饭后欲吐,将成反胃证,则可虑矣。

前时腰痛腿重,此际已愈,但坐卧少久,不能遽起,是老年常景,非关病也。

但有还少仙方,自当更妙,但恐不能耳。

偶服六味丸,即觉腹中寒滞,服八味三剂后,更觉燥热,耳后如火,或谓附桂少故,非也,晋脏腑大概寒热俱不受,须不寒不热、不燥不湿、平中带补之剂乃可。

此意与县中医士言之,为吾制兔丝丸,服之甚不佳,而四君丸平日最效,今便燥热不受。

大抵渐老渐衰,甚有血虚火起之意,当用何药治之,人还即寄方来。

详观平日旧证:自来饮食不多,渐老渐减,稍多即伤食作泄,此脾气之弱也.脾为太阴湿土,阳明之燥.足以济太阴之湿,则脾阳升运,水谷消磨。

湿旺燥衰,中气莫运,多食不能消化.故病泄利。

肉食更难消磨,过时陈宿,反伤胃气,是以不思食。

食枣生热者,甘缓之牲,善滞中气,土滞则脾陷而胃逆,胃逆而甲木不降,相火上炎,是以生热,非大枣之性热也。

食柿饼作泄者,寒败脾阳也。

茶多不寐者,阳气收藏则为寐,收藏之权,虽关金水降蛰,而金水降蛰之原,实由戊土之降.茶多滋其土湿,阳明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故神魂升泄而不寐也.不食晚饭者,日暮阳衰,不能腐化耳。

黄元御“中气轮转”思想及其遣方用药特点浅析

黄元御“中气轮转”思想及其遣方用药特点浅析

黄元御“中气轮转”思想及其遣方用药特点浅析
何易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5(30)11
【摘要】清代名医黄元御创立了中气升降理论。

心火上炎宜清降,肺金上逆宜肃降,赖乎胃土之右转;肾水下寒宜温暖,肝木下陷宜升达,藉于脾土之左旋。

治疗上强调执中培土,升脾陷而降胃逆。

脾胃之升降,即调达阴阳之升降,亦即推运四维肝心肺肾,气血精神之轮转。

因此多从扶阳抑阴入手,处处以顾护阳气为先,用药擅培土泻湿、暖
脾温肾、疏木清风、降胃敛肺,喜温热而远苦寒,多用甘草、干姜、桂枝、茯苓等药。

【总页数】3页(P1624-1626)
【关键词】黄元御;“中气轮转”;培土泻湿;暖脾温肾;疏木清风;降胃敛肺;阴阳;气血;精神
【作者】何易
【作者单位】杭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14
【相关文献】
1.旴江医家陈自明治疗痢疾遣方用药思想浅析 [J], 罗华富;姚凤云;左铮云;丁舸
2.沈金鳌论治咳嗽遣方用药特点 [J], 蔺焕萍
3.重法施方精用药,善以经方疗杂病:—何任教授遣方用药特点探述 [J], 金国梁;何
若苹
4.基于《里中医案》探究李中梓遣方用药特点 [J], 王雨;张钰欣;姜婧;张雨菲;沈翊康;刘钟阳
5.浅析王秀霞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辨证及遣方用药特点 [J], 韩凤娟;付杨;王秀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升降理论在脾胃疾病中的运用

升降理论在脾胃疾病中的运用

经脉别论 》:“饮人 于胃,游溢 精气 ,上归 于肺 ,通 调水道 ”,“天
脾 以健运为常 ,胃以通降为顺 。对湿阻气滞 、食积 、痰饮 等
有阴阳交 泰,人有升 降出入 ”。脾 胃为 中土 ,是五脏 之气 和全 实证 ,在祛湿理气 、化 痰 、消食药 中配 伍健 胃的党参 、白术 、甘
身气血精液升降出入 的枢纽 。脾 胃为后天 之本 ,生化之源 ,居 草 、大枣 ,兼顾 中气 ,使 ?肖而勿 伐 ,尤其对 脾 胃虚证 。治 胃当以 于中间,交通上下 ,灌 溉 四旁 。胃主受 纳 ,脾 主运化 ,共 同完 成 通降,根据六腑以通 为用 的理论 ,对 胃病燥热 第 l7期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Septe啦 er r2U : !
· 经 验 交 流 ·
升 降理论 在脾 胃疾 病 中的运用
韩金 武
【关键词】 升降理论 ;脾 胃病 ;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 R 2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674—3296(2010)17—0094—0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以及水谷精气 的输布 ,故脾 胃功能正常 ,清 之病理特点 ,降 胃宜需佐 以升脾 ,胃失通降常 以脾不运化 、积湿
阳上升 ,浊阴下降。气血精液敷布周身 ,人体则 阴平阳密 ,生命 生浊 ,如枳术丸 ,在理气通降 方 中加 白术 ,助脾运 化 ,促积滞 排
安康。脾主升是为 了胃降 ,胃之降是为了脾 之升 ,升降协调 ,维 持正常的生命运动 。 2 升 降 理论 的病 理 机 制
排泄 ,完成机体新 陈代 谢过 程 ,故有 “脾 升 胃降 ,相 因相制 ,气 而发病 ;脾 主升 ,胃主降 ,脾 主运 ,胃主纳 ,脾 为 阴土 喜燥 ,胃为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0-0080-03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 2016 年 7 月- 2018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脾胃病患者 60 例,采用 SPSS 21.0 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 ~ 60)随机平均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组(30 例)与中医升降理论组(30 例),常 规西药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医升降理论组患者接受中医升降理论指导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中医升降理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80.0%(P < 0.05),中医证候积分、镜下溃疡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水平均 显著降低(P < 0.0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率(96.7%)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63.3%(P < 0.05),不 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 16.7%、13.3%(P < 0.05)。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较常规西药治疗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Shengjiang theory ( 升 降 理 论 ) in treating Piwei diseases.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TCM group was given TCM therapy based on TCM Shengjiang theory.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TCM group was 9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In the TCM group,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microscopic ulce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CRP, ESR, RDW, PL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Hp eradication rate was 9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6.7%,13.3%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Shengjiang theory on Piwei diseases shows a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TCM Shengjiang theory; Piwei diseases; Clinical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0.029

升降汤,半月时间就能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脾胃!

升降汤,半月时间就能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脾胃!

升降汤,半月时间就能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脾胃!原文地址:升降汤,半月时间就能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脾胃!作者:大罗非鱼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半月时间就能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脾胃!说起吃,估计有些朋友就犯难了,因为自己脾胃不好,一吃就胀,不但胃胀,肚子也胀,不但胀,而且疼,吃了难受,还不如少吃点舒服。

脾胃不好的朋友,见到别人山珍海味,吃得不亦乐乎,自己却不敢吃不敢喝,真是烦恼顿生啊。

别怕,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治理脾胃最好的方子——升降汤。

专治胃胀、专治肚子胀、专治吃了不消化。

野台参(党参)6克生黄耆6克白术6克广陈皮6克川厚朴6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知母9克生杭芍9克桂枝尖3克川芎3克生姜6克。

水煎服。

这张升降汤是民国名医张锡纯的方子,张锡纯是谁,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在民国高手如云的时代,张锡纯老先生一枝独秀,被誉为“医界伟人”,放在现代,那绝对是老大级别的。

为什么一定要给大家推荐这个方子呢?因为张锡纯老先生组的这张方子,把治疗脾胃病的精华彻底说透了。

治疗脾胃病的精华是什么?不是补,不是滋,而是——升降。

谁升谁降啊?脾升胃降。

治疗脾胃病时,只要仅仅抓住这四个字,疗效绝对差不了。

比你单纯地记住什么补脾、健脾强得多。

什么叫脾升胃降?以我们吃的食物为例,食物进入胃肠,经过消化,分为精华和糟粕。

其中的精华,需要靠脾的升清作用布散到全身,而糟粕,则需要靠胃的降浊作用,排出体外。

这样,通过脾升胃降,不断地疏散精华、排出废物,让身体得到充分滋养。

其中,精华为清,废物为浊,清浊两道独立运行,有条而不紊乱。

如果脾胃升降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精华无法布散全身,而糟粕也停留体内,如此一来,清浊混同,好比客厅和垃圾箱混在一块,你想想那场景恶不恶心。

好东西出不去,烂在肠道里。

坏东西也出不去,也堆在那里。

胃肠成了垃圾场,所以胀闷就发生了,吃一点就胀,吃多了就闷,一点都不清爽。

所以,脾胃升清降浊,对于人体是极端重要的。

清代御医黄元御深谙此道,他说,脾胃如轴,肝心肺肾四脏如轮,只有脾胃这个轴运转的好,其他四脏才会好,生命的马车才会跑起来,人体才会从整体上好,脾胃升降一旦失常,全部脏器都会受累。

8黄元御中气升降理

8黄元御中气升降理
“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不升,木 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 病阳虚。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脾土之弱…… 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
2.3、阳衰土湿水寒是致病之源
黄元御将阳衰、土湿、水寒作为一切外感杂病 发生的主要根源: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 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 莫不由此”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中气》
• “人身十二脏腑之经气,行于身之上下左右, 左升右降,如轮一般。中气在人身胸之下 脐之上,居中枢之地,如轮之轴一般。中 轴左旋右转,轮即左升右降。”
——彭氏把中气四维轴轮互运成圆运动理论 进一步发展为:中气如轴,脏腑之经气如 轮,中气与经气轴轮互运成圆运动。
《四圣心源》的理论在脾胃 升降理论的应用
1.2、注重中气,强调气机升降
黄元御对阴阳学说的理解重在“气化”层面
黄氏认为:中气为阴阳五行之本,而阴阳五行又 是万物生化之源。他提出的中气升降论秉承《内 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理论,视人为一 “器”。以升降为机,出入为用。“枢轴运动, 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四、临证用药多崇阳温补,喜用甘草、 干姜、桂枝、茯苓与半夏
《四圣心源》中载方140首,其中107首方有甘草, 78首方有茯苓,70首方有桂枝,39首方有干姜, 32首方有半夏。
黄元御注重阳气,崇阳温补,突出的是阳气 “动”的特点。认为阳气的周流非常重要,临证不 以大热之品纯补,而是强调运化阳气,阳气化则不 壅,故能温煦振奋、行气利水,发挥其生理功能。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 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