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成语故事
幼儿教育成语故事4则

幼儿教育成语故事4则成语故事十分适合用于幼儿教育,下面跟大家分享几篇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
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
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
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
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
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
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成语“孟母三迁”,现在常用来强调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导语:在教育的道路上一刻都不能松缓, 孩子们的潜能是要开发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简短儿童成语故事,欢迎借鉴!一《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异的问习题,而让人觉得莫明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喃喃自语的说:“假设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习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忧,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没必要要的问习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 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二《万死不辞》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
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
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释义:意思是虽然有一万次死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
董卓骄横嚣张,出入宫廷用皇上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管老小一律封为列侯。
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三《安居乐业》春秋时,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思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开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
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
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
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

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简短儿童成语故事10篇成语故事中经常隐蔽着肯定的才智和哲理。
通过故事情节的绽开和人物的经受,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索力量,关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端详问题,培育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简短儿童成语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短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1【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
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同学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慧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耻辱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出自《论语》简短儿童成语故事精选篇2战国时代,相互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消失了老虎,大王可信任吗?”魏王道:“我不信任。
”庞葱说:“假如有其次个人说街市上消失了老虎,大王可信任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假如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消失了老虎,大王信任吗?”魏王道:“我当然会信任。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似乎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很多,谈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盼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真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
说市上有虎,明显是造谣、哄骗,但很多人这样说了,假如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原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方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例如:推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需经过细心考察和思索,不能道听途说。
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绚烂的明珠。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简短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简短成语故事1、守株待兔春秋时代宋国有位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始终到太阳下山才整理农具打算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当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连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快乐的整理农具打算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
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耕田?从今以后,他成天守在大树旁,盼望能再等到不当心撞死的兔子。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2、掩耳盗铃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望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致。
小偷心里开心极了,想把这口精致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死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知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仍旧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胆怯,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用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开心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马上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洪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心中有数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著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视察竹子的生长改变状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 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指的是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听和理解的简短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的示例:
1.掩耳盗铃:讲述的是一个小偷掩住自己的耳朵盗取铃铛,认为自己掩住耳
朵就不会被人发现,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2.叶公好龙:讲述的是一个人非常喜欢龙,但当真正的龙出现时,他却害怕
得要命。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爱好某样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接受它。
3.对牛弹琴: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家对着牛弹琴,牛毫无反应,认为对方弹的
是“哑巴琴”。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4.井底之蛙:讲述的是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认为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个井口
这么大。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狭窄的人。
这些简短的成语故事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可以帮助幼儿园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和价值观,比如诚实、勇气、谦虚等等。
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般⽤四个字,这与汉语本⾝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词为主有关系。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 程门⽴雪 北宋学者杨时精通史学,能⽂善诗,⼈称龟⼭先⽣。
他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为了继续求学,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颍昌,拜⼤学者程颢[hào]为师,钻研学问。
当他四⼗岁时,程颢死去,他⼜来到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做⽼师。
有⼀天,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起去拜访程颐,正好程颐坐在书房闭⽬打盹。
这个时候天上飘起了雪花,他俩不愿意惊动⽼师,⼜不肯放弃求教的机会,于是就站在旁边等候。
程颐⼀觉醒来,门外的积雪已经有⼀尺多深,⽽杨时和游酢仍然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等候。
程门⽴雪成语故事引申,程门⽴雪,是指学⽣恭敬求救,形容尊师重道的可贵精神。
2.⼉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物之⼀,然他⼩时候的天赋却不⾼。
有⼀天在家读书,对⼀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章。
贼⼈⼤怒,跳出来说,“这种⽔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章背诵⼀遍,扬长⽽去!贼⼈是很聪明,⾄少⽐曾先⽣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曾先⽣却成为⽑泽东主席都钦佩的⼈:“近代最有⼤本夫源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分⾟苦⼀分才。
”那贼的记忆⼒真好,听过⼏遍的⽂章都能背下来,⽽且很勇敢,见别⼈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怒”,教训曾先⽣之后,还要背书,扬长⽽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后来启⽤了⼀⼤批⼈才,按说这位贼⼈与曾先⽣有⼀⾯之交,⼤可去施展⼀⼆,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们,付出的努⼒⼀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成语故事】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
他从小死了父亲,全靠叔父项梁把他养大成人。
项羽少年时,就很聪明,项梁便亲自教他念书、写字,但项羽不愿好好学习;项梁又教他使枪用剑,但项羽学不多久,又不学了。
叔父项梁骂他没有出息,项羽回答说:“认字、写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学剑术只能敌得住个把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领。
”项梁见他有抱负,便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
后来项梁被人诬告抓到监狱,为了报仇,出狱后项梁便把诬告他的人打死了。
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他带着项羽逃到关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邯郸人)五十岁时,带领李斯和赵高(邯郸人)等一批官员和他二十岁的小儿子胡亥,去巡游东南。
秦始皇先游览了湖北、浙江一些地方,然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去祭祀埋葬在那里的大禹。
秦始皇对手下的人赞扬大禹说:“大禹对中国的功劳实在太大了!他开大山,凿江河,把水引到大海里去。
为了治水,他毕生辛勤劳累,死了就葬在这儿,大禹太伟大了。
”祭祀完大禹陵后,秦始皇率众经过浙江吴中(今浙江杭州市郊)回咸阳,街道两旁挤满了观看的人群。
此时,项羽同叔父项梁特地赶来看热闹,当项羽看到秦始皇车驶过的盛况时,不禁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
”意思是说:秦始皇算什么,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赶紧跨前一步,捂住他的嘴说:“不要乱讲,这话是要犯灭族之罪的。
”回到家里,项梁联想到项羽要学“万人抵”,暗暗赞他这个侄儿志存高远,久后必成大器。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
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
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薛谭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青说:“老师,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
”秦青心里有些失望,不动声色地说:“好吧,明天我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摆酒为薛谭送行。
[成语故事6年级]小学成语故事6篇
![[成语故事6年级]小学成语故事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9d7d4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e.png)
[成语故事6年级]小学成语故事6篇(1) [小学成语故事]学习成语故事我今天看的成语故事特别有趣,盘古开天辟地、开卷有益、不学无术、水滴石穿、巧夺天工、对牛弹琴、一鸣惊人、九牛一毛、八仙过海。
我觉得有些特别不好看,那种一字之师、大材小用等等…(2) [小学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法自毙导语:作法自毙,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
泛指自做自受。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商鞅的建议,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
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决定树立朝廷的威信。
新法颁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让人在都城南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并且四处张贴告示说:“移动直木至北门者,赏十金,绝不食言。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国家的告示,所以围观的人挺多,就是没人去移动直木。
他们认为,只不过将直木移动一下,怎么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呢?可能是君王没事干了,拿百姓寻开心吧!商鞅见无人移动直木,就不断提高赏金,直至五十金。
终于,有人将直木移至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
众百姓见朝廷说话算数,从此信任朝廷,觉得朝廷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让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
众百姓见太子犯法都要受惩罚,对法律越来越敬畏了。
由于秦国老百姓遵纪守法,辛勤劳作,秦国很快就富强了。
太子继承王位后,为了报辱师之仇,给商鞅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
商鞅见势不妙,就逃跑了。
他在逃跑途中想住店,可是由于他不能拿出身份证明,因此无法入住。
新法是商鞅自己制定的,却想不到把自己给害了。
他不由得自怨自艾。
秦王很快把商鞅抓住。
按照新法,谋反者必须处死。
可怜商鞅,惨死于五马分尸的酷刑之下!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作自受(3) [小学成语故事]小学记叙文我的阅读故事(14篇)书是我们的精神粮食,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发生过哪些好玩的故事吗?第1篇:我的读书故事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籍就是香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星空,那书籍就是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儿童成语故事
汉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成为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分点。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少年儿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
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
”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
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儿童成语故事篇二: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儿童成语故事篇三:程门立雪的故事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旽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
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老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遍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