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彩成语故事文字版

合集下载

儿童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儿童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童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童成语故事⽂字版:⼋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投⼀样东西到海⾥,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在⽔⾯过海;韩湘⼦以花篮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的萧、拍板、纸驴、⿎、⽟版、⽵罩投到海⾥,站在上⾯逐浪⽽过。

⼋位神仙都靠⾃⼰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喻各有⼀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般连⽤。

2.⼉童成语故事⽂字版:鹤⽴鸡群 草地上有⼀群鸡。

其中⼀只⼤公鸡,夸耀⾃⼰强壮,⽻⽑⾦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只芦花⼤公鸡不以为然,说⾃⼰打起鸣来,声⾳嘹亮,才是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要打起来的时候,⼀只仙鹤突然从天⽽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了。

[提⽰]⽐喻⼀个⼈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于别⼈。

3.⼉童成语故事⽂字版: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样好,搞不好就会四⾯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4.⼉童成语故事⽂字版:⼀鸣惊⼈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叫就让⼈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喻⼀个平时默默⽆闻的⼈突然做出惊⼈的成绩。

5.⼉童成语故事⽂字版:⼀⽇千⾥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修了⼀座驿舍,特请本城⽂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篇⽂章。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导语】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下⾯是整理分享的⼉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童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称“亚圣”。

他三岁那年,⽗亲去世了。

开始,母⼦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

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也不⾏,⼜搬到⼀所学堂附近。

孟⼦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

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童成语故事:⽬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化,经常聚在⼀起喝酒发牢骚。

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的⼒⽓,有什么⽤?还不如认识⼀个字。

”后来被误传为“识⼀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提⽰]形容没有⽂化,⼀个字也不认识。

3.⼉童成语故事:鹏程万⾥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有⼀只叫鹏的⼤鸟。

它的背就像泰⼭那么⾼;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的云层。

它在海⾯上击⽔⽽⾏,⼀去就是三千⾥。

它向⾼空飞去,卷起⼀股暴风,⼀下⼦就能飞出九万⾥。

[注释]鹏:传说中的⼤鸟。

[提⽰]⽐喻前程远⼤。

4.⼉童成语故事:杞⼈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

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

他⼜担⼼太阳、⽉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喻不必要或⽆根据的忧虑和担⼼。

5.⼉童成语故事:⼈杰地灵 唐朝诗⼈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

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

起初众⼈都⼀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之墟;⼈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皆拍⼿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欢迎阅读!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1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2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3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幼儿成语故事(精选25篇)

幼儿成语故事(精选25篇)

幼儿成语故事(精选25篇)幼儿成语故事篇1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

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幼儿成语故事篇2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郑谷。

某年冬天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更好。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一字就能完美表达出诗词的主题了。

”于是齐已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幼儿成语故事篇3《庄子》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妻子见他回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问丈夫:“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呢?”
宁嬴回答说:“我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贵人。没想到他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夸夸其 谈,让人讨厌。亏他还能出使外邦!他这个人虽然外表好看,但总是不务实,只怕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害。我越想越觉得跟着他走不靠谱,就离开了他。”
华而不实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到卫国去出使。在回国的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长 得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心想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 有找到这样的君子。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为他办事。”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 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 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 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 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 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 ——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7.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

儿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5篇】

儿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般⽤四个字,这与汉语本⾝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词为主有关系。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 程门⽴雪 北宋学者杨时精通史学,能⽂善诗,⼈称龟⼭先⽣。

他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为了继续求学,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颍昌,拜⼤学者程颢[hào]为师,钻研学问。

当他四⼗岁时,程颢死去,他⼜来到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做⽼师。

有⼀天,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起去拜访程颐,正好程颐坐在书房闭⽬打盹。

这个时候天上飘起了雪花,他俩不愿意惊动⽼师,⼜不肯放弃求教的机会,于是就站在旁边等候。

程颐⼀觉醒来,门外的积雪已经有⼀尺多深,⽽杨时和游酢仍然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等候。

程门⽴雪成语故事引申,程门⽴雪,是指学⽣恭敬求救,形容尊师重道的可贵精神。

2.⼉童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物之⼀,然他⼩时候的天赋却不⾼。

有⼀天在家读书,对⼀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章。

贼⼈⼤怒,跳出来说,“这种⽔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章背诵⼀遍,扬长⽽去!贼⼈是很聪明,⾄少⽐曾先⽣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曾先⽣却成为⽑泽东主席都钦佩的⼈:“近代最有⼤本夫源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分⾟苦⼀分才。

”那贼的记忆⼒真好,听过⼏遍的⽂章都能背下来,⽽且很勇敢,见别⼈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怒”,教训曾先⽣之后,还要背书,扬长⽽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后来启⽤了⼀⼤批⼈才,按说这位贼⼈与曾先⽣有⼀⾯之交,⼤可去施展⼀⼆,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们,付出的努⼒⼀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相信小伙伴们都学过很多成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篇1】画饼充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荐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

我认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后来,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篇2】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大全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大全

【导语】简短的成语故事,简单⽽不简约,简短更显精致,简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学习简短的成语故事,让学识变得更加丰富!下⾯是⽆忧考分享的⼉童睡前成语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 【睡前成语故事篇⼀:⼀鸣惊⼈】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事。

不准⼤⾂劝阻,如果有⼈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却⼜不敢提出劝告。

⼤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只⼤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王知道这是甚么鸟吗?” 聪明的齐王⼀听就明⽩淳于髡的⽤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飞直往上冲,⼀鸣叫声惊⼈。

”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后来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保持了⼆⼗多年的和平⽣活。

【睡前成语故事篇⼆: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

他是⼀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们叫他“巧⼈”,民间历来把他奉为⽊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斧⼦的技术。

也就是说,想在⼤⾏家⾯前显⽰⾃⼰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前耍⼤⼑”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学家柳宗元在⼀篇序⽂中就有这样⼀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也是⼀个操斧能⼿)的门前表现⽤斧⼦的本事,脸⽪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作⾃谦之词,表⽰⾃⼰不敢在⾏家⾯前卖弄⾃⼰的⼩本领。

【睡前成语故事篇三:三顾茅庐】 汉末,黄⼱事起,天下⼤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颍川长社⼈,为谋⼟)和司马徽(三国时颍川阳翟⼈,也是谋⼠)说诸葛亮很有学识,⼜有才能,就和关⽻、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精彩成语故事文字版
【螳螂捕蝉】
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

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
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
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

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
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
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

”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

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快乐兴地喝露水呢!
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照旧很有
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刚要扑上去,没想到有
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

”吴王在窗子里可什么也没看见,就问:“那黄雀又怎样呢?”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弹弓上,说:“黄雀伸
长了颈项,刚要去啄螳螂,没想到我已经瞄准了他的小脑袋了。

这三
个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

”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得对。

”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
的念头。

“螳螂捕蝉”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和“黄雀在后”连在一
起用。

比喻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
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
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
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认真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
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
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
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
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足下的祥云综绕,真
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常专门卖弄小聪明,喜爱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
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仅仅他手中的
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觉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
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鲜艳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觉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
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
是弄巧成拙嘛。

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落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

”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比喻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
收拾。

【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

故事说:秋天的大
水按着时令到了,许多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

河面十分宽广,水雾
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
上的是牛还是马。

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沉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

我以前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宽敞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

我假如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

我将永久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