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篇1】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不过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篇2】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能够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

更羸说道:“能够。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

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1【成语】:决一雌雄【拼音】:juéyīcíxióng【解释】:雌雄:比喻高低、胜负。

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故事】:秦末,汉楚争霸,楚王项羽对汉王刘邦提出建议:“天下不安定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所以,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苦了老百姓。

”最后,刘邦当然不会接受这匹夫之勇的挑战,更凭其智能,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

儿童成语故事2《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侯塞上有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都来安慰他,但老头儿却说:“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后来这匹马居然又带了一匹好马回来。

这个故事虽然是从迷信的观念出发,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它告诉我们,好事与坏事,有利与不利,福与祸等这些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的`意思】: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比喻虽然暂时遭遇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好事。

儿童成语故事3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儿童成语故事4【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成语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很有口才,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

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磕睡。

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磕睡。

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意思是:边孝先是个大肚皮,懒得读书。

只想睡觉。

不料边韶醒来后,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边为姓,孝为字。

腹便便,王经笥。

便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它的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

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

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

老师可以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儿童成语故事100篇篇2:简短的成语故事30则导语: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每一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典故,它生动简洁,表达深刻,形象鲜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简短的成语故事30则,欢迎大家参考!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导语】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下⾯是整理分享的⼉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童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称“亚圣”。

他三岁那年,⽗亲去世了。

开始,母⼦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

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也不⾏,⼜搬到⼀所学堂附近。

孟⼦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

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童成语故事:⽬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化,经常聚在⼀起喝酒发牢骚。

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的⼒⽓,有什么⽤?还不如认识⼀个字。

”后来被误传为“识⼀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提⽰]形容没有⽂化,⼀个字也不认识。

3.⼉童成语故事:鹏程万⾥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有⼀只叫鹏的⼤鸟。

它的背就像泰⼭那么⾼;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的云层。

它在海⾯上击⽔⽽⾏,⼀去就是三千⾥。

它向⾼空飞去,卷起⼀股暴风,⼀下⼦就能飞出九万⾥。

[注释]鹏:传说中的⼤鸟。

[提⽰]⽐喻前程远⼤。

4.⼉童成语故事:杞⼈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

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

他⼜担⼼太阳、⽉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喻不必要或⽆根据的忧虑和担⼼。

5.⼉童成语故事:⼈杰地灵 唐朝诗⼈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

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

起初众⼈都⼀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之墟;⼈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皆拍⼿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汇总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汇总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汇总以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为题材,形象生动的讲述了每一个成语的来历和寓意,内容简洁、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让儿童能快速领会其中的意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儿童成语故事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揠苗助长】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2入吾彀中的成语故事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

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

又如一个人想笼络某甲。

用种.种手段令某甲对他好感、颂伤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约为他利用时,他便可说:某甲已“入吾彀中”矣!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

据书中记载,有一次。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国历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妻子见他回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问丈夫:“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呢?”
宁嬴回答说:“我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贵人。没想到他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夸夸其 谈,让人讨厌。亏他还能出使外邦!他这个人虽然外表好看,但总是不务实,只怕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害。我越想越觉得跟着他走不靠谱,就离开了他。”
华而不实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到卫国去出使。在回国的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长 得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心想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 有找到这样的君子。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为他办事。”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 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 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 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 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 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 ——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7.儿童经典成语故事精选

幼儿成语故事(优秀9篇)

幼儿成语故事(优秀9篇)

幼儿成语故事(优秀9篇)简短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一“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

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

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

”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

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

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

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

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简短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二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见一只瘦小的小狐狸。

于是老虎就扑了上去,没想到小狐狸大喊一声:“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小狐狸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说的话,可是看小狐狸说得那么认真,又怕他说的是真的。

于是,小狐狸说:“你以为我在骗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头瞧瞧吧。

我走到哪儿,大小动物见了我,就会吓得跑走的。

”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

”于是小狐狸仰着头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小狐狸后面。

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见小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都吓得跑走了。

老虎看了,还以为他们害怕小狐狸,不知道他们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吓得再也不敢吃小狐狸了。

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十篇

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十篇

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十篇1.儿童四字成语故事篇一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

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2.儿童四字成语故事篇二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1、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释义]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语出] 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辨形] 李;不能写作“里”。

[近义] 遍布天涯
[用法] 用作褒义。

多用歌颂教师或学校。

一般作谓语。

[结构] 复句式。

成语的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这是一篇关于成
语猜谜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例句] (1)张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早已是~了。

(2)赵老师辛勤教学三十年;~。

这本来是一个传说,后来,人们根据这一传说总结出了“为虎作伥”这个成语,指帮
助老虎害人的伥鬼;现在多用它来形容那些帮助坏人伤天害理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一次导弹发射的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当时的天气很坏,到底能
发不能发,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参谋长和钱学森的意见不同。

按照当时的规定,每次发射
报告上面必须有三个人同意的签字,然后再请示聂荣臻元帅的批准。

可是当时司令员和参
谋长都说不能发,而钱学森却非常有信心的说能发射,这样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
就把只有钱学森一个人签字的报告送给了聂帅。

没想到,聂帅很爽快地批准发射,并说要
是只有那两位签字而没有钱院长的签字,我倒不敢批了。

你猜这发导弹发射成功没?结果
是这一发导弹还真的打成功了。

[英译] have stud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
[成语故事]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

此人德高
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

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
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

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
都痛。

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
将相的人才。

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

有人对狄仁
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

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2、毛遂自荐(毛遂)
成语“响遏行云”是说声音高入云霄,把飘浮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响,音响,这里指歌声;遏,阻止。

[释义]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

毛遂自己推荐自己。

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语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正音] 遂;不能读作“suí”。

[辨形] 遂;不能写作“逐”。

[近义] 自告奋勇 [反义] 自惭形秽
[用法] 作宾语时;一般用在“敢于”、“勇于”、“想”之类的动词后面。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析] ~与“自告奋勇”有别:~有自我推荐的意思;“自告奋勇”则含有自己主动承担某件事的意思。

[例句] 在竞选会上;小明~当班长。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有整理的中华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Two hours later, he didn't come back. She wanted to know why he didn't come back and went out to have a look. She saw he was standing in the sun at the gate and watching the ice melting.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
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
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
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
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

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他很感
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3、凿壁偷光(匡衡)
[释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

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
学习。

[语出] 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
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正音] 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 囊萤映雪穿壁引光
[用法] 用作褒义。

专用于学习上。

一般作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古人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
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
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
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
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
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
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