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平淡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整理

《平淡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整理

《平淡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整理《平淡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高校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行不读王小波,女生不行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很多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才智和超然。

我在此整理了《平淡的境界(节选)》及阅读答案,快来看看吧!《平淡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周国平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讲究味。

一个人写散文,是由于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味道,想把它说出来。

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谈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

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

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

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

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

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

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

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行造,不行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

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说到这里,好像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

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

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

敬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其次,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

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

作文也是如此。

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犹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

话说得极美丽,惋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

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积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或许可以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

爱惜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一个普通人李娟答案

一个普通人李娟答案

一个普通人李娟答案【篇一:2015年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xt>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臆测粲然无恶不赦通霄达旦b.馈赠打鼾浩瀚无垠断壁残垣c.校补污秽养精畜锐惟妙惟肖d.迁徒攫取骇人听闻苦心孤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论生活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给老人充分的物质慰藉,这是家庭建设的首要之义。

..b.展望2015年南海局势:协作是主流,冲突不会断; 牟取维权与维稳的动态平衡,机遇与挑战并存。

..c.瑞士制表业并没有坐以待毙,最新研制的四款豪华智能腕表,足以让苹果的apple watch相形见绌。

....d.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支付宝、余额宝、p2p网贷、众筹等,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莫衷一是。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誉为“诗史”。

c.现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竹影》,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之事,充满童趣。

《背影》则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名篇,重点写父亲离去时的四次“背影”。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

诗歌用“劝说”的口吻,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给我们以成长的有益启迪。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采用“水陆结合”、“赏玩结合”等方式丰富了创新了赏花游览活动。

b.杭州鸡笼山下,安葬着民国的五位名人:兴办了浙江大学的林启,能诗擅画的僧人苏曼殊,秋瑾的结拜姐妹徐自华,反袁斗士林寒碧,还有惠兴中学创始人惠兴。

李娟散文阅读17篇答案

李娟散文阅读17篇答案

放烟花【答案】19、由衷〔2分,每字1分)20、A(4分,错一个扣2分)21.(1)第一次决定认真过年(2)第一次看春晚(3)第一次放烟花〔3分,每空1分,不分顺序)写出“我家”的贫穷,强调这个春节对“我”有特殊意义,同时暗含“我”想要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

(2分)22、第一个:放烟花那短暂而强烈的情景令四周的寂静更深不见底,但沙漠为之脉动,外婆为之欣喜。

第二个:在戈壁深处,烟花这虚渺而美好的事物带给人激情,也让人感到寂寞。

第三个:如奇迹一般的烟花,吸引了不少邻居和村人静静仰视和观赏。

(6分,每空2分)23、不矛盾。

第②段这样写为最终“我”的改变埋下了伏笔,起初“我们”因为贫穷、与村民文化背景不同,才不过年、不放烟花,但这一次放烟花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孤寂中的美好,也明白即使身处贫穷偏远之地,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相通的、不会泯灭,所以“我”才有了最后的决定。

(5分)加玛苏鲁【答案】11.(4分)肖像描写上整体和局部结合、详略得当:先整体略写加玛的身材,再局部详细描写加玛的头部。

肖像描写中重色彩描写。

(2分)作用:点题,引起读者了解加玛的兴趣,为下文描写加玛的内心世界作铺垫。

(2分)【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12.说明下列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2分)“洒”,说明动作轻,不是真生气,表现了加玛的娇嗔和内心对爱情的向往。

2(2分)“我们”,是家人的口气,表现了“我”对加玛家人般地、由衷地关心呵护13. (2分)原文:冬窝子里的爸爸妈妈,还有李娟,你们好吗?(开头应该是问候句,对象中要有李娟(1分);语言要朴实(1分)。

14.(5分)要点: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强、好学、有志向的哈萨克牧羊少女的形象。

(性格特点2分;分析2分;指出“是一个哈萨克牧羊少女”的形象1分)15. (5分)要点:文章通过记叙和描写加玛苏鲁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刻画了一个美少女形象,歌颂了哈萨克青年的勤劳坚强、淳朴善良的美好品格。

李娟《清淡有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娟《清淡有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1题。

(12分)清淡有味李娟烟花三月,与友人去西湖边的龙井村喝茶。

坐在窗前,透过雕花的窗棂向外张望,春雨过后,茶山上云烟淼淼。

不远处,见采茶人背着背篓,戴着斗笠忙着采茶。

不一会儿,茶山上升起淡淡的薄雾,如女子飘逸的纱裙,半山腰的采茶人仿佛站在云里一般。

穿蓝花旗袍的女子端来几杯龙井,嫩绿的茶叶如雀舌,品一口清香悠然,心也一瞬间纯净透亮起来。

茶,适宜和三两故友同品,有时谈天说地,有时只静静对坐着,不说什么也是好的。

知堂先生写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约三两知己,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清茶如春风,几杯入喉,人就轻盈喜悦起来。

细细品味这个“茶”字,原来是人在草木间,那是人生另一个美好的境界。

近日,读作家车前子的散文集《茶墨相》《苏州慢》《册页晚》。

那些文字如清茶一杯,滋味无穷。

读那些文字,似漫步在清清溪水边,在清流里掬一捧水,在田野上摘一朵花,落花流水皆文章。

翻阅他的书,仿佛坐在一叶小舟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书中他写饮茶、作画、听琴、读帖,文风清丽,开阔静气。

他的散文如宋代的一幅水墨,山水清明,云烟苍茫。

中国水墨画讲究写意,闲闲几笔,简静自然,平淡天真。

他的散文随笔,亦新亦古,洒脱随性,有着明清小品文的风骨与余韵。

车前子的文字处处有留白。

一个人写作时若有十分力气,他大约只用了六七分。

真正的好文章不会写得太满,真正的好作家更不会把力气用尽。

一个人用力过猛地写作,仿佛年轻的女子爱上了一位男人,飞蛾扑火一般热烈和投入,让读者没有了回味和喘息,这样的作家算不得高手。

真正的好作家,下笔时只用七分力气,心中之事,还留有三分。

作家仿佛是习武之人,比的是内力而不是外力。

好文章是四两拨千斤,处处有留白,给读者留下细细品味的空间。

古人的文章读多了,也仿佛多了几位古代的朋友。

我若生在明代,真希望能与张岱做朋友。

那一晚雪落汉江,翻开他的书,读《湖心亭看雪》。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李娟专练 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李娟专练  含答案

李娟专练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李娟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

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

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

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

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

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

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

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

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

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

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

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

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竿为我从桔子树上捅下了许多鲜艳的桔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

我站在半坡竹林里看了一会。

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这样的快乐?那年她八十多岁了,已经离开了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

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接过来。

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

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及使用答案及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及使用答案及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标点符号及使用答案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近年来,武夷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yùn,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就是精品之一。

③它以风光绮丽的武夷山实地为背景,巧妙地把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文化róng入到山水实景。

④整场演出华丽璀璨,包罗万象,让人们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⑤它不仅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还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róng底________________入(2)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

(3)结合语境,在第③句“□”处加上标点符号。

(4)第⑤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蕴;融(2)流连忘返(3)顿号(、)(4)将“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调换位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解答本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字词积累。

底蕴: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

蕴,学生容易写作“韵”,融入:无物质形态的融合,如一个人或群组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融入了另一个群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群组。

在用于人的范畴是,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

融,学生容易写成“溶”。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流连忘返:常指因安于享乐而忘记了回去。

第四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与流连忘返的意思相同。

所以本题答案为:留恋忘返。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等于“/”。

在第③句中,“自然景观”与“茶文化”是两个并列短语,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所以此处应该用顿号。

(4)本题考查病句的知识。

关联词语“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的是“还”后面的内容。

山西省太原市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委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委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委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字的结构,又称布白。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因此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分布适当的空白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虚实相生,才能完成一个艺术品。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像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西方美学曾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发现其具有的空间美感是不同的,而在中国书法艺术里的这种空间美感,同样在篆、隶、真、草、飞白等不同书体里有不同的表现。

空间美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对生活的不同体会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

②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从字形的结构里研究各时代不同的风格。

同时,书法里这种不同的风格也可以在同时代的其他艺术里去考察。

③“唐人尚法”,所以在字体上真书特别发达,当然这也有它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基础。

唐人研究真书的字体结构特别细致。

对字体结构中的“法”的研究,他们的探讨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突出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依据美的规律来进行艺术创造的,而唐人所述的书法中的“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认识,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和美学思想的好资料。

④相传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这三十六条非常重要,其中戈守智所纂著的《汉溪书法通解》对这三十六条的阐述可供研究中国美学的学者参考。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三十六条开始来窥探中国美学思想里的一些基本范畴。

我们可以从书法里的审美观念再通于中国其他艺术,如绘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

2020届临朐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临朐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临朐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

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

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

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

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文子,元成10~14题。

(20分)
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散文集《光阴素描》自序
李娟
①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

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

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

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②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

”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

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

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③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

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④岁月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暖。

不是吗?
⑤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

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

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深深的情感。

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⑥《曲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

"其实,文字也是这样。

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

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却下,简洁不完,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桠伸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

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⑦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

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最自由的呼吸。

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

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⑧齐白石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

”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

⑨霜严雪寒的季节,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徘徊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

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⑩一个人一生追逐的,其实都是少年时候的梦想。

有一天,在街头偶遇我以前的语文老师,她笑着说:“我和其他老师说《汉江品茶》的作者是我的学生。

中学时你的作文就很优秀。

”光阴流转,感谢我年过半百的老师,还记得少年时的我。

而我,十几岁的梦想依然还在心底。

○11今年,我成为《读者》和《格言》杂志的签约作家,获得了“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和“孙犁文学奖”首届散文大赛奖。

没没人生,我靠写作,一天天成为现在的自己。

○12我仿佛法国画家米勒《拾稳》里的妇人,低着头,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麦稳。

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稳。

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达。

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

因为,我决不忽视美,如同决不忽视春天。

○13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灵魂的安然和静美。

(有动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光阴素描》是作者将四年里写下的文字结成的一本散文集。

B.写作可以使作者在瞬间飞离现实,隔开她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C.第④段段末,用反问句强调岁月留下的总是美好、至善和温暖。

D.第⑩段写偶遇老师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1.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创作的心得,符简要概述。

(4分)
12.文章第⑿段中两处加点的“麦穗”含义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3分)
13.品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4分)
14.本文是散文集《光阴素描》的自序, 请根据序言内容推测救文集《光阴素描》的大致内容、
情感主旨和语言风格。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0分)
10.(3分)D
11.(4分)要点与评分:分点给分,每点1分,说出4点即可。

参考要点:①写作需要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②文字表达要删繁就简,追求简洁;⑧文字不能匠气;④写作要忠实自己内心;⑤眷恋尘世,让作品有灵魂;⑥葆有写作的梦想并坚持写作;⑦珍视过往的经历,用笔虔诚记录,决不忽视美。

12.(3分)要点与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分析准确得2分,大意相近即可。

示例:加点的两处麦秘含义不同。

第一处指的是麦子的果实(或自然界中的植物、食物);第二处指的是生活中的疼痛、欢颜、善美、温暖等(或过往生活经历给予的收获,或生活的馈赠)。

13.(4分)要点与评分:此题可从修辞角度品析,能点明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能准确指出“水墨丹青”“山寒水瘦”喻指的本体2分,能准确把握比喻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也可从遣词用语的角度品析,能较准确把握“寒”、“瘦”或“秋水长天”内涵2分,说出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大意相近即可。

酌情给分。

示例1: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文章(作品)比作“水墨丹青”,将文字比为画中的“山水”。

形象地点明水墨丹青以“山寒水瘦”为美,文章中的文字表达也应追求删繁就简,以简洁不芜,沉静从容为佳。

示例2:“寒”和“瘦”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中国山水画简约、疏淡的画风,“秋水长天”的秋色美景,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创设了一种开阔、静美的意境。

作者借此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文字的简约之美。

14.(6分)评分标准:推测出大致内容2分,情感主旨2分,语言风格2分,大意相近即可。

参考要点:大致内容写的是作者经历过的往事。

情感主旨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赞美,或对理想的追求,或对梦想的坚持。

语言风格简洁、少匠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