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情感目标: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
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
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
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
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引言:《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题。
它以顺流而下的一滴水为主线,辅以文学描写和多种手段与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云南的美丽。
此次教学,我在设计教学理念上立足于学生感性理解,注重方法的引导,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感悟自我。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风景和地理特点。
2.能够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提示词语的线索,准确而熟练地理解文中语言,把握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3.通过分组合作,发掘细节、品味语言,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关注生态环保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这次课文的学习,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叙述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的描写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情感思想的训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文中情感并马上表达出来,从而明确文意。
三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资料、互相督促提高,达到共同探讨目标的效果。
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读音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不熟悉的词语或语法用法,并能够在朗读中运用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不仅如此,还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并创造性地表达。
例如:山路崎岖(qi)的地方容易打滑,路面上有的红色石头,这样就可以清晰表达这段景色特色之处,并指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特色。
2.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发扬合作探讨的意识:针对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利用多种途径来探究文本。
同时,教师发挥组织效率,快速带领学生将所得到的信息在小组中共同分享。
例如:说说你的体验感受?在这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受到文中托付和期待,也会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
此时,教师可以启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诠释,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升华所带来的魅力。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含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
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活动探究。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
作家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
今天我们就来赏读这篇佳文——《一滴水经过丽江》吧!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编过《科幻世界》。
代表作有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2016年,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
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
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巧妙构思;品析作者诗意的语言下所勾画的丽江之美。
过程与方法:以跟随一滴水旅行的方式,赏析文章描写部分,领略丽江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作者介绍丽江时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四方街的景物特征)难点: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和新颖构思并尝试模仿。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阅读”,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各位同学们一起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游,看这个标题,你们猜猜老师想带你们去哪?(丽江)不错,是丽江,但是老师也第一次去,因此给你们请了个特别的导游,你们猜猜是谁(一滴水)是的,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一滴水去游丽江。
二、文本探究1. 旅游攻略提前知——理游踪出行前要做好攻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本篇课文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思考这滴水是按什么样的路线来带大家游丽江的(请同学在希沃上将各个地点的图片按文中顺序排列)明确: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涧、黑龙潭、四方街、小店、民居、金沙江2. 朋友圈共撷画意——赏美景确定好路线后我们就要跟随水滴出发了,游记跟旅游中的照相有些相似,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美景,拍摄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定格了水滴永久的回忆,如果让你从这些景点中选取一张分享在朋友圈,你会选择哪个地方的景?又配上什么样子的文案?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进行赏析。
给学生展示老师朋友圈文案学生自主选择景点并拟定文案组内共享朋友圈,并将大拇指贴在最想点赞的同学身上。
预设1:玉龙雪山,出现在文章首段,是水滴一切梦开始的地方。
预设2:丽江坝语言:“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此处景物富有层次感,由高到低,高低错落。
(自然风光美)预设3:四方街(1)大水车:“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精品教学教案及反思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
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丽江吗?知道丽江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2)丽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丽江的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提问:课文讲述了一滴水在丽江的旅程,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一滴水的旅程。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分段落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3)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请摘录出来并简要分析。
4.深入探讨,感受丽江(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认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
(3)提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描绘丽江的美?5.小组讨论,分享心得1.课文中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2.你是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的?3.你认为丽江的魅力在哪里?(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你心中美丽景色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让学生了解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如“涟漪”、“翩翩”、“斑驳”等生字词,学生需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分析文章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文章中对玉龙雪山的描绘、丽江古城的介绍等,学生需学会欣赏并理解其中的美。
2.教学难点
(1)文本分析:学生需要深入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本文生字词、短语,锻炼学生的词汇运用和句子构建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感受文章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5.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环保角度思考人
1.生字词学习:涟漪、翩翩、斑驳、驼峰等;
2.课文阅读:一滴水从雪域高原到丽江的旅程;
3.内容分析:文章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4.思想感悟:探讨文章表达的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环保理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文本内容,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a.词汇与句型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短语和句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如“清澈”、“倒影”、“悠闲”等词汇,以及“如同”、“似乎”等句型。这些词汇和句型在课文中起到了描绘景观、表达情感的关键作用。
b.写作技巧的运用:课文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技巧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例如,课文中“古城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一句,就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景观更具生动性。
c.情感体验的传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丽江的深厚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d.文化背景的融入: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增进对文化传承的认识。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a.词汇与句型的掌握:学生在学习“清澈”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河水清澈见底”,理解其含义,并在造句时运用该词。
b.写作技巧的运用:通过分析课文中“古城的夜晚,如同一位美丽的少女,揭开神秘的面纱,向我们展示她的美丽”这句话,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
c.情感体验与表达: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如“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丽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1.章节内容:本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二十课。
a.阅读理解:了解课文背景,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通过一滴水经过丽江所要表达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
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
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
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美丽如画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
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提示学生,地点加上人物活动即为场景。
)
明确: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
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劳。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目标导学三:品味构思,体会文章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明确: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小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