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分析石脑油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方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的探讨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的探讨赵 晓,刘旸熠(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摘 要:如今主要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汽油中所含氧化物(醇类、醚类)的含量,其中,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不仅可以对汽油的纯度进行检测,还能对汽油中所含氧化物进行分离,并检测其含量是否超标,分析速度快、效率高,增加了汽油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为客户提供了性价比较高的分析系统。
文章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汽油;含氧化合物含量中图分类号:O657.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20)08-0253-02——————————————作者简介: 赵晓(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测试。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开始出现在每个家庭中,在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汽车行业也开始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但是汽车行业的崛起,也带来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例如,汽车的行驶要消耗大量石油资源;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并排放的尾气会破坏大气层,对环境造成污染。
汽油主要是由各类烃类化合物组成,例如烯烃、环烷烃等,无法完全燃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汽油生产制造技术进行改变。
所以要在汽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来保证汽油使用率的提高。
为了保证汽油的使用率,遵循环保原则,人们普遍开始在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含氧化合物。
1 气相色谱法概述汽油中的含氧化合物的浓度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以保证汽油能通过质量检测,正常上架出售。
其主要分析方法2.7%,实验方法采用SH/T0663。
0.3%。
在此谱法等[1]。
因为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组成是十分复杂的,SH/T0663采用传统阀切换法,其操作困难、效率低,一般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
1.1 方法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的一种,它是通过对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分解而产生挥发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研究的一种色谱技术,一般被分为流动相和固定相。
用改装的SP-3420A型气相色谱仪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

未检 出
0 2 .2 0 1 .5 29 . 19 .
未检 出
0 2 .2 0 1 . 5 31 . 21 .
叔 丁醇
0 3 .4
18 .
0 3 .6
19 .
正 丁 醇
未检 出
未检 出
正醇 未出 丙 检 未出 检 蓁 s z s z . . s . 。 s
量
)
9 汽 油 样 品 0 平 量 平
9 汽 油 样 品 3 量 R D S
R S
S D
甲醇
乙醇 异 丙醇
未检 出
0 0 .7 0 2 .5 28 . 18 .
未 检 出
0 0 .8 0 2 .4 30 . 19 . 异丁醇 叔戊醇
x 轴 和 y轴 , 出各 含 氧 化 合物 的标 准 曲线 。图 2 做
为 MT E的标 准 曲线 。 B
2 4 样 品 的 制 备 及 定 性 定 量 .
并且 随着 阀 的切换 最 先 进 入分 析 柱 , 果 切 换 时 间 如 太迟 , 分 或 全 部 的 醚 类 组 分 ( B E E 或 部 MT E, TB T AME 被放 空 , 将 使 其 测 定 值 偏 低 ; 之 , 阀 ) 这 反 若 切换 时 间太早 , 品 中 的 C 样 5和 较 轻 的烃 类 就 会 被 切人 分析 柱 , 含 氧 化 合 物 一 起 流 出 , 响 峰 的分 与 影
叔 丁醇
正丙醇 甲 基 叔 丁 基 醚
095 .9
096 . 9 o99 . 9
叔戊醇
正丁醇 叔 戊 基 甲基 醚
099 . 9
098 .9 099 . 9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研究_王丽君

1 .1 仪器及试剂和材料 1 .1 .1 仪 器
Agilent6890 气相色谱 仪(美国 安捷仑公司), 带有十通空气切换阀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Agilent7683 自 动进 样器 、HP 计 算 机 、Agilent3356 化学工作站 , HP 打印 机 。 预切柱 :涂有 1 , 2 , 3 三 -(2 -氰基乙氧基)丙烷(TCEP)固定液的不锈 钢微填充柱 , 长 560 mm ;分析柱(WCOT 甲基硅酮 柱):涂有交联甲基硅酮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 柱 , 长 30 m 。 1 .1 .2 试 剂
表 2 所作的各含氧化合物校正曲线的 R 2值 。
表 2 各含氧化合物的 R 值 Table 2 R2 value of each oxygenate
含氧化合物
乙 醇 异丙醇 叔丁醇 正丙醇 甲基叔丁基醚 仲丁醇
R
0 .998 0 .998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含氧化合物
按如下方 法转移固定体积 的含氧化 合物到 100 mL 容 量瓶中来配制标样 。 加盖 并记录空容 量瓶的质量 , 准确到 0 .1 mg , 打开瓶盖并小心地将 含氧化合物加入其中 , 盖好瓶盖并记录下加入含 氧化合物的质量(w i), 称准至 0 .1 mg , 并加入 5 mL 的内标物质 , 然后记 录下净质量(w s)称准至 0 .1 mg 。 并用不含氧的 FCC 汽油稀释到 100 mL 。 所有含氧化合物的体 积不要超过总 体积分数的 30 %。
2006 年 10 月 王 丽君 , 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36 7
%、乙醇 ≥99 .9 %、异丙醇 ≥99 .9 %、正丁醇 ≥ 99 .9 %、乙二醇二甲基醚 ≥99 .9 %、叔丁醇 ≥99 . 8 %、正丙醇 ≥99 .8 %、甲基叔丁基醚 97 .2 %、仲 丁醇 96 .9 %、二异 丙醚 98 .7 %、异 丁醇 ≥99 .8 %、叔戊醇 ≥96 .4 %、叔戊基甲基醚 98 .8 %。 1 .1 .3 材 料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中微量小分子含氧化合物

测定 高纯 度 乙苯 中微 量二 甲苯 含 量 以及 苯 乙烯 中的微 量 苯 含 量 ],获 得 了 很 好 的效 果 。选 择 合 适 的双 柱 系 统 完 全 可 以分 离 目标 组 分 ,实 现 微 量 甲醇等 含氧 化合 物 的分析测 定 。
本课 题 建 立 采 用 带 有 反 吹 组 件 和 中 心 切 割 (Deans switch)组 件及 3根色 谱 柱 的分 析 系 统 ,首 先通过 压 力 切 换 的方 式 ,仅 使 沸 点 小 于 正 十 一 烷 的组 分 通 过 预 切 柱 进 入 与 之 相 连 的 非 极 性 色 谱 柱 ,在 非 极 性 的 色 谱 柱 上 ,组 分 按 照 沸 点 顺 序 分 离 ,将 沸点 小 于 2一己酮 的组 分 切 割 至对 含 氧 化 合 物有 特殊 保 留 的色 谱 柱 上 ,将 烃 类 组 分 与 含 氧 化 合 物分离 ,消 除 大 量 的烃 类 组 分 对 微 量 含 氧 化 合 物测 定 的影 响 ;并 将 所 建 立 的方 法 用 于 测 定 油 样 中微 量 C ~C 醇 、C。~C 醛 、C。~ C 酮 、甲 基 叔 丁 基醚 、乙基 叔 丁基醚 、甲基 叔戊 基 醚的含 量 。
(中 国石 化 石 油化 工科 学研 究 院 ,北 京 100083)
摘 要 :建 立 了 一 套 带 有 反 吹 组 件 和 微 流 控 中心 切 割 组 件 及 3根 毛 细管 色谱 柱 的 色 谱 系 统 ,可 以用 于 测 定 汽 油 中微 量 小 分 子 含 氧化 合 物 的 含 量 ,通 过 载 气 压 力 切 换 的 方 式 也 可 用 于 直 接 测 定 微 反 产 物 汽 油 馏 分 中微 量 小 分 子 含 氧 化 合 物 的含 量 ,样 品 中所 含 的大 量 烃 类 组 分 不 干扰 测 定 结果 。通 过 载 气 压 力 的 切 换 使 得 只 有 沸 点 小 于 正 十 一 烷 的组 分 全 部 从 2 m 长 的 预 切柱 流 出 进 入 与 之 相 连 的 非 极 性 色 谱 柱 ,其 余 的重 组 分 被 反 吹 出 色 谱 系 统 。 沸 点 小 于正 十一 烷 的 组 分 进 入 一 根 30 m 长 的非 极 性 色谱 柱 后 ,通 过 中 心 切 割 组 件 电磁 阀 的 切 换 仅 使 沸 点 小 于 2己 酮 的 组 分 进 入 与 之 相 连 的 10 m 长 强极 性 OxyPI OT 色 谱 柱 ,实 现烃 类 组 分 和 含 氧 化 合 物 的 分 离 ,并 通 过 火 焰 离 子 化检 测 器 检测 ,采 用 外 标 法 定 量 。该 方 法可 以 定 量检 测 汽 油 馏 分 中 微 量 的 C ~C 醇 、cz~C。醛 、c。~cs 酮 、甲基 叔 丁 基 醚 、乙基 叔 丁 基 醚 和 甲基 叔 戊 基 醚 的含 量 ,单 组 分 的 检 测 限 为 0.5~ 2.0 gg/g,各 组 分 测 定 的加 标 回 收率 基 本 在 8O ~ 120 之 间 ,测 定 结 果 的相 对 标 准 偏 差 在 2 ~ 5 的 范 围 内 。 对催 化 裂 化 和 催 化 裂 解 工 艺 的 汽 油 产 品 中含 氧 化 合 物 的分 析 测 定 结 果 显 示 ,汽 油 中 的小 分 子 含 氧 化 合 物 以酮 类 化 合 物 为 主 ,同 时 含 有 少 量 的 醛 、醇 、醚 类组 分 。
石脑油检测参数

石脑油检测参数1. 石脑油简介石脑油是一种从石油中提取的重要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溶剂、涂料、油墨等产品。
由于石脑油的成分复杂多样,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石脑油检测的目的石脑油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通过检测可以确保石脑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3. 石脑油检测参数石脑油检测涉及多个参数,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参数:3.1. 密度石脑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石脑油的质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
密度可以用来评估石脑油的纯度和稠度,高密度可能意味着有杂质或其他成分。
3.2. 钾值钾值是衡量石脑油中含有酸性成分的指标,通常以毫克氢氧化钾/克表示。
钾值越高,说明石脑油中的酸性成分越多,可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3. 酸值酸值是评估石脑油中酸性物质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毫克氢氧化钠/克表示。
高酸值可能会导致石脑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蚀和变质。
3.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石脑油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可以用来评估其适用性和纯度。
常见的测试溶剂包括苯、丙酮等。
3.5. 硫含量硫含量是评估石脑油中硫化物含量的重要参数,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硫含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并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6. 粘度粘度是指石脑油流动性的指标,通常以秒/杯或厘斯表示。
粘度的测量可以帮助评估石脑油的流动性和适用性。
3.7.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石脑油中饱和烃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饱和度可能意味着石脑油中杂质较少,纯度较高。
4. 石脑油检测方法石脑油检测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4.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石脑油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利用不同成分在柱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分离并定量各个组分。
4.2.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其化学成分。
微量含氧化合物

1范围本方法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脑油中的微量含氧化合物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石脑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范围为1~500mg/kg。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 9722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3方法概要将适量试样注入配有中心切割技术和双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中,试样先通过非极性柱,各组分按沸点分离,根据含氧化合物的出峰时间确定中心切割的时间段,并将所有含氧化合物切至极性毛细管柱,使各含氧化合物有效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量各含氧化合物的峰面积,以外标法计算各含氧化合物浓度。
4试剂4.1 载气载气:氦气,纯度(体积分数)≥99.995%,经硅胶及5A分子筛干燥、净化。
助燃气:空气,无油,经硅胶及5A分子筛干燥、净化。
4.2 标准试剂及其纯度4.2.1 甲醇:≥99.5(m/m)4.2.2 乙醇: ≥99.5(m/m)4.2.3 正丙醇:≥99.5(m/m)4.2.4 异丙醇:≥99.5(m/m)4.2.5 正丁醇:≥99.5(m/m)4.2.6 仲丁醇:≥99.5(m/m)4.2.7 异丁醇:≥99.8(m/m)4.2.8 叔丁醇:≥99.5(m/m)4.2.9 叔戊醇:≥99.5(m/m)4.2.10 二异丙基醚:≥99.5(m/m)4.2.11 乙基叔丁基醚:99.0(m/m)4.2.12 甲基叔丁基醚:99.0(m/m)4.2.13 叔戊基甲基醚:97.0(m/m。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丙烯中的微量含氧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丙烯中的微量含氧化合物李薇;李继文;王学峰;王川【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42)006【摘要】采用CP-Lowox大口径毛细管色谱柱(10 m×0.53 mm i.d.)建立了测定乙烯、丙烯产品中多种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并用该方法分析了标样和实际乙烯、丙烯试样,考察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析乙烯和丙烯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微量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甲醇、丙酮、丁酮、乙醇、异丙醇等杂质,分离效果良好,各组分的回收率为94.30%~ 109.95%,重复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2%,定量结果准确可靠;各物质的检出限为0.5mL/m3,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该方法可直接气体进样,无须溶液吸收富集,简化了进样预处理过程,可满足乙烯和丙烯产品中含氧化合物的质量监控和实际生产快速分析的需要.【总页数】5页(P681-685)【作者】李薇;李继文;王学峰;王川【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濮阳457000;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21.21【相关文献】1.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丙烯、1-丁烯中含氧化合物 [J], 童玲;郭星2.气相色谱法测定聚合级乙烯、丙烯中微量CO、CO2出现的异常 [J], 赵春琛;赵小露;张立冬3.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丙烯中微量CO/CO2进样系统的探讨 [J], 邱伟4.气相色谱法测定未反应C4组分中的微量含氧化合物 [J], 雷小丽5.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乙烯中微量CO及CO_2 [J], 张豫川;陈得文;雷淑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如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脑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

浅析如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脑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作者:张程浩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石脑油中的氧化合物属于杂质,如果其成分过高,高于1000mg/kg,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增加乙烯中的甲醇含量,导致催化剂中毒,导致产品不合格,引发装置的不稳定性等,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严格的控制石脑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
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石脑中的含氧化合物进行测定,以此来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石脑油;含氧化合物石脑油是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金属和非金属组成,其中金属包括烷烃、环烷烃、芳烃、烯烃、微量的硫化物、以及痕量的氧、氮等,而非金属主要是指一些化合物。
石脑油中含有14种含氧化合物,如MTBE,含氧化合物如果含量高于1000mg/kg会导致裂解后的乙烯中含有较高的醇类物质,从而影响着装置的安全运行。
因此本文就用气相色谱法来对石脑油中的含氧化合物进行测定,通过实验的方法,反复确定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为相关部门控制含氧化合物的含量提供参考。
1 石脑油测定实验1.1 选择仪器和试剂选择带FID检测器、自动进样器、数据处理的气相色谱仪。
色相色谱仪有3个弹性的石英毛细管柱,其中色谱柱,参数为30mm*0.53mm*0.88μm的HP-1柱有2个,参数为10mm*0.53mm*10μm,LowOx柱为3个,放空柱为1个,参数为0.7m*0.25mm。
检测器的温度在250°,进样口的温度控制在200°。
试剂:含有14种含氧化合物的标准物质;异辛烷;纯度大于99%的MTBE和甲醇;石脑油样品。
1.2 实验步骤将10g的异辛烷放入顶空瓶内,瓶子差不多为500mL,称下总质量。
在往瓶内放入0.05g 的标准样品,在进行称重。
然后摇匀,称其为溶液A。
取2mL的溶液A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这14种的含氧化合物都在50p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法分析石脑油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标准试验方法
)
1 仪器装置
5.1 气相色谱仪
任何配置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并可按表1所示条件进行操作的气相色谱仪均可使用,该色谱仪对试样中0.0001%(1mg/kg)的组分所产生的峰高应至少大于噪声的两倍。
5.2色谱柱
5.2.1 本标准推荐的色谱柱及其典型操作条件列于表1,其他能达到同等分离程度的色谱柱也可使用。
表1 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6 采样
按GB/T 4756的规定采取样品。
7 试验步骤
7.1 微板流路控制系统中阀切换时间的确定
配制含氧化合物溶液,含量约为100 mg/kg ,在电磁切换阀处于关闭状态下进样,被测组分经预切柱分离后,经过阻尼柱,进入检测器。
确定最先出峰的含氧化合物的起始时间和最后出峰的含氧化合物的出峰终止时间。
因样品在阻尼柱中没有保留,停留时间小于0.01分钟,因此最先出峰的含氧化合物在检测器上的出峰起始时间即为电磁切换阀自预分离状态切换至中心切割状态的时间,最后出峰的含氧化合物的出峰终止时间即为阀切回预分离状态的阀切换时间。
微调阀切换时间,确保含氧化合物完全切入分析柱。
7.2 校正因子的测定
7.2.1 用称量法配制一系列多组分含氧化合物校正混合物,每个含氧化合物的称量均应精确至0.0001g 。
配制样品前,需测定含氧化合物试剂的纯度,并对测定的杂质进行修正,配制的含氧化合物样品中的含氧化合物含量应与待测试样相近。
7.2.2 用精确的质量,计算出校准混合物(7.2.1)中每个组分的含量。
7.2.3 将配制好的校准混合物溶液放入气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中,采集样品得到的典型的色谱图见图1。
7.2.4 每个含氧化合物的校正因子(fi )按式(1)计算。
Ai
Ci
fi
………………………………………………..(1) 式中:Ci ——校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Ai ——校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峰面积;
fi ——校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
7.3 样品分析
7.3.1 根据表1色谱仪的操作条件,将一定量试样采集到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7.3.2 测量含氧化合物的所有峰的面积。
7.3.3 每个含氧化合物的浓度(C i )按式(2)计算:
C i = fi ×Ai (2)
式中:Ai ——样品中各含氧化合物的峰面积;
fi——校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
C i——样品中各含氧化合物的浓度;
8 结果表述
8.1 报告每个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应精确至1mg/kg。
9 精密度
9.1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员,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相继做重复测定,在95%置信水平条件下,所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4 mg/kg。
9.2 再现性
在两个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员,用不同仪器,对同一试样相继做重复测定,在95%置信水平条件下,所得结果之差应不大于8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