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问题的看法

合集下载

辩论稿高考作文应该禁止网络流行词的使用

辩论稿高考作文应该禁止网络流行词的使用

高考作文应该禁止网络流行词的使用正方一辩发言稿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日辩论我方的辩题是高考作文应不应该禁止网络流行词的使用,我方认为应该禁止。

开篇立意,定义先行。

首先网络流行词的是指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的特定语言。

我方认为应不应该禁止的标准是网络流行词的使用是否会损害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方面当下高考作文中网络流行词的使用造成了许多弊端。

从高考的角度看,高考作文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按照规定要求、依照特定标准评分的另类文体,其性质决定了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绝对的自由。

在这一过程中考生应遵循高考国家级考试要求,用严肃的态度和语言来写作。

但是,网络流行词诞生于网络交流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而高考作文考纲要求书面语,去除口语化。

网络流行语的“口语化、不严肃性“就决定了它不适合要求“书面语”的严肃高考作文。

所以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明显违背了高考考纲。

(补充不必念:书面语是写和看的语言,人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对文字进行推敲和琢磨;口头语体是以日常会话和民间文艺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语体,一般用于交际双方直接接触的场合。

口头语语法随意,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散;书面语语法严格,用词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

)一些网络流行语存在一些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语法不通的问题。

而高考作文的最低底线就是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要恰当;很明显使用网络流行语就极易触犯这条底线。

不规范的语言表达不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此为弊端一。

再者,由于网络语言具有情绪化表达、感觉至上、戏谑性等特点,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词对社会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操守缺乏基本尊重。

《人民日报》曾明确批评过网络流行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低俗化问题。

一些网络流行词在价值和思想上出现了问题,也就违背了高考作文的根本思想’立德树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

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属于多重关系思辨型作文。

对于网络流行语,三则材料分别以主流媒体(《新华每日电讯》)、网友和学者三个视角,呈现不同立场观点:反对,赞同,辨证地看待。

多重关系,多样观点,要有自己的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内容能紧密结合当代中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任何一则材料观点,只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皆可。

作文材料呈现的观点是开放的,提倡有个性地表达。

认识网络流行语这次作文或可这样来概括: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不论选取何种观点,都得对网络流行语有自己的认识,这是基准点。

网络流行语(network buzzword)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拥有年轻化、有文化两大特征,其词组类型包括字母型、数字型、词意变异型、口语型网络、词汇演变型等。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精选12篇)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精选12篇)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篇1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网络用语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在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

车不会犯错,但人会。

”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

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

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

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

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

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是大势所趋。

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

难道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能停滞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作文800字高中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作文800字高中

网络用语的利与弊网络用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它源自于互联网的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传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网络用语更是被广泛应用,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模式。

然而,网络用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利与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网络用语的使用让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快捷。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通过简短明了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需要经过繁琐的语言组织和推敲。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流的时间成本,还可以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直接和有效。

比如,一句“哈哈,笑死我了!”就可以表达出对某个笑话的欣赏,省去了大段文字的描述。

其次,网络用语的使用也让人们更好地融入了互联网的文化氛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共同的交流方式和标志。

特定的网络用语可以成为人们群体间的独有密码,让彼此更加亲近,更加容易建立情感联系。

比如,“666”表示赞同或者钦佩,而“摊手”则表示对某事无可奈何。

然而,网络用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过度使用网络用语会降低人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在网络上,由于通常是简短的表达,人们可能会忽略复杂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词汇,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这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从而造成一定的沟通障碍。

另外,一些网络用语的使用也可能带来误解和争议。

由于网络用语通常具有一定的隐晦性和多义性,人们在使用时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而一些网络用语的意思并非大家都能理解,可能会引发误解和争论。

比如,“蠢萌”、“阴间”等词汇就有着颇多的争议,尤其是在不同群体之间。

因此,在利用网络用语时,我们需要在方便快捷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避免长时间沉浸于网络用语中。

只有这样,网络用语才能真正成为我们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束缚我们语言表达的枷锁。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的利与弊并存,我们应该在利用网络用语的便利性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发言稿

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发言稿

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发言稿《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发言稿》嘿,今天咱就来聊聊在作文里使用网络语言这事儿。

首先得承认,网络语言那可是相当有活力和魅力。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个同学聚会来说吧,一桌子人聊天,那网络语言就像子弹一样飞。

我一同学说,“绝绝子,今天这个聚会真的是yyds。

”大家都乐呵着应和,当时那氛围热乎得就像刚出锅的馒头。

这网络语言在日常交流里,就像调料一样,能给咱的话加点鲜儿。

但是呢,把网络语言用到作文里,那可就得谨慎考虑。

就好比穿衣服,日常逛街你能穿个花哨潮流的大裤衩配拖鞋,随性又自在。

可要是去参加正式晚宴,那就得穿得规规矩矩的礼服。

作文就有点像那正式晚宴。

比如说写考试作文的时候,我就吃过亏。

我那次作文里写了“酱紫(这样子)”,还写了“栓Q(谢谢)”,想着这多时髦呀,肯定能让老师眼前一亮。

结果呢,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表达在正式作文中不规范,影响了文章整体的严肃感。

我当时还觉得老师太古板,可后来一琢磨,确实有点不合适。

这就引出一个事儿来,作文是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的,要清晰明了地表达观点和讲述事情。

网络语言有时候过于随意,在表达准确意思上可能差了火候。

像“凡尔赛文学”,如果在作文里出现,读者可能得花时间去理解这到底是啥意思,不像那些正儿八经的文学词语,一看就明白。

再从长远来看,咱学习作文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是为了传承文化。

传统的好的文字表达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要是都被网络语言给带偏了,那可不好。

就像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书法,要是都变成网络流行的那种特别简易的符号写法,那这文化就变味了。

当然了,网络语言也不是一点都不能用。

如果是一些在大众中已经广泛知晓且意义明确的网络语言,偶尔在作文里用一下,就像在传统菜系里加一小点创新的调料,只要用得合适,没准还能有点小惊喜。

比如说“点赞”这个词,现在哪个人不知道,在描述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事情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用一下好像蛮恰当。

但是得记住,这只是调料,不能把网络语言当成作文的主食。

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

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

首先,从考试规定来说,中考高考作文,都要求用规范语言(文字)写作。

所谓规范语言(文字),就是《新华字典》、教科书等采用的正式语言(文字)。

很显然,网络用语大都不包含在里面。

因此,考场作文,不宜用网络用语。

其次,从阅卷情况来说,中考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大都属于中年老师,网络用语不合他们的胃口。

众所周知,使用网络用语大都是年轻人,比如,90后,00后。

而中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大都是中年老师,比如,70后,80后。

中年老师不是网络用语的主要受众,他们对于网络用语接受程度,普遍不高。

如果考生使用网络用语,比如,“yyds”“ootd”“憨憨”“掉马”,这些老师看了可能会蒙蔽,都不一定能看懂。

如此,只会让老师“头大”,感觉“蓝廋香菇”,最终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

学生作文中不应该使用网络用语辩论稿

学生作文中不应该使用网络用语辩论稿

学生作文中不应该使用网络用语辩论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深入探讨一个与学生写作息息相关的话题——学生作文中应不应该使用网络用语。

我方的观点非常明确:学生作文中不应该使用网络用语。

让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事儿。

我有一个表弟,正上初中。

前段时间,他拿着一篇作文来找我,一脸苦恼地说:“姐,这作文老师给的分可低了,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呀。

”我接过作文一看,好家伙,满篇都是网络用语。

比如形容一次班级活动很精彩,他写的是“这活动简直绝绝子,yyds”;说自己很紧张,写的是“我当时整个人都蚌埠住了”。

咱先不说这语言表达合不合适,就单说老师批改的时候,得费多大劲儿去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呀!老师是按照正常的语言规范和写作要求来评判的,看到这样的作文,不头疼才怪。

网络用语,它有它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网络聊天、社交媒体上,大家用起来轻松、快捷,能迅速地表达情绪和想法。

可作文是什么?作文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是需要用准确、规范、富有逻辑和深度的语言来传递思想和情感的。

你想想,如果一篇作文里都是“奥力给”“集美们”“绝绝子”这样的词,那还能叫作文吗?它更像是一堆乱码,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且,网络用语更新换代的速度那叫一个快,今天流行这个,明天可能就没人说了。

要是学生在作文里用了过时的网络用语,那不就尴尬了嘛。

再比如说,有些网络用语的含义其实很模糊。

像“佛系”这个词,到底怎么个佛系法?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

在作文里用这样的词,很容易导致表达不准确,让读者产生误解。

而且,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和积累的关键时期。

如果他们习惯了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就会忽略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长此以往,他们的词汇量会变得狭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没有文采,没有深度,缺乏感染力。

我们写作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作文别用网络语言阅卷老师对此都很反感

高考作文别用网络语言阅卷老师对此都很反感

近日,高考作文是否可以用络语言这个话题炒得沸沸扬扬。

教育部表示,语文大纲中,没有明文规定不能使用络语言。

那么考生在高考中,如果用了络语言会有什么影响呢?昨日,记者采访了烟台二中高级教师于志高。

这名从教20多年,有着丰富教学和考试经验的老师建议考生:虽然教育部没有禁用络语言,但从各个方面看,作文用络语言对考生有害无利。

于老师认为,络语言是络中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它的特点是应用方便,而且能表现出使用者的情感变化。

它虽然好处多多,但用在高考作文中是非常不合适的。

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

它是一种严肃的、传统的学科考试,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否会正确使用祖国的文字,因此需要考生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达。

“络语言虽方便,但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作文不是为了方便,如果想方便,就不用限定800字以上了,几十个字也能表达清楚。

”于老师说,因此,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要尽量展示自己对汉语言掌握的情况。

于老师曾是高考阅卷老师,他发现,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对络语言是很反感的。

这些阅卷老师都是受过中国传统、专业教育的,对汉语言有很深的情感,虽然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接触络语言,能够看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他们会本能、自觉维护汉语言的规范性,看到不规范的语言、错别字甚至错误的标点符号,都不会宽容对待,所以,学生在高考作文中用络语言是沾不到便宜的。

于老师建议考生,高考作文中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表达,一定不要使用络语言,平时写作文也不要用。

此外作文中也不要出现缩写、英文单词,更不要模仿浅薄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汉文化是熏陶出来的,而不是快餐式的,展示文采、体现深度才是高考作文最明智的选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问题的看法
1.介绍这种现象。

2.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网络的盛行,学生沉溺于网络,学生的标新立异心理)。

3.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1)客观来讲反应出语言的普及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是有利的。

(2)另一方面,这种不正规的语言不利于正规语言发展,一些网络语言传递着不良信息,腐蚀青少年心灵。

4.综合来讲这种现象是不利的。

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例文:
对网络语言能否进入高考作文的几点看法
■赵振翔
2011年6月4日全国的大多数报刊均刊发了一则《“给力”“神马”等都算错别字》的消息。

一时间对这则消息的议论不绝于耳,就连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都关注的网络也人声鼎沸,对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用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叫好声,也有叫骂声。

毕竟“高考作文每错一字扣一分,重复不计”的规定牵涉到了众多考生和众多考生背后的家庭的利益,真是高考“伤不起”啊。

可事情仅仅过了还不到24小时,上海的《新民晚报》就登载出了《上海否认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的消息。

周宏教授辟谣说:“此前他从未以阅卷负责人的身份接受过媒体有关高考禁用网络热词的采访。


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两则消息在短短的一天内混淆着人们的视听,我比较愚笨,因为我不在现场,且我对新闻向来是报怀疑态度的,所以无法判断周宏教授到底说了还是没说“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的话。

但一向以语文工作者自居的我对此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聊述如下。

语言是社会变迁的镜子
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们经常使用的语言有皇帝、丞相、太尉、布衣、庶人、箭、戟等词语,那么我们可以凭这些语言作出判断,这个
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

语言现象反应了社会现象。

社会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自然语言也就如影随形地发生变化。

既然语言是在不断地演变的,那么对语言要采取吐故纳新的态度。

对于新词的出现,我们不应该有“狼来了”的恐慌,也不要固守自己的传统,认为“天朝上国的一切都是好的”,更不要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语言的演变情况,及时把新词新义吸收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来,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使用起来才有可能更自由更贴切更生动。

不然就又会出现一个个穿着洋装的黄皮肤却背诵着“清晨见面谷猫迎,好度由途叙别情”这样的《洋泾浜英语歌谣集》。

全民是否有学习英语的必要?
“洋泾浜”英语见证了中国的屈辱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

英语在我们国家可谓随处可见。

在许多大酒店、车站、银行、商场、公园甚至公司等的牌子上都充斥着英文。

而我们大多数的人,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都始终把英语作为必修的科目。

就连我这个读中文系的本科生,拿到文学学士的证书,也不是取决于自己的中文水平,而是靠勉强过关的CET-4。

各种英语培训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小的姑且不说,“新东方英语”、“李阳疯狂英语”可谓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每年的高考中,英语同我们的汉语一样都占了150分。

英语似乎同汉语有了并驾齐驱的味道。

这让许多的语文工作者慨叹良久并痛心疾首。

许多有识之士难免发出“拯救汉语、捍卫尊严”的号召。

虽说这种做法有些极端,体现了不自信,但也反映了维护民族语言尊严的紧迫性。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多以来,英语在中国越来越重要,举国学习英语的热潮方兴未艾。

我们不能极端地认为学习英语不重要。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人浪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英语吗?
我想发挥人尽其才是最关键的。

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英语专业人才。

学英语等外国语言也是个人的需要,况且有需求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赶鸭子上架”式的强迫或是“一刀切”的武断都未免是明智之举。

高中生要正确使用汉语
2004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关媒体以《上海再次成为中文禁地,物理学家大会竟然“禁说”中文!》为题对此进行报道。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民族文化的兴盛紧密相联。

就连《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们若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就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而要做好这件事,首要的便是正确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这应该是每个爱国的中国人的良知。

毕竟我们的灵魂是根植在自己的文化里,而能真正传承民族文化的只有自己的语言。

考试语言使用应该规范
东拉西扯了半天,还是回到网络语言能否进入高考作文这个话题上来。

我曾几年参加高考语文的作文阅卷工作,学生的作文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学生中英文夹杂,生造词语、随意简化、滥用网络新词等现象,我们的学生使用词语太过随意,而这些现象造成了作文表意不明,也自然影响了学生的得分,也引起了阅卷老师的隐忧。

高考的作文是有导向性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

每年高考过后的满分作文为众多的中学生追捧甚至膜拜,于是下一年度的高
考中类似的作文便数见不鲜。

曾记得几年前高考作文中排比大兴,题记流行、古人出场。

秦志强老师曾撰文《浮华之忧与断根之痛》另眼看满分作文。

众多的满分作文大都是语言流畅、构思新颖之作,值得欣赏和借鉴。

当然也会有一些存在语言硬伤的作文。

我们的汉语延续了数千年,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用法,也表达固定的意义,而网络词语仅是新兴事物,虽然代表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能否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络用语过早地出现在高考这样的严肃的选拔性考试当中略有不妥。

要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理所当然是每个语文老师的义务,我们要在平时的写作中就要严格要求,千万不能亡羊补牢,这样会为时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