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合集下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史》
东印度公司(1601年)在印度—— 前荷兰领土——开业,在大西洋彼岸的 12个殖民地,以及在加拿大及安德烈斯 岛的领土建成一个帝国。在1610年—— 1640年间,英国的商业贸易增加了10 倍。…… ——《欧洲史》
羊毛和商品粮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办农场和 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为租到土地提高地租。这 对领主是有吸引力的。多年以来农民只交固定不变的贡赋, 由于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明显较少。……他们将农民赶走, 然后租给资本家。而资本家便将一部分被剥夺土地的农民招 为雇佣的农场工人,经营起资本主义农场。……对封建主来 说,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所收的地租已不是封建性的, 而是农场主平均利润的余额。他收取地租的依据,也已不是 封建制度下主仆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宗法关系,而是在双方平 等基础上租与赁两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 的交易。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说说圈地运动给英国农村带 来哪些变化?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经济
推行垄断制度
强行征税 君权神授 政治 多次解散议会、 多次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思想 实行宗教专制 特别迫害清教徒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经济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阶级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阶级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统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统 治 4. 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 思想 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思想 议会和国王的斗争—政治 5. 议会和国王的斗争 政治
大多数出身于古老家族的绅士对国王是抱有好 感的,但是有一些地位较低的人,他们由于勤劳 地从事畜牧业、纺织业以及其他兴旺的手艺而获 得大量的财富,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 他们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发现他们不能像别的和 他们身份相同的人那样享有同样的荣誉和声望, 因而他们想方设法使自己受到尊重:这些人从一 开始就是议会的可靠的朋友。 ——《克伦威尔传》

要点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要点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君权神授”下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

(2)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新贵族:是指贵族中从事开设手工工场、经商或金融业中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是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

新贵族与旧贵族的根本区别在于经营方式(或生产方式)不同,即新贵族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而旧贵族则采用封建主义方式经营。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在议会中斗争。

革命任务:推翻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机构:议会。

重要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原因:1603年以后,虽然苏格兰与英格兰两国共戴一主,但苏格兰与英格兰在内政和宗教上仍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1637年7月,查理一世强令苏格兰接受英国国教的主教制、礼拜仪式与公祷书,目的是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

1637-1640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英王查理一世专制统治而发动起义。

英国内战的过程:1642年8月,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在内战中克伦威尔在议会的授权下,组建了以自耕农骑兵为主体的“新模范军”,1645年6月,取得了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击溃了王军的主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有人说, 护国主是不戴王冠的国王,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尝试评价克伦威尔。
同意。在护国主制下面,行政权 和立法权都集中在护国主一人手 里,而担任护国主的克伦威尔又 是军队的总司令,掌握着最高军 事指挥权,它和君主制实际上并 无区别。
护国公 克伦威尔于1658年9月3日去世。死 前不忘国家大事,临走托孤,遗命儿子 芮乔为“护国公”二世。怎奈这宝贝儿 子寸功未建,又无军政才干。军中将领 不服,天下必乱。……查理一世的长子 流亡在外,这时抓住全国久乱思治的大 好时机,宣布除了谋划弑君的个别人之 外,一概不予追究,于是军中将领转而 支持他于1660年复辟,是为查理二 世。…… 共和国的日子结束了。这是 英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共和国,为期11 年。
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 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 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 教徒。她的孩子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对于当时 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 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 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 德意志北部的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 始了汉诺威王朝。 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 家族的第一个国王。 1714年德国的汉诺威家族继承英国王位
克伦威尔
(独裁统治)
詹姆士一世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查理一世
(专制统治)
(专制统治)
威廉三世
玛丽二世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
(君主立宪制)
1688年政变没有 流血就推翻了国 王的专制统治, 非常了不起。
1688年政变是资产 阶级和其它阶级妥 协的结果,仍然保 留了国王,革命并 不彻底。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The name given to the overthrow of James Ⅱ and the proclamation of William Ⅲ and Mary Ⅱ as joint sovereigns.
4 1 6 8 9 年 《 权 利 法 案 》
限制国王权力提高国会地位: 1.国会要定期召开,国王不 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国王无 权废止国会通过的法律。 2.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 自由。 3.有关召集军队、对外宣战、 签订条约等重大事件由国会决 定。
护国主称号
1 复 辟
旧王朝的复辟是通过乔治•蒙 克实现的 《布雷达宣言》协议: ①大赦革命参加者;②实行宗 教信仰自由;③对在革命期 间发生的土地、财产上的变 动予以承认
.
2 查 理 二 世 的 政 策
三项明智的政策: 1.同意有限度的限制王权。 国王领地已没有,他同意由 国会征税每年给他120万磅。 2.查理二世无常备军,他只 拥有王室卫队。 3.查理二世采取有利于资本 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
2、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过程
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及结果
James I (1566-1625) 詹姆斯一世
King of England and Ireland (1603-1625)and king of Scotland (as James VI , 1567-1625). James’s stubborn insistence on the divine right of the kings clashed with a growing spirit of independence in the Commons, and he left a legacy of constitutional conflict to his son Charles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60年至1688年 年至1688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年至1688年)
光荣革命(1688年 光荣革命(1688年)
君主立宪制
也称“有限君主制”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 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 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 制的君主制。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 制的君主制。 为后者是专制独裁, 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 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政体 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 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 治的地位, 于 统而不 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 议会。 议会。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导火线: 1640至1688年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1640至1688年) 开始: 1640至1642年 开始:议会斗争(1640至1642年) 1642年至1649年 年至1649 内战时期(1642年至1649年) 1649年至1653年 年至1653 共和国时期(1649年至1653年) 护国政治时期(1653年至1660年 护国政治时期(1653年至1660年) 年至1660
C

C )
7、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 ( A、国王受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国王受法律约束,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定势 、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权力 、 8、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事 、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说法, A、是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 、 B、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 、 C、建立了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 D、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3、查理一世被处死和共和国的成立(1649年) 4、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6、“光荣政变”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政变”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克伦威尔
内 战 中 的 克 伦 威 尔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
19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马斯顿荒原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 次著名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伯特军的左翼, 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 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同 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胜利起了 决定性作用。克伦威尔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年7月2日) 中取得胜利后,最终树立了克伦威尔的军威,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 骑军”闻名全国。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3、查理一世被处死(1649.1.30)和共和国的 成立(1649.5.19)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1649年1月30 日下午,伦 敦天气相当 阴冷。白金 汉宫外广场 上,人头攒 动,大家都 争相观看对 一位非常特 殊的犯人的 处决。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查理一世重开议会 1640年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经过 : 1642年8月,查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经过 :
领袖,1642年,克伦 导火索: 1638年 苏格兰人民起义 威尔组织的“铁骑军” 屡建战功, 取得了马斯 爆 发: 1640年 议会与国王斗争 顿荒原战役的辉煌胜利。 后议会授权他改组军队, 内 战: 克伦威尔 议会军 建立英国历史上第一支 纳西比战役 常备军, 即 “新模范 军”。1645年6月的纳 西比战役,新模范军克 率领新军击溃了王军, 克 伦 威 尔 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 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 1599—1658年 利。
英国议会大厦
议会 王党 宣布讨伐议会。内战 导火索: 1638年 苏格兰人民起义控制 开始,议会军一再失 控制
苏 利,国王军从三方面 格 爆 发: 1640年 议会与国王斗争地区 向伦敦进攻,伦敦的 兰 地区 安全受到威胁。 8月 内 战: 初,由手工业者、帮 爱 工、学徒组成的伦敦 尔 民团奋起出击,附近 兰 英格兰 农民武装也来支援, 这才减轻了对伦敦的 压力,挽回了局势。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克伦威尔去世后,其子就任护国主,英国政局不稳。 为了稳定政局,英国决定恢复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5 月26日,英国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从丹佛登陆回到英 国,继承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之弟,继位 胜利: 处死查理,共和国成立。 年 前为约克公爵。1660 复辟后回英国。查理二 独裁: “护国公” 军事独裁 世死后继位。他接受法 国经济援助,积极在英 曲折: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国恢复天主教会及封建 君主专制的统治。1687 完成: 光荣革命 年,颁布《信仰自由宣 确立: 权力法案 言》,废除反天主教的 法律,允许天主教徒担 任文武官员。引起英国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 教教士的不满,后在 光荣革命中逃亡的英 王 1688年政变中逃往法国。 詹姆士二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⒈爆发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⒉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⒊处死国王: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议会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⒋王朝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继承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⒌(结束标志):“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一部分封建贵族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⒍建立政权:1689年,英国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

⒎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⒈背景:18世纪中期,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使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⒉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⒊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⒋华盛顿:(1)主要活动:①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②1776年,他指挥大陆军包围波士顿迫使英军撤出波士顿;③1777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④1781年,他率军将英军围困在约克镇,迫使英军投降;⑤1783年,美、英订立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2)简评: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内政和外交原则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坚持民主,不贪恋权利,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⒌《独立宣言》:①发表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发表机构:大陆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渐进的方式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 曾说:“上下两院如果做 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 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的面 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国王
行 政 权
统而不治
形式批准
形式任命
内阁 (首相)
受议会监督 对议会负责 直接 选举
议会
立 法 权 司 行 法 政 权 监 督 权
选 民
五、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5、曲折: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6、结束: 光荣革命(1688年)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 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 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 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 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 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民主
1649 1688
1640
军事独裁)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共 和国被护国政体所取代。
对内以武力维 护秩序,对外则派 兵征服爱尔兰和苏 格兰。 1653年12月16 日,克伦威尔正式 宣布就任“护国 主”。
克伦威尔的功过 (如何对待传统)
既然克伦威尔在严重的危机中挽救 了议会事业,他当然应该成为历史上独 裁和军事专政的代表。他是杰出的军人 和政治家,不过同英格兰的民族精神却 是格格不入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1653年4月,克伦威尔派士兵驱逐议会, 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自此后, 英国革命就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维护议会 的自由权利开始的,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 但现在国王被处死了,议会却也失去了权利, 起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 武力为后盾。革命背离了出发点,相反却走 向了反面,这以后革命就走下坡路了。 ——钱乘旦 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立法权和立法创议权 资产阶级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 关。议会所拥有的立法权,包括提出法案(即立法 创议权),讨论、修改、通过或不通过法案的权力 等。议会的立法活动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一 般说来,立法程序主要是提出、审议和通过法案 以及公布法律等几个阶段
• 英国政治体制如何体现权力的制衡关系?
(一)背景:
1、历史传统: 有限的王权——《大宪章》的颁布 2、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壮大
4、根源: “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 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5、宗教:清教的兴起

清教运动又称反国教运动。清教为16世纪60年 代传入英国的加尔文宗,信仰该教的称清教徒。16 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后的国教会是封建专制王权的重 要工具,保留了天主教的重要教义和仪式。新教派 则代表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反对国 教中的天主教传统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主张教会组 织民主化,反对国王为教会首脑,减少宗教节日, 并反对封建主的奢侈生活,故被称为清教徒。清教 教义的要旨为:不受主教干预,自由祈祷;人人都 能同上帝直接交流,建立不要教派的独立组织。16 世纪70—80年代,清教徒脱离国教会建立独立的宗 教组织。1640年,资产阶级在清教徒旗帜下掀起反 专制制度的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披上了宗教外衣。
考纲要求:
1、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 2、克伦威尔 与护国政体 3、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4、光荣革 命与《权利法案》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时间轴
14世纪
经济 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推动
新航路开辟和殖 民活动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英国资 产阶级 革命
法律至上 法治取代人治、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制 议会主权 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
国王
行 政 权
立 法 权 司 法 权
议会
行 政 监 督 权
三、影响:
A 政治: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制, 专制转向民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 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 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 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 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 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 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 衡执政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 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全力 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等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 大地产者、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政治 资产阶级产生
思想 文化
文艺复兴14— 16世纪
宗教改革
• • • • •
一、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过程) 二、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三、影响 四、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五、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一、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1640――1688)
(12京)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 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 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 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误区警示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 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 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形成之后。 所以,不可误认为英国国王成为“虚君” 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1)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新兴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结果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和平渐进的方式
• (11苏)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 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 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 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 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 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
17世纪前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召集议会(立法权)
任命大臣(行政权)
国王
任命法官(司法权)
议会
(封建贵族)
同意征税(征税权)
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君主专制政体
17世纪英国王权与议会的斗争 斯图亚特王 朝统治 强调 “君 权神授” 加强专制 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新航路开辟,
王权与议会 权力斗争
资本主义发展
时间
1653
16资产阶级 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 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内容:略 传统的以确认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法 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立法 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 征税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 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司法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 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军事
第三单元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代议 制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 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是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 代议机关是议会,代议制是资产阶级 革命胜利、夺权后正式确立的。
代表:范围和权力的扩大 议政:代议机构的民主化
第1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 宪政体的形成
资产阶级、 新贵族壮大
控制议会要 求政治地位
(二)革命过程 • 1、开始:1640年议会召开 • 2、发展:内战的爆发 •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 克伦威尔脱颖而出,取得马斯顿荒原 战役和纳西比战役的胜利。 • 结果:议会军战胜王军。 3、高潮: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4、独裁:“护国政体” (资产阶级性质的
B 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联系工革)
C 促进世界其他地区政治文明进程(联系启 蒙运动)
•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 的颁布表明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四、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对议会负责)
1、概况:内阁承担行政职责;1721年, 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 首相。 2、原则(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 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内阁)的不信 任案,全体辞职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两党轮流执政:19世纪初,英国国王 还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首相和内阁 大臣。但是,到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 的逐步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不 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变成两大 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上台组阁。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 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谈谈现代化各要素(政治变革和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
六.特点 (1)核心: 基础: (2)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首 (3)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相 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 领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