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第二节: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一、文章结构安排及其作用文章的结构,通俗说是一篇文章各个局部的整体安排,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更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它由四大局部组成,分别为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段落和层次。
〔一〕、开头与结尾1.判定文章开头的方式文章的开头,有两个作用,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中考阅读题中,通常要求考生判定文章是如何做到上述两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方面:〔1〕引入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在作文的开头便引入读者所关心的话题或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展现精彩片断一部大制作电影还没正式放影前,我们先看到的是它的宣传片花,短短的只有几分钟的片花,它最终将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想去欣赏整部电影。
而这个片花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要起的作用——将故事精彩片断展现出来,吸引人们去欣赏其中的细节。
〔3〕可以设置悬念开头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愿望,吸引读者更好地阅读后面的内容。
〔4〕可以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通常为先列出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读者知道你会在文章中给出你自己的答案和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解读。
因此,读者会继续阅读下文。
(5〕介绍背景通过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到达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总述,当中考阅读题问到,这篇文章开头好在什么地方需要结全上面的途径答题,参考答案为:“这篇文章的开头通过设置悬念,巧妙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文章更有吸引力〞。
2.文章结尾的方式与作用文章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绾结全文,二个是令人回味,绾结全文是从写作的角度讲的,这一处知识点,与阅读关系不大,不作为考核点。
中考阅读考得较多的是令人回味,实现令人回味有三种途径:(1〕、言未尽答题结构: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2〕、事未完答题结构:在文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似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文章的写作结构

文章的写作结构文章的写作结构,是一篇文章的组成形式和基本框架。
可以理解为人体的骨架,大树的根茎,房屋的地基。
具体到行文的过程中,就是指各部分内容之间组织与排列的次序。
比如,在确定了核心观点之后,你要怎么安排这个观点,放在文中什么位置?是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中心?还是放在结尾,卒章显志以升华主题?明确的结构,能够体现作者写作的思路和线索,有条理,有层次,能更好地表现全文内容。
常见的文章的写作结构一般有下面四种:一、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是谋篇布局中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结构形式。
在文章的开头,先用一句话点明中心,接着围绕这个中心分别论述。
很多人在行文过程中,都会遇到思维混乱,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
此时,总分式结构,往往最能解决这种问题。
先把你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当成自己的核心观点放在文章开头。
然后再按图索骥,查找资料找出支撑这个观点的事实或案例。
在安排和组织文章时,总分式结构的好处,在于刚开始就有核心观点出来“镇场”,能够起到先声夺人、引领全篇的作用。
二、对比式结构对比,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或同种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作比较。
对比可以区分差异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对比才能分出好坏。
比如前两天曝光的郑爽天价片酬事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个热点写一篇文章:首先介绍整个事件的过程和背景,然后说明普通打工人的心酸和不易,再然后列出郑爽之前的种种行为,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引导情绪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框架,但我用到的就是对比。
再完善一下,也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热点文。
一边是拿着天价片酬但却行为不端,一边是工作兢兢业业只够勉强过活。
两则案例放在一起,读者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情绪和共鸣,一下子就都有了。
这就是对比式结构的好处,通过反面对比,或是侧面对比,可以做到高下立判,根本不用多费什么笔墨。
三、并列式结构文章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平均用力,不侧重和偏向任何一方,这就是并列。
并列的结构形式,可以分解文章主题,使其成为独立的几个部分,从而发掘不同的角度。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
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
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例3:(教材P28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 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合; 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例4:(教材P287)请仔细体会第③段结尾画 线的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什么? 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真题:(2010北京卷) 16.简要分析 “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行文思路
知识链接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
→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
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
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
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四)标题的作用
一、标题作用 1.阐明表述对象; 2.揭示文章内容,提纲挈领; 3.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4.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5.线索; 6.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或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
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 寓意?(6分)
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 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 的写作内容(结构上作用)。(2分) 缅 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 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 美丽的景致(表达情感)(2分)。含 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2分)
【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 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 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
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
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txt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掌握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文章表情形式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一)文章的结构层次1.不同文体的不同说法①议论文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②记叙文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③说明文并列式等2.从形式方面分析3.从内容方面分析(二)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略)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要求考生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新迹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应成为中学生的能力之一。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及采用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无论什么文体的文章,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
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这种考查是对全文层次的分析,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划分。
划分语段层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1.从形式方面分析:(1)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2)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
文章的结构分析

文章的结构分析----8feffce5-715f-11ec-b1dc-7cb59b590d7d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准确无误的划分文章的结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小时。
板书: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一。
通常,我们也把安排文章结构称为谋篇布局。
2.层次和段落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的步骤,叫做层次。
层次又可称为“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大段”等。
在多数情况下,层次大于段落。
有时,层次等于段落。
在少数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段落。
段落是指“自然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自始至终以段落开头的空间形式形成。
过渡,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
常见的过渡形式或手段有三种:一是关联词语,如“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等,这类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
二是过渡句,即起承前启后、过渡搭桥作用的句子,一般放在前一段之后或后一段之前。
三是过渡段,其作用与过渡句相同,只是它自身还包含一些较为具体的内容(如概括上文的意思、提示下文的内容等),放在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之间。
有时,过渡段就是一句独立成段的话,那么这样的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
一般说来,回指是指在称呼之前和回应之后的结构手段。
与过渡不同,回指可以由单独的单词、句子或段落组成,但必须由成对的相关句子或段落组成。
通常是这样的:账户在前面,护理在后面;先提示,后发现;伏笔在前,伏笔在后。
照应分三种情况:①开头和结尾照应。
②正文和标题照应。
有点题照应和解题照应两种。
③行文中互相照应。
有“远照应”、“近照应”两种。
5.物品的结构类型(1)记叙型。
它又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
时空正常式的基本要求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时空序列展开叙述。
时空异常式的特点是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
高考高分作文的结构模式及例文讲解

高考高分作文的结构模式及例文讲解写作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分作文结构模式,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分作文的结构模式:谈高考作文结构训练骨之所存,血肉所附人们为什么乐于寻幽探胜?原因就在于沿着一条溪水或一条曲径能够领略赏心悦目的风光。
同样,写文章如果巧设布局结构,也能让读者循着段落的“石级”,沉醉于“沿途”“鸟语花香”的欢悦,惊喜于“柳暗花明”的发现,领悟于“君临天下”的博大。
这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条规律。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构造,它是思路的外在形式。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结构是骨骼,材料和语言是血肉;无骨骼,血肉焉存?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不能“残缺破碎”;二要“层次分明”,不能思路模糊、段落安排颠三倒四。
那么,掌握佳作结构的基本模式,在考场上根据凸现主题的需要,恰当选择运用,就为作文得高分夯实了基础。
佳作模式,思路飞扬仔细研读高考优秀作文,它们除掉首尾呼应、伏笔照应.、承上启下等结构完整、流畅、清晰的特点外,还存在着结构规范的模式特点,其结构模式如下:1、分总式结构如江苏佳作《那山、那水、那人》,作者先写江南的水,孕育了南方人的灵动;再写北方的山,赋予北方人的沉稳;最后总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文章用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楚,构思巧妙。
分总式结构的变式是“总分总”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总写一笔,与结尾的总结部分构成照应;中间分写部分有时采用小标题的方法。
这样文脉更清晰,韵味更典雅。
江西佳作《斯人善减肥》,先总写“捧一曲流觞月,思一腔今古情”;再分列三个小标题:“苏武凭‘坚’减肥”;“李白凭‘傲’减肥”,“丛飞以‘爱’减肥”;最后总结“以坚、以傲、以爱为心灵减肥,似雨燕御风而行,不亦快哉!”2、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方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
由“释义”——“原因”——“措施”,一环紧扣一环,揭示问题的实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五节分析文章的结构
层次和表现形式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五节分析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
\考纲要求
掌握划分结构层次、分析表情形式的方法C
二、知识结构
的结构层次
不同文体的不同说法
①议论文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②记叙文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
③说明文并列式等
从形式方面分析
从内容方面分析
分析的表现形式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要求考生对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新迹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应成为中学生的能力之一。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的要求,理淸结构层次及采用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理解G
分析的结构层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
一句一句,
—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的作者是决不乱走。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
具体展现。
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的结构,理清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达到读懂的冃的「无论什么文体的,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作者的布局在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根据文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这种考查是对全文层次的分析,在高考中不占主位,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以,下面,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划分。
划分语段层次叮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从形式方面分析: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如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
说明文常采
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
题;
分析段内表达方式。
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从内容方面分析:
根据句意归类。
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
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
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淸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分析的表现形式
的表现形式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
如:线索,前后呼应,悬念伏笔,衬托渲染,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等「
的结构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
因此,分析结构布局,可根据的主旨分析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的线索等。
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是的主要表达方式。
不同的运用不同
的表达方式,有的也町综金运用多种表达方式C
语言是的主体,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
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文讲求简明准
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
求新颖精美等。
再有的语言清新飘逸,有的深沉凝重;有的诙
谐幽默;有的悲哀低沉……阅读,可从语言的表现力看到的特
色。
对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的分析考查的试题类型有四
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如1991年第27题;也有让考生自主完成语段层次的划分,如1995年第24题;也有以简答题方式出现的,女口1993年高考第24题,等等「
考题例析
例1.1991年高考第27题:本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r标号,下浙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足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再交代选择墓地的经过,共分两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
岀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①f②③f⑤⑥⑦⑧⑨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再介绍
坟墓的现状,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共分三层:
—}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
人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①f②f③f④⑤⑥⑦f ⑧
分析:仔细阅读原文,不难发现这一段的层次应分为三层:先总述,接着介绍坟墓,然后再从树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所以说
B项是正确的。
这题考查的是把握、归纳一段内的结构层次「例2.1995年高考第24题: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
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卞囱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②③④
分析:这题考查考生能否把握段落的结构层次,我们通读语段之后发现①②③结合得很紧,②③之间是并列关系,
“其一”、“其二”是语言标志,②③两句是对①句的分说,④句则是对前三句的承接,表述角度也发生了变化,答案为:
①②③④。
这道题町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划分C
例3.1993年高考第24题:本题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
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分析:这里考查的实际上是划分语段内层次的分析能
力。
10个语句单位,实际上只能分为4个意群,在c,f,h 三处用分号断开,这样才能明确显示这个长句构成的语段内部的层次。
仔细阅读,不难看出这样四个并列的意思:abc ——概念的内涵固定化;def ---- 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gh ――强调记忆和聚敛性思考练习;ij ――情感因素不足,这
道题如果考生能理清这个思路,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四、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段文字先后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如何划分?
第五节参考答案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按观察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上
而下,由静而动。
分五层
层:“曲曲折折……舞女的裙”
第二层:「层层的叶子中间……碧天里的星星"
第三层:“微风过处……渺茫的歌声似的v
第四层:薦这时候……凝碧的波痕"
第五层:“叶子底下……更见风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