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合集下载

【K12学习】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K12学习】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方差的计算、知识点归纳方差在考试中考察不是很难,记住基本公式往里带就能解答正确,但是方差的概念让不少同学为此很是头痛。

那方差到底是什么,怎样计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些题型和解题方法技巧。

一、概念和公式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例1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50,100,100,60,50E=72;y:73,70,75,72,70E=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

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这里是一个数。

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

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

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基本定义: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若E{[X-E]2}存在,则称E{[X-E]2}为X的方差,记为D,Var或DX。

即D=E{[X-E]2}称为方差,而σ=D0.5称为标准差。

即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方差刻画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对于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

若X的取值比较集中,则方差D较小,若X 的取值比较分散,则方差D较大。

因此,D是刻画X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尺度。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大,方差就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小。

因此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二、计算方法和原理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m则方差方差公式方差公式例1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50,100,100,60,50E=72;y:73,70,75,72,70E=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

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这里是一个数。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方差的计算、知识点归纳方差在考试中考察不是很难,记住基本公式往里带就能解答正确,但是方差的概念让不少同学为此很是头痛。

那方差到底是什么,怎样计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些题型和解题方法技巧。

一、概念和公式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例1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50,100,100,60,50E(X)=72;Y:73,70,75,72,70E(Y)=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

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这里是一个数。

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

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

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基本定义: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若E{X-E(X)]2}存在,则称E{X-E(X)]2}为X的方差,记为D(X),Var(X)或DX。

即D(X)=E{X-E(X)]2}称为方差,而σ(X)=D(X)0.5(与X有相同的量纲)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

即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方差刻画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对于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否则,反之)若X的取值比较集中,则方差D(X)较小,若X的取值比较分散,则方差D(X)较大。

因此,D(X)是刻画X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尺度。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即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较大)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大,方差就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小。

因此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二、计算方法和原理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m则方差方差公式方差公式例1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50,100,100,60,50E(X)=72;Y:73,70,75,72,70E(Y)=72。

计算方差的公式初中

计算方差的公式初中

计算方差的公式初中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计算方差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呢!方差这个概念呀,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那计算方差的公式是什么呢?这公式就是:$S^2 =\frac{1}{n}[(x_1 - \overline{x})^2 + (x_2 - \overline{x})^2 + \cdots + (x_n - \overline{x})^2]$ 。

这里的 $n$ 表示样本数量,$x_i$ 表示第 $i$ 个样本值,$\overline{x}$ 表示样本的均值。

咱先别被这公式吓到,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

就拿咱们班上次的数学考试成绩来说吧。

老师想看看这次考试同学们成绩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大家的成绩分布得是不是比较分散,还是都比较接近。

假设咱班有 5 个同学,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88 分、92 分、86 分。

那第一步,先得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也就是(85 + 90 + 88 + 92 + 86)÷ 5 = 88 分。

接下来,用每个同学的成绩减去这个平均值,然后平方。

比如 85 分的同学,(85 - 88)² = 9 ;90 分的同学,(90 - 88)² = 4 ;88 分的同学,(88 - 88)² = 0 ;92 分的同学,(92 - 88)² = 16 ;86 分的同学,(86 - 88)² = 4 。

然后把这些平方后的结果加起来,9 + 4 + 0 + 16 + 4 = 33 。

最后,用这个和除以样本数量 5 ,33÷ 5 = 6.6 ,这 6.6 就是这组成绩的方差啦。

通过这个方差 6.6 ,老师就能知道咱们这次考试成绩的离散情况。

如果方差比较小,说明大家的成绩都比较接近,整体水平比较稳定;要是方差比较大,那可能有的同学考得特别好,有的同学就不太理想,成绩分布比较分散。

再比如说,有个工厂生产零件,每天都要检测零件的尺寸是否合格。

方差的三个计算公式

方差的三个计算公式

方差的三个计算公式方差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在数学学习中,咱们会接触到方差的三个计算公式。

下面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三个公式。

咱先来说说第一个公式:设一组数据为 \(x_1\),\(x_2\),\(\cdots\),\(x_n\),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overline{x}\),那么方差\(S^2\)就等于\(\frac{1}{n} \sum_{i=1}^{n} (x_i - \overline{x})^2\) 。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把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加起来,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说,咱们班有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95 分、100 分、80 分。

先算平均数:\((85 + 90 + 95 + 100 + 80)÷ 5 = 90\) 分。

然后算方差,拿第一个成绩 85 分来说,与平均数 90 分的差是 -5 分,平方后就是 25 分。

其他成绩也这么算,分别是 0 分、25 分、100 分、100 分,加起来是 250 分,再除以 5,方差就是 50 分²。

通过这个方差,咱就能知道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离散程度挺大的。

接着说第二个公式:\(S^2 = \frac{1}{n} \sum_{i=1}^{n} x_i^2 -\overline{x}^2\) 。

这个公式好像更简洁一些,它是先把每个数据的平方加起来,除以数据个数,再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还拿上面考试成绩的例子来说,85 分的平方是 7225 分²,90 分的平方是 8100 分²,95 分的平方是 9025 分²,100 分的平方是 10000 分²,80 分的平方是 6400 分²。

加起来是 40750 分²,除以 5 得到 8150 分²。

平均数 90 分的平方是 8100 分²,一减,方差还是 50 分²。

常用方差公式

常用方差公式

常用方差公式方差这个概念在数学学习中可是个挺重要的家伙呢!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方差。

简单来讲,方差就是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比如说,有几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 80 分、90 分、85 分、95 分和 100 分。

那这组成绩的方差就能告诉我们,这些同学的成绩相互之间差别大不大。

方差的公式有好几种呢,咱们常用的那个是这样的:$S^2 =\frac{1}{n} \sum_{i=1}^{n} (x_i - \overline{x})^2$ 。

这里的 $n$ 表示数据的个数,$x_i$ 表示第 $i$ 个数据,$\overline{x}$ 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哈,咱就说有一组数:3,5,7,9,11。

先算平均数,(3 + 5 + 7 + 9 + 11)÷ 5 = 7 。

然后算方差,(3 - 7)² + (5 - 7)² +(7 - 7)² + (9 - 7)² + (11 - 7)² = 16 + 4 + 0 + 4 + 16 = 40 ,再除以5 ,得到方差是 8 。

那为啥要学方差呢?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就发现方差这东西还真有用。

我那天想买点苹果,有两个摊位在卖。

一个摊位的苹果大小都差不多,价格也还合适。

另一个摊位的苹果,有大有小,价格倒是便宜点。

我心里就琢磨开了,这第一个摊位的苹果大小的方差小,比较整齐;第二个摊位的苹果大小方差大,参差不齐。

我要是自己吃,买第二个摊位的倒也无所谓,挑挑拣拣能选到合适的。

但要是送朋友,那还是第一个摊位的好,看着漂亮整齐。

你看,这方差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挺有用?再说说方差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比如说,工厂生产零件,要保证零件的质量稳定,那就得关注零件尺寸的方差。

如果方差太大,说明零件尺寸差异大,质量不稳定,可能就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还有啊,在体育比赛中,比如跳水、体操这些打分项目,多个裁判给运动员打分。

八年级方差的计算公式

八年级方差的计算公式

八年级方差的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八年级方差的计算公式”的文章:在八年级的数学世界里,方差这个家伙可是个挺重要的角色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它的计算公式。

先说说啥是方差吧。

比如说,咱们班这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有的同学考得高,有的同学考得低。

这成绩分布的离散程度,就可以用方差来衡量。

方差的计算公式是:$S^2 = \frac{1}{n}[(x_1 - \overline{x})^2 + (x_2 - \overline{x})^2 + \cdots + (x_n - \overline{x})^2]$ 。

这里面的$n$是样本数量,$\overline{x}$是样本的平均数,$x_1$,$x_2$,一直到$x_n$就是每个样本的值。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别急,我给您举个例子。

咱们就说这次考试,有 5 个同学的成绩分别是 85 分、90 分、88 分、92 分、86 分。

那先算这 5 个成绩的平均数:$\overline{x} = (85 + 90 + 88 + 92 + 86)÷ 5 = 88$(分)。

然后呢,一个一个算差值的平方:$(85 - 88)^2 = (-3)^2 = 9$$(90 - 88)^2 = 2^2 = 4$$(88 - 88)^2 = 0^2 = 0$$(92 - 88)^2 = 4^2 = 16$$(86 - 88)^2 = (-2)^2 = 4$再把这些加起来:$9 + 4 + 0 + 16 + 4 = 33$ 。

最后,除以样本数量 5,$33÷5 = 6.6$ ,这 6.6 就是这组成绩的方差啦!您看,通过方差 6.6 ,咱们就能知道这 5 个同学的成绩相对平均数的离散程度。

如果方差小,说明成绩比较集中,大家水平差不多;要是方差大,那成绩就分散得比较开啦。

还记得之前我们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吗?每个班选 5 个同学参加跳远比赛。

比赛结束后,我们也用方差来分析了这 5 个同学的跳远成绩。

数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知识点

数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知识点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一、定义理解1极差极差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就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仅只表示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只对极端值较为敏感,而不能表示其它更多的意义.2、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波动大小的指标,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简记为:“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通常用S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X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x“ x2、… X n表示各数据.方差计算公式是:s2=1[(x 1- x) 2+(x2- x) 2+—+(X n- x) 2];3、标准差在计算方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S2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不一致,因而在实际应用时常常将求出的方差再幵平方,这就是标准差.标准差=..方差,方差=标准差2.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是S j1~xi~x X2—"X ~ xn~x ,其中X为n个数据X i, X2,…,X n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较大的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波动较小,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的单位平方,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方差方法去考察总体的波动情况.二、例题讲析例1、甲、乙两支篮球队在一次联赛中,各进行10次比赛得分如下:甲队:100,97,99,96,102,103,104,101,101,100乙队:97,97,99,95,102,100,104,104,103,102(1)求甲、乙两队的平均分和极差?(2)计算甲、乙两队的方差与标准差,并判断哪支球队发挥更为稳定?解:(1) x= (100 97 99 96 102 103 104 101 101 100)= 100.3?10甲队的极差=104-96= 8; 甲队的极差=104-95= 9(2) S 甲2丄[(100 100.3)2(99 100.3)2(100 100.3)2 ]=5.6110甲队的标准差:-.5.61 2.37 ; 乙队的标准差:.9.21 3.03 所以,由此可以判断甲队的得分方差小,标准差也相应较小,因此他们在联赛中发挥更为稳定一些.例2、对10盆同一品种的花施用甲、乙两种花肥,把10盆花分成两组,每组5盆,记录其花期:甲组:25, 23, 28, 22, 27乙组:27, 24, 24, 27, 23(1)10盆花的花期最多相差几天?(2)施用何种花肥,花的平均花期较长?(3)施用哪种保花肥效果更好?分析:花期的极差就是花期最多相差的天数,花的平均花期就是分别求得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而看哪种保花肥效果好,关键是比较方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效果越好!解:(1) 28- 22= 6 (天) 所以,10盆花的花期最多相差6天._ 1(2)由平均数公式得:x= -(25 23 28 22 27)= 25?5得站=心,所以,无论用哪种花肥,花的平均花期相等.(3)由方差公式得:得S B2 s乙故施用乙种花肥,效果比较可靠三、反馈练习1. 一组数据5, 8, x, 10, 4的平均数是2x,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 .2. 五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下(单位:cm): 2,-2, —1, 1, 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 cm.方差是_________ ,标准差是______3. 若样本1, 2, 3, x的平均数为5,又样本1, 2, 3, x, y的平均数为6,则样本1, 2, 3, x, y的极差是 _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 ,标准差是______ .4. 已知一组数据0, 1, 2, 3, 4的方差为2,则数据20, 21, 22, 23, 24的方差为 ____ ,标准差为________ .5. 一组数据—8,- 4, 5, 6, 7, 7, 8, 9的极差是 ________ ,方差是______ ,标准6. 若样本X1,X2,……,X n的平均数为 =5,方差S2= 0.025,贝肪羊本4X I,4X2,4X n的平均数X /= _______ ,方差S7 2= _______ .。

八年级数学方差公式(一)

八年级数学方差公式(一)

八年级数学方差公式(一)八年级数学方差公式1. 方差公式介绍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之一。

在统计学中,方差用来衡量一组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八年级数学中常用的方差公式有以下几种。

2. 总体方差公式总体方差是用来计算整体数据离散程度的公式。

设总体的数据集为X={x1,x2,...,x n},其中x i代表第i个数据点。

总体方差公式如下:σ2=1n∑(x i−x)2ni=1其中,x代表数据集的平均值。

例子:有一组考试成绩数据:{80, 85, 90, 95, 100}。

我们可以用总体方差公式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

首先计算平均值x:x=80+85+90+95+1005=90然后代入总体方差公式进行计算:σ2=(80−90)2+(85−90)2+(90−90)2+(95−90)2+(100−90)25=50因此,这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为50。

3. 样本方差公式样本方差是用来计算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公式。

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公式相似,但是在计算平均值时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设样本的数据集为X={x1,x2,...,x n},其中x i代表第i个数据点。

样本方差公式如下:s2=1n−1∑(x i−x)2ni=1其中,x代表数据集的平均值。

例子:有一组考试成绩数据:{80, 85, 90, 95, 100}。

我们可以用样本方差公式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

首先计算平均值x:x=80+85+90+95+1005=90然后代入样本方差公式进行计算:s2=(80−90)2+(85−90)2+(90−90)2+(95−90)2+(100−90)24=因此,这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为。

4. 总体标准差公式总体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衡量总体数据的离散程度。

总体标准差的公式如下:σ=√σ2其中,σ2代表总体的方差。

例子:假设某公司上周五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1000, 1500, 1200, 1300, 1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方差
方差的计算、知识点归纳
方差在考试中考察不是很难,记住基本公式往里带就能解答正确,但是方差的概念让不少同学为此很是头痛。

那方差到底是什么,怎样计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些题型和解题方法技巧。

一、概念和公式
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例1 两人的次测验成绩如下:X:0,100,100,60,0 E(X)=72;:73,70,7,72,70 E()=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 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

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这里是一个数。

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

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

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基本定义: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若E{[X-E(X)]2}存在,则称E{[X-E(X)]2}为X的方差,记为D(X),Var(X)或DX。

即D(X)=E{[X-E(X)]2}称为方差,而σ(X)=D(X)0(与X有相同的量纲)称
为标准差(或均方差)。

即用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方差刻画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对于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否则,反之)若X的取值比较集中,则方差D(X)较小,若X的取值比较分散,则方差D(X)较大。

因此,D(X)是刻画X 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尺度。

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即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较大)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大,方差就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小。

因此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
二、计算方法和原理
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方差公式方差公式例1 两人的次测验成绩如下:
X:0,100,100,60,0 E(X )=72;
:73,70,7,72,70 E( )=72。

平均成绩相同,但X 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

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 ):
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这里是一个数。

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
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

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的计算公式。

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

设一组数据x1,x2,x3……xn中,各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拔)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拔)2,(x2-x拔)2……(xn-x拔)2,那么我们用他们的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数间的差别基本有两个:(1) 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的总和表示,记作SS,组内自由度df。

(2) 实验条,即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

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平方和表示,记作SSb,组间自由度dfb。

总偏差平方和SSt = SSb + SS。

组内SS、组间SSb除以各自的自由度(组内df =n-,组间dfb=-1,其中n为样本总数,为组数),得到其均方S和Sb,一种情况是处理没有作用,即各组样本均自同一总体,Sb/S≈1。

另一种情况是处理确实有作用,组间均方是由于误差与不同处理共同导致的结果,即各样本自不同总体。

那么,Sb>>S(远远大于)。

Sb/S比值构成F分布。

用F值与其临界值比较,推断各样本是否自相同的总体
三、计算和性质
方差的计算公式D(X)=E(X²)-[E(X)]²
例题: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F(X)=﹛0,
x<0﹜,{x³,0<=x<=1},{1,x>1},求E(X),D(X)
步骤:E(X)=∫{-∞,+∞}xdF(x)=∫{0,1}3x³dx=3/4,E(X²)=∫{-∞,+∞}x ²dF(x)=∫{0,1}3x dx=3/
D(X)=E(X²)-[E(X)]²=3/80
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s =1/n[(x1-) +(x2-) ++(xn-) ]
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随机变量x 的波动程度。

计算时有些是采取1/n,有些是采取1/(n-1)。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估计的无偏性,无偏性有什么好处作用。

样本估计量(如[1/(n-1)][(x1-x_) +(x2-x_) ++(xn-x_) ])的数学期望等于整体方差,说明这个样本估计量搜索是无偏的。

从分析测试的观点看,无偏性意味着测定的准确度。

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分散程度,D(X)=E[X-E(X)]~2,实质上,方差也是一个数学期望,它是一个特殊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学习方法
性质:1、D()=0;
2、D(X)=~2*D(X);
3、D(X+)=D(X);
4、若X与独立,则D(X+或-)=D(X)+D();
方差
方差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平方的期望值,而标准差是方差算术平方根。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用以下公式计算方差。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 =(1/n)[(x1-x_) +(x2-x_) ++(xn-x_) ],其中,x_表示样本的平均数,n表示样本的数量,xn表示个体,而s 就表示方差。

而当用(1/n)[(x1-x_) +(x2-x_) ++(xn-x_) ]作为样本X的方差的估计时,发现其数学期望并不是X的方差,而是X方差的(n-1)/n倍,[1/(n-1)][(x1-x_) +(x2-x_) ++(xn-x_) ]的数学期望才是X的方差,用它作为X的方差的估计具有“无偏性”,所以我们总是用[1/(n-1)]∑(xi-X~) 估计X的方差,并且把它叫做“样本方差”。

方差,通俗点讲,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记作S²。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定义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若E{[X-E(X)] }存在,则称E{[X-E(X)] }为X的方差,记为D(X),Var(X)或DX。

即D(X)=E{[X-E(X)] }称为方差,而σ(X)=D(X)(与X有相同的量纲)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

即用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方差刻画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对于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否则,反之)
若X的取值比较集中,则方差D(X)较小
若X的取值比较分散,则方差D(X)较大。

因此,D(X)是刻画X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X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尺度。

计算由定义知,方差是随机变量X 的函数
g(X)=∑[X-E(X)] pi
数学期望。

即:
由方差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常用计算公式:
D(X)=∑xi²pi-E(x)²
D(X)=∑(xi²pi+E(X)²pi-2xipiE(X))
=∑xi²pi+∑E(X)²pi-2E(X)∑xipi
=∑xi²pi+E(X)²-2E(X)²
=∑xi²pi-E(x)²
方差其实就是标准差的平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