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合成工艺.ppt
合集下载
合成氨工艺与设备培训课件(ppt 45张)

3、各工段工艺及设备-脱硫工段
反应原理: 1)吸收:半水煤气中的酸性气体H2S被碱性溶液(Na2CO3)吸收生 成NaHS和NaHCO3,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碱的溶解 (Na2CO3+H2O→NaHCO3+NaOH/NaHCO3+H2O→NaOH+H2 O+CO2 ) Na2CO3+H2S→NaHS+NaHCO3 /H2S+NaOH→NaHS+H2O NH3+H2S→NH4HS(氨水脱硫) 2)再生:溶液中的HS-被氧化析出硫(催化剂作用下): NaHS+O2=NaOH+S↓ NH4HS+O2→NH3+S↓+H2O
2、工艺流程-氨的生产原料
合成氨生产的原料: 氮气来自空气,氢气来自原料气制取,原 料有固体(煤、焦炭等)、液体(石脑油、重 质油等)和气体(天然气、焦炉气等)三种。 小氮肥一般以煤为原料。
2、工艺流程-小氮肥工艺流程
液 氨 精炼 粗甲醇
PC脱碳
电机
产 品 粗 醇
CO2气
PSA脱碳
尿素
产 品 尿 素
1、基本概念-合成氨
为什么要合成氨?
① 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化肥加工):占80~90%, 主要品种有尿素、碳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 等氮肥,以及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NPK复合肥等含 氮复合肥。 ② 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0 %。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 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 料生产。其他如纯碱、硝酸、甲铵、冶金、医药、 石油加工等; ③ 液氨作为制冷剂在冷冻行业也得到广泛应用。
3、各工段工艺及设备-脱硫工段
为什么脱硫?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空速24000(1/h)、R=2.5出口氨浓度最大 采取的方法:新鲜原料气比为3,混合后的循环气在合 成塔入口的比约为2.8。 5、进塔气中的惰性气体含量:一般≤2% 6、催化剂颗粒:反应初期:温度440~470度粒径
0.6~3.7mm;反应后期:温度420~440度粒径 8~16mm
二、氨的分离
三、变换 1、化学反应与平衡转化率
变换的目的将一氧化碳变成氢。
CO H2O CO2 H2
2、工艺条件的优化 (1)、催化剂:
铜催化剂: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烧结用氢还原 活性温度为180-250度,为低变催化剂。 铁铬催化剂:氧化铁、氧化铬,活性温度为350-450 度,为中变催化剂。 (2)、原料气组成: 使水蒸气过量,提高转化率。 200度时,CO与H2O体积比由1:1提高到1:6时转 化率由93.8%提高到99.9%。
3、甲烷化: 除去热钾减法处理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氧气。 “甲烷化”为广泛使用的初步净化方法。
CO 3H2 CH4 H2O 206kJ mol 1 CO2 4H2 CH4 2H2O 165kJ mol 1
镍做催化剂,在280-380度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为简单绝热反应器。 甲烷化处理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总 量在1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
造气与送风的五个阶段 间歇操作: 第一阶段为送风发热, 后四个阶段为造气。 1、空气吹风: 送风发热、提高炉温
2、上吹造气: 将水蒸气和炉气 从炉底吹入生产 半水煤气经废热 锅炉、洗涤塔送 至气柜。
3、下吹造气: 上吹后炉底温度降 低,炉顶温度尚 高,改为下吹造 气。先从炉顶向下 吹几秒水蒸气,防 止直接吹空气与煤 气相遇爆炸。得半 水煤气经废热锅 炉、洗涤塔送至气 柜。
0.6~3.7mm;反应后期:温度420~440度粒径 8~16mm
二、氨的分离
三、变换 1、化学反应与平衡转化率
变换的目的将一氧化碳变成氢。
CO H2O CO2 H2
2、工艺条件的优化 (1)、催化剂:
铜催化剂: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烧结用氢还原 活性温度为180-250度,为低变催化剂。 铁铬催化剂:氧化铁、氧化铬,活性温度为350-450 度,为中变催化剂。 (2)、原料气组成: 使水蒸气过量,提高转化率。 200度时,CO与H2O体积比由1:1提高到1:6时转 化率由93.8%提高到99.9%。
3、甲烷化: 除去热钾减法处理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氧气。 “甲烷化”为广泛使用的初步净化方法。
CO 3H2 CH4 H2O 206kJ mol 1 CO2 4H2 CH4 2H2O 165kJ mol 1
镍做催化剂,在280-380度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为简单绝热反应器。 甲烷化处理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总 量在1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
造气与送风的五个阶段 间歇操作: 第一阶段为送风发热, 后四个阶段为造气。 1、空气吹风: 送风发热、提高炉温
2、上吹造气: 将水蒸气和炉气 从炉底吹入生产 半水煤气经废热 锅炉、洗涤塔送 至气柜。
3、下吹造气: 上吹后炉底温度降 低,炉顶温度尚 高,改为下吹造 气。先从炉顶向下 吹几秒水蒸气,防 止直接吹空气与煤 气相遇爆炸。得半 水煤气经废热锅 炉、洗涤塔送至气 柜。
氨合成工艺.ppt

(2)未反应的和补充的新鲜气经升压后返回合成塔 继续进行氨的合成反应,氨合成产生的反应热用于 副产3.75MPaG,400℃过热蒸汽 。
二、液氨简介
主要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103Kg/m3,沸点-33.35℃, 熔点-77.7℃, 20℃时液氨比重为0.667,饱和蒸汽压为0.87 MPa,液NH3挥发性极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成碱性,纯 NH3对于大部分物质无腐蚀,但有水存在时对许多金属有腐蚀 作用。
氨合成塔的操作压力为11.46Mpa
(3)氢氮比
H2/N2=3时,平衡氨含量具有最大值。
(4)惰气含量
惰性气体(CH4、Ar等)不参加反应 ,其 在系统中的积累,使生产能力下降 。
四、氨合成催化剂
(一)对氨合成触媒的一般要求
⑴低温活性好 ⑵耐热抗毒性好,寿命长。 ⑶机械强度高,阻力小。 ⑷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加速反应。
(三)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与原料气中的某些组分发生作用,其活性降低或丧
失,叫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中毒分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使催化剂活性持 久不可恢复 )。 能降低催化剂活性或缩短催化剂寿命的化合物通称为“毒 物”
暂时毒物 氧及含氧的化合物 CO、CO2、H2O
毒物
永久毒物
硫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磷及其化合物
氨对人体危害
液氨及其高浓度的氢氧化物对皮肤及眼睛有强烈 的腐蚀作用,液氨也可以冻伤人体。高浓度的气氨 也可造成严重的腐蚀。
三、氨合成反应
(一)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
3H2+N2 ←→2NH3+Q
(二)反应特点:
1 可逆反应 2 放热反应 4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
3 体积缩小
合成氨工业PPT课件

(1)物理吸收法 利用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这一性质完成。吸收二 氧化碳后的溶液可用减压解吸法再生。
(2)化学吸收法 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特征而与碱性物质反应将其吸收。
常用脱碳方法(书43)
名称
吸收剂 方法特点
温度
1、 加压水洗法 物理
吸收 2、 低温甲醇法 法
水 甲醇
加压下 CO2 溶于水,净化度不 常温
鼓风
制气工艺流程 (1)、空气吹风:自下而上地通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
(2)、蒸汽上吹:为保持正常炉温,可在水蒸气中配入部分 空 气进行气化。
(3)、蒸汽下吹:水蒸气与加氮空气从上而下进行气化反应, 使燃料层温度趋于均衡。
(4)、蒸汽二次上吹:将炉底的煤气排净,为吹入空气作准 备
。 (5)、空气吹净:此部分吹风气加以回收,作为半水煤气中
法
液中添加
2. 改良热碱法 二乙醇胺、 在较高温度下加压吸收,出 73-110 2.7
五 氧 化 二 口 CO2 0.1%
矾等
4、原料气的最终净化
原料气经脱硫、变换和脱碳后尚含有少量残余的一氧化 碳及二氧化碳,由于它们对氨合成催化剂有较大的毒害,因 此,在送往合成工序前,必须作最后的净化处理。使CO与 CO2两者之和少于10X10-6。 (1)、铜氨液吸收法
4NH3+5O2 = 4NO+6H2O 2NH3+CO2 = NH2COONH4 NH2COONH4 = CO(NH2)2+H2O
氨还可以与一些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磷酸等) 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等。 可用于生 产化肥。
2、用途
药物
机械工业
磺胺 冷 冻 (致 冷 剂 )
石油加工
化肥工业
辐射段 (高温燃料气体对转化反应管进行辐射传热 )
(2)化学吸收法 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特征而与碱性物质反应将其吸收。
常用脱碳方法(书43)
名称
吸收剂 方法特点
温度
1、 加压水洗法 物理
吸收 2、 低温甲醇法 法
水 甲醇
加压下 CO2 溶于水,净化度不 常温
鼓风
制气工艺流程 (1)、空气吹风:自下而上地通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
(2)、蒸汽上吹:为保持正常炉温,可在水蒸气中配入部分 空 气进行气化。
(3)、蒸汽下吹:水蒸气与加氮空气从上而下进行气化反应, 使燃料层温度趋于均衡。
(4)、蒸汽二次上吹:将炉底的煤气排净,为吹入空气作准 备
。 (5)、空气吹净:此部分吹风气加以回收,作为半水煤气中
法
液中添加
2. 改良热碱法 二乙醇胺、 在较高温度下加压吸收,出 73-110 2.7
五 氧 化 二 口 CO2 0.1%
矾等
4、原料气的最终净化
原料气经脱硫、变换和脱碳后尚含有少量残余的一氧化 碳及二氧化碳,由于它们对氨合成催化剂有较大的毒害,因 此,在送往合成工序前,必须作最后的净化处理。使CO与 CO2两者之和少于10X10-6。 (1)、铜氨液吸收法
4NH3+5O2 = 4NO+6H2O 2NH3+CO2 = NH2COONH4 NH2COONH4 = CO(NH2)2+H2O
氨还可以与一些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磷酸等) 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等。 可用于生 产化肥。
2、用途
药物
机械工业
磺胺 冷 冻 (致 冷 剂 )
石油加工
化肥工业
辐射段 (高温燃料气体对转化反应管进行辐射传热 )
氨的工业合成(共53张PPT)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选修 化学与技术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2NH3 。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2.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2) 放 热反应;(3)气体总体积 缩小 的反 应。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选修 化学与技术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化学 选修 化学与技术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2)放热 反应;(3)气体体积缩小 的反应。(重点) 2.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 择:(1)高压;(2)适当 温度;(3)催化剂。(重 点) 3.勒夏特列原理在合成 氨反应中的应用。(重 难点) 4.合成氨工艺流程。(重 点)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提示】 温度、浓度、压强。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LK ·化学 选修 化学与技术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③合成氨实际生产中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其中有 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百分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高温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对化学平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升温、增加N2或H2浓度,使用催化剂均能加快反应速率; 加压、降温、及时分离出NH3、增加c(N2)和c(H2)均有利于 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氨的产率。
《合成氨的概述》课件

合成氨的发现
总结词
合成氨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氮和氢合成氨的可能性。
详细描述
189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助手卡尔·博施(Carl Bosch)成功地开发出了一 种能够实现大规模合成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哈伯-博施法。这一发现为工业生产和农业提供了大 量的氨,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原料气的净化
总结词
原料气的净化是合成氨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去除 原料气中的杂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氧气等。
详细描述
原料气的净化通常包括脱硫、脱碳和脱氧等过程。脱硫主要是用碱性溶液或固 体吸收剂去除硫化氢;脱碳主要是用溶液吸收或固体吸附剂去除二氧化碳;脱 氧主要是通过催化剂或氧化反应将氧气转化为水。
环保与安全问题
总结词
合成氨工艺中存在一些环保与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详细描述
合成氨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 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回收等。此外,由于合成氨工艺 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
《合成氨的概述》 ppt课件
目 录
• 合成氨的简介 • 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 合成氨的工艺特点 • 合成氨的未来发展 • 总结
01
合成氨的简介
合成氨的定义
总结词
合成氨是指将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氨的过程。
详细描述
合成氨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将氮气和氢气合成为氨气。这个反应是工 业上大规模生产氨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合成氨PPT课件

反应特点 :
主要副反应
主反应总体上是吸热,体积增大的反应
C4 = H 2 H 2 C 7.9 4 k.m J 1ol 2 C O C2 O C 1.7 4 k2 .m J 1ol C H O 2 = H 2 O C 1.3 3 k 6 1 .m J 1o
16
1.2.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鉴于合成氨工业生产的实现和它的研究对化学 理论发展的推动,1918年,哈伯获得了诺贝 尔化学奖。
哈伯及其实验装置
合成氨发展的三个典型特点: 1. 生产规模大型化。 1000~1500T/日 2. 能量的合理利用。 用过程余热自产蒸汽推动蒸汽机供动力,基本不用电能。 3. 高度自动化。 自动操作、自动控制的典型现代化工厂。
第1章 合 成 氨 Synthesis of Ammonia
授课教师:蔡永伟
1
主要内容
1 1.1 概 述 2 1.2 原料气的制取 3 1.3 原料气的净化 4 1.4 氨的合成
2
1.1 概述 (Preface)
• 空气中含有游离氮(N2:78.03%),但是只有豆科等能 够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氮。
1908年7月,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在实验 室用N2和H2在600℃、200个大气压,以锇 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氨,虽然产率仅有 8%,却也是一项重大突破。并成功地设计了 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法。
1913年,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工企业——巴登 苯胺和纯碱制造公司,组织了以化工专家波施 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哈伯的设计付诸实施, 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 同配方的催化剂后,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 的铁催化剂,将哈伯的合成氨设想变为现实, 一个日产3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
化工工艺学合成氨幻灯片PPT

(1)原料的预热温度:其高低应根据原料烃的 组成及催化剂的性能而定。 (2)对流段内各加热盘管的布置
(3) 转化系统的余热回收
现代大型氨最重要的特点是充分回收生产过程的余热, 产生高压蒸气作为动力。
29 合成氨工业
(四)、烃类蒸气转化主要设备
顶部烧嘴炉(图)
炉型 侧壁烧嘴炉
1、一段转化炉
梯台炉 冷底式(图)
1、外部供热的蒸汽转化法
2、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
3、自热反应的部分氧化法
11 合成氨工业
二、煤气化原理
(一)、化学平衡
1、以空气为气化剂时,碳与氧之间的反应为: C+O2= CO2; △H0298=-393.77kJ/mol C+1/2O2=CO; △H0298=-110.59kJ/mol C+CO2=2CO; △H0298=-172.284kJ/mol CO+1/2O2=CO2;△H0298=-283.183kJ/mol 设CO2平衡转化率为α,总压为P 则
在制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致冷剂。
5 合成氨工业
三、生产方法
(一)氰化法
CaO 3C 2 0 0oC 0 Ca2 CCO Ca2 CN2 1 0 0oC 0 CaC 2C N
CaC 23 NH2O CaC 32 O NH 3
(二)直接法
此法是在高压、高温和有催化剂时,氮气和氢 气直接合成为氨的一种生产方法。目前工业上合成 氨基本上都用此法。
烷烃:
或
C n H 2 n 2 n 2 1 H 2 O 3 n 4 1 C 4 n 4 H 1 C 2
C C n H n H 2 n 2 n 2 2 n n 2 2 O O H H n n2 C C ( ( 2 3 n n 1 1 ) ) O H H O 2 2
(3) 转化系统的余热回收
现代大型氨最重要的特点是充分回收生产过程的余热, 产生高压蒸气作为动力。
29 合成氨工业
(四)、烃类蒸气转化主要设备
顶部烧嘴炉(图)
炉型 侧壁烧嘴炉
1、一段转化炉
梯台炉 冷底式(图)
1、外部供热的蒸汽转化法
2、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
3、自热反应的部分氧化法
11 合成氨工业
二、煤气化原理
(一)、化学平衡
1、以空气为气化剂时,碳与氧之间的反应为: C+O2= CO2; △H0298=-393.77kJ/mol C+1/2O2=CO; △H0298=-110.59kJ/mol C+CO2=2CO; △H0298=-172.284kJ/mol CO+1/2O2=CO2;△H0298=-283.183kJ/mol 设CO2平衡转化率为α,总压为P 则
在制冰、空调、冷藏等系统的致冷剂。
5 合成氨工业
三、生产方法
(一)氰化法
CaO 3C 2 0 0oC 0 Ca2 CCO Ca2 CN2 1 0 0oC 0 CaC 2C N
CaC 23 NH2O CaC 32 O NH 3
(二)直接法
此法是在高压、高温和有催化剂时,氮气和氢 气直接合成为氨的一种生产方法。目前工业上合成 氨基本上都用此法。
烷烃:
或
C n H 2 n 2 n 2 1 H 2 O 3 n 4 1 C 4 n 4 H 1 C 2
C C n H n H 2 n 2 n 2 2 n n 2 2 O O H H n n2 C C ( ( 2 3 n n 1 1 ) ) O H H O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 ①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可使反应速率提高 ②化学平衡 合成反应是放热的,温度升高,反应会逆向进行,不利于
氨的生成 。 基于以上两点,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再者,反应温度与所使用的催化剂有关,在使用催化剂的 初期,因催化剂的活性好,故可降低操作温度;而在催化剂 使用的中、末期,可适当提高操作温度,用其增加反应速度 来抵偿催化剂活性的衰减。
加速反应。
(三)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与原料气中的某些组分发生作用,其活性降低或丧
失,叫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中毒分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使催化剂活性持 久不可恢复 )。 能降低催化剂活性或缩短催化剂寿命的化合物通称为“毒 物”
暂时毒物 氧及含氧的化合物 CO、CO2、H2O
毒物
永久毒物
硫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磷及其化合物
➢氨对人体危害
液氨及其高浓度的氢氧化物对皮肤及眼睛有强烈 的腐蚀作用,液氨也可以冻伤人体。高浓度的气氨 也可造成严重的腐蚀。
三、氨合成反应
➢ (一)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
3H2+N2 ←→2NH3+Q
➢ (二)反应特点:
1 可逆反应 2 放热反应 4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
3 体积缩小
➢ (三) 影响合成反应的条件
(二)我厂使用的催化剂
(1) 型号:NC(ICI74-1)型,为铁系催化剂 (2)生产厂家:南化公司 (3)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
外观:黑色,有金属光泽,带磁性,不规则
主要成分:Fe2O3、FeO(活性组分:即真正起作 用的是单质铁)
添加剂: ①促进剂:K2O,提高活性; ②CaO, 增强抗毒能力; ③Al2O3,增加催化剂对气体的吸附作用,
BW
CW
CW
CW CW
BW
CW
CW
一般控制在400~500℃之间(依催化剂类型而定)。
(2)压力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由于氨合成反应是体积减少的反应,氨的平衡含量随压力 升高而增加。提高压力,对氨合成反应的平衡和反应速率都 是有利的。即:压力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平衡氨含量越高
但压力高时,对设备材质、加工制作要求高,同时压力 高,原料气压缩功 大,能耗大。
氨合成
氨合成
主要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氨合成岗位任务 ➢液氨简介 ➢氨合成反应 ➢氨合成催化剂 ➢工艺流程简介
一、氨合成岗位任务
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 流程中的核心部分。
(1)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氢氮混合气在合成 塔中合成为氨 ,反应后的气体经冷却、冷凝分离出产品氨。
分离提纯后的氨以2.16Mpa,37℃液体形式送往尿素装置,若尿素不 用时,则用冷氨泵以0.45 Mpa,-33℃的液体形式送往氨贮罐。
N2
H2S COS
V% 48.16 32.74 17.57 0.06 0.1389 0.5094 0.776 0.0382
氨合成流程主要有由三部分组成
(1)合成气压缩
(2)合成塔中进行氨合成 (3)氨的冷凝分离
由于氨合成反应具有较大的热效应,氨合成流程 中还有回收其热能、副产蒸汽的过程。
CW CW
氨合成塔的操作压力为11.46Mpa
(3)氢氮比
H2/N2=3时,平衡氨含量具有最大值。
(4)惰气含量
惰性气体(CH4、Ar等)不参加反应 ,其 在系统中的积累,使生产能力下降 。
四、氨合成催化剂
(一)对氨合成触媒的一般要求
⑴低温活性好 ⑵耐热抗毒性好,寿命长。 ⑶机械强度高,阻力小。 ⑷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2)未反应的和补充的新鲜气经升压后返回合成塔 继续进行氨的合成反应,氨合成产生的反应热用于 副产3.75MPaG,400℃过热蒸汽 。
二、液氨简介
➢主要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103Kg/m3,沸点-33.35℃, 熔点-77.7℃, 20℃时液氨比重为0.667,饱和蒸汽压为0.87 MPa,液NH3挥发性极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成碱性,纯 NH3对于大部分物质无腐蚀,但有水存在时对许多金属有腐蚀 作用。
砷及其化合物
氢氮原料气送往合成系统之前应充分清除 各类毒物,以保证原料气的纯度,一般规 定(CO十CO2)≤10ppm。
催化剂的中毒和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改善 气体质量和稳定操作能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五、工艺简介
煤→气化→变换→净化→氨合成
从气化来的粗煤气 :
组分 CO
H2 CO2 CH4
Ar
氨的生成 。 基于以上两点,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再者,反应温度与所使用的催化剂有关,在使用催化剂的 初期,因催化剂的活性好,故可降低操作温度;而在催化剂 使用的中、末期,可适当提高操作温度,用其增加反应速度 来抵偿催化剂活性的衰减。
加速反应。
(三)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与原料气中的某些组分发生作用,其活性降低或丧
失,叫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中毒分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使催化剂活性持 久不可恢复 )。 能降低催化剂活性或缩短催化剂寿命的化合物通称为“毒 物”
暂时毒物 氧及含氧的化合物 CO、CO2、H2O
毒物
永久毒物
硫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磷及其化合物
➢氨对人体危害
液氨及其高浓度的氢氧化物对皮肤及眼睛有强烈 的腐蚀作用,液氨也可以冻伤人体。高浓度的气氨 也可造成严重的腐蚀。
三、氨合成反应
➢ (一)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
3H2+N2 ←→2NH3+Q
➢ (二)反应特点:
1 可逆反应 2 放热反应 4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
3 体积缩小
➢ (三) 影响合成反应的条件
(二)我厂使用的催化剂
(1) 型号:NC(ICI74-1)型,为铁系催化剂 (2)生产厂家:南化公司 (3)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
外观:黑色,有金属光泽,带磁性,不规则
主要成分:Fe2O3、FeO(活性组分:即真正起作 用的是单质铁)
添加剂: ①促进剂:K2O,提高活性; ②CaO, 增强抗毒能力; ③Al2O3,增加催化剂对气体的吸附作用,
BW
CW
CW
CW CW
BW
CW
CW
一般控制在400~500℃之间(依催化剂类型而定)。
(2)压力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由于氨合成反应是体积减少的反应,氨的平衡含量随压力 升高而增加。提高压力,对氨合成反应的平衡和反应速率都 是有利的。即:压力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平衡氨含量越高
但压力高时,对设备材质、加工制作要求高,同时压力 高,原料气压缩功 大,能耗大。
氨合成
氨合成
主要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氨合成岗位任务 ➢液氨简介 ➢氨合成反应 ➢氨合成催化剂 ➢工艺流程简介
一、氨合成岗位任务
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 流程中的核心部分。
(1)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氢氮混合气在合成 塔中合成为氨 ,反应后的气体经冷却、冷凝分离出产品氨。
分离提纯后的氨以2.16Mpa,37℃液体形式送往尿素装置,若尿素不 用时,则用冷氨泵以0.45 Mpa,-33℃的液体形式送往氨贮罐。
N2
H2S COS
V% 48.16 32.74 17.57 0.06 0.1389 0.5094 0.776 0.0382
氨合成流程主要有由三部分组成
(1)合成气压缩
(2)合成塔中进行氨合成 (3)氨的冷凝分离
由于氨合成反应具有较大的热效应,氨合成流程 中还有回收其热能、副产蒸汽的过程。
CW CW
氨合成塔的操作压力为11.46Mpa
(3)氢氮比
H2/N2=3时,平衡氨含量具有最大值。
(4)惰气含量
惰性气体(CH4、Ar等)不参加反应 ,其 在系统中的积累,使生产能力下降 。
四、氨合成催化剂
(一)对氨合成触媒的一般要求
⑴低温活性好 ⑵耐热抗毒性好,寿命长。 ⑶机械强度高,阻力小。 ⑷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2)未反应的和补充的新鲜气经升压后返回合成塔 继续进行氨的合成反应,氨合成产生的反应热用于 副产3.75MPaG,400℃过热蒸汽 。
二、液氨简介
➢主要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103Kg/m3,沸点-33.35℃, 熔点-77.7℃, 20℃时液氨比重为0.667,饱和蒸汽压为0.87 MPa,液NH3挥发性极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成碱性,纯 NH3对于大部分物质无腐蚀,但有水存在时对许多金属有腐蚀 作用。
砷及其化合物
氢氮原料气送往合成系统之前应充分清除 各类毒物,以保证原料气的纯度,一般规 定(CO十CO2)≤10ppm。
催化剂的中毒和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改善 气体质量和稳定操作能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五、工艺简介
煤→气化→变换→净化→氨合成
从气化来的粗煤气 :
组分 CO
H2 CO2 CH4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