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西方(中世纪)政治思想史4

西方(中世纪)政治思想史4
• 一、 政治和经济状况 • 1 、采邑制基础上的等级制度 • 采邑制 :日尔曼人灭亡了罗马帝国,同时也摧毁了罗马文明。中世 纪的欧洲,经济凋敝,文化衰落。日尔曼人建立了一套采邑制度,在 采邑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大小领主之间,层层结成领 主与陪臣的关系,层层向上依附。处于最低层的是农奴。这种金字塔 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中世纪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 等级制 :由国王把土地分给大贵族,受封者必须承担为国王服兵义 务。国王有义务保护受封者,公正裁判他们的诉讼等,相互结成领主 与陪臣(附庸)关系。后来采变成了世袭领地。大贵族又依此方式 把它层层分给下面的小贵族。 农奴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依附于贵 族领主,往往与土地一起被封给某个贵族。 国王 --> 大贵族 --> 小贵族 ...... 农奴 • 等级特权:中世纪的人,才是处于某个等级地位的人。在等级关系网 上的特定位置上的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 •
• •
四、 关于理想政体的思想
• 阿奎那认为,为了确定什么是理想的政体,首先要考虑什么是政治的 目的。 • 阿奎那指出:一个社会的幸福和繁荣在于保全它的团结一致,或者说, 在于和平。所以,政治的首要目的在于和平与团结一致。 • 如果由许多人共同掌握政府权力,由于意见分歧,所以永远也不能产 生社会的统一。为了要实现社会的团结统一,就必须把政府权力交给 一个人来掌握,因为,“凡是本身是个统一体的事物,总能比多样体 更容易统一”,“自然的统一体比人为的统一体更容易成为统一的始 因”。 • 最接近自然的过程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在自然界,支配权总是操 在单一的个体的手中的。蜜蜂有一个王,人体有个心脏。而上帝则是 宇宙的唯一主宰。最好的政体也应该是由一个人来掌握政府权力。 • 在君主制下,君主一人执政;寡头制下,许多有德行的人参加政府; 民主制下,人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三种政体的适当混合就形 成最好政体。也是神法所规定的一种政体。符合上帝意志的政体。 • 这样看来,阿奎那的理想政体就是受贵族制约的选举君主制政体。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答: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保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一)、基督教在西欧人的政治观念的影响1.对政治的疏远在城邦时期,虽然人们也相信灵魂不死,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可是,在那个世界上,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邦的政治生活。

他们的全数忠诚指向城邦,整个的人和生活都属于城邦。

公民道德使他们将城邦作为精神的支柱或寄托,正是通过优良的城邦生活,一个公民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和实现自己的本性。

城邦解体以后,斯多葛派开始跳出国家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从而降低了国家在人生中的价值。

基督教则把人的目光引向天国。

耶稣传播的是天国即未来临的福音,由于天国即未来临,人们便应该对人生有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如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初期基督徒的观念具有强烈的末世论的色彩,他们等待基督重返人世,等待末日审判和千年王国的到来。

初期教会就是一个期待的集体。

虽然这种期待一再落空,一再推延,但这种期待的心理却根深蒂固。

基督徒们把那个世俗的世界视为他们精神朝圣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寓所或客栈,乃至现实世界干脆就是一个涤罪所。

他们忏悔、祈祷、行善,为了取得上帝的宽恕,使其灵魂得进天国。

灵魂获救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只是那个世界的匆匆过客。

这种追求灵魂获救的超越主义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它也使基督徒产生了“上帝的选民”与“那个世界”之间鲜明的二元性的强烈感觉。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1没有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文官集团,2普通人民对教权过分强大的反对,3形成了部分权利义务思想,在一定条件下讲法治,4还没有搞清人权和神权的关系,还在为什么灵魂到天堂之类的费心。

5开始形成法治的规则的处事习惯,虽然好多规定是不公来的,但都有一定的规范,且人们这时意识到了私有与公有的关系。

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

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

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

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一)教父:教父特指 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 一批神学家,他们将基督教 教义阐述为系统的神学理论, 同时也是基督教统一的维护 者和保卫者。其中影响最大 的当数奥古斯丁(354— 430),他的神学是教父时 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
(二)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著述主要有 《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 《忏悔录》等,他将基督教教 义阐发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胡斯运动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一)路德及其著作 1.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符腾堡大教堂的汶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三)评价
阿奎那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神学政治观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古 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其关于法律的认识与 理解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2.阿奎那建立的庞大的神学体系,对挽救基督 教神学信仰危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从本质上说是唯心的、反动的理论,带有调 和、折中的特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中外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简答或论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简答或论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习题名词解释简答或论述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和道德标准;主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
第二节 教权和王权斗争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第四节 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 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 政治观念
一、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 三、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另一个效忠的纽带,亦即领袖和随从战士之 间的支配关系,也起因于早期日耳曼人好 战的癖好。这是一种自愿关系。 他们形成以誓言结合的团体, 使彼此负有义务 ,并在精心挑选 的关系中对领袖。
二、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武士贵族对社会的支配 第二,政治权威在封土贵族持有者 第三,一个封臣对领主个人的忠诚,而非所 有臣民对一个假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国家 忠诚。
他们没有可支配的官僚,他们确实是一群私 人朋友,通过一项特殊的忠诚条约,即古 老的日耳曼文“武士盟誓”的法兰克文译 文,受制于国王人称此团体为“义勇卫 队”,其成员为“法兰克国王的侍从”。 同样地,在“城市”中的法兰克伯爵们与 他们所取代的罗马行政官员也没有什么相 似之处。
他们拥有一个法庭,维持着秩序,但他们并 不是受国家俸禄的官员。他们靠私人田产 的收入生活,这些田产是在法兰克征服时, 国家恩赐给他们的。他们与国王的关系仍 然是一个个人忠诚的问题,当软弱或不得 人心的国王们不能维持这种忠诚时,这些 伯爵就将独立。
3.神权君主制的成熟 公元800年,查理曼由教皇加冕为皇帝,这是 西方皇帝的开端,而后 西方历任皇帝药油 教皇加冕涂油, 才具合法性。 涂油仪式是对 王权神授观念的 仪式性表达
二、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1.教会的变革 2.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的斗争 3.卜尼法斯八世与美男子 腓力(菲利普)的 斗争
2.神授王权的思想 对神授王权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教皇大格列高 利和西班牙大主教塞维利亚的伊西多尔。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大格列高利遵循格拉 修斯的传统。同时,他将王权描绘成基督 教的工具,承担这个职责的国王要有基督 教的谦卑。

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 1

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

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

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

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

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三、问答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06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06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奥古斯丁教导世人:政治并不是最高的善业, 而是人性恶的表现和有限的临时补救办法。奥古斯丁 虽然贬低国家的价值,但仍然给国家以有限的承认, 认为国家是短暂的尘世中克服人性之恶的临时办法, 它本身与人的灵魂得救无关。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学说, 与“原罪说”“预定论”等基督教核心教义紧密联系 在一起,集中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观,第一次 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从而奠定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基本原则。
思考题
I.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 政治思想
目录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教父特指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一批 神学家,他们的重要贡献是将基督教教义阐述 为系统的神学理论,同时他们也是基督教统一 的维护者和保卫者。在所有教父当中,影响最 大的当数奥古斯丁(354—430)。奥古斯丁的 神学是教父时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正是在他 的著作中,基督教教义成为一个完整的、条理 分明的体系。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奥古斯丁 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所有教父当中,只有奥 古斯丁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四讲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1)
概述
I.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此后约一千年史称“中世纪”。此间基督教占绝对 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
II.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奠定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理论 基础,围绕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产生的各种政治思想 构成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在中 世纪的统治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基督教教义规定了中世纪基本政治价值与原则; • 在政治理论问题上采用特定的论证方法; • 教士阶层在知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处于垄断地 位; • 中世纪并不存在独立的政治学,政治概念和原理, 都是在神学体系内、以神学的形式进行讨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
2、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民展与特征
3、掌握阿奎那政治思想和但丁。

马西略反对教会统治思想和基本内容。

二、重要名词
神学政治观日月论两剑论阿奎那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但丁马西略
三、教学方法
电脑教学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节西欧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特征
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延续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
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

3、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等级制是在日耳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4、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的反基督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曼统治者。

5、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势力也不断增强
6、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

了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
第一、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第三、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重点)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们,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4)、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因此,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3、教权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1)、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在与国王的争斗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

(3)、教皇格里商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著名人物,教权思想在他这里显得以发展成熟(明确日月论)
(4)、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又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十二分低下。

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

第二节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重要)
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

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

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信仰和理性
1、阿奎那出生在意大利罗马城一个贵族庭,受到教会教育,毕业从事神学的研究和著述,最系统的著作是<<神学大全>>
2、阿奎那神学思想体系的创造,是教会和反教会的力量激烈斗争的结果。

把基督教的信仰,作为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圣经>>也是他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础。

3、他在调和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时,将信仰置于最高地位。

4、阿奎那把人的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上帝的理性,而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善---上帝。

因此人要达到最高的善必
须对上帝的信仰和爱。

5、在阿奎那看来,整社会都是上帝创造的,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创造一切,高于一切的信条和人民对统治者的服从。

二。

教会与国家
1、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也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2、在阿奎那看来,国家和教会虽然都是上帝创造的,但其目的各不相同。

3、阿奎那认为,在天国享受上帝的快乐的目的,不是人类理性所能实现的,这必须依靠上帝的恩典。

4、阿奎那承认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三、国家理论
1、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的论述上。

2、在国家目的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

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
3、为了取得丰裕的物质条件,他认为。

除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外,重要的允许私人占有。

在对国家的作用上。

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证,(1)是人们需要一个指导;(2)是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3)是社会需要某种控制力量。

4 、他的国家理论中,对政体问题的阐述是另一重要方面。

另外在政体理论上,他继承子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同,他说国家只有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这是符合上帝本意。

5、阿奎那主张建立政体,是一种类似于将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受贵族制约选举君主制度。

四、法的性质与分类
1、对法的认识和阐述是阿奎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从法的方面来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论证教会法高于国家法。

旨在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

2、关于法的本质,阿奎那认为,法的本质就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

3、关于法的目的,阿奎那认为,既然理性所欲求的是过有道德的生活,那么作为受理性节制的意志的法就应该以促进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为其真正的目标。

4、关于法的特征,阿奎那认为,法的特征在于意志所具有的强制性。

5、关于法的分类的主张,是他有关法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划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

在分类中阿奎那特别强调人法和神法的关系。

6、尽管阿奎那用上帝的理性为自然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但是阿奎那承认自然法是人类的普遍性,这些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材料。

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

有“神学界王”之称。

第三节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难点)
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1、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他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2、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致的理论,才能获得及尖世和无国的幸福。

3、但丁将建立大一统世界帝国的理想寄托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身上。

4、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对教权。

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理论,并驳诉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观点。

二、马西略对神权统治的否定(难点)
1、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和平的保卫者>>是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2、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中心,国家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良善的生活”。

3、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马西略从世俗和宗教两个方面解了国家的目的,并肯定了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4、马西略在讨论和平生活的实现途径时,明显受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响,提出实现和平生活的途径是分工互助,就可以实现和平幸福的生活。

5、马西略在理论上将僧侣集团的神圣性和在世俗事务上的统治权。

6、在六个等级中,马西略最重视的是官吏等级,认为他们是和平的保卫者,他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是哲学上双重真理观。

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和统一,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排除教会对国家的干预,还应该取消教会中的教皇专制和等级教会制度。

7、马西略和托马斯、阿奎那一样,分为四种法: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在讨论神法和人法的关系,并得出了阿奎那完全不同的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已经表现出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

8、在马西略看来,人民可以是全体公民,也可以是其中占优势部分。

但他的思想仍然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9、他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否定教会的封建教价制度。

具有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且对近代西欧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节思考题
1、简述封建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52--54
2、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4--56
3、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阿奎那是如何阐述的?56----62
4、简述阿奎那国理论的主要内容56--61
5、阿奎那是如何阐述法的分类?其实质是什么62
6、但丁如何看待教权与王权关系的?64
7、为什么说马西略的政治思想具有摆脱神学束缚的倾向?64--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