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与基金会管理条例 基金会相关法律及政策法规思维导图
慈善基金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慈善基金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慈善基金会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慈善基金会的合法权益,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慈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办法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慈善基金会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公众。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慈善基金会应当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是慈善基金会的决策机构。
理事会成员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专业性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第五条慈善基金会应当设立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慈善基金会的日常工作。
执行机构设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和理事若干人。
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第六条慈善基金会应当设立监事会,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
监事会成员应当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监督能力。
第七条慈善基金会应当设立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负责慈善基金会的某一特定事项。
专门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三章规章制度第八条慈善基金会应当制定章程,明确慈善基金会的宗旨、业务范围、组织机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等事项。
章程应当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九条慈善基金会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决策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内部管理制度应当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条慈善基金会应当制定慈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慈善项目的申报、评审、执行、监督等事项。
慈善项目管理制度应当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慈善基金会应当制定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时间等事项。
信息披露制度应当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慈善基金会应当制定年度报告制度,年度报告应当包括慈善基金会的基本情况、慈善活动开展情况、财务状况、工作人员情况等。
年度报告应当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慈善基金设置及管理办法

慈善基金设置及管理办法慈善基金是指由自愿捐赠、自主管理、用于公益事业的基金。
为了更好地设置和管理慈善基金,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
一、慈善基金设置1. 慈善基金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经合法登记注册。
2. 慈善基金可以由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设立,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和备案,并按照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3. 慈善基金可以代表捐赠人或接受来自公众的捐款,同时也可以自行募集资金。
4. 慈善基金设立时必须明确基金的用途和管理方式,并在其章程中规定。
5. 慈善基金的资产必须经过保护,妥善管理,不得挪用。
6. 慈善基金的运作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二、慈善基金管理1. 慈善基金的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章程规定管理并传达慈善基金的宗旨,保护捐赠者利益,优化管理效率。
2. 慈善基金的运作需要建立清晰的执行机构和规范的业务流程。
3. 慈善基金在筹集资金时必须遵守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发布募捐计划以及捐赠信息公示。
4. 慈善基金必须保障捐赠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不被非法使用,并将捐赠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地记载,接受公众监督。
5. 慈善基金的资产必须通过科学、全面、稳健的投资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基金的稳定运行及持续发展。
同时,慈善基金还应该明确资产的任何变化,及时向捐赠人和社会进行披露,并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
6. 慈善基金的管理要建立制度性、规范化的文化,为业务运作建立完整而健全的服务体系,树立诚信、公平、公开、专业的形象。
三、慈善基金评估慈善基金的评估是评估管理者的能力和基金投资收益的水平。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 2。
慈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慈善基金财务管理,确保慈善资金的安全、合规、高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慈善基金会,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慈善基金会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慈善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二)安全性原则:确保慈善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三)效益性原则:提高慈善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公开透明原则:公开慈善资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第四条慈善基金会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职责,确保财务工作有序开展。
第五条慈善基金会应设立财务部门,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关资质,熟悉财务法规和业务。
第六条慈善基金会财务部门应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第三章预算管理第七条慈善基金会应编制年度预算,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和用途。
第八条年度预算应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结余预算,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年度预算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由财务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章收入管理第十条慈善基金会的收入主要包括:(一)捐赠收入: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捐赠的资金、物资等。
(二)政府资助:包括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财政拨款、补贴等。
(三)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
第十一条慈善基金会应建立健全捐赠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捐赠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
第五章支出管理第十二条慈善基金会的支出主要包括:(一)慈善项目支出:包括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评估等费用。
(二)行政办公支出: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
(三)其他支出:包括捐赠物资采购、设备购置等。
第十三条慈善基金会应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确保支出合理、合规。
第六章资产管理第十四条慈善基金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安全、合规使用。
《慈善法》发颁布后慈善组织基金会与普通基金会对比研究

《慈善法》发颁布后慈善组织基金会与普通基金会对比研究经咨询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工作人员,目前非慈善组织基金会及慈善组织基金会均可申请设立,但建议申请为慈善组织基金会,《慈善法》颁布后,新设的基金会绝大多数均申请为慈善组织基金会。
一、适用法律法规非慈善组织基金会适用《基金会管理条例》。
慈善组织基金会适用《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
二、税收优惠根据《慈善法》第四十六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或者信托公司担任。
可见慈善组织基金会具有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资质,而根据目前规定,非慈善组织基金会不能成为慈善信托受托人。
五、公开募捐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相较非公募基金会有如下特殊要求:1、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
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登记管理工作。
3、公募基金会组织募捐,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
4、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根据《慈善法》,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故具有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慈善组织基金会可从事公开募捐。
六、信息公开慈善组织基金会除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外,还需符合《慈善法》的规定。
七、示范章程。
第十三章 慈善法 《经济法》PPT课件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以下简称《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 起施行。《慈善法》出台的目的是发展慈善事 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 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 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 果。
07
13.3慈善募捐与慈善捐赠
慈善募捐的方式
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 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 产的活动。它包括面向 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 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 捐。
(1)开展公开募捐,可以采取下列方式:①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②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 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④其他公开募 捐方式。
13
13.5慈善服务及信息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 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和发 布制度。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 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向 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 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 服务。
信息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下列慈善信息: (1)慈善组织登记事项。 (2)慈善信托备案事项。 (3)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4)具有出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票据资格的慈善组织名单。 (5)对慈善活动的税收优惠、资助补贴等促进措施。 (6)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信息。 (7)对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开展检查、评估的结果。 (8)对慈善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的表彰、处罚结果。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
12
13.5慈善服务及信息公开
慈善服务,是指慈善组 织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 基于慈善目的,向社会 或者他人提供的志愿无 偿服务以及其他非营利 服务。
慈善法解读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慈善法》,9月1日起施行个人募捐怎么规定的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属于违法行为。
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开募捐的含义,是基于公益事业之目的,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财产的一种劝募行为,不包括为特定对象进行募款的那种个人救助行为。
慈善法讲什么的作为我国第一部慈善法,它系统规范全社会的慈善行为。
既针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行为,也针对慈善组织的运行管理与每个公民的慈善方式;但法律条文还是以慈善组织为核心地位。
所以说,这部既有行为法的特点,也有组织法的特点。
具体而言,慈善法分总则、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12章、112条。
修订慈善法的目的是什么朋友,我们国家之前没有慈善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慈善法。
您好,我是一位在上海的85后,受到海外经历的影响回国一心想从事慈善/非营利机构,想成立一家社会企业。
请问我在上海该如何注册一家非营利社会企业?以及这部中国慈善首法对慈善事业会起到什么关键作用?更加正规化是加高了门槛还是更能亲近百姓能让大家都参与了呢?感谢您的时间。
中国可以注册为一个法人的形态有很多,唯独没有社会企业这个类别。
换言之,中国目前法律对社会企业是没有明确规定的。
你可考虑在工商局登记企业或去民政部门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若符合慈善组织的条件,在法律生效执行后,可以去认定为慈善组织。
我也期待未来有社会企业的立法。
在社会立法前,可能更需要社会组织立法或者非营利组织立法。
慈善立法的本意还是降低门槛,让注册慈善组织更为便利,让大家更多参与慈善的。
我认为,法律的颁布与落实会对慈善事业有促进作用。
最后补充解释一下,社会组织就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三类非营利组织,分别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与应用.pptx

可以达到整个社会就业人口的 10%左右,而志愿服务的人口往往可以超过 40%。现代慈
善将提供大量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是养老服务与儿童照料的重要载体。只要政策措
施得当,慈善事业完全可能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贡献出 5%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推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慈善组织依法设立 后即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依照法律和章程实行自我管理。
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 计
4
学海无 涯 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年度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慈善 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实施者,是慈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因此,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什么事慈善组织意
义重大。前面说过,我国现代慈善组织以 1994 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作为开始发展的
标志,随后以基金会、慈善会为主体的慈善组织迅速发展。尤其在 98 抗洪、2008 年汶
川地震、2009 年玉树地震等灾害面前,慈善组织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慈善法出台之前,
第七条 每年 9 月 5 日为“中华慈善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读:本条规定了慈善日。是为了弘扬慈善文化,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
第二章 慈善组织 第八条 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
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
等组织形式。
解读:本条即是对慈善组织的定义和组织形式的规定。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具体
解读:这是关于国家鼓励、支持慈善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规定。不展开。
非营利组织法与慈善事务的相关法规和条例

民政部门等监管部门应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 于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开的慈善组织,应依法进行处罚。
05
法律责任与违规行为处理
违法行为类型及处罚措施
非法募捐行为
未经许可擅自开展公开募捐活动 ,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捐 赠的行为,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享受税收优惠。
评估指标体系建设
组织管理评估
评估慈善组织的内部治 理结构、管理制度、人 员配置等方面的合理性
、有效性。
项目实施评估
评估慈善组织实施的项 目的合规性、效果、社
会影响等。
财务管理评估
评估慈善组织的财务状 况、资金使用效率、透
明度等。
社会信誉评估
评估慈善组织的社会声 誉、公众认可度、诚信
度等。
慈善活动规范
促进措施
提出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 措施,如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 。
规定慈善活动的范围、方式、程序和 监督机制。
募捐、捐赠与受赠规定
01
02
03
募捐资格
明确具备募捐资格的慈善 组织条件,规范公开募捐 行为。
捐赠协议
鼓励捐赠人与慈善组织签 订捐赠协议,明确双方权 利和义务。
受赠管理
处理程序
相关部门在接到投诉举报后,将及时 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 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对于涉嫌犯罪的 行为,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信用惩戒和黑名单制度
信用惩戒措施
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相关部门将依法将其列入信用惩戒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同 时,将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监管机制加强
政府将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 监管机制和制度,保障公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