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 1931年,戴望舒与施绛年订婚。施绛年提 出了结婚条件:戴望舒必须出国留学,取 得学位,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才可能结 婚。1932年,戴望舒无奈出国。
鉴赏诗歌的方法: 反复诵读——感受基调,品味 诗歌的旋律、节奏; 抓住意象——分析特点,品悟 诗歌的意境、情感。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 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 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 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 白色恐怖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 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 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
•
戴望舒后来娶的妻子叫穆丽娟,比他 小很多。穆丽娟是仰慕他的才华与他走到 一起的。两个人本应有很好的婚后生活。 不幸的是,戴望舒根本不懂得怎样去爱一 个女人,在家只顾自己读书写字,很少与 妻子交流,直把一颗爱着他的心降到冰点, 离开他时,他才后悔,再次以死相逼,自 然,这回也没能把妻子逼回来。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油纸伞
• 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伞
丁香
• 紫丁香的花语:等待爱情 • (1)丁香花——寓意勤奋、谦逊 • (2)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 不为人们所注目。也许有人嫌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 鲜艳夺目而言,然而它实在是很可爱的。它不贪求赞 美,也不奢望爱恋,它价值不凡又含而不露;为着人 们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它无私地将小小身躯,全 部投到了祖国医药学事业中。丁香的性格是温柔的, 但也不缺乏热烈。它虽然素装淡裹,却有许多的内秀。 丁香又是严肃的,它柔中有刚。 • (3)在法国,「丁香花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 候。 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运花是丁香 花。 在西方,该花象徵著「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 谦逊」。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诗两首》(1)、《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雨巷》《再别康桥》

中心思想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 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 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 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诗中的意象: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 然景物。 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优美宁静、柔婉清幽的 康桥夕阳图。 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 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 然属性。 在这里,云彩是飘忽不定的,是作者即将离 别的隐喻;金柳与柔波都灌注了作者对康桥 的依恋;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 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 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 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3.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 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 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 愁怨。 4.姑娘:一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 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又 可把她当作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 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 未来渺茫的憧憬。
《雨巷》的诗歌意境
作者通过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营造出一个晦暗深幽、哀婉忧愁 的意境与氛围,表达了自己失意 惆怅、哀伤颓废的情绪。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 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 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 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 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2 诗两首从容说课《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
望舒先生的《雨巷》是先生的成名之作,发表于1928年。
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他重游当年求学之地——英国剑桥大学后的返国途中,诗中缠结着诗人难以挥去的万千离愁。
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
因此,教学上,重点在品味诗歌的“美”,品味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尤其应品味语言所呈现出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
一定要紧扣语言本身去感受,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辅之以音乐的效果,调动联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两位诗人及其创作的相关背景,然后通过听录音范读,学生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品析诗中最优美的语言,借助音乐的力量,运用配乐朗诵的方法,进一步感悟诗歌之美,并最终达成背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
3.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
4.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5.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氛围,营造气氛【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以徐志摩先生的诗谱上曲演唱的歌,同时多媒体展示诗作】师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我陶醉了。
生美!实在是美!师对,美!诗美,音乐也美。
而今天我们的确要欣赏中国新诗当中两篇唯美的佳作。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两遍。
师同学们都已经从感性上接触到这两首诗了,请把你的直觉告诉大家,你觉得更喜欢读哪一首呢?生我喜欢《雨巷》。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第2课《诗两首》《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两首》知识点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
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
广东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
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1905---1950
描绘出来,并叫一学生到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怀着渺茫希望的
安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就没有存在过。
凄迷清凉的气氛。
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
是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
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一.教学目标:《雨巷》1. 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再别康桥》1. 学习诗人用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2. 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三. 教学重难点:《雨巷》1. 学习象征的用法2. 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再别康桥》1. 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 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四. 知识分析:《雨巷》1. 了解写作背景“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有句俗语叫“文如其人”。
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了解了诗人,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2. 意象的解析(1)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2)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
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3)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 •(配人教版)◆
7.积名句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 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近几年来,鲁东南地区夏播玉米产量呈现出
________ 徘徊 不前的局面。
彷徨 观望。 ②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 •(配人教版)◆
(3)凄清· 凄婉 辨析:“凄清”形容清冷;“凄婉”是指(声音) 悲哀而婉转。 凄婉 的笛声从远处的高楼上传来,令人 ①________ 哀伤不已。 凄清 的月光,在朦胧的幽径上流过, ②当________ 我的思绪也随之飞扬。
(1)《雨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 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______、_____的情绪 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小巷中踽踽独 行。诗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_____,二是____。 (2)《雨巷》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 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诗中多处运 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 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1)落寞 惆怅 雨巷 丁香 (2)幽僻 阴沉、郁闷 (3)重叠 反复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一节中加点的“悠长,悠长”“寂寥”有何表达效果?
3、画线的“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何妙处?
4、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5、诗人为什么一再说“像我一样”?
6、第四节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
用?
什么?
8、“在雨的哀曲里”有何作用?
9、加点的“飘过”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三个加点的“轻轻的”有何作用?
2、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3、(1)加点的“招摇”有何作用?
(2)加点的“甘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如何理解“寻梦?撑一支长篙”?
5、“一船星辉”指的是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
6、最后一句“不带走一片云彩”该如何理解?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的题目。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1、诗歌由“烟”“山”等一系列意象组合而成,这样组合有何作用?
2、诗人描写“沪杭车中”所见的匆匆变换的风景,借以表达什么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