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监测技术要点
蟑螂密度监测分析

蟑螂密度监测分析分析新津县2008-2009年蟑螂密度监测资料,及时掌握蟑螂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
结果新津县2008年和2009年蟑螂密度分别为0.4/张和1.41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3.68%和18.25%;种类上以德国小蠊占优势,分别占95.02%和97.24%;密度和侵害率以宾馆最高,分别为1.58只/张、24.17%和3.84只/张、43.33%;季节消长蟑螂密度分别在7~10月和6~10月处于高峰,侵害率分别在5~10月和5~9月处于高峰。
结论新津县2009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比2008年有所上升,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宾馆为主。
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和《成都市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草案),2008-2009年对新津县蟑螂密度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在城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共6处,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1.2 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
1.3 监测方法[1~2]应用粘捕法。
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g/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
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
蚊蝇蟑的密度监测及效果评价

蚊蝇蟑的密度监测及效果评价媒介监测技术项目甚多,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应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⑴简便可靠;⑵测得的参数应在生物学和流行病学上切实可用;⑶长期反复使用,经济支出与其提供资料的价值应基本相当。
一、蚊虫:在防疫工作中,蚊虫的监测是蚊媒传染病预测预报及疾病控制的重要工作,蚊虫的密度监测也是灭蚊效果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灭蚊城市中,蚊虫监测是准备阶段、灭蚊阶段和巩固阶段的重要内容,同时,蚊虫监测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中必须提供的重要资料。
因此,蚊虫监测是除害灭病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其监测内容与方法如下:(一)成蚊密度调查方法1.住房密度:本调查主要是对致倦库蚊,选择一定数量的住房作为密度调查,用捕蚊管或电动捕蚊器捕光室内栖息蚊,以各点捕获蚊的平均数作为住房密度,或者以平均每间人房捕获蚊数(只/间)作为人房密度指数,调查应定点定时,不应随意更改调查地点和时间。
以往调查通常是在白天进行,由于目前城市住房明显改善,多数房间清洁明亮,白昼调查实际上难以捕到成蚊,最好于夜间调查较能反映实际情况。
2.刺叮率:刺叮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被蚊虫刺叮频率的指数。
调查有室内和室外两种方法,调查时,调查者静坐裸露小腿作诱饵,用吸蚊管或电动捕蚊器捕捉停落在腿上的趋吸蚊,通常诱捕半小时或一小时为宜,以每小时捕获蚊数(只/人工小时)计算刺叮率。
调查必须定点定人定时,即所谓“三定”。
刺叮率调查在白天或夜晚进行,前者是调查白纹伊蚊密度,通常应在孳生地附近进行,后者主要是调查致倦库蚊。
蚊虫刺叮率可间接地反映了某一地区某种蚊虫的相对种群数量,在蚊媒传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是媒介能量的重要组成因子。
刺叮率的缺点是调查时常受不同个体对蚊虫的吸引力以及调查周围环境、气候、风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蚊媒病如登革热病或疟疾流行区,直接诱捕因叮咬可能获得感染的危险。
3.帐诱法:用顶宽、帐高和底宽分别为80×150 ×150cm的特制蚊帐悬挂于调查地点的空场或空地上,底部离地面约20cm以便蚊虫进入,调查时一人坐于帐中,用吸蚊管或电动捕蚊器捕捉进帐内的趋吸蚊,以每帐捕获蚊(只/帐)计算密度。
曲阜市灭蟑螂工作技术规范

曲阜市灭蟑螂工作技术规范蟑螂能携带40多种使人类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和寄生虫卵,通过机械性方式传播使人类致病,蟑螂还可致人体过敏性反应。
此外,蟑螂还常常咬食和污染食品、衣物、书刊、文件,损坏通讯供电设施,造成经济损失和意外事故。
为预防控制蟑螂传播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市应积极组织开展灭蟑防病工作。
为指导科学灭蟑,特制定全市灭蟑工作技术规范。
一、本底调查(一)虫情调查。
调查范围包括:居民住宅、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机团企事业单位、医疗单位,下水道、化粪池等各类型的蟑螂栖息、活动场所;调查方法包括询问法、目测法、药激法和粘捕法等。
通过调查,掌握当地蟑螂种群、主要栖息场所的侵害率和密度。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所作试点。
制订试点技术方案,在一定的范围开展灭蟑试点,探讨最有效的施药方法、施药量、施药次数,为全面开展灭蟑工作打好基础。
二、确定防制对象、防制范围、目标要求根据本底调查结果,确定防制的靶蟑螂,界定灭蟑区域范围,明确防制的目标和标准。
(一)防制对象:根据本底调查情况确定,我市一般以德国小蠊为重点防制对象。
(二) 目标要求: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防制策略与技术措施灭蟑螂工作,应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和栖息环境,坚持“以生态防制为基础,环境治理与药物杀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环境治理杂、乱、脏、破的环境,可为蟑螂提供广泛的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源,有利于蟑螂的生存和繁殖。
在灭蟑螂工作中,应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清洁;要经常清理杂物、废物,清除蟑螂粪便和残骸;堵塞缝隙;食品仓库和厨房保持通风,灶台、餐桌、地面不留食物残渣和污物,食物和食品原料要密闭藏好。
通过环境治理,减少蟑螂的栖息环境和食源,遏制蟑螂的生存与繁殖。
(二)化学药物杀灭灭蟑螂的化学杀虫剂很多,例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残杀威、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等,对杀灭蟑螂都有良好或较好的效果,尤其菊酯类药物对杀灭蟑螂效果更佳,并有较长的持效作用。
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附件浙江省鼠、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一、监测范围与监测点设置每个街道确定为一个监测点。
在各个监测点中按监测的技术方法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场所作为调查点。
调查点在该监测点范围内不需要固定设置。
二、监测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场所类型及数量1.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1.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1.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3.1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鼠迹数/延长线长度×100%。
”3.2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鼠只数/粘鼠板张数×100%”。
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蚊密度监测1.各街道、开发区的监测场所类型及数量1.1居民区2个,单位2个,检查外环境。
1.2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2.监测时间每月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3.监测方法3.1在居民区和单位,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有无蚊幼虫(或蛹),密度计算方法为:有蚊幼虫(或蛹)的积水处数/积水容器(下水道)数×100%。
3.2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幼虫(或蛹),每隔10米取水1勺,取水总勺数大于50勺。
国标蜚蠊密度监测方法解读

宾馆饭店 农贸市场 车站 超市
293 169 17 51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某市爱卫会灭蟑考核表(目测法)
10
二、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10 9 9.31 8 7 6
【实例】
密度
5 4 3 2 1 0 5月 6月 7月 8月上旬 8月下旬 9月 0.84 1.7 1.34 2.6
4.67 18.20 40.00 1.00 33.00 1.00
某市CDC对运动场馆蟑螂监测表(粘捕法)
11
二、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标准文本】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蜚蠊 cockroach 昆虫纲蜚蠊目昆虫,仅涉及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室内蜚蠊种类。 蜚蠊密度检测剂 cockroach density detecting reagent 用于将蜚蠊从其栖息活动场所中驱赶出来,以便于监测时查看的一 种药剂,常用的检测剂有质量分数为0.3%的氯菊酯酒精液等。 有效粘蟑纸 effective glue board 粘到蜚蠊,或未损坏、未移动且未粘到蜚蠊的粘蟑纸。
• 有效粘蟑纸2900张 •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315张 • 共监测单位100个 • 有蟑单位82个 •Y单位布放粘蟑纸200张
•有效粘蟑纸185张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5张 •共在Y单位共粘捕蟑螂32只
23
三、监测方法
【实例】
Y单位蟑螂粘捕率=2.70%; X市蟑螂侵害率=10.86%;
Y单位蟑螂侵害率=2.70%;
36
三、监测方法
【理解要点】
不仅要记录活虫,还要记录活卵鞘和蟑迹 活卵鞘的识别 蟑迹是指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蟑螂 的残尸无论大小均视为一个蟑迹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4蟑螂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生境的选择监测区县可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按照粘捕法开展监测,或参照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蜚蠊》中相关要求(附录4-1)选择抽样量和生境按目测法开展监测。
每监测区县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
国家级监测点每个市选择不少于2个区县。
2. 监测时间粘捕法全年监测,至少两个月监测一次,监测时间为奇数月的上旬。
目测法一年至少进行两次,每半年完成50%监测抽样数量。
3. 监测方法国家级监测点必须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每处监测生境每次可同时参照目测法进行所在生境蟑螂活动痕迹的监测(检查生境类型和数量同粘捕法)。
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0mm*100mm )调查,粘蟑纸中央放2克新鲜面包屑等作为诱饵,每处布放不少于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记录粘捕到的蟑螂种类,以及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有效粘蟑纸数(见表4-1,汇总表见4-3)。
市场和超市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布放在厨房。
每个标准间(房间数按15m 2/间折算)放置1张,若监测点面积不足,须另加相同环境类型场所。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目测法:参照GB/T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中目测法进行。
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 内观察到的蟑螂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见表4-2,汇总表见4-3)。
4. 统计和计算 (1)粘捕法100%有效粘蟑纸数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蟑螂粘捕率⨯=100%监测总房间数监测到蟑螂的房间数蟑螂侵害率⨯=有效粘蟑纸数(张)捕获蟑螂总数(只)蟑螂密度(只/张)=(张)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捕获蟑螂总数(只))=蟑螂密度指数(只/张(2)目测法100%监测总房间数间数有蟑螂/卵鞘/蟑迹房侵害率⨯=(间)有活蟑螂/卵鞘房间数数(只)监测到活蟑螂/卵鞘总密度指数(只/间)=5. 标本收集对于监测捕获的蟑螂,选择体态完整者分类鉴定,并做成针插标本备查,以便于标本复核和质量控制。
大酒店蟑螂密度监测报告

北京首都机场朗豪大酒店蟑螂密度监测报告
1.监测点的选择:酒店客房、公共区,各个监测地点相对固定。
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监测一次。
3.器具:规格为17cm×10cm的粘蟑纸,由北京首捡汇鑫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4.操作步骤:监测时,将粘蟑纸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粘蟑纸放置12h,晚放晨收。
记录捕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粘捕率、密度。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5. 结果:如图一、图二
图一:客房监测
图二:公共区监测
表述式中:T -粘捕率;N p -粘捕到蜚蠊粘蟑纸数,单位为张;N e -回收的粘蟑纸数,单位为张。
%100⨯=
e
p
N N T T=0/256*100%=0
式中:D -密度,单位为只每张(只/张);N c -粘捕到蜚蠊数,单位为只;N e -回收的粘蟑纸数,单位为张。
e
c
N N D =
D=0/256*100%=0
6.结论:
监测结果显示 ,总密度指数为0,这说明北京首都机场朗豪大酒店蟑螂密度指数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经过我公司每周对北京首都机场朗豪大酒店客房,公共区域的灭蟑螂作业,效果明显。
国标蜚蠊密度监测方法

5
一、概述
本标准的制定过程
收集国内外资料 对驱出效果、粘捕效果等关键因素进行研 究 标准的制定兼顾了多种的不同监测目的和 要求 本标准与其他病媒生物标准相关联 ,也 力求与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6
二、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适用范围
【标准文本】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蜚蠊密度监测方法,包括粘捕法、 药激法及目测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蜚蠊密度监测,可根据监测 目的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
28
三、监测方法
操作步骤
【理解要点】
地点的选择 喷洒时间及观察时间 若虫及成虫
29
三、监测方法
【理解要点】
120
驱 出 率 ( % )
100 80 60 40 20 0 2 4 10 20 min
氯菊酯 溴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 苯氰菊酯 DDVP
不同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驱出效果
式中: I-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间; Nc-监测到的蜚蠊总数,单位为只; Np-有蜚蠊房间数,单位为间。
I
Nc Np
39
三、监测方法
【实例】
采用目测法在对 X市进行蟑螂密度监测时,共监测 房间3000间,监测到蟑螂的房间28间,共监测到蟑 螂的189只。 X市蟑螂侵害率=0.93%; X市蟑螂密度=0.06只/间; X市蟑螂密度指数=6.75只/间;
器具 手电筒
34
三、监测方法
监测器具
【理解要点】 必备工具 照度达到监测者要求均可选用
35
三、监测方法
操作步骤
【标准文本】 操作步骤 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蜚蠊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 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 蜚蠊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 死尸、残尸等)数,监测记录表格参见表A.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2 8 40 165
40
50 20 80 400 1650
3
3 1 6 30 110
30
30 10 60 300 1100
1
2 1 3 15 60
10
20 10 30 150 600
注:以上各项如有缺项以餐饮店补,每个居(家)居委会入户检查10户居民。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蟑迹(粪、 虫尸、残尸、 空鞘等) 查获 只数 侵害 率% 密度 阳性 侵害 指数 间数 率%
合计
填表单位: 填表人: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表5-3
省/市/县
年
月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 市场和超市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
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2. 监测时间 • 粘捕法全年监测,至少两个月监测一次,监测
时间为单数月的上旬。
• 目测法一年至少进行两次,每半年完成50%监测
抽样数量。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3. 监测方法 • 国家级监测点:必须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
每次每处生境监测须同时参照目测法进行蟑
螂活动痕迹监测记录(即每次汇总报表一定 要有粘捕法和目测法的数据)。 • 常规监测点:粘捕法和目测法任选。
单位数 房间数 单位数 房间数 单位数 3 8 15 80 30 80 150 800 2 5 10 50 20 50 100 500 1 2 5 30
医院
居(家)委会 机场或车站 学校 机关单位 合计
8
8 3 15 75 310
80
80 30 150 750 3100
6
5 3 12 50 210
60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表5-2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地点: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目测法)
省(市、自治区) 市 区(县) 街道(乡) 监测地点:_________
环境类型:农贸市场□ 超市□ 餐饮□ 医院□ 宾馆□ 居民区□ 其他□
成若虫 监测 监测 地点 间数 阳性 间数 大蠊 查获 只数 侵害 率% 小蠊 密度 阳性 查获 指数 间数 只数 侵害 率% 密度 指数 阳性 间数 卵鞘
监测时间
监测方法
粘捕法
诱饵
2g鲜面包
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
蟑螂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
死尸、残尸等)数(见表5-2,汇总表见5-3)。
表5-2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地点: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目测法)
省(市、自治区) 市 区(县) 街道(乡) 监测地点:_________
环境类型:农贸市场□ 超市□ 餐饮□ 医院□ 宾馆□ 居民区□ 其他□
房 间 监测地点 阳性
房间
投放张数:
澳洲大蠊 合 黑胸大蠊 合 若 雌 雄 计 计 若 雌 雄 计 褐斑大蠊 合 若 雌 雄 计 日本大蠊 合 若 雌 雄 计 其它 合 若 雌 雄 数 合计 总
有 效
粘 捕
德国小蠊 合
美洲大蠊 合 若 雌 雄
总
数
数
张
数
张
数
若 雌 雄 计
若 雌 雄 计
合计
填表单位:
填表人:
4. 统计和计算 • (1)粘捕法
蟑螂粘捕率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 100% 有效粘蟑纸数
蟑螂侵害率
监测到蟑螂的房间数 100% 监测总房间数
捕获蟑螂总数(只) 有效粘蟑纸数(张)
蟑螂密度(只/ 张)
蟑螂密度指数(只/ 张)
捕获蟑螂总数(只)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 (张)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两版方案区别要点
2016版监测方案 每个市监测点数量 每个监测点生境类 型及数量 不少于2个区县 2005版监测方案 设3个监测点
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 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 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 医院、居民区各不少于2处 区1个 粘捕法全年监测,至少两个月监测 一次,监测时间为单数月的上旬。 目测法一年至少进行两次,每半年 完成50%监测抽样数量。 可选用粘捕法或目测法; 国家监测点必须采用粘捕法,每次 监测时每处生境可同时参照目测法 进行蟑螂活动痕迹监测(检查生境 类型和数量同粘捕法) 增加了房间总数和阳性房间数 2g鲜面包或其它诱饵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 一次。
• (2)目测法
有蟑螂 / 卵鞘 / 蟑迹房间数 侵害率 100% 监测总房间数
密度指数(只/ 间)
监测活蟑螂 / 卵鞘总数(只) 有活蟑螂 / 卵鞘房间数(间)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5. 标本收集
• 对于监测捕获的蟑螂,选择体态完整者分类 鉴定,并做成针插标本备查,以便于标本复 核和质量控制。
成若虫 监测 监测 地点 间数 阳性 间数 大蠊 查获 只数 侵害 率% 小蠊 密度 阳性 查获 指数 间数 只数 侵害 率% 密度 指数 阳性 间数 卵鞘
蟑迹(粪、 虫尸、残尸、 空鞘等) 查获 只数 侵害 率% 密度 阳性 侵害 指数 间数 率%
合计
填表单位: 填表人: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 国家级监测点必须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每处监测生境
每次须同时用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监测(检查生境类型 和数量同粘捕法)。常规监测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至少选
择一种方法进行监测。
• (1)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0mm*100mm) 调查,粘蟑纸中央放2克新鲜面包屑等作为诱饵,每处布
表5-3
省/市/县
年
月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附录5-1
城市规模 类型 农贸市场 商场超市 宾馆 餐饮店 200万人口以上 单位数 6 15 30 150 房间数 60 150 300 1500
评价城镇蜚蠊控制水平的抽样数量表
100~200万人口 单位数 4 10 20 100 房间数 40 100 200 1000 50~100万人口 10万~50万人口 10万以下人口 房间数 10 20 50 300
蟑螂监测技术要点
提纲
1 监测目的 2 监测点设置 3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蟑螂监测 4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2
监测目的
• (一)掌握监测地区蟑螂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 规律,分析蟑螂的长期变化趋势。 • (二)评估城市蟑螂侵扰状况,指导蟑螂科学防 制。
监测点设置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根据本地生 态环境情况及卫生创建工作需求设置监测点。 • 在全国常规监测基础上,每个省选择2-5个地级 市(其中应包括1-2个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国家级监 测点,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 开展监测工作。
放不少于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记录粘捕到的蟑螂种
类,以及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有效粘蟑纸数 (见表5-1,汇总表见5-3)。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2g
表5-1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粘捕法)
调查时间:____年____ 月_____日 调查地点:______省(市、自治区) _____市______区(县) _____街道(乡) 监测地点:_______ 环境类型: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医院□宾馆□居民区□
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蟑螂监测
• (1)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和目测法。 • (2)监测时间:全年开展,每两个月至少监测1 次。 • (3)监测生境:每监测区(县)分别选择2处以 上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 民区。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1. 监测生境的选择 • 粘捕法:每个市选择不少于2个区县。每监测区 县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 院11《病媒生物密度 控制水平 蜚蠊》中抽样量和生境要求(附录4-1) 按目测法开展监测。
区布放在厨房。每个标准间(房间数按15㎡/间
折算)放置1张,若监测点面积不足,须另加相
同环境类型场所。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 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蟑螂监测实施方案
(2)目测法:参照GB/T23795-2009《病媒生
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中3.3目测法进行。在
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