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
(3)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3)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过程。
(3)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自身经历相结合,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过程。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展示。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课文情感态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大江文学运动的重要性;2.掌握《大江保卫战》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一份《大江保卫战》的文本材料;2.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背景介绍(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大江文学运动的视频,为学生介绍1979年-1981年的大江文学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步:文本分析(30分钟)1.分发《大江保卫战》的文本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大致浏览一遍,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汇;2.针对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老师可以逐一解释,并请学生记录在笔记中;3.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分析这些手法为何能够突出表达的内容。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话进行讨论和分析;2.鼓励学生就文本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第四步:个人思考(15分钟)1.老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就《大江保卫战》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进行个人思考;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大江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分析;2.学生可以用Markdown格式写一个读书笔记,记录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和思考;3.学生可以组织一个辩论活动,讨论《大江保卫战》中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的程度;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以及用Markdown格式写的读书笔记的质量;3.辩论评价:参与辩论的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表现。
以上是《大江保卫战》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联引入:(1)课前准备读古诗。
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出示)一起来读读。
(2)、引出文中的对联。
课文中也有一幅对联(出示)指名读,再齐读。
师:仅仅改了几个字,但是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还是琅琅的读书声吗?(不是)而是——?2、观看洪灾片段: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
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
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教案及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大江保卫战》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详细内容为课文中描述的我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防洪斗争中英勇奋斗的事迹,以及通过这一事件展现出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英勇无畏、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阅读理解、英勇事迹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洪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江保卫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江保卫战》2. 结构:起、承、转、合3. 重点词语:防洪、英勇、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课文中描述的英勇事迹,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主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2)感悟:示例:课文中所展现的英勇无畏、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深入,但在文章结构分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此方面的指导。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 1【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请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请你回忆一下,每个部分在写什么?师小结并板书:告急;决战;铭记,让我们打开文本118页,通过字里行间再次走近1998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经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去感受人民子弟兵与洪水决战的动人情景!分析:课堂伊始,教师激情而又简练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师生共同走入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师感情诵读: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眼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师:文本开篇短短的三句话拉开了大江保卫战的序幕。
指名读。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奔腾不息的长江比作了一条暴怒的巨龙。
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师: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谁能读出长江水的肆虐。
师评价读:你读出了长江水的肆无忌惮,通过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危险就在眼前。
齐读这个句子。
师:捍卫家园的“千里江堤”如果塌陷了,城市、工厂、田野,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幸福家园都会毁于一旦,所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电脑出示句子,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句(读时语速要快,声调要高)省略号表示什么?生死抉择,危急的关头,读出紧张的气氛。
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五篇范例]
![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3f46bd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1.png)
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五篇范例]第一篇:大江保卫战教案5下《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个,会写8个;理解“一道人墙、鏖战、铮铮铁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3、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英勇无畏的大无畏精神,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个什么字?对,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战字的写法。
2、板书:战。
我们看,战是戈子旁。
知道戈在古代是做什么的?(戈是古代打仗时使用的一种兵器。
)3、出示图片。
作战时使用的兵器。
那么,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4、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一场战斗。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5、预习了课文,知道,这场战斗的交战双方各是谁?(人民子弟兵和洪水)。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走进这场战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你对这场战斗有哪些了解2、课文读完了。
同学们读书很投入。
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是否掌握了?请你来读一读。
3、出示:A: 暴怒、撕咬、撕扯、肆虐(nue)注意,最后一个词容易读错,请你读一读,你再读,全班一起读!(读错纠正)请你读第二组:B:全然不顾、劈波斩浪、铮铮铁汉、日夜兼程日夜兼程:读的不仅准确,而且声音响亮。
兼是本课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老师:同学们,在这里还要注意关键笔画的位置,长横写在横中线,两条竖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边。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六篇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六篇大江保卫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体会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舍生忘死,而又乐观向上的精神。
3、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在学习实际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生: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二、学习2—4自然段1、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
(板书)2、认真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让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
写下你的感受,体会。
(生默读、批注,师巡视。
)3、交流,相机出示( 1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闻讯”“顿时”体会子弟兵不畏凶险,救援行动的神速。
“一条长龙”表现齐心协力。
(2)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穿梭”形容跑得速度很快。
“嶙峋”嶙峋的片石像锋利的小刀一样插在泥水中,而战士们却在泥水中来回奔跑,任片石把自己的脚趾割得鲜血淋漓,他们却全然不顾。
“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疼痛,生命危险)顾的又是什么呢?(保卫大堤)课文中就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一位为保住大堤全然不顾的铮铮铁汉.★插入朗读感悟黄晓文连长的事迹。
用心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黄晓文的哪些举动令你特别感动呢?交流:①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②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
大江保卫战教案(优秀5篇)

大江保卫战教案(优秀5篇)《大江保卫战》篇一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袭击着荆襄大地。
平日里温顺柔美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一旦长江大堤被冲毁,后果将不堪设想,怎么办?怎么办?瞧!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与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行简单标注,学习作读书笔记。
)2、提自读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②、画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本课词语;③、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反复多读几遍。
思考:它为什么让你感动?3、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①、指名逐段读。
②、教师相机正音,正句。
③、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文章,细细品味让你心头为之一震的句子,批注原因或感受。
2、交流:①、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让你感动呢?(指名说)第二自然段。
评价:你读得比较流畅,能说说它让你感动的原因吗?生答:这段话让我看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让我犹如身临现场。
②、你能说说“惊心动魄”的意思吗?(板书: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就是让人心灵震撼,完全使人心神撼动的意思。
(评价)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令你惊心动魄的词或句。
指名交流。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我是从“顿时”“一条长龙”感受到解放军官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来了那么多!可见解放军官兵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兄弟啊!指名说“官兵们肩扛着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大堤,保住大堤!”谈感受。
师:是啊,他们肩扛在泥水中来回穿梭脚趾被割破了却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念头?)生答:保住大堤!指名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一篇通讯。
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
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将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
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3.以读为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教学要点: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如下)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首歌。
(播放VCD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进入情境)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赞扬谁的吗?生齐答。
(人民解放军)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那为什么要赞扬他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走进1998年的夏天,走进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3、生齐读课题(22.大江保卫战)
二、初读课文(10分)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读通。
2、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1、出示长江地图,师述: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长江风景秀丽,气势磅
礴。
可是一向温顺的它却在1998年的夏天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让我们一起来亲眼目睹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放录像
过渡: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在这场大江保卫战
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
三、学习“大堤抢险”
学习课文第二段
1、快速浏览课文2——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感人场面?
2、集体交流:(板书:板书:保大堤、战洪水、救灾民
3、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2——5自然段,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几个词语)
(2)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们感动?
(一)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1)(课件出示)“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 ,(救援行动的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个人或小组品读。
(2)(课件出示)“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 ,读后谈体会。
保住大堤的决心、奋不顾身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看出来的?(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课件突出重点词语)
②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③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3)(课件出示)“狂风卷着巨浪……伤痕累累”读后谈体会。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①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②指名读、齐读
你们愿意加入这抗洪的队伍中来吗?战士们,狂风来了怕不怕?暴雨来了怕不怕?巨浪来了怕不怕?对,英勇的战士们,让我们一起高喊:[出课件读:狂风为我
们呐喊。
为我们加油]听!远处又传来了官兵们的呐喊声:抗洪口号: 想象:几个小时的鏖战。
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4)此时的长江大堤上是:“风声……”提问:你们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
过渡: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学习画面之二:铮铮铁汉
1、出示句子:
2、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
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1)(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为了什么?
(2)此时,黄晓文的一言一行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
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
(3)补充拓展: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生介绍)图片展示低沉凄婉的音乐,(介绍烈士李向群。
我
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
(板书:铮铮铁汉)
(三)、学习画面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在这里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又有哪个句子最使你感动?
1、集体交流重点句子:
(1)“战士们的冲锋舟……以生的希望……”(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
①出示第一句话,请用朗读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
指名读。
③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教师展示画面,齐读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
3、引读:“哪里……就……”、“看到……,看到……”
四、总结:
1、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齐读第六小节。
2、提问: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灾难面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舍小家,为大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图片展示:1、2008年伊始,我国遭遇罕见的大雪灾;5.12的“汶川大地震”,
五、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最可爱的人说点什么吗?(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是啊,战士们流血牺牲为祖国,为人民。
人们都说,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六、升华感情,渲染气氛:
最后,让我们把一首赞美英雄的歌送给他们。
《为了谁》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响亮的名字吧!(课件出示:人民子弟兵)
3、全体起立,让我们举起右手,向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敬一个庄严的队礼
六、板书设计
22.大江保卫战
保大堤英勇无畏战洪水众志成城救灾民舍生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