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科学家的事迹
中国十位科学家事迹

中国十位科学家事迹中国10大科学家,他们都是历史的丰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有中国导弹之父、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氢弹之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核潜艇之父等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不忘人民英雄!1、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和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
解放前,钱学森在美国担任教授,他回国效力愿望,可谓是一波三折,最终于1955年在国家领导人的争取下才回到中国。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是中国核武器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以及生命,由于在核实验当中受到核辐射,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钱学森和邓稼先被誉为“中国两弹元勋”,他们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载入清史,永垂不朽。
3、华罗庚(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数学科学家和世界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等。
4、李四光(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李四光在地质力学上的成就,为今天中国地震力学的发展和研究,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5、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大家都不陌生,是当今中国在世的伟大科学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
认识十位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抄写事迹,100字

第一位,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作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在地质领域的贡献,对于新中国可谓是意义非凡。
从研制“两弹一星”所需的铀矿,到发现石油,使我国一举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等,李四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
2009年,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第二位,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多个称号。
特别是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钱学森的贡献无人能比,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让中国“两弹”从无到有,从试验到实战阶段,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而他在航天领域内的突出贡献,则为日后的中国航天快速发展,迈进世界先进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钱学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又获得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第三位,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192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作为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长期隐身埋名,默默工作多年,为新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他的艰苦奋斗下,中国陆续实现了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19年,黄旭华被授予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20年,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四位,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被誉为“两弹之父”,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贡献极其巨大。
1999年,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20个)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20个)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精选(一):诺贝尔故事诺贝尔小时候身体十分瘦弱。
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理解家庭教师的指导。
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之后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
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
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
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向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样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样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
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
”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原先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
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
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
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
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务必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科学家的故事精选(二):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十分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
中国十大科学家事迹和成就

中国十大科学家事迹和成就咱先来说说钱学森爷爷吧。
钱学森爷爷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像一个拥有神奇魔法的大师,能让火箭飞上天呢!他在美国本来有着优越的条件,但是一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一心想着要回来为祖国效力。
那时候美国可不愿意放他走啊,就像守着宝贝一样,给他设置了好多障碍。
可钱学森爷爷就像一个执着的战士,想尽办法要冲破这些阻碍。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
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带着团队研制出了各种先进的火箭。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火箭发射的画面,那巨大的火箭喷着火焰冲向天空,就像一条巨龙。
我就想啊,这里面有钱学森爷爷多大的功劳啊!袁隆平爷爷也是个传奇人物呢。
他整天和水稻打交道,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听说他在稻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那太阳晒得可毒了,他戴着个草帽,弯着腰,仔细地观察每一株水稻。
有一次,他发现了一株很特别的水稻,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
他希望能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水稻,让大家都有饭吃。
他的杂交水稻那可不得了,产量超级高,解决了好多人的吃饭问题。
现在我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都得感谢袁隆平爷爷呢。
还有屠呦呦奶奶,她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可不容易。
她翻遍了古籍,尝试了无数种方法。
就像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找出口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她没有放弃。
她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那些瓶瓶罐罐就像她的战友。
有一回,她好像是从古籍中找到了灵感,然后不断试验,终于提取出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青蒿素可救了好多疟疾患者的命啊,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那些患者康复的路。
李四光爷爷也很厉害,他对地质学可有研究了。
他到处去考察,翻山越岭的,那时候的条件可艰苦啦。
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带着简单的工具,在野外寻找各种地质的奥秘。
有一次,他在一个山区考察,山路崎岖得很,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可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工作。
他提出了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石油勘探等地质工作指引了方向,让我们国家发现了好多石油呢。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
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
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
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
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
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
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1、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一心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他在回国后,积极参与中国航天科技的研究,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
2、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成功研发出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他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全球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3、杨振宁: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因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工作,并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科学家的故事15个

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一):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搞笑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齐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发明了电灯.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二):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是上帝!”“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持续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十分清醒,头脑还在思考.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三):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着名科学家的小故事一、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三、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个科学家的事迹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主要成就: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这种事可能发生吗?广义相对论的建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
但是德国物理学的权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认为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与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于普朗克的推动,相对论很快成为人们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爱因斯坦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注意。
2、钱学森: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主要成就: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 ___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应用力学——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
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3、玛丽·居里: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主要成就:发现钋(po)和镭(lei)两种新元素——玛丽亚在索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
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青铀矿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
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
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
居里夫妇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lei)。
4、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
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主要成就:黑洞是否存在——穷一生精力研究黑洞的霍金,曾担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论上的概念,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他为免到时自己变得一无所有,1975年他与另一名物理学家索恩(KipThorne)开赌:究竟黑洞是否存在。
为了进行“对冲”,霍金押注黑洞不存在。
如果他“不幸”赢了,霍金虽然一生心血被毁,但索恩要向他赠上专门踼爆英国皇室 ___的《PrivateEye》杂志4年订阅,如果霍金“幸运”输了,他就要向索恩送赠色情杂志《Penthouse》的一年赠阅。
霍金在《时间简史》(1988年)曾说:“当我们1975年打赌时,我们80%肯定天鹅座X-1是黑洞,现在我会说有95%肯定,但这场赌局仍未有结果。
”裸奇点是否存在——1991年,霍金又要求开赌,今次索恩与他站在同一阵线,对赌一方是物理学家裴士基(JohnPreskill)。
当时的命题是,奇点应该被黑洞围绕,但没有被黑洞包围的“裸奇点”(nakedsingularities)是否存在。
霍金与索恩押注:裸奇点并不存在,随即与裴士基立下赌据,谁输了要向对方送上一件用来“遮蔽 ___”的T恤衫,写上适当的服输字眼。
霍金于1997年修正他的理论,指出裸奇点有可能存在。
5、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___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xx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主要成就: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分成很多种类型)——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哲,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
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
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 ___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 ___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
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
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 ___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 ___的心里话。
6、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 ___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主要成就:张衡瑞轮——荚更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机械装置。
所谓荚是一种神话中的植物。
据说长在尧帝的居室阶下。
随着新月的出现,1天长1个荚,到满月时长到15个荚。
过了月圆之后,就一天掉1个荚。
这样,数一数荚的荚数就可以知道今天是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哪一天和这天的月相了。
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
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
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张衡地球仪——张衡的另一个有杰出贡献的科学领域是地震学。
他的代表作就是震烁古今的候风地动仪的发明。
不过,要声明的是,现在中国所见到的地动仪,并不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而是后人复原的。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就毁于战火了,地动仪发明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的最后一件大工作。
在《后汉书·张衡传》中对这件事有较详细的记载。
自19世纪以来即有人力图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来复原张衡的这项伟大的发明。
到了20世纪50年代,王振铎先生“复原”了张衡地动仪(见右图),并且被认为是科学的,甚至广泛的被纳入小学生课本。
不过,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多次在公开场合大出洋像,它要么不能动,要么就是跺脚也会被当成地震,可是人们却误信王振铎的复原就是张衡原本的发明,国内外学者也因此早就开始不停的否定它。
其中不乏言辞激烈者,这给张衡甚至整个中国古代科技的名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今证明,不是张衡的地动仪有错,而是王振铎先生的复原有原理性错误。
不过,王振铎在地动仪外型上的复原,还是卓有建树的,这点应该肯定。
7、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主要成就:《本草纲目》——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
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 ___,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
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8、艾萨克·牛顿: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牛顿的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