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2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及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对电能生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电磁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有关电磁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电磁感应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电气化时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
③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④知道我们的生活用电是交流电。
记住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②通过课件演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制作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与贡献,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通过介绍和查阅发电机的发明与应用,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②电磁感应中能的转化(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好本节课相关的课件(2)教师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微风吊扇、发光二极管、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线圈、灵敏电流计、铜棒、手摇发电机模型、开关导线若干(3)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发电机的应用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引入新课方案一:问题: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然后利用微风吊扇和发光二极管进行“磁生电”实验。
设计思想:通过逆向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方案二:课件展示人们生活用电,提出问题:这些电从何而来?然后利用微风吊扇和发光二极管进行“磁生电”实验,引出课题。
设计思想:通过身边的有生活体验的事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一)电磁感应现象方案一:用灵敏电流计、蹄形磁体、铜棒、开关、导线进行实验。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第二课时)

课题:电磁感应发电机(第二课时)主备:审核:导学目标:1.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因素.2•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发电时的能量转化情况。
【自主评价】1.如图所示,将一根导体棒ab的两端用细导线与灵敏电流计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并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放在U形磁铁的磁场中。
(1)让导体棒ab水平向左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时,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_____ 有关;(2)让导体棒ab水平向右缓慢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的角度较小;导体棒ab水平向右快速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的角度较大。
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有关。
21世纪教育网(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导体棒ab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应电流产生;【精讲点拨】1.交流发电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工作时把 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_ 能。
2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他把装置中的直铜线ab通过导线接在量程为3A的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当让ab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B.铜线ab太细,换用铜棒进行实验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C.ab运动方向不对,应将ab改为向左运动D.ab运动方向不对,应将ab改为上下运动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将一根较长软电线的两端与高灵敏电流计两接线柱连接,拿着电线的两处,站在东西方向,象跳绳一样在空中不停地摇动,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此现象隐含的物理原理是C .物质的磁化原理D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5 •如图所示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 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饱发光,该现象中( )④转速越快,灯饱越亮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6.如图所示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第一篇: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该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演示:小吊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结合图16-35观察电扇内部主要构造:磁体线圈谁给电路供电?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教师用

(3)将小电灯换成小量程电流表,缓缓地摇动手柄,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这表明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流电。
3、我国家庭电路的交流电频率为,周期为,电流方向1个周期内改变次,电流方向1s内改变次。
4、实际的大型发电机的定子是,转子是,磁体采用,这种发电机叫做。
教学反思
三、电能的输送
1、远距离输电采用,这样做的好处是。
2、超导体的电阻为,采用超导体做输电线,输电线(会/不会)发热。
四、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
直流电动机
交流发电机
实质
原理
能量转化
线圈与电刷间是
外部电路中的电流
【当堂反馈】
1、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研究______________的装置。实验时,要使检流表的指针摆动,应
学科物理使用时间年级编号14
课题
电磁感应发电机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考纲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1、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路的在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改变方向或改变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和有关。
4、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有关。
二、发电机
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发电机工作时发电机主要由和等组成;
2、通过观察手摇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电机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难点: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演示器、PPT。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大型发电机组的运行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发电机的构造。
3. 实验演示:使用电磁感应演示器,现场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电机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PPT上的练习题,现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构造、发电机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并说明其应用。
2. 请画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并标注各部分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导体运动或磁场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其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等。
2. 发电机工作原理图如下:电磁感应现象:导体AB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举例:风力发电机。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
4.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使学生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发电机的效率计算。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4. 讲解感应电流的方向:讲解楞次定律,使学生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5.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发电机的效率。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实验发电机工作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发电机效率:效率 = 有用功 / 输入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法拉第的实验过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释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a.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垂直移动。
b.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水平移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课题电磁感应发电机班级备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知道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和能量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感应电流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法拉第探索“磁生电”过程,认识到一切创造发明离不开科学探究,初步形成创造发明的意识。
通过介绍法拉第实验和科拉顿实验,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1820年,奥斯特实验说明:安培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应用:引入:卸掉电池,玩具猴没有电还可以继续唱歌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电,是怎么产生的。
(一)电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怎样检测到电路中产生电流?信息快递:小量程电流表俗称灵敏电流计,借助小量程电流表可以检测出几十微安到几毫安的微弱电流。
实验器材:学生观看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根据玩具猴通电就可以唱歌和手臂挥舞,知道玩具里有电动机,可知实验器材有线圈和磁体通过玩具猴的声音如何产生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中的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器材有磁体和线圈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思考如何产生电流?)提问:如何使电路中产生电流呢?学生回答:闭合开关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体相对于线圈运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提问和补充:1.开关闭合2.导体运动或磁体运动(静止没有电流产生)思考:是否只要运动都可以产生电流?3.指针偏转在一瞬间难点解释:(教具:以刷子为例,形象地表明磁感线,使学生理解只有切割磁感线才会产生电流)完成表格:1.产生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学案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通过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发电机是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3. 发电机的相关概念:解释发电机的构造、分类和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发电机的相关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的深入理解,发电机性能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发电机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易的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发电机是如何产生电能的?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一次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 发电机的性能指标。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解释发电机是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3. 列举两个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特点: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旋转磁场和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九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挂图、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学
生
活
动
说明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1.此实验叫什么实验?
(奥斯特实验)
2.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
(先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磁能否生电?
怎样能使磁生电?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
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讨
论、
提
出
问
题
从学过
的知识
入手,
让学生
轻松感
从生活
到物
理。
教授新课20mi n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电流表、导线、直导线、铁架台、
细线
将直导线用导线和电流表相连,用细线将直导线悬挂在铁架台上(不
要挂太高)。
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到电
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
没有产生电流.
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这表明有电流
产生。
.
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这表明有电流
产生。
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表
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有电流产生。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有电流产生。
他们回答的准确吗?应怎么表达?
不准确.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就有电流产生.
那么怎样表达能准确?
(讨论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小结:回答得非常好。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
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
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
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二)发电机
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
[演示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
学
生
们
观
察,
相
互
讨
论,
归
纳
勤
于
思
考
讨
论
结
论
学
生
活
动
讨
论
结
论
每组通
过实验
得出结
论后,
把结论
告诉大
家,让
我们一
起享受
成功的
快乐
养学生
自己收
集信息
筛选有
效信息
的能
力。
看光盘
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
观察到小灯泡发光.
有感应电流产生,并通过小灯泡.
[演示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
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这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
从上面演示可以看出,发电机能发电,且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那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看挂图.
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
当ab向下cd向上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感应电流,ab边电流方向从a→b.
当ab转过平衡位置,ab向上运动,c d向下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ab边的电流方向从b→a.
从发电机工作过程我们能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在交流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
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
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
发电机发电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下面我们看屏幕(微机播放关于发电机的内容),看看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实际发电机也是由转子(转动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组成.
大型发电机一般采取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
小结我们把这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根据板书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电磁感应、感应电流
2.发电机
板书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讨论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电磁感应
2.感应电流
(二)发电机
1.交变电流
2.频率周期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
教后感对于高压输电,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在教学中不必介绍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只要向学生说明变压器在远距离输电中的重要作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