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5)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5)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三) (5)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

三) (5)

课程标准解读: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白得社会进展不平稳的现状〔一〕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二〕

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过。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依旧低水平的、不全面的、进展专门不平稳的小康。

在2 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进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差不多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咨询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明白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困难奋斗〔二〕

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困难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困难奋斗精神困难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任何时代都需要困难奋斗精神。困难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域,不管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困难创业精神,专门是开拓创新精神。

4、立志为今后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初级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

A.最高理想 B.共同理想

C.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

2.以下关于我们的最高理想与我国现时期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相互关系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进展方向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预备

C.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

D.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时期

3.在全民族树立困难奋斗精神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以下能表达这一精神的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桃李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还专门穷,确实是要老老实实地创业,确实是要吃点苦,否那么不可能有今后的甜。〞邓小平讲的这段话讲明 (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困难奋斗精神

B.困难创业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C.困难奋斗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D. 困难奋斗精神在各行各业发扬光大

5.关于困难奋斗,在中学生中有种种讲法,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时代不同了,困难奋斗过时了

B.困难奋斗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精神

C.困难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代代相传

D.任何理想的实现过程,差不多上一个困难奋斗的过程

6.当代中国青年的最要紧的社会责任是〔〕

A.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

B.享有权益的同时,又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C.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邓小平讲:〝什么缘故我们过去能在专门困难的情形下奋斗出来,战胜千辛万苦使革命胜利呢?确实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讲明〔〕

A.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功成名就,干出一番事业

B.共产主义理想是鼓舞一切人前进的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

C.崇高的理想产生伟大的力量,是一种庞大的精神动力

D.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取得成功的的唯独有利条件

8.胡锦涛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里要求〝坚持以困难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重要论述是〔〕

A.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

B.针对党内的腐败现象而提出来的

C.强调生活条件好了,也不应该享受

D.对各级领导干部、专门是高级干部的期望

9.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中学生,要想能够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以后,要能够胜任时代给予的历史责任。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青青年应该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B.青青年应该发扬困难创业的精神

C.青青年应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

D.青青年只要努力学习好就行了

10.近年来,专门多大学毕业生毅然舍弃了东部优越的就业环境,主动到祖国西部去建功立业。对大学生理想到祖国西部服务,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是发扬困难创业精神的表达

B.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C.只有到西部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一辈子价值

D.有正确的择业观

11.瓦尔德内尔从小迷恋乒乓球,小时候抱着乒乓球拍睡觉,通过刻苦训练和钻研,发明了关于乒乓球的许多新技术,成为一代球王。这一事例讲明〔〕

A.只有天才才能成功

B.创新同困难奋斗是对立的

C.只有迷恋才能创新

D.努力学习、勇于探究是创新的基础

12.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两句话实质上

是强调 ( )

A.人活着确实是为了含辛茹苦 B.牢记并发扬困难奋斗精神

C.天上可不能掉馅饼,人不能守株待兔 D.人一辈子在世,吃穿二字

13.20世纪60年代,中国便提出了自己的载人航天打算,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妄图终于成

为现实。这讲明 ( )

A.理想的实现需要困难奋斗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时期 D.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对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水平,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低水平的 B.高度进展的

c.进展不平稳的 D.不全面的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目标,应该立足于 ( ) A.全国人民的心愿 B.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C.中国的差不多国情 D.国家的差不多国策

16.对困难创业精神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 ( ) A.创业实践离不开创业精神,因为困难创业精神是社会进展与进步的动力

B.假如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进,就不用提倡困难创业精神了

C.我国人民缺少困难创业精神

D.在差不多实现现代化之前,我们必须发扬困难创业精神,此后就没必要发扬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7.对困难创业的正确认识包括 ( )

A.困难创业只是在艰巨困苦的条件下需要发扬一下的精神

B.困难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

C.困难创业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D.困难创业除了包含物质消费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精神

18.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要使 ( )

A.经济更加进展,民主更加健全

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C.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D.每一个人都能够上大学,同意高等教育

19.全国劳动榜样邓建军,17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不断创新,由一名一般的青年工人成为新世纪的〝能工巧匠〞,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榜样。这讲明〔〕

A.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 B.困难创业要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青年成才既要刻苦学习,又要注重实践 D.青年为祖国立志成才,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

20.理想的实现要靠困难奋斗,以下各句能表达困难奋斗精神的有〔〕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1.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做到〔〕

A.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B.立足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差不多国情

C.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目标,困难奋斗,开拓创新

D.关注世界共同的咨询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2.近年来,许多大学生舍弃东部优越的就业环境,主动到祖国西部去建功立业。对此,正确的认识有〔〕

A.这是发扬困难奋斗精神的表达

B.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C.只有到祖国西部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一辈子价值

D.西部的就业机会比东部多

23.〝劳模〞能够讲是无私奉献、困难奋斗精神的代名词,然而,今年姚明当选为〝全国劳模〞使人们对〝劳模〞和〝困难奋斗〞精神有了更多的摸索。以下关于新时期〝困难奋斗〞精神明白得正确的有

A.困难奋斗确实是要过苦生活,确实是要不计酬劳,无私奉献

B.不同时代,困难奋斗精神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C.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创新是当代困难奋斗精神的重要表现

D.困难奋斗不仅是一种精神,依旧一种行为

三.非选择题

24.材料一: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叶笃正、吴孟超两位院士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2005年10月,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专门能吃苦、专门能斗争、专门能攻关、专门能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宝和物质财宝。〞

〝专门能吃苦、专门能斗争、专门能攻关、专门能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对实现你的人一辈子理想有什么启发?

25.中学生小聪平常花钞票大手大脚,当爸爸妈妈劝他要注意节俭时,他讲:〝现在,大伙儿的生活都差不多是小康水平了,还讲什么困难奋斗?〞

请对小聪的观点加以辨析

26.材料一:冯艾两次参加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活动,她和成千上万的理想者一样,默默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努力改变那儿的贫穷和落后。他们身上都传递着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更加勤奋务实且富于制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加坚强而豁达、乐观而向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想精神。材料二:〝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明白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明白其中的欢乐;有一种欢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明白其中的纯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讲明冯艾为何能在艰辛中依旧感到欢乐?

27.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市某社区为此特地开展社

区市民论坛:〝〞,市民王某讲:〝小康确实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市民李某讲:〝小康确实是安居乐业,生活舒服便利。〞市民江某讲:〝小康确实是同意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假如你是该论坛的主持人,

〔1〕请你给该市民论坛拟订一个名称。并为该论坛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点评以上三位市民的讲法。

〔3〕结合以上知识,给我市小康社会的建设提出三条建议〔从不同角度〕,并讲明理由?

28.材料一:江苏省吴江市是〝国家级卫生都市〞,吴江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自我。他们提显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确实是要有〝远大理想。〞

材料二: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农民〞之一的吴江青年王平,几年来带领伙伴们共疏浚河道100多条。这位〝精卫填海我挖河,愚公移山我造田〞的青年农民,正是把做〝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的理想。

材料三:〝太行赤子〞张荣锁,放着〝百万富翁〞的生活只是自讨苦吃,把太行深山一个与世隔绝的〝极贫部落〞变成一个闻名遐迩的〝小康群体〞作为自己的理想。在他的带领下,通过8年困难创业,实现了那个理想。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什么缘故讲:〝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确实是要有‘远大理想’〞?

(2)王平和张荣锁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选择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何重要启发?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3.C4.A5.A6.D7.C8.A9.D10.C11.D12.B 13.A 14.B 15.C 16.A

二、不定项选择

17.BCD18.ABC19.ABCD20.ABD21.ABCD 22.AB 23.BCD

三、非选择题

24.答:①我们必须像〝两弹〞人和航天人那样,树立崇高人一辈子理想。实现共同理想,振兴中华,是时代给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②我们必须像〝两弹〞人和〝航天〞人那样,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决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确实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25.答:小聪的讲法是错误的

(1)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依旧低水平的、不全面的、进展专门不平稳的小康,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时期

(2)困难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①困难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域,都被视为成就事业不可

缺少的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不能过时

②在新时期,青青年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困难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困难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青青年必须将其发扬光

26.冯艾在艰辛中依旧感到欢乐的缘故在于:〔1〕冯艾具有困难奋斗精神。她在工作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投身创业实践,不畏艰辛,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因此她感到欢乐。〔2〕冯艾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她在扶贫济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感到欢乐。〔3〕冯艾在扶贫支教过程中,不仅自己的思想境域得到了提升,而且还会带动更多得人加入到理想者行列,共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她感到欢乐。

27.〔1〕名称: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模样的?标语:大伙儿一起奔小康,幸福生活人人有;你我共建小康社会,旧貌换新颜。

〔2〕点评:三位市民的讲法都片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多方面达小康,如:政治上:民主、法制社会;经济上:人民富裕、国家经济进展水平高;文化上:精神文明进展好,人民素养高;环保等方面,三位市民仅从某一方面来明白得。

〔4〕如:坚持可连续进展,处理好资源、环境与进展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等。

28.(1)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能够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理想,就有了坚决正确的奋斗方向,就能把个人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一辈子道路,在工作中展现人一辈子价值。(2)青年学生在选择理想时,必须把个人志向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同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崇高的、远大理想的奋斗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毅力,艰辛的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一辈子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王平和张荣锁的事迹都讲明了这一点。

【推荐】2015年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全套_新课标_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 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全)

10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 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 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 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新课标下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

新课标下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 摘要: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质量,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升学考试又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数学总复习策略。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策略 作者简介:谢文兵,任教于安徽省怀宁县小市初级中学。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是每位 九年级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初中升学考试,题型越来越新,测试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考察数学能力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越来越多,这又给 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就笔者近几年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谈 谈笔者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考试纲要确定复习内容 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之前,应先确定总复习的内容。笔者认为确定复习内容时应注意以 下几方面: 1.要注意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是确定复习内容的唯一依据和标准。对知识点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即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该知识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试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灵活运用”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复习时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和要求。 2.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熟悉近年来(特别是本省的)试题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数学试卷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试卷的覆盖面广,更加注重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2)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化归的思想、分类 讨论的思想等)的考查;(3)更加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4)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5)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 的联系。 二、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一位教师,同样的 知识点,但我们每年面对的却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复习 之前,就应当对我们的学习主体进行正确地分析,而不能仅凭经验或者感觉组织复习。我们 可以对平时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也可以通过摸底测试来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之前,应制订好总复习计划,不可走一步算一步。只有切实可行的 复习计划才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具体的复习步骤与方法 考虑到数学复习的时间和任务,笔者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三轮进行。太少,复 习就没有层次性;太多,时间上不允许。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点是双基训练。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约70%)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有的 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夯实 基础。具体的做法是: 1.使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把握各个知识点,特别要记牢记准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公理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定理中的隐含条件。例如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a≠0;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中的隐含条件“被平分 的弦不是直径”等。 2.教师要组织、引导、协助学生将一些相关的、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比较,掌握基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完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授九(1)(2)班的数学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著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地位。 2.学习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学期就将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

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学习目标 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为提高学习质量设想采取的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全

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 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 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 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 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_________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_________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_________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新课标)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 数 学 全卷分A 卷和B 卷,A 卷满分100分,B 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 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 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全是选择题,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果甲地的海拔为3-米,乙地比甲地低7米,则乙地的海拔为( ) A .10-米 B .1米 C .4米 D .7米 2.据统计,2005“超级女声”短信投票的总票数约326820000张,将这个数写成科学计数法是( ) A .6102682.3? B .7102682.3? C .8102682.3? D .9 102682.3? 3.如图,直线CD AB //,与直线EF 交于E 、F 两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180=∠+∠CFE AEF B .EFD EFD AEF ∠=∠+∠2 C .DFE BEF EFC AEF ∠+∠=∠+∠ D .BEF CF E FEB AE F ∠+∠=∠+∠ (第3题)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 (第4题) A . B . C . D . 5.小明的身高为1.8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与他邻近的一棵树的影长为6米,则这棵树的高为( ) A . 3.2米 B .4.8 米 C . 5.4 米 D .5.6米 6.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0≠a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 F E D C B A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鲸》评课稿 执教:周德继评析:杨明泽 听了周老师《鲸》的一课,感触颇多。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纵观周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周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鲸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个性朗读,体现学科特色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而这种“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三、重视读书,促进学科发展 在这堂课中,周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想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通过鼓励巩固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操练,知道怎样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引导语告诉学生怎样写小标题;通过示范,掌握写批注等等。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这节课中,周老师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就是以自传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鲸,这样既完成了对2至7自然段的复述,又能对常用的说明方法复习,还能完成课后习题:鲸的自述。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溶液、空气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 ①反应方程式: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②氯酸钾2KClO3加热2KCl+3O2↑ ③过氧化氢2H2O2MnO2 2H2O+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巧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MnO2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简介_新课标_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简介 十四中 任彦彦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具体分配如下: 第21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约13课时 第23章 旋转 约8课时 第24章 圆 约17课时 第25章 概率初步 约14课时 一、 教科书内容安排 1.二次根式 学生在这一章,首先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1)a 是一个非负数; (2))0()(2≥=a a a ; (3) a a =2 (a≥0). 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如下法则: b a ab ?= (a≥0,b≥0), b a b a = (a≥0,b>0)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 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 2.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 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4.圆 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主要内容有:圆及其有关概念,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弧长和扇形面积。 5.概率初步 掌握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主要内容有: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用列举法求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二 章节知识结构框图及目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全)汇总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汇总 10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