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2《古诗三首》(课件)

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2《古诗三首》(课件)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人通过创造了“风雷”“万 马”“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 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 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 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地感受他的情。
板书设计
己亥 杂诗
现实 希望
恃风雷 究可衰 死气沉沉 重抖擞 降人才 不拘一格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理解诗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渴望变革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 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 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 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12《古诗三首》
资料简介
“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己 亥年就是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下时,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 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这 315首诗被称为《己亥杂诗》。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写作背景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 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 吏贪污腐败。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渴望变革 和出人才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词语解释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 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61张PPT)精选教学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61张PPT)精选教学课件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12 古诗三首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 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 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 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12 古诗三首
你觉得“熏”“醉”好在哪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 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 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
12 古诗三首
人 教 五 年 级 上 册
示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 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 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 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 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 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12 古诗三首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12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古诗三首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但悲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家祭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居秋瞑》部编版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山居秋瞑》部编版ppt课件
(4)我是一棵苗,是您将我育成参天大树;我是一把火,是您给了我燃烧的火种;我是一张琴,是您拨动了那响亮的音符……老师, 我将永远记着您!
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在这 3、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托物言志、借物喻理)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4)选文第⑥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 资料助读,了解作者及背景; • 提读、范读、配乐朗读,带学生进入情境; • 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第二板块——展开联想,描绘画面, 【目标B1, \8分钟】
• 1、展示作品(因诗作画),生动描绘画面, • 2、集体点评学生的描绘,小结得失。引导学
生体会意境的优美。 • 3、小小诗评家。 • (1)、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
• 5、这种意境中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思想感情)?
明确5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 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 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 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 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熟读诗歌, 理解内容。【目标A1,B1\15分钟】
明确3
(3)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说明理由。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才始:方才。
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诗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思念。“盈盈 ”、“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 1、《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渴望早日建功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27张PPT)

背景资料
从国土沦陷那天起,南宋百姓就在苦苦等待 朝廷的军队能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 些父老乡亲。可是,南宋朝廷不但不发愤图 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秦桧做宰相,一味 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写这首《示儿》的时 候,九州破碎已整整84年了。
理解诗意
结合背景资料谈一谈:平常人临死 时,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对家人的 不舍,而陆游临死前心里最记挂的 是什么? 南宋朝廷何时收复失地
结构梳理
毕生的心事 但悲不见九州同 爱




无限的希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 豁达 ✓ 不是 ✓ “元” ✓ 悲哀 ✓ 不见九州同
背景资料
北宋宣和六年(1124)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同年 十二月,徽宗向南逃窜。同月下旬,徽宗禅位给太子 赵桓,是为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军占领开封 城;靖康二年(1127),金俘获徽宗、钦宗。三月下 旬,金军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 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淮河以北的地区沦 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半 壁江山,所以称南宋。
注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同:统一。 王师:宋朝的军队。 北定:平定北方。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
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句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 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
的仁人志士呢?
解读诗题
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
示儿(陆游)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ppt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ppt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 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是什么在陪伴 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 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 了什么?
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你到底在想些什 么呢?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 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1 古诗三首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自学提示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朗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 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 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 满足心情。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21 古诗三首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
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21 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 月亮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 露珠——真珠 月——弓
露似真珠
月似弓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点明了 露珠和月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喜 爱之情。
在诗人眼里,残阳、江水、露珠、明月 是那样美。这些景物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 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致的观 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的景物描写得 生动、优美、迷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 闲适的心情,真不愧是千古名作!
不识——真面目 寄意 只缘——此山中 深远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铺”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贴着水面
斜射的场景,非常平缓柔和,给人以亲切、闲 适之感。而其他词语很难表现出这样的意境。
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奇幻、 美妙,令人称奇。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初读古诗 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诵读 划分朗读节奏,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深入感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
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 点或优点,要从不同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 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一样。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件

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件

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 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 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 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 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 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代表诗作有组 诗《己亥杂诗》,共315首。
2. 会写“祭、杭”等8个字。
课文详解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古诗,读完后,说说你从诗 题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是指陆游写给儿子看的诗。“示”是 “给……看”的意思。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解读诗意,看看诗人 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明诗意
本来知道。元,同“原”,本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什么也没有了。
诗意:我本来知 道,我死后人间的一 切都和我无关了。
题临安邸
写。 旅店。
这首诗是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 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地点。
课文详解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诗歌意思。
明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
山外青山楼外楼,
鳞次栉比的楼台。
诗意:青山之外 还有青山,高楼之外 还有高楼。
杭州著名的风景区,也叫西子湖。
西湖歌舞几时休?
什么时候。 休止,停止。
诗意:西湖边上的 歌舞何时才能停止?
仿佛听到了这里鼓乐齐鸣,人们高谈阔论, 却不顾国恨家仇及百姓死活。
汴州是哪里?为什么说“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对统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这种现实持 什么态度?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古称汴州、汴梁、汴 京。北宋时期建都于此,南宋时汴京已被金朝 所占。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层次梳理
繁华之景 青山楼歌舞 题临安邸 无奈之情 几时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 不畅。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 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 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 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示儿”什么意思?
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
从何而来了吗?
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 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 诗人悲伤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解释 王师: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习生字“祭”。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 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 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 对谁说些什么?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 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 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 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 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 想记录在了315 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 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 亥年。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 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
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词语回顾
亥时
抖擞 万马齐喑
恃才傲物 不拘一格 安邸》这首诗,你感受 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 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
示儿:给儿子们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词语解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 祖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句翻译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 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 游一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 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 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
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翻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 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 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 “游人”是些什 么人?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 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 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 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 纸熏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 图贪图宴乐于西湖。清朝的官 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 要”改革”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四单元主题
——艾青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 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 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 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祭 祭坛 祭品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词语解释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句解释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
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 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 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 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 《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 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 要“改革”了。
诗句翻译
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 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 国的统一,最渴望平 定中原。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读古诗,回答问题
创作背景
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 听到了些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句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
时才能停止?
你从这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 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 观水、饮酒作乐……
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 到诗人是什么心情?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句解释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 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 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为什么需要” 暴风雷雨般的 变格”呢?
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 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 要变革!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朗读诗歌指导 四声读法
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 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 第一句,“九” 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 “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词语解释
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 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 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 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 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 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 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 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 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 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乃 乃至
熏 杭 熏陶 利欲熏心
杭州 苏杭
hài
亥时
sǒu
抖擞
shì

恃才傲物 不拘一格
nǎi
胜败乃兵家常事
yīn
万马齐喑
xūn
利欲熏心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 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