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站设置原则
中水处理池施工方案

中水处理池施工方案中水处理池是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设施,旨在去除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沉淀物、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使其满足环境排放标准。
中水处理池的施工方案需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和要求来制定,以下为一个典型的中水处理池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本工程的中水处理池设计处理生活污水,包括进水口、沉淀池、生物降解池和出水口。
处理过程经过重力沉淀、生物降解以及滤过等阶段,最终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二、施工步骤1.确定施工场地: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施工,保证地势低洼,方便处理过后的水体排放。
2.场地平整化: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化处理,确保施工的稳定性,便于设备的安装。
3.进水管道和泵站的建设:根据工程要求,建设进水管道和泵站,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进入处理池。
4.沉淀池的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池体的标高测量,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和加固,确保池体的稳定性。
随后安装沉淀设备,用于去除固体物质和沉淀物。
5.生物降解池的建设:根据工程要求,进行生物降解池的建设。
先进行土方开挖和池体加固,然后铺设生物膜和导水管道,并进行密封处理,确保生物降解池内的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6.滤过设备的建设:根据设计要求,建设滤过设备。
安装过滤材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提高出水的水质。
7.完善池体设备:在沉淀池、生物降解池和滤过设备上,安装必要的监测、控制和排污设备,确保处理过程的控制和安全。
8.进行联调联试: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后,进行联调联试,测试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以及系统处理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9.系统优化和运行监测: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处理效果稳定达标。
同时,建立运行监测系统,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和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10.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经过调试和优化后,开始正常运行。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巡检,确保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施工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中水处理站设计技术规范

中水处理站设计技术规范9.7.1 处理站设计技术要求。
1 处理站位置。
中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中水原水的产生、中水用水的位置、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确定。
1)室外处理站。
①小区中水处理站按规划要求独立设置,处理构筑物宜为地下式或封闭式;②应设置在靠近主要集水和用水地点;③处理站应与环境绿化结合,应尽量作到隐蔽、隔离和避免影响生活用房的环境要求,其地上建筑宜与建筑小品相结合;④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地面处理站与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2)室内处理站。
①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低层,建筑群(组团)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其中心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裙房内;②应避开建筑的主立面、主要通道入口和重要场所,选择靠近辅助入口方向的边角,并与室外结合方便的地方;③高程上应满足原水的自流引入和事故时重力排入污水管道。
2 处理站组成。
处理站除设置处理设备的房间外,还应根据规模和需要设药剂贮存、配制、系统控制、化验及值班室等用房。
3 处理站的土建要求。
1) 处理站的大小,可按处理流程和使用要求确定。
处理构筑物、设备应布置合理、紧凑,满足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管道敷设及维护管理的要求。
构筑物、设备一般可按工艺流程顺序排列,简化管路布置。
并留有发展及设备更换的余地。
2)水处理间高度应满足最高的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的安装和维修要求。
顶部有人孔的设备或构筑物,其人孔上方应有不小于0.8m的净空。
3)水处理间应有满足最大设备的进出口。
药剂贮存和制备用房也应满足药剂、设备的运输要求。
对于建筑小区中水处理站,加药贮药间和消毒药剂制备贮药间,应与其他房间隔开,并有直接通向室外的大门,对于建筑内中水处理站宜单独设置药剂贮存间。
4)处理站设计,应满足主要处理环节运行观察、水量计量、水质取样化验监(检)测和进行中水处理成本核算的条件。
如设通行梯道,采样孔口等。
5)处理站有适应处理工艺要求的采暖、通风、换气、照明、给水排水设施:①有人员操作的室温一般宜为16℃,当采用生物处理方式时,应满足处理工艺要求。
中水管理制度

中水管理制度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水是指用过后的工业、生活、农业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助于减轻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开采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
中水管理制度是指对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技术和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中水管理制度,将对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中水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公平合理原则。
中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政府应该依法对中水资源实行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2. 保护优先原则。
中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优先考虑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3. 安全可靠原则。
中水处理和再利用应该注重技术安全和水质可靠,确保再利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4. 性价比原则。
中水利用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成本和效益,尽可能减少中水处理成本,提高再利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 法治原则。
中水管理制度应该依法行使,保障中水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中水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中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
政府应制定中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明确中水资源的利用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合理布局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中水资源的权属和管理制度。
政府应建立中水资源的权属和管理制度,明确中水资源的权属归属和使用权限,通过出让、租赁、招标等方式统一管理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中水处理与再利用的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
政府应建立中水处理与再利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中水处理和再利用的技术要求和运行管理,确保再利用水的水质合格和安全可靠。
4. 中水资源的税收与价格政策。
政府应扶持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税收和价格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对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促进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中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9.6.1 中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按下式计算:t Q q PY(9.6.1)式中 q ——设施处理能力(m 3/h);Q PY ——经过水量平衡计算后的原水水量(m 3/d),宜按中水日用量的110%~115%;t ——处理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
9.6.2 常用构筑物(设备)的设计参数。
1 化粪池。
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 计算。
2 格栅。
1) 型式:宜选用机械格栅。
2) 数量:①当原水为杂排水时,可设置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不大于10mm ;②当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可设置二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为10~20mm ,第二道为细格栅,栅条空隙净宽取2.5mm 。
3) 格栅流速宜取0.6~1.0m /s 。
4) 设在格栅井内时,格栅倾角不宜小于600。
格栅井须设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
工作台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
3 毛发聚集器。
1) 以洗浴(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污水泵吸水管上应设毛发聚集器。
2)毛发聚集器应按下列规定设计:①过滤筒(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应大于连接管截面积的2倍;②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③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④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4原水调节池。
1) 容积计算见9.4.5条2款。
2)池内宜设曝气多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3/m3.h。
3)池底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并应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应设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埋地式时,项部应设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
4)中小型工程的调节池可兼用作提升泵的集水井。
5 中水调节池。
1) 容积及高位水箱计算均见9.5.4条2款。
2)自来水补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自来水的应急补水可设在中水调节池或高位水箱中;但要求只能在系统缺水时补水,补水控制水位应设在缺水报警水位。
②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算确定。
中水设计要点、适用条件、处理流程特点

中水设计规范十项处理流程的特点、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1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杂排水水质次于优质杂排水,它包含厨房废水,浓度较高,其水质BOD、COD及SS与生活污水基本相当,应增设隔油和气浮除油预处理。
1.1絮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消毒1.1.1流程特点:设备体积小,占地省,可间歇运行。
纯物化处理方法,无生物的培养和维护问题。
1.1.2适用范围:水中有机物较低(COD er45mg/L,BOD525mg/L和LAS浓度不超过3mg/L),住房率浮动较大,或间隙性使用的建筑物,特别是有些高档的公寓洗浴废水;1.1.3设计要点:1)一般是采用絮凝气浮,而不是絮凝沉淀,絮凝气浮可以设备化,地小,适用于层高较小的地下室等。
2)气浮和过滤对悬浮物去除是有效的,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但对洗涤剂有一定效果。
3)为了保证水质处理的效果,对高级公寓,最好在气浮和过滤后,增加活性炭吸附,并在设计中明确,视实际水质情况,要在半年至1年内进行更换;1.2一段生物处理(主要采用接触氧化法)十过滤消毒1.2.1特点和适用范围:接触氧化法经过30多年的广泛使用,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它运行管理方便,对操作管理水平的要求较低。
特别是由于新型填料的发展,不仅价格下降而且可靠性有了提高,从而使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为一种较为经济而广泛适用的、实用性工艺,除了杂排水外,对生活污水和二级出水同样适用;1.2.2填料的选用:建议采用弹性立体填料,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如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球形填料,可使安装和维修较为方便。
1.2.3设计要点:1)注意接触氧化池的曝气应尽量使布气均匀。
2)生物膜的更新脱落是生物膜法工作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条件。
为此,接触氧化法,在单位面积上要有足够的曝气强度,可参考一些工程实例进行设计。
球形填料曝气强度要求比固定填料小,因为其本身的漂移运动有利生物膜的脱落。
3)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的一个误区,是水力停留时间过长,池子表面积过大,导致可满足生物氧化需要的供气量,远小于搅动强度的需要,因而在搅动不足区域生物膜更新慢,活性差,剩余生物膜积聚并发生厌氧状况,进而引发水质恶化。
中水设计

中水设计一、设计要求:1、北京市有关部门对中水设施建设要求的主要内容:凡新建工程符合以下条件的,必须建设中水设施:(1)、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2)、建筑面积3万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建筑;(3)、建筑面积5万m2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m3/d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2、中水工程设计应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负责,可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采用标准设计,并配合有施工安装资质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施工、安装和运行调试,确保工程达标验收、成功运行。
当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中水工程设计时,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仍应对工程的完整性、整体功能和设计质量负责,并应负责进行与主体工程各专业的技术协调。
二、水源1、组成:(1)、卫生间、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2)、盥洗排水。
(3)、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
(4)、冷凝水。
(5)、游泳池排污水。
(6)、洗衣排水。
(7)、厨房排水。
(8)、冲厕排水。
2、分类:(1)、优质杂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时也包括冷却水排水) ,应优先选用。
(2)、杂排水: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
(3)、生活污水:所有生活排水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三、原水水量计算QY=∑α·β·Q·b式中:QY -----中水原水量(m3/d);α-----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67~0.91;β-----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Q-----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给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的用水定额计算确定(m3/d);b-----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各类建筑物的分项给水百分率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下表选取。
小区中水水源的水量应根据小区中水用量和可回收排水项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四、中水利用1、根据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为五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实现污水、废水资源化,节约用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使建筑中水工程设计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和建筑小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水工程设计。
工业建筑中生活污水、废水再生利用的中水工程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各种污水、废水资源,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
1.0.4 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在进行各类建筑物和建筑小区建设时,其总体规划设计应包括污水、废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中水设施建设的内容。
1.0.5 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适合建设中水设施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当地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中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0.6 中水工程设计,应根据可利用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用途,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中水水源、系统型式、处理工艺和规模。
1.0.7 中水工程设计应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负责。
中水工程的设计进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进度相一致,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1.0.8 中水工程设计质量应符合国家关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
1.0.9 中水设施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应与主体建筑设计标准相符合。
1.0.10 中水工程设计必须采取确保使用、维修的安全措施,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1.0.11 建筑中水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规范、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中水 reclaimed water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2.1.2 中水系统 reclaimed water system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
2.1.3 建筑物中水 reclaimed water system for building在一栋或几栋建筑物内建立的中水系统。
中水处理系统规章制度

中水处理系统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中水处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水质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中水处理系统的设置范围1. 中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各类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情况,旨在对废水进行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 中水处理系统应涵盖对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再利用等环节。
3. 中水处理系统覆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设施、中水回收系统等相关设施。
三、中水处理系统的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1. 设施建设(1)中水处理系统的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环保部门审批。
(2)设施建设需考虑周边环境和用水需求,合理布局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施建设应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确保水质达标,节约能源及降低污染。
2. 设施运行管理(1)设施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
(2)设施运行中需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处理故障和损坏。
(3)设施运行应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处理效果和安全运行。
四、中水处理系统的水质监测1. 污水处理站应设置水质监测设备,监控处理前后水质情况。
2. 对中水的处理效果需要定期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
五、中水处理系统的安全管理1. 设施应配备相关安全设备,如防火、防爆、防毒等。
2.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3. 环境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不影响周边环境及人员安全。
六、中水处理系统的节水与节能管理1. 中水处理系统应采用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2. 设施应优化设备运行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效果。
3. 定期评估节水与节能效果,提出改善建议并落实。
七、中水处理系统的责任与奖惩1. 对中水处理系统的管理者和运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
2.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责任,依法处理。
3. 对负责中水处理系统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明确责任分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设施安全可靠、运行正常、质量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中水处理站设置原则
酒店内需设置中水系统,酒店管理公司要求有此设置来满足申报绿色运营酒店的相关要求。
3.2.水源
3.2.1洗手盆及淋浴排水
3.2.2客房空调系统冷凝水
3.2.3泳池及其机房排废水
3.3.原水排水系统
酒店内采用完全污、废分流系统。
店内地上全部及地下洗衣房排水与员工淋浴区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体系粪便污水及含油污水通过污水系统直接排出室外化粪池或隔油池,洗浴类优质杂排水经过废水管网收集后重力排入酒店内污水处理站内原水储水池,同时设置事故阶段排入中水站的废水采用重力直接排向室外的排水管和转换阀。
(分流、溢流、超越措施)地下室员工淋浴及洗衣房内排水设置集水坑及提升泵,采用局部提升的方式排入中水原水储水池,同时应设置事故排水出户管,并设置转换阀。
(分流、溢流、超越措施)
洗衣房的排水须增设棉织纤维过滤网。
3.4.中水量平衡
原水收集率按相应回收项的给水量的80%进行设计。
处理系统按间歇运行方式设计调节水池等储水设施的储水容积。
原水调节水池及水处理池采用土建结构的方式。
3.5.处理方式
生物膜处理方式,水质达到如下用水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杂用水水质标准》
3.6.中水用水区域
酒店内中水用于如下区域:
3.6.1全楼冲厕
3.6.2屋顶绿化浇水
3.6.3地下车库冲洗
用水 3.6.4室外景
观绿化浇水
3.7.中水供水系统
3.7.1设置中水储水水箱储存处理后达水质标准的中水。
中水供水系统采用水箱+变频供水
泵组的方式联合供水。
3.7.2水箱材质采用304不锈钢。
3.7.3水箱容积按一天的平均处理水量进行设置。
同时,设置有中水系统的酒店内,生活市
政自来水按照导则进行计算后的储水水箱容积,应除去中水储水箱容积。
3.7.4中水供水系统末端压力范围为0.1~0.45MPa。
3.7.5中水系统分区同给水系统。
3.8.中水供水系统计量
3.8.1进水处理机房的原水系统设计计量水表。
3.8.2各分区供水系统设置总计量水表。
3.9.中水供水管道材质。